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老奸巨猾 於 2012-11-13 11:20 編輯
前一篇談到誤認身體是我之後,所產生的種種問題,與情緒困擾,會發生幾種情況,一是執著自己的性別,然後就按著自己認定的性別去做一些事,這其實就是煩惱。二是隨順身體的欲望,要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為了要滿足慾望,去追逐錢財、追逐工作、追逐美色、追逐學業,這就好比一個人在泥濘的路上走,還邊走邊拿起路邊的石頭,放在自己的身上,這也是煩惱。以上兩者,有一種簡單的形容詞,叫做”作繭自縛”。
由上可知,佛教教人要斷欲去愛,其實就是教人要斷煩惱,因為所有的見思煩惱都是從男女之愛,與身體的欲望所產生的。世尊講的很清楚”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接下來講,誤認身體是我,會發生第三種錯誤,就是隨順自己的習氣,這樣講可能有些人不懂,換一個講法,就是隨順自己的個性,每個人都有個性,有的人個性開朗,有的人個性魯莽,有的人個性謹慎,有的人個性豪放,種種的個性,其實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習氣,所以覺察自己的個性,就是覺察自己的習氣,這是我們要去注意到的地方。自己的個性,往往會對生活、工作、學習等等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即使你慢慢淡化慾望,慢慢減少貪愛,但是一旦順著個性走,這愛與欲就會回頭出現。
有些人講,不順從個性(習氣),不順從煩惱(愛欲),那要順從什麼呢?佛教人要順從戒律(五戒十善),順從品德(四維八德三綱五常),順從因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不造因,不結果)。
我們有多麼習慣去順從欲望與煩惱習氣呢?從日常生活就可以發現,有些人每天上班一定要喝一杯咖啡,每天一定要看報紙,每天一定要看電視(偶像劇也好,連續劇也罷,卡通也行,新聞也一定要看),小孩一定要玩網路遊戲,一定要看漫畫小說;有的人一定要上網逛論壇,查看最新的娛樂消息,球賽狀況,有沒有新的八卦,沒有辦法可以靜下來,只要靜下來就覺得好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一定要有事做,這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處於”煩惱”的情境下,只要靜下來,沒有”煩惱”,結果就是無所適從。
擺脫憤怒與悲傷,在上一篇已經講過了,情緒其實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你拿來給我瞧瞧,看看它是什麼樣子,你鐵定拿不出來,因為它是假的。不信你可以想一想,你上一個小時是什麼情緒,昨天是什麼情緒,上個月是什麼情緒,你會發現越久就越記不住,越久就顯得越不清楚,所以忘了,不記它,情緒就空了,消失了。
很多人處理情緒的方式都是埋藏在心裡,這種方式其實十分的不健康,這就好像一個人拿起垃圾不停往心裡裝一樣,你會永遠開心不起來,為什麼,因為”心一開,垃圾就掉出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這些不開心的情緒垃圾,忘了,隨手扔掉就是,不會有人開你罰單的。
接下來講擺脫煩惱,其實不難,每天找一段時間,坐著站著都好,找一個自己舒服的姿勢,然後”放空”。不要想事情,不要聽音樂,不要看電視電腦,不要吃吃喝喝,什麼都不做。
佛教其實也有提供辦法,一是禪定,二是念佛。講禪定與念佛之前,先把話題拉回之前講到的靈魂是我的點上。
靈魂是自己,每個靈魂都可以透過淨化靈魂的善惡與習氣之後,變成靈性,也就是佛性。佛性是一個什麼樣子呢?一個充滿光明、慈愛、平等、包容的純淨境界,佛經裡用”常寂光淨土”、”大光明藏”來形容。
佛教教人禪定,就是靜下來,找一個念頭去想,比如”念佛是誰”,如果念佛的是嘴巴,我死了,嘴巴還在,為何不能念,是誰讓嘴巴念佛?這是用一個念頭,打死其他的念頭,讓自己靜下來的方法。
另外,佛教也教人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阿”是無,"彌”是量,”陀”是光,"佛”是覺,合起來就是”無量光覺”,就是講佛性的無量光明境界,無量慈愛平等包容的清淨境界,所以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己的佛性,呼喚自己的本性,提醒自己不要再迷惑於萬芳筒的世界。當你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念到自己的心地清淨、光明、慈愛、平等,當下你就在極樂世界了,當下你就是阿彌陀佛了,每個靈魂都可以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諸佛的總名號。佛經裡講的”此去西方十萬億國土”,就是講靈魂裡面那些善惡與煩惱習氣,讓你與靈性的距離變得無比遙遠。
講到這裡,大家就知道,佛教其實就是一種教育,教導人們如何找到靈性裡真正的光明、清淨、慈愛、平等,如何擺脫情緒與煩惱的教育,並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
南無阿彌陀佛!!
願將此功德,回向十法界,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盡此一報身,同登極樂國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