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洋鐵壺風
鑄鐵茶壺
鑄鐵茶壺作為一個經典的茶具,起源於中國,興盛於日本。近年來,經過民間工藝大師的精心雕琢和傳統工藝的完善,使鑄鐵茶壺更加多樣,色彩更加精美。使用鑄鐵茶壺既能夠感受茶文化,又能補充人體鐵元素,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日本茶道源起于唐朝,是派遣到中國的僧侶,將當時中國唐朝的佛教和茶文化一起帶回日本。西元805年,傳教大師自大唐回到日本,帶回中國茶種傳遍全日本,隨著唐宋時期中國的茶葉興起與飲茶文化推行于日本的佛教寺院,又逐漸普及於民間,使品茶的習慣深入當地民間,並日益興盛起來。
早在1800年(嘉慶五年)以前,日本已發展了一系列的茶道具,例如繩文土瓶,(紀元前200年)、溫酒器、手取釜、釜等各種各樣的道具,這些器具的製作過程及承受、隨茶道的興盛,都是決定鐵瓶原形的重要依據。
鐵壺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在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上面加上提手,應該就是鐵壺的初始形態,是最受大家認同的,在江戶時代天朝期(1780年代、乾隆45年)的古文書中有記載「瓶」的名稱,由此可確切推知,鐵壺在民間開始普及是在這時期,而且早在這以前應該就已存在,而明治時期(西元1868年~1912年、同治7年~民國元年)在民間,隨茶道的流行,鐵壺的使用更加普遍,眾多精美且雕工精細的鐵壺也是在這個時期產生,所出現的堂號,著名工藝大師及工作室也如雨後春筍般孕育而生。
日本鐵壺最早可追溯至江戶時期,距今已有數百年之久。時至今日除了「南部鐵器」仍有持續創作與生產外,曾備受關注的「京都鐵器」,在昭和時期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變而斷絕,因此目前所見如「龍文堂」等銅蓋系統的京都鐵瓶至少都具有數十年以上的歷史。在過去二百年間,鐵壺在日本非常普及,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使用鐵壺,而製作精美的鐵壺還經常作為高貴的禮物在親朋好友間作為禮物互相贈送。
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上作者的藝術造詣,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你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日常燒水器來養生,或是一件藝術品去欣賞,亦可以作為古董收藏。鐵壺的價值因其製作者的名氣、技藝而大不相同,從目前收藏市場的價位上看,老鐵壺的價位相對於現代名家新制的鐵壺反而更貴。日本現在老鐵壺的藏量也是越來越少,價格更是一路飆升。
日本人喜愛用鑄鐵類的鍋具及鐵具,來烹煮食物及沖煮茶水。研究發現使用鐵器的家庭,對於小孩的發育及血液中的血紅素補充較充足,另一方面在日本長壽村中,多數人瑞仍然有使用鐵器的習慣,相同的由數據顯示,有使用鐵器的人瑞,絕大多數均無貧血及缺乏鐵質的現象。
民間工藝
日本鐵茶壺本來是民間用品,壺身上雕的都是民間生活圖案,純樸自然,很能反映往昔日本人的生活面貌。中國內地近年也有人收集鐵壺,甚至有製造新的,但更令人欣賞的是壺身上的以生活出發的工藝,新壺的價值往往及不上日本的傳統民間製的老鐵壺高。
器具是供人使用,而不純是擺設,所以很多人特別喜歡民間的老鐵茶壺,特別是「紀念壺」。從前,日本公司為了答謝顧客支持,又或者是紀念寺廟或馬路的修建,會做些「紀念壺」送給客人。由於不是特別名貴的產品,當地人家收到了通常都擱在一旁,因此損耗較低,買回來後的使用時間便長得多。其二是作為紀念壺的,不似一般名家作品,比較少人抄襲,買到假貨的機會也較低。
日本人用鐵壺燒水,其實從來沒研究過背後有何科學性,直至80年代才有初步分析。普遍認同有以下的優點:
1. 泡茶的好工具
使用鑄鐵茶壺燒水,水的沸點溫度更高,比一般不銹鋼茶壺等要高出2-3度,且保溫時間也更長,利用高溫水泡茶,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特別適合泡濃香的茶。若拿鐵壺來泡年份未夠的普洱,可有效去除茶中的霉味,提昇口感。好像立即加了幾年的味道。
2. 補充人體鐵質
科學家們早已發現鐵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鐵,嚴重缺鐵會影響智力發展。用老鐵壺燒水,一方面鐵壺會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另一方面鐵壺煮出的水中會釋放出亞鐵離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從而有效地預防貧血。還可預防及降低高血壓,對有高血壓的人很有用。
3. 改善泡茶的水質
講究的泡茶人都知道山泉水或井水比較甜,原因是水質裏鐵的含量較高,其不接觸空氣而以二價鐵離子形式存在。鐵壺由於在加沸過程中生成亞鐵離子,所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具有軟化水質,讓水變得甘甜順喉,口感厚實,飽滿順滑,在品飲好茶時,有事半功倍之效,特別適合泡老茶或煮茶用。而且鐵壺還可持續加熱,功能性範圍更廣,歐美人士專門用來沖煮花果茶、紅茶。
4. 觀賞及收藏
鑄鐵茶壺外部塗層為食品級材料,高溫工藝塗裝,無毒、耐擦、強度高。隨著擦洗次數的增多,壺身有金屬質地的光澤,極具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特徵
一般鐵壺高約22CM,其中壺體高11CM,直徑有15CM,容積較小,約為其1200CC。
工藝
鐵壺制法大致上有三種:
一) 脫臘法,就如中國的漢代的青銅器鑄法一樣,此法每壺天下僅有一隻,尤顯珍貴,可視為收藏珍品。
二) 砂鑄法,壺底臍眼的兩側都會有一個小臍孔,這是鑄造時留下的透氣孔,較易識別。
三) 高強壓力模鑄法,會在壺體內中界處有一條鑄造留下的合模線,可一模制多個壺,所以無論器形與圖案多麼精美複雜,
價值不高。
鐵壺製作總共有七道工序,分別為:製作木模、壓花、製作壺、澆鑄(澆鐵水)、燒制、後加工、上色。
1. 製作木模:制模根據原畫製作木模。木模被當成半圓形的工具,一邊旋轉,一邊把鑄土緊緊壓在土模內側並固定。分別製作上半側(上模)與下半側(下模)。
2. 壓花:使用各種各樣的畫筆,在模上壓花紋。這是一個發揮工匠的特色風格的作業。這之後,鑄模被放在炭火上慢慢仔細燒煉,直至變成陶。
3.製作壺:將上下模合一塊,並取出壺芯模。把壺芯模放在轉檯上,將模的表面均勻刮削掉2mm左右。目的是為了澆鑄時,能讓鐵水均勻流動,而製作的縫隙。
4. 澆鑄(澆鐵水):將模與模之間的合模縫隙用粘土封上之後,從注入口安靜地,緩緩地將鐵水注入。有時因內部空氣壓差,氣體,水蒸氣等的影響會使鐵水不能均勻流動分佈,所以需密切注意。
5. 燒制:在燒制氧化膜的工藝中,要把鐵壺放在800℃-900℃炭火中加熱1個小時。通過該燒制工藝,鐵壺就不容易生銹了。
6. 後加工:因為鐵壺還會殘留毛刺,沙粒等,所以在等待冷卻之後,需小心將這些都剔除掉。
7. 上色:上漆燒煉,獲得特有色調。最後,裝上壺把,南部鐵壺就完工了。
8. 相對於「鑄型(模)」、如果採用「濕砂型」,即把凝固材混合,在鑄物砂上加壓,就可不斷做出模具來,可實現量產。
現代鑄模法
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大多是採用脫臘法,每件鐵壺鑄好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製造出來的壺絕對不會出現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外形變成獨一無二,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
中日壺具分別
1、製作方法不同
日本鐵壺製作方法:製作一把日本鐵壺需要多達80道以上的工序,想要獨自一人完成須修業至少15年,若要將自己的名字篆刻于瓶上,則需要近40年的修業時間。經過眾多紛繁的工序中才能誕生出經久不衰的作品。
拿「鐵包銀點金龍紋壼」為例,光看到名字就能感受到工序的複雜程度了,此壼的作者柳富甚次郎是一位金工名師,「鐵包銀點金龍紋壼」屬於異材質結合的茶具,需先經過反復的鍛錘、加熱、延展、純化鐵礦砂中的雜質才能將鍛造出一體成形的外襯,這個時候才能進行下一步,製作銀質的內襯,最後二者謀合後還需再同時錘鍛。此壼經百多年使用後包漿古樸渾厚,為目前日本發現唯一有如此獨特精工技藝並保存完整之美的古壼。僅介紹這一道程式就已覺繁瑣了,可想那一道一道工序背後的手工職人是怎樣的細緻與耐心。
中國茶壺製作方法:以中國宜興紫砂壺為例,紫砂茶壺的製作方法有手工(打身筒)、半手工(模具)、注漿、旋坯和印坯等幾種。其中手工成型是傳統的製作方法。而製作技藝的關鍵則是脫空成型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謂精加工,系指用竹片、明針、刀具及用這些材質製作的其它專用工具,對已接上頸、腳、嘴、把手的壺口、身、蓋的表面、和壺內,進行精細的括平、修整、拉槳,這是紫砂壺成為工藝品的關鍵之一。
紫砂壺造型別致多樣。為不使它淪為一般的釉陶,以及歷史原因,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達到「脫手則光能照面,出冶則資比凝銅」的工藝效果,必須把坯體處理得器形結構嚴謹,輪廓飽滿線條分明,筋瓤紋理清晰,達到珠圓玉潤,渾成整體的製作要求,都需經過成型精加工來求得。同時,精加工也是提高坯體粘度的重要手段。工藝水準高的紫砂壺,口蓋准縫嚴密,二者之間的空隙(或稱位移公差)一般都在0.5mm-0.8mm以內,是其它任何陶瓷壺類所無法比擬的,瓷器茶壺位移公差在1~3mm甚至更大。由於紫砂壺精度高,減少了混有黃麴黴等黴菌的空氣流向壺內的管道,成為紫砂壺泡茶不易發餿變質的重要原因之一。
2、使用上的不同
中國人所說的壺一般指的是泡茶的壺,茶壺的作用是泡茶,日本的茶壺是煮水器,相當於燒水的水壺。作用的不同會隨之帶來材質和審美情趣的不同,因為需要直接與火接觸,所以它得是金屬的,如鐵,如銅,如金。中國所做的茶壺因受到材料的限制,很多手段和工藝都無法實現。
而在日本茶道具的金屬材質上則可以運用中國青銅器或者是銅雜件上比如錯金銀,高浮雕,鑲嵌其他材料等在雜項上的工藝,在日本當地用來修飾茶壺。
3、審美觀不同
從審美情趣上來講,中國的茶壺大概有兩條發展的主線,一個是宮廷,貴族所使用的,像乾隆的粉彩茶壺。另外一條發展主線即文人情趣,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宜興紫砂壺,這類茶壺大多不追求華麗和光亮的造型。它更加注重明代以來的文人傳統,比如說對山水,景致和一生的追求融入到一把壺中。
在日本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上至皇親國戚還是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恬淡,一種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這跟他們的民族特性與文化傳統有關。所以單純從壺的本身,甚至無法非常明確地區分出一把壺到底是來自皇家還是平常人家。但是整體的表現都是古樸,更近似于中國的文人傳統。
名士奕棋壺
「南部鐵器」
「南部鐵器」是日本 "地域 " (特產) 的統稱,泛指日本岩手縣的著名特產,用傳統鑄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鐵製品。它是一種具有古老傳統與技術的鐵器,特別是自南部藩主—南部利之直公以來,即被當成特產。為了保護此種技術,「南部鐵器」早已被當作傳統的工藝品一直發展至今;此種作品具有優良的鑄鐵及傳統的技術,其古典的鐵肌及樸素的型態被當成是一種純日式的創作,在日本相當受到重視。尤其「南部鐵壺」更是各家之中的代表,受到極高的評價;為了符合時代的變遷,仍以傳統的技法為基礎,鑄出與現代生活相襯的作品,不僅是實用的水壼,更是兼具裝飾功能的美術工藝品;成品由於制作精良,可以長久保存及使用。
「南部鐵器」是純以手工打造的鐵壺,在手工鑄造過程中,經酸化特殊處理,消除鐵中雜質,內部再以法瑯加工,所以不易生鏽。
老鐵壺的重整
鐵壺的製作工藝,是金屬加工中最為原始的鑄造法,鑄造而成的鐵壺材質本身化學活潑性極高。雖然在當時製作的廠家都有自己的防止鐵銹的處理方式,經過時間與使用環境的洗禮,今日所見的老鐵壺絕大多數均有不同程度的鐵銹、銅綠與各式各樣的污染物。用家及收藏者若想恢復往日的丰采與實用性,清潔與整理是絕對必要的。
一、刷洗
幾經驗證發現,使用清水,搭配洗鍋的鐵球刷洗,效果最佳。如果碰到較大的鐵銹,可使用螺絲起子、西餐刀等將其輕輕刮除。此時應注意力道施用,避免破壞鐵壺本體;如果輕敲下仍無法除去鐵銹,可先嘗試煮水,使其自然脫落。
二、煮水
刷洗完畢後將髒水倒掉,加入清水煮滾;利用加熱的過程去除雜質及水垢;若煮出的水質清澈,沒有雜味,代表已清洗乾淨。重複此動作數次,可以養壺也可使水更甘甜。
三、蒸乾
煮水過後應立即將壺內殘水倒乾;利用鐵壺余溫蒸幹剩餘水分,此時將壺蓋打開避免壺內滯留水氣。用乾布擦拭壺面使壺面更加美觀。
整理過後,如果不立即使用,應放置乾燥處所,避免潮濕。除非打算長期不使用,否則絕對不要異想天開的上漆、抹油,避免破壞鐵壺本體。整理完畢後仍要定期檢查,確保壺體乾淨無銹。
鐵壺精品析賞
台灣名家 黃天來作品 ~ 大甲鐵壺爐
松鶴延年
龍鳳呈祥
方形鐵蓋壺
大雁壺
金清堂六角飛鳥壺
龍文堂桶式壺
青銅獸面圖文壺
龍文堂老神四方壺
光玉堂嶔金銀櫻花壺
龍文堂銀鈕菱紋壺
龍文堂六角壺
吉佑工門品鐵壺
龍文堂竹子篆字壺
一般使用與保養
1. 鐵器長時間使用後愈加黑亮,而且清洗容易。
2. 外表可經常的用布擦拭,讓鐵質的光澤漸漸的展現,使用後必須保持乾燥,避免以冷水沖熱壺、或從高處摔下。
同時要注意不可壺內沒有 裝水的情況下乾燒。
3. 產品置入適量茶葉,沖入熱水即可飲用。
4. 產品使用完畢,用水清洗乾淨,再加熱至水份完全去除即可。
5. 鑄鐵產品本身就容易生銹,若有此情形,以菜瓜布去除後,再加熱至水份完全去除即可。
多謝欣賞 !!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