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11-22 23:33:19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山水美如畫
大理,就以“風、花、雪、月”四大名景著稱,
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下關風系從西洱河口吹入的西南風,雖不算大,卻終年不 停歇,故下關又稱“風城”。由於入口處兩山狹窄,中間成槽形,吹進去的風會產生上竄下跌的狀況,有時還會迴旋,就產生了一些奇異的自然現象。 比如行人迎風前行,風揭人帽理應落在身後,但在下關卻會掉在前面,不瞭解下關風入口處的特殊地理情況,往往會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上關花,指上 關沙坪街的和山寺內,有“……花樹高六丈,其質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應十二月,遇閏月晚飯一瓣,俗以?神仙遺種。”在明代,這株花年開 數百朵,四方民艷,爭睹為快,但由於一些人貪利而敲詐勒索,使民眾不得安寧,有人便將花弄死,此花從而絕跡。前些年,又有人從蒼山的森林中找到 這種被稱?“朝珠花”的奇花。蒼山雪,指蒼山十九峰,每峰海撥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峰達4122米,由於海撥較高,在峰頂異常嚴寒。終年白 雪皚皚,蔚為壯觀。
碧波蕩漾的洱海,是雲南高原的一顆明珠。巡海漫遊,只見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白帆點點,魚躍鷗飛。島嶼、亭閣、村舍、綠樹點綴其間,如詩 如畫。農曆十五泛舟其間,只見空中月朗星稀,海中星月浮動,不知是天上星月墜入海中,還是海中星月映上藍天。如你在明月初升之際漫步洱海西岸, 就可以看到海面晃悠悠的浮動著金燦燦的圓月,猶如一串巨大閃亮的金鏈子,從洱海中央漸漸伸展到東岸的金梭島上,這便是有名的“玉洱系金鏈”。“洱海月”之所以成大理的四大名景之一,原因就在於此。
蒼洱相依,剛柔並濟,天工巧合,其妙無比。再加上沃野連綿縱橫,古雅的村莊,雄偉的古塔,鮮花綠樹、藍天白雲點綴其間,使大理仿佛成了一 幅美麗迷人的山水風景畫,故有人曾以“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詩句來形容。
二)風情濃似酒
白族的風情非常美。這是一種文明的、進步的美,使人愉悅的美。
白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服飾以白為尊貴。男子喜歡戴白頭巾綴紅絨球,穿白色對襟衣,外套一件或數件黑領褂, 俗稱“三滴水”。女子穿白上衣、紅坎肩,腰系繡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百節鞋”,看上去清爽亮麗,素雅大方。白族 結婚一般分搭棚、殺豬、正客、拆棚四天。結婚當天,新娘要哭別父母、兄妹,用花轎?至男家大門,再由娘家的兄弟快步背入新房。途中有許多小孩 向新娘撒米花,還爭著掐捏新娘,表示祝福和取吉利。
洞房門口置有馬鞍,男女都要由上面跨過。 房門上挂了三個篩子、三支箭和一面鏡子。 據說, 這一切都是表示?新人消災彌難,祝婚後幸福美滿之意。進洞房後,新人要喝“交杯酒”,吃“團圓飯”,然後點上七星燈鬧房。參加白族婚禮,十分有趣。
白族的節日很多,有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朝雞山,四月十五的蝴蝶會,四月二十二至二十四的繞三靈,六月十五的繞海會,六月二十五的火把節, 七月底的石寶山歌會,八月八的耍海會,各村自定日期的本主節、土主節等。其中最盛大,在國內外都有影響的是農曆三月十五的“三月街”。街期一般 是10天,以經貿活動?主,還有歌舞、賽馬、打霸王鞭、武術、打阿莫朵表演、大型的體育運動競賽等豐富多采的內容,每年都有來自國內外的數十萬人參加,熱鬧非凡。
三)古跡增光輝
唐宋兩朝,大理曾是南詔國、大理國的國都,又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跡。
大理風景區內共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個,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3個。由於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這些文物資源得到了保護。主要有古城、古塔、古碑。 古城有唐代建造的太和城、羊苴咩城。此二城遺址至今猶存。唐代的大厘城,就是現在的喜州鎮。石橋城(也叫龍尾城)即今下關。龍首城即今上 關。還有巍山古城、大理古城。
古塔:大理的古塔很多,也很有特點。據說過去蒼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塔。村村寨寨也有風水塔、鎮邪塔。但經歷千百年的地震和風雨,僅剩一部 分了。如巍山圓覺寺的明代古塔、文筆塔,大理的崇聖寺三塔,弘聖寺一塔,蛇骨塔,魚骨塔等。
古碑:有南詔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五華樓碑群,山花碑等。
先民們留下這些眾多珍貴的文化遺跡,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文明和智慧,也使得旅遊勝地大理換內涵更豐富,更具魅力。
四)富庶魚米鄉
大理資源豐富,僅蒼山上就有植物3000至5000種,有鹿、熊、豹、山驢等動物。蒼山還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大理石礦、石灰岩、石英砂、瑩石、粘土、 煤等。金屬礦藏有大、中型的鉑、鈀礦各一處。水能資源有28萬千瓦,基本上已開發。還有地熱資源。大理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資源充足,非常適 合發展農業生產。農業主要種水稻、小麥、蠶豆、玉米。水稻“滇榆一號” 產量高達1000多公斤,曾創下世界梗稻畝為最高記錄。小麥、油菜籽等糧油作物的產量也很高。大理還盛產蔬菜、水果、肉、蛋等。洱海裏盛產草、鯉、鰱等多種魚類和蝦、螺螄等,是一個 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