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800|回覆: 50

香港天文台的歷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0-29 13:1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tung1871 於 2012-10-29 13:17 編輯

hko_logo_c (1).gif

在香港設立一個氣象觀測台的構想,最初是由英國皇家學會於1879年提出。皇家學會認為香港的地理位置甚佳,“是研究氣象,尤其是颱風的理想地點”。事實上,隨著當時香港人口逐漸增加,颱風造成的破壞已廣受社會所關注。香港政府亦對皇家學會的建議表示歡迎。經過詳細的探討和研究後,皇家學會的建議最終在1882年獲接納。隨著第一任天文司﹝即首任天文台台長﹞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於1883年夏天抵港,香港天文台亦於同年創立。

天文台早期的工作包括氣象觀測、地磁觀測、根據天文觀測報導時間和發出熱帶氣旋警告。這些饒有價值的服務備受重視,且於1912年獲得英皇佐治五世頒賜「皇家天文台」的稱號。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部門復稱香港天文台。

2008041902_M06_OP.jpg


建築物歷史
       
1908:   
攝於1908年北望尖沙咀區的圖片。圖中可見箭咀所示的天文台大樓屹立於一座小山丘上,是氣象觀測的理想地點。
HKO_1908.jpg

1913:   
天文台1883大樓之照片,攝於1913年。
HKO_1913.jpg
       
1951:   
攝於1951年的1883大樓鳥瞰圖。大樓的左面是1號宿舍;而右面分別是信號杆及後建的側樓。
HKO_1951.jpg        

現貌:  
香港天文台總部現貌。位於1883大樓旁邊的百週年紀念大樓建於1983年,以紀念香港天文台成立100週年。
HKO_now.jpg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9 13: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門的運作模式及服務範圍亦不斷與時並進,以滿足現代社會的期望和需求。其間天文台不斷引入先進科技,以配合業務發展。下表就天文台的發展歷程作一大事紀要:

天文台初期

1883       
香港天文台成立。

1884       
開始定時作氣象觀測。
設立熱帶氣旋警告系統﹝香港最早的海洋氣象服務﹞。天文台設立一套以鼓形、球狀和錐體形狀的目視系統,用作通知離港船隻熱帶氣旋的位置及移動方向。這個系統在1917年被一個以十種標誌的熱帶氣旋警告訊號取代,並在九龍訊號山懸掛。這系統在1961年6月被廢除。天文台亦鳴砲向本港居民發出熱帶氣旋帶來烈風的警告。
天文台開始作橫向和縱向力和偏角的磁力觀測。
天文台利用一個六吋的赤道儀折射鏡和一個三吋的中星儀作天文觀測。

1885       
時間球於尖沙咀警署首次降下。天文台早期利用時間球作為報時信號,每天下午十二時五十分將時間球升至圍杆的頂部,然後於下午一時正投下。

1885_Time_Ball.jpg
尖沙咀警署的時間球(1885-1907)

1892       
開始提供海港氣象服務。
天文台每日將24小時天氣預報送到報館,以便刊登在中午左右出版的報紙號外。

1908
透過無線電報接收船舶天氣報告。
位於尖沙咀訊號山(亦稱大包米或黑頭角)的新時間塔取代在尖沙咀水警總部的時間塔。及後由於無線電廣播時間信號已被廣泛使用,時間球於1933年6月30日被拆除。

1912       
天文台獲得英皇佐治五世頒賜「皇家天文台」的稱號。

1912_Gazette_HKO_RO_extract.jpg
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二日出版的香港政府憲報有關英皇佐治五世頒賜「皇家天文台」稱號的節錄

1915       
開始提供船舶天氣預報的無線廣播。

1916       
全面開始24小時觀測主要的氣象要素。

1917       
一套表示本港風力的目視熱帶氣旋警告系統在7月開始使用。這系統是首個以數字為基礎的信號系統,並取代自1884年以來使用的本地颱風砲(聲音)風暴訊號。這個目視系統是現時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的起源。

1921       
利用測風氣球作高空探測。
開始地震測量工作。

1922       
開始制作每日天氣圖。

1924       
首次利用飛機探測高空溫度。

1928       
天氣預測在香港電台廣播。

1929       
利用皇家空軍飛機作造雨實驗。

1937       
設立航空氣象服務。

1938       
遠東飛行訓練學校開始為天文台提供高空溫度及濕度資料。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1941-1945       
日本佔領香港期間,天文台日常的天氣觀測工作被迫擱置。憑著幾位被日軍俘虜的職員的信念,天文台能斷斷續續地維持部份的天氣觀測工作。

1943_Photo3_46b_CigaretPackChunHing.jpg
記錄在煙包紙背面的一九四三年四月雨量紀錄,隱約可見天文台台長審核的簽署。


戰後時期

1948       
加入國際氣象組織﹝IMO﹞,即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前身。

1949       
利用無線電探空儀及雷達探空系統測定高空氣象資料。

1949_Pilot_balloon_1949_1950.jpg
工作人員於一九五零年在天文台施放測風氣球

在國際氣象組織的志願觀測船舶計劃下,天文台開始建立一隊以本港為基地的志願天氣觀測船隊。

1951       
於灣仔軍器廠基地安裝香港的首部自動潮汐測量計。

1952       
自動潮汐測量計首次量度到堪察加地震所產生的輕微海嘯。

1953       
香港電台在1953年4月11日開始每小時播出 6 響報時信號 。

1956       
天文台改善本港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並在1號戒備信號及5號烈風信號之間加上3號強風信號。這個信號系統是現今熱帶氣旋警告系統的始祖。為了避免引起公眾對風力及風向之混淆,天文台自1973年起以8號西北、8號西南、8號東北及8號東南四個信號分別取代5號至8號信號。

1959       
天文台設置首座天氣雷達。

1959_Tate_s_Cairn_194x.jpg
天文台於1959年在大老山上安裝的首部天氣雷達,型號是迪卡41型。

1961       
開始測量大氣中的放射性。

1961_Measurement_of_radioactivity.jpg
工作人員正在量度大氣中的放射性

1963       
天文台採納世界氣象組織的決議,負起收集區域內海洋氣象資料的責任,及每年出版海洋氣候摘要。

1964       
接收極軌衛星的自動圖像傳送信號﹝APT﹞。

1964_satellite.jpg
天文台在一九六零年中期於京士柏氣象站接收人造衛星圖片

1966       
在1966年開始以 95 兆赫頻率直接由天文台播出 6 響報時信號,至1989年9月16日為止。天文台的 6 響報時信號仍繼續由香港電台播出,直至現在。

1967       
開始發出有關雷暴及豪雨的警告 (1967 - 1983)。

1973       
天文台設置首部電腦系統。

1973_old_computer_2.jpg
天文台於一九七零年代的電腦系統

1975       
中國氣象局與天文台在北京簽署協議,建立一條氣象電報電路連接北京及香港的電腦系統。

天文台透過世界氣象組織全球電信系統﹝GTS﹞交換氣象資料,並全面建立了下列三組地區性專用電路:
       香港─東京﹝1969﹞
       香港─曼谷﹝1970﹞
       香港─北京﹝1975﹞

開始發展首個天氣預報數值模式。

1977       
開始發出山泥傾瀉警告。

1978       
接收日本氣象廳的地球同步氣象衛星﹝GMS﹞低分辨率衛星圖像。

1978_GMS_pix_19780726.jpg
天文台於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六日所接收的地球同步氣象衛星低分辨率衛星圖像。圖上顯示(自左至右) 強烈熱帶風暴愛娜斯、颱風芸蒂及颱風維珍妮亞。

1979       
設置了一套由三個站組成的短週期地震儀網絡。

1979_Seismic_data_sys_L.jpg
地震資料接收及處理系統

天文台首個天氣預報數值模式﹝平衡正壓模式﹞開始投入業務運作。
接收日本氣象廳的地球同步氣象衛星﹝GMS﹞高分辨率衛星圖像。
天文台在九龍市區和啟德國際機場跑道安裝五個測風站,試驗探測機場的風切變。

1979_Kai_tak_windshear_system.jpg
天文台在啟德國際機場的試驗機場風切變系統

1980       
設置了首套銫原子鐘報時系統。

1980_Caesium_Beam_Clock.jpg
天文台首套銫原子鐘報時系統

1983       
提供三天天氣預報服務。

1984       
首兩個用作提供公眾天氣服務的自動氣象站於天文台總部及沙田建立,而另一個用作提供航空氣象服務的自動氣象站亦於赤臘角投入運作。

1984_Shatin_1996.jpg
沙田自動氣象站

天文台實時雨量數據收集系統開始運行。
與廣東省氣象局簽署建立自動氣象站的合作協議。

1984_HMZ_Signing_of_Agreement.jpg
天文台台長(左)與廣東省氣象局局長(右)簽署合作協議

1985       
首個粵港興建的自動氣象站於黃茅洲開始運作。

1985_HMZ_installing_instruments.jpg
工作人員正在黃茅洲上安裝儀器

設立「打電話問天氣」服務。
在京士柏建立了一所輻射實驗室。

1985_KP_radiation_Lab.jpg
圖中背景顯示京士柏輻射實驗室(建築物頂部有欄杆處)

1987       
設立環境輻射監測計劃。
天文台科學主任開始主持電視天氣節目。

1987_TV_1988.jpg
專業氣象人員主持電視天氣節目

1988       
一套新的天氣預報數值模式(有限區域數值模式)投入運作,集中處理影響香港及鄰近區域的小尺度天氣系統。
天文台向新聞處及香港電台傳送二十三個世界城市的天氣資料及預報,以便向傳媒及公眾發佈。
天文台首次編寫有關香港氣候變化的刊物。

1990       
輻射監測及評價中心成立。

1992       
一套以顏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開始使用。

1993       
天文台開始測量高空的臭氧及輻射。
成立香港航空天氣聯絡小組,成為首個天文台與用戶溝通的小組。

1994       
天文台第一台多普勒天氣雷達開始運作。

1994_radar.jpg
天文台於大老山安裝的第一台多普勒天氣雷達


互聯網時代

1996       
天文台在互聯網設立網頁。
成立「天文台之友」,加強市民和天文台的溝通及提高市民對天氣服務的認識。

1996_Friends_of_Obs_Inaguration_ceremony.jpg
「天文台之友」成立典禮

在深水埗安裝首個氣流剖析儀。

1997       
部門復稱香港天文台。
將地震站網擴展至8個台站,並以數字式信號傳送。
安裝高空監察系統,以加強監察環境輻射的能力。

1998       
天文台的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TDWR﹞投入運作,每分鐘探測風切變及湍流,向航機發出有關警告。

1998_TDWR_photo.jpg
天文台的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

推出四天天氣預報服務。
在1998年7月航空氣象服務從舊啟德機場遷移至赤臘角新的香港國際機場。

1998_amoworking.jpg
赤臘角機場氣象所於1998年7月6日在新機場開始提供航空氣象服務

暴雨警告信號改為分「黃」、「紅」和「黑」雨三個級別。

1999       
天文台在大帽山,即香港最高的山峰上,裝置另一台多共普勒天氣雷達系統。

1999_radar.jpg
天文台在大帽山裝置的天氣雷達系統

天文台添置了一部超級電腦,用作運行一套高分辨率天氣預報數值模式﹝業務區域譜模式﹞,以加強預測暴雨的能力。
天文台開始運行其自行開發的「小渦旋」臨近預報系統。
開始發出寒冷天氣警告。
開始提供紫外線指數。
天文台與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簽訂「航空氣象服務長期技術合作備忘錄」。

1999_HKO_CAAC_agreement.jpg
天文台台長(左)及空管局氣象處處長(右) 正在簽署「航空氣象服務長期技術合作備忘錄」

開始利用輻射巡測車作為一個流動輻射監測的台站。

2000       
推出五天天氣預報服務。
開始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與中國地震局簽訂「中國地震局和香港天文台地震科技合作安排」。

2001       
推出首個天文台流動網站版本。
香港首個氣象浮標開始運作。

2001_First_weather_buoy_WOW2002Jun_P01e.jpg
天文台於赤臘角以西安裝的氣象浮標

天文台位於長洲的最後一個信號站關閉,標誌著利用懸掛風球以目視方式傳遞風暴信息的時代的終結。

2001_cch_DHKO__lower_No_10.jpg
天文台台長(左四)主持長洲信號站關閉儀式,按掣將十號風球降下。

向公眾發布每年降雨量和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數目的預測。
天文台推出為世界氣象組織開發及運行的「惡劣天氣信息中心」網站。這是國際上首個提供官方天氣警告的互聯網網站。
天文台與中國氣象局簽訂「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台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

2002       
由世界氣象組織主辦,香港天文台開發和管理的「世界天氣信息服務」網站正式運作。這個是世界上首個涵蓋全球各大城市官方天氣預報的網站。
天文台在赤臘角裝置了世界上首台用於機場天氣預警的激光雷達。

2002_LIDAR_pre1112_01.jpg
天文台於空中交通管制大樓的天台上安裝的一套激光雷達

天文台航空氣象服務獲頒授ISO9001:2000認證。

2003       
首次成功接收到從商業航機上電腦傳送來的自動天氣報告。
推出七天天氣預報服務。

2004
全東南亞首套自動高空探測系統正式啟用。

2004_Automatic_upper_air_sounding_pre0524d_res.jpg
天文台採用的自動高空探測系統,以取代人手施放氣球。

開始向國際度量衡局提供天文台的原子鐘時數據,參與訂定協調世界時。
成為亞洲第一個氣象部門接收和向全世界發送從商業航機上自動傳來的天氣報告。
安裝香港首個微波輻射計,並作試驗運行。
天文台完成首個未來一個世紀氣候推算的研究。

2005       
天文台與廣東省氣象局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合作建成閃電定位網絡,並推出閃電位置資訊服務。

2005_Lightning_Location_Network_20050712fig2.jpg
粵港澳合建閃電定位網落成誌慶暨新聞發佈會

天文台開發的世界上首個激光風切變預警系統在香港國際機場正式業務運作,為升降的航機提供風切變警報服務。
天文台開始接收中國的風雲-2號系列與日本的「多功能輸送衛星」發放的地球同步衛星圖像。

2006       
天文台推出紫外線指數預測服務。
天文台就呂宋海峽發生猛烈地震引發的海嘯首次發出了海嘯報告。
天文台運作首個氣候預測模式,以支援為市民提供季度氣候預報的工作。

2007       
啟動「香港社區天氣資訊網絡」,集合本港學校及團體所收集的的天氣資料,透過互聯網將資料發放給市民。
天文台在中西區的香港公園建立了一個自動氣象站,展開了「一區一站」計劃。
國家海洋局與天文台在香港簽署了「海洋科技合作協議」。

2007_0108_HKO_SOA_Agreement.jpg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左)與天文台台長(右)簽署「海洋科技合作協議」

2008       
天文台在其網站推出首個香港分區氣溫預報。
天文台推出自動化的機場雷暴和閃電預警服務。

2008_New_Airport_TS_alerting_service_pre0717b.jpg
機場雷暴和閃電預警服務的啟用儀式

2009       
天文台自行研發的「暑熱壓力測量系統」成功在香港註冊成為專利 。

2009_Heat_Stress_monitoring_System.jpg
天文台自行研發的「暑熱壓力測量系統」

天文台輻射測量室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9001:2008 輻射測量服務的認證 。
每星期在YouTube上發放天文台製作的天氣節目。
天文台開始在京士柏氣象站量度二氧化碳濃度。

2010       
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獲選為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是天文台職員在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的最高職位。

2010_Mr_Shun_CAeM_pre20100205_fig1.jpg
新任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及天文台助理台長(航空氣象服務)岑智明(右二)與委員會兩位前任主席Carr McLeod(2006-2010,左二)和Neil Gordon博士(1999-2006,左一)合照

天文台開始通過Twitter社交網站向公眾提供天氣資訊。
推出「我的天文台」流動軟件,提供天氣資訊給流動用戶。
成立香港天文台船運界聯絡組。
啟用寶珊地震站,以加強對南海地震的監測。該站成為全球地震台網的其中一員,為全球地震監測作出貢獻。

2010_Broadband_seisometer.jpg
寶珊地震站的寬頻地震儀

2011       
天文台與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首次使用定翼機收集南海熱帶氣旋的氣象數據。

2011_JS41_probeI.jpg
安裝在定翼機上的氣象儀器,小圖顯示感應器的外貌

開展地震速報服務,在平均十分鐘的時間內向市民提供地震資訊。
香港天文台聯同廣東省氣象局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推出「大珠三角天氣網站」。
天文台代表世界氣象組織推出流動電話應用程式「MyWorldWeather」。這是首個提供全球最新的官方天氣資訊的流動程式。
天文台與深圳市氣象局簽署「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

2011_Long_term_cooperation_agreement_Shenzhen.jpg
香港天文台台長 (右)與深圳市氣象局局長(左)簽署《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3:19:25 | 顯示全部樓層
十分精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3: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嘅氣象探測裝置都算先進架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3:27:24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3:48:42 | 顯示全部樓層
睇水果d刀叫天文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3:59: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文台真好好忙碌, 日日夜夜都要睇到實, 多年來辛苦晒 !! 亦體驗左人文科學的發展 !!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資料詳盡,

另外09年 "每星期在YouTube上發放天文台製作的天氣節目。"

又係唔講都唔知有樣咁既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04:54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智的地方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內容豐富,大開眼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31:12 | 顯示全部樓層
tung1871 發表於 2012-10-29 13:18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門的運作模式及服務範圍亦不斷與時並進,以滿足現代社會的期望和需求。其間天文 ...

我一直都想上大帽山頂果個~ 可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33:08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天文台真係進步很多, 天氣報導準確性提高了不少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54:46 | 顯示全部樓層
tung1871 發表於 2012-10-29 13:17
在香港設立一個氣象觀測台的構想,最初是由英國皇家學會於1879年提出。皇家學會認為香港的地理位置甚佳, ...

典解茅靚女相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4:5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資料收集的很詳盡,多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5: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呀吓 #15 的帖子

咪係,次次都有靚女,今次連 C9 都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5:32:36 | 顯示全部樓層
tung1871 發表於 2012-10-29 13:18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門的運作模式及服務範圍亦不斷與時並進,以滿足現代社會的期望和需求。其間天文 ...

內容豐富  掂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9 15:33:54 | 顯示全部樓層
TLi 發表於 2012-10-29 15:09
回復 呀吓 #15 的帖子

咪係,次次都有靚女,今次連 C9 都無。

正經一次都唔比既~

討論

TLi
支持支持,正經D好發表於 2012-10-29 15:48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6:33:46 | 顯示全部樓層
留個言返屋企慢慢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0-29 17:15:45 | 顯示全部樓層
乃好熟啊,乃系咪天文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1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