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及歷史
橫額及全車身廣告歷史
「在巴士車身上宣傳某種訊息」的概念早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便已出現,九巴於六十年代起,在部份途經彌敦道的丹拿E型巴士上裝了橫額廣告燈箱,客戶包括「總督」香煙及香港大丸,亦有巴士公司的自家訊息,著名例子有一人收費標貼和九巴倫敦寶車身的「超載屬違例 乘客請合作」。此時起巴士全車身廣告亦已出現。
八十年代起,越來越多巴士車身至少有兩邊橫額、車尾條幅及引擎蓋條幅廣告,較有錢的商家更會購買全車身廣告。由於當年的車身廣告多是用油漆塗上,廣告會非常長久,部份巴士更因披上油漆全車身廣告,令廣告成為辨別該指定巴士的明顯特徵。但當年的橫額廣告比現時的小,廣告效益不彰,全車身廣告雖然昂貴,但是比橫額廣告搶眼得多,加上九十年代經濟起飛,更多商家重視廣告效益,不再介意廣告成本,全車身廣告一度變成唯一一種車身廣告。1996年,城巴重新推出改良版本橫幅廣告,為商家提供廉價選擇,珍寶雪櫃及珍寶冷氣機是城巴首兩個右邊橫額廣告。1999年,巴士公司推出全港第一個半車身廣告。
Contravision
除了橫額廣告外,Contravision廣告也是現時香港流行的巴士車身廣告。Contravision廣告的特點是可以在玻璃窗上貼上廣告,而車上乘客仍可看外面的景物。城巴177在1992年貼上了Contravison廣告,是全港的第一部。可是,由於當時的Contravision設計不佳,在一個月的洗車及雨水沖刷後,它的Contravision廣告會自行剝落。
到了1995年,一部九巴AL及一部九巴AV貼上了Motorola Max It!無線數據機的Contravision廣告。那兩部巴士的所有上層玻璃都貼上了Contravison廣告。可是,這帶來了乘客的投訴,說他們不能舒適地看外面的景物。政府後來與廣告商磋商,最後結果是這兩部巴士的車頭玻璃及上層第二雙玻璃窗都必須通透。可是自此之後,它們的宣傳效果大不如前。
九巴及中巴也有單層機場巴士,貼上了國泰航空的Contravision廣告。由於是單層巴士,政府規定此車只可有不多於20%的玻璃窗被Contravision廣告覆蓋。這也是2000年起,政府放寬Contravision廣告後的標準,更是新加坡當局的標準。到了1998年,政府更完全禁止在巴士的前面及側面貼上Contravison廣告,只可在後面貼上Contravison廣告。
2000年,政府放寬了Contravision廣告的限制,准許雙層巴士的上層車窗貼上Contravison廣告,惟貼上Contravision廣告的玻璃窗面積不得多於上層玻璃窗面積的20%。新巴18捷徑王是禁令放寬後,首部在側面貼有Contravsion廣告的巴士。2002年12月,政府更進一步放寬限制,容許雙層巴士的整個右邊貼上Contravision廣告,惟貼上Contravision廣告的玻璃窗面積不得多於右邊玻璃窗的總面積的20%。Buspak與通成推廣亦因此推出不同設計的車身廣告應付客戶需求。
現時發展
踏入廿一世紀初,九巴將半車身廣告廣泛應用;反之城巴新巴於數年後才採用這種廣告形式。九巴於2008年9月開始在車廂內刊登廣告,首批張貼車廂廣告的巴士為行走九巴1A線的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500巴士。與此同時,新巴於2009年2月更首次使用發光車身廣告,在車身廣告上加裝燈箱,是二十一世紀後首次使用燈光的車身廣告。
現時城巴及新巴的車身廣告代理商為Buspak;九巴則於2009年尾由Buspak轉為路訊通。
tung1871 註言 (2013-1-3 07:48):
內容轉載自hkbus.wikia.com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