|
把立,也就是俗稱的龍頭,把立主要的參數有長度(沿著把立杆從中心到中心的長度)、角度、能否正反裝等。
把立和車架搭配起來,構成了總上管長度。 注意該長度不一定等於“車架上管TT值+把立長度”,因為把立有角度的存在,而且正反裝會導致不同的高度,從而影響整個上管長度,實際還需要測量來獲得。
在車架Standover確定後,總上管長度應該就是尺寸中最需要琢磨的參數了。 這個長度多少算合適呢? 一方面取決於你的身體尺寸,另一方面取決於使用方式。 下面慢慢敘述:
首先不能太短,要保證上半身可以完美的伸展,沒有縮成一團的感覺;要保證車把和你的膝蓋有一定的安全距離,即使在站立踩踏時,膝蓋也不會撞到車把。 這算是一個底線吧。
其次,看使用方式。 總上管越長,上身就越伸展,越容易發力,但帶來的問題就是重心前移,操控性能下降。 相反,上管較短時,你就能夠挺直上身,獲得良好的操控性和視野,當然發力就沒那麼自如了。
除了水平方面的長度,在垂直方面,把立和座墊的高度差同樣有影響。 座墊高度相對是容易確定的(後面會涉及),把立可以通過使用前叉墊環,甚至反裝來調整和座墊的高度差。 把立越低,越容易發力,操控性也越差,對脖子和手臂的壓力也越大;反過來則剛好相反。
綜上,確定上管長度,依賴於很多因素。 也許你覺得很抽象,仍然不知如何下手,沒錯,事實確實如此,對於初學者來說更是如此! 儘管有各種各樣的計算公式,但從來沒有哪個公式能適用於所有人,只相信公式純粹是機械和教條。 那怎麼辦呢? 不少老手都習慣用一個詞:舒服。 憑感覺,怎麼舒服怎麼來! 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對初學者來說毫無意義!
我們知道,人是一種適應力很強的動物,開始不舒服的姿勢,適應後也會舒服的;開始很舒服的姿勢,不一定就是尺寸合適的姿勢。 所以,跟初學者談舒服,說了等於沒說,這是需要在一定的騎行經驗基礎上才談得上的。
那總得有個解決方法啊? 不得已,雖然不能依賴計算公式,但是,對初學者而言,我個人覺得,還是得從公式入手,機械就機械吧,就機械這麼一次,好歹是一個起點啊! 這裡列出其中一種公式:
測量數據t:水平站立,襠部到鎖骨之間V字槽底部的距離。
測量數據a:水平站立,平伸手臂、掌心向前,測量從虎口到肋骨所在平面的距離,上管總長度=(t+a)/2+8。
很明顯,這個公式是有缺陷的,主要就是那個數字8。 該公式根據人的上身長度、手臂長度和一個調整值(數字8)來獲得上管總長度,思路本沒錯,但顯然,不同身材所需的調整值應該是不同的,一個簡單的固定值8當然沒有說服力。
之所以採用這個有問題的公式,僅僅是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基點,實屬無奈之舉。 初學者可以此開始,隨著騎行經驗的積累和交流,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內容轉載自biketo.com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