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德」說興衰 ~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指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屬性來代表和歸類自然界各種事物的屬性,並以五行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係來論述和推演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學說。其實質是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比象取類,抽象地概括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質,並認為自然界所有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基本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物質的,因此,無論是自然界各種物質的生長死亡,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都可以用五行學說的理論去對應分析,尋其規律。
五行的生剋關係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反生、反剋等關係。
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剋制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是: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相生和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不能滋長;沒有剋,事物就沒有約束,無法維持其正常的和諧關係。
鄒衍
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與天下的空間觀念構成中國文化重要成分。「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皇朝興衰作解釋。後來,皇朝的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五德終始」的法則,有相生說,有相剋說。所謂相生,就是前朝生後朝,老朝生新朝。所謂相剋,就是舊朝代為被剋,新朝代為主剋。受剋即滅亡,主剋者茁長。歷朝歷代,各家學說、各支學派、各種人物,在哪個朝代屬於什麼五行的問題上,有因玄學天賦的缺陷而胡言亂說的,也有因明知而故意迎合當權者的。所以,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朝代的五行歸類,是分別按照朝代名稱的字形、字義及五行學說的有關理論確定的,鄒衍說「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剋土、金剋木、火剋金、水剋火、土剋水。
歷史上各政治勢力間的緊密合作,其五行往往有一種相生的關係,如三國時蜀漢與東吳的聯合,即是蜀漢之水生東吳之木;而各政治勢力間的暴力對抗,其五行往往是一種相剋的關係,如北宋末年兩支起義軍領袖宋江和方臘,宋江投降了朝廷並幫朝廷打方臘,宋江的軍隊名號為宋,五行為木,方臘起義軍的名號為方,五行為土(方指四方,具土之性),兩者五行關係是「宋木」剋「方土」。
按照鄒衍的說法,五行代表的五種德性是以相剋的關係傳遞的。
在王莽篡漢之前,一般採用五行相剋說,其交替順序為:
黃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漢(土);
由於周以後的春秋戰國為亂世,直至秦再一統,秦朝崇尚黑色,黑色屬於水,故秦為水德。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張蒼認為秦朝國祚太短且暴虐無道,不屬於正統朝代。應該由漢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漢朝之正朔應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認為秦屬於正統朝代,改漢正朔為土德(因土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為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採用了劉向劉歆父子的五行相生說,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王莽篡漢後採用五行相生說,並修改漢朝以前諸朝代的德性,交替順序為:
黃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漢(火);
一直到元代皆採此說:
漢(火)→曹魏(土)→晉(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 後梁(金)→後漢(水)→後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自元代之後,由於相生說有不能解釋的地方,於是又變回相剋說:
元(金)→明(火)→清(水)→中華民國(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木)。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毛澤東、江澤民、胡錦濤都因名諱中含有「帶水」的字,由「水生木」而「有利於社稷」。
此外另有一說,若是禪讓、逼禪等和平傳位則是相生,戰爭、造反、自立而成則是相剋,即是說朝代更替,是既有生亦有剋互相交替的。於是朝代更替依五行五德之說,更形眾說紛紜。
近年則有玄學家多方考證,提出從另一角度看五行五德的更替。除了字形之外,我國古代哲學理論還有五行配五音之說。五音,就是宮、商、角、徴、羽。其中,宮音屬土、商音屬金、角音屬木、徴音屬火、羽音屬水。如果依此參照,則五行相剋而朝代遞生之說又似乎言之成理。
商湯
一、夏商周開文明史
夏朝五行為火,夏有夏季之義;商朝五行為水,商有商業、流通之義,具水之性質;周朝五行為土,周有周圍、四面八方之義,具土之性質;
「火」主文明禮儀的,同時具有生生不息之義,所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正是從五行為「火」的夏朝開始的。夏朝的建立,標誌著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是中國進入第一個有史可考的朝代。
剋火的五行是水,取代夏朝的是五行屬水的商朝。商音屬金,開國國君「湯」之五行為水,在字形、字義上仍是「水」性。另外,商朝曾多次遷都,這除了史學家說的遷都與其內部政治鬥爭有一定關係外,恐與水的國號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也有關。
剋水的五行是土,所以周朝取代商朝。從周代開始,開創了中國歷史朝代更替後朝克前朝的先河,在以後的朝代更替中,其五行關係也多為後朝五行克前朝五行。
夏(木/火)→商(金/水)→周(火/土)
秦始皇
二、秦代周:
由武王姬發建立的周朝,是歷史上歷時最長的一個朝代。「周」字的字形為方框,內藏土,且古代以「圓」代表天,以「方」代表地,而地,就是土。凡是方框形狀的東西,都可以視作土性。所以,周為土德。「秦」字的字形,古文「秦」字底下為雙木,所以,秦為木性。木是克土的,於是,秦朝取代周朝,一統了天下。
三、漢代秦:
漢朝代秦,一直是五德學說的死穴。如果從五音上加以解釋,不難察覺漢朝皇帝姓劉,劉為立刀,刀為金。所以,劉姓屬金。秦朝為木性,當然是金克木而金勝。秦為徴音屬火;而「漢」,據《史記.天官書》曰:漢者,其本曰水。又據《河圖括地象》曰:河精為天漢。再加上「漢」字本身就屬水旁,所以,「漢」屬水無疑。水是克火的,於是,最終漢朝取代秦朝。
四、魏代漢:
「魏」字,字形為方形,方形屬土;「魏」字,五音為宮,宮音屬土。所以,「魏」土就克「漢」水,於是,魏國取代了漢朝。
五、晉代魏:
魏帝本姓夏侯。姓氏上,夏侯姓的五音為商,商音屬金。而「晉」字,根據《周易.雜卦》所言,晉為晝也。白日為晝,日為火,所以晉為火。於是,晉火剋夏侯金,這就順理成章了。
六、南朝之宋代晉,隋代北周:
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特殊情況,它分成三根線同時在交替。南面,是宋、齊、梁、陳在交替;北面,除北魏分支成西魏之外,另外,北魏還分支成東魏。東魏與北齊交替,西魏與北周交替。
晉帝司馬氏,「司」字的字形為方框形,方框屬土性。南朝之「宋」,字形下為木,屬木性。木剋土,所以,宋木取代司馬土。「周」字的字形為方框,方形屬土。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楊姓為木旁,楊木自然是克周土了。所以,楊堅代北周。楊堅在奪取北周政權後,繼而又統一了中國。這就是楊姓木克南北朝之土。所以,隋朝取代了混亂局面的南北朝了。
唐太宗
七、唐代隋:
唐為「庚」頭,庚,在十個天干裡屬金。隋帝為楊姓,屬木,這樣,唐金就克楊木。所以,唐代隋。
八、後樑代唐:
後樑開國皇帝朱全忠,姓氏上,朱為紅色,紅色屬火。他還嫌火力不夠,改名朱晃。晃為日光,日屬火。朱火加晃火,火上加火,這樣就克了唐金。所以,後樑代唐。
九、五代十國:
五代時期,不比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沒有一根主線,而五代有一根主線。所以,這根主線上還是應驗著五德終始之說。但是,畢竟四分五裂還是屬土性,這樣,就整個五代十國時期來說,還是屬土性的。
十、後唐代後樑:
五代這條主幹道上,朱晃用叢叢之火克了唐金還不算,還想讓後樑長盛不衰地延續下去,就又在國名上取了一個帶木底的「梁」。心裡是想,木來生火,越燒越旺。可誰知,李存勖又取個國名「唐」,利用唐金來克梁木。於是,後唐又取代了後梁。
十一、後晉代後唐:
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石為土性,他只能生唐金和被李性克,沒奈何,石敬瑭只得拿歷史上已經出現過的朝代名再次利用,取名為「晉」。因為,晉為晝、為白日、為紅光、為火,所以,晉火克住了唐金,這樣,李從珂成了後樑的末代皇帝,石敬瑭便成了後晉的新主。
十二、後漢代後晉:
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雖然不是直接從後晉手裡奪取的皇權,但是,也算是間接地取代了後晉。所以,漢水克晉火,於是,後漢代後晉。
十三、後周代後漢:
後周是郭威開國,柴榮繼位,雖然有兩姓,但他們使用的朝代名還是周,而「周」字,為方框,字形屬土。於是,周土既克了後漢之水,同時,也被北宋之木克死了。
宋太祖
十四、北宋統一:
四分五裂的為土性,後周又為土性,必須要木才能克制。於是,宋之木既代了周又克了五代十國之土。所以,完成了統一。這一時期,就交脫這方面而言,跟南北朝時期完全一樣:隋朝楊堅之楊木既克了北周之土,又剋了南北朝四分五裂之土;宋朝之宋木既克了後周之土,又克了五代十國這四分五裂之土。
十五、金元代宋:
女真族完顏時期,也有漢人當軍師。所以,取國號「金」,準備金克宋木,一統中原。事實上金國使北宋滅亡,但最後蒙古人和南宋聯兵又滅了金。
蒙古人從成吉思汗建國以來,一直用族名充當國名,而沒有正式的國號。忽必烈登皇位後,為了滅南宋而一統中華,採用了漢人劉秉忠、王鶚等人的建議,根據《易經》乾卦的意思,取「乾元」之「元」為國名。「乾」屬金,元為天地萬物之始,又取金克木之義,最終滅南宋的還是元朝。
明太祖
十六、明代元:
日月為明,明為光亮,卦屬離卦,離卦主火。朱姓為紅色屬火,從字義和卦理來看,都屬火性。朱元璋在北伐中發佈的,告北方官民的文告中就寫道:「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火性剋金是明顯不過的。
十七、清代明:
李自成既是一介匹夫無勇無謀,亦不會用人。年號為「大順」,「順」字為「川」旁主水,「順」水可克「明」火,但是,「大」為火形,火加水,即是「火水未濟」。所以,「大順」變了不順,為清朝出了力,賣了命。
女真族的努爾哈赤建立了「金」國,一直攻不進關內。皇太極登基後重用漢人,最終帶水的「清」字為國號,從而取代了明朝,一統天下。
夏(木/火)→商(金/水)→周(火/土)→秦(木/火)→漢(金/水)→魏(土/金)→晉(火/土)→南北朝(木/土)→隋(金/木)→唐(金/木)→ 後梁(火/木)→後唐(金/水)→後晉(火/土)→後漢(水/木)→後周(土/金)→宋(木/火)→元(金/水)→明(火/土)→清(水/金)→中華民國(土/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木/火)。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也是一部五行的生剋史,朝代的五行特性可歸納如下:
五行 方位 季節 特征 顏色 五性 朝代
木 東 春 曲直 青 仁 秦 宋 隋 中華人民共和國
火 南 夏 炎上 赤 禮 夏 晉 明
土 中 四季 稼穡 黃 信 周 魏 中華民國
金 西 秋 從革 白 義 唐 元
水 北 冬 潤下 黑 智 商 漢 清
當然,朝代的更替,絕非五行一剋了之那麼簡單,對此,史學家們早已作了詳盡的解釋。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