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53|回覆: 1

悟後起修二(轉載)-給已經開悟的師兄們參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0-4 22:13: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悟後起修

  我們知道悟是怎麼回事以後,才可以談悟後起修,為什麼悟了以後還要修?經上說「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無始以來的習氣,不會因開悟而完全消失,要慢慢地去掉。悟前的修叫前方便,悟後的修叫正行。

  悟後起修是無為法,為了契入真實,用十八個字作為方便。這十八個字就是:心無心、我無我、致虛極、守靜篤、契三無、證無餘。

 (一)心無心

  就是以離念之心為心,不要以分別心為心。分別心是六塵的累積,它原本不屬於你,只會蒙蔽你,只會使你活得不如意、不自在,不會使你安祥解脫,所以我們不要以有念之心為自己的心,要以無念之心為自己的心。

  西方哲學家說:「意識決定存在」,或「存在決定意識」,這是二元論的概念遊戲,真理只有一個,他說成兩邊。一元論太魯莽,說是心,不知道心是什麼,像神學院派的哲學家笛卡兒,他所說的唯心是二次元的產物,是威音王以後的心,這在佛法來說毫無分量。

 (二)我無我

  你不要把四大、五陰、六塵所累積的罪惡業報之身當作自我。「我無我」就是叫你捨棄小我,捨棄原本不有、後天形成的這個業報的我,要把它捨棄,然後才能完成法身的建立。

  佛法講布施,不只是施捨財物,而是叫你把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統統揚棄掉,最後把虛假的生命也捨棄掉,一個人徹底捨棄了生命,不再以分別心,不再以會壞的肉體為自己,而以原本的心為自己時,便得到了生命的永恆,慢慢地再把習氣去掉,就擺脫了生死輪迴。

  所以佛法是個捨,釋迦牟尼佛捨江山、捨王位、捨嬌妻、捨愛子、捨享受、捨榮耀……,最後捨掉生命,什麼都捨。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捨不得。

  禪宗古德說「懸崖撒手,自肯承當」,你手趴在懸崖峭壁上,下面是萬丈深谷,一鬆手就粉身碎骨了,你要真學佛法,就必須懸崖撒手!又說「百尺竿頭再進一 步」,百尺竿頭很高了,你在竿頭上再前進一步,進到哪裏去了?所以古德說「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法身遍滿 十方世界。這個我無我,就是說你要放棄小我,才能贏得大我,放棄短暫,才能贏得永恆,這是悟後起修最基本的著眼。

 (三)致虛極

  如果不是真修行,這三個字根本用不著。如果要是真修行,這三個字乃是法身成就最重要的關鍵。

  法身,是原本如此的,不須要建立,我們這麼說,只是個形容而已。什麼叫「致虛極」?簡單地說,你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一切的人、事、物時,能夠突破和超越。

  不修行的人,看什麼都是實在的:名利是實在的,得失是實在的,這個地球是實在的,自己的家庭組成分子是很實在的,我的事業、工作是實在的,我賺的錢是 實在的,我口袋裏的錢你給我掏走了,那可不行,拔一毛利天下不為,認為這根毛都很實在……,實在就是著相,只要一著相,就離不開這個現象界,就離不開六道 輪迴。因為你處處看得實在,別人講你一句話你都很認真,說這個傢伙我並沒有得罪過他,為什麼他講我壞話?一天到晚掛在心上。很多人精神消化力不好,別人說 了他,十天、半月放不下,天天吃飯都沒味道,睡覺也睡不安穩,這就是把一切看得太實在了。

  在佛法上說,凡夫執「實」謂之「有」、二乘說「空」謂之「無」,說有、說空這都不正確,不如說是「虛」──虛而不實,我們不把它空掉,我們也不說一切 是實在的。「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我們「敦倫盡分」地活在責任、義務裏;做個國民,盡國民應盡的義務;做兒子,盡兒子的孝道;當人家的父母,對子女 慈愛,這就夠了,這就是「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法」,不要你「空」,也不可「實」,「實」就是煩惱的根源,就是擺脫六道的障礙。你要虛,不要執著,如夢如 幻,若有若無,古人形容這種心態為「若片雲點太虛」,我們修行要這樣去觀照,才算是真修行。

 (四)守靜篤

  靜,不是不動,而是動靜皆靜;游泳、打球、射箭、騎摩托車、開汽車、開飛機……,都是靜,不但要靜,而且要靜到極點。

  禪,不講特殊的事,如法而修,的確可以超凡入聖,很多人閉關出來為何依然故我?還有人閉黑關死在關裏,入魔死掉了,就因為他沒有做到虛極、靜篤,修行一定要做到很虛、靜極,否則不會成功。

  我們為什麼會心亂?因為根塵相對,如膠似漆,糾纏不清。密宗為什麼有閉黑關?叫你有眼睛看不到什麼,有耳朵聽不到什麼,有嘴巴沒人和你講話,有心思你 不可以想,沒有想的對象,那樣就是「外門閉,內門開」,六識無門可出,六識被悶死了,外門既閉,內門──心扉就會打開。如果有正確的指導,透過一百天的修 行反省,心垢就會除掉,從此脫胎換骨,超凡入聖。

  古人開悟後,水邊林下長養聖胎,所謂聖胎就是完成法身、生命的熔鑄。為什麼要找水邊林下?水是人類文化的發源地,可以保持身心清淨,沒有水便沒有生 命,任何東西一脫水就完了。現代的人越進化越有智慧,很多人知道森林浴對健康有益,古人老早就知道了,退休後就找個森林茂盛的地方住。修行也應該在水邊林 下,沒有人干擾,心靜無念、性水澄澈,反省出自己的錯誤、心垢,把這些業障抽出揚棄。所以悟後起修越虛越好,越靜越好。

  在虛極、靜篤之下要徹底斷除我、法二執,二執如果不斷就不能畢業,就沒有了事。要把命根斬斷,不要有我。大家聽了也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沒有我, 那我修行幹什麼呢?修行是為了使我更充實、更昇華;沒有我,還不如不修,不修還有個靈魂在,修了連個靈魂都沒有了,那豈不是把自己給消滅了嗎?要知道靈魂 的素材就是業,有業就有魂,沒有了業就只有生命,修行就是要你捨掉那個業的靈魂,凸顯出原本永恆的生命。法執就是執著有道理,有個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 的真理,有執就是病,因執就成偏,凡有執著就不對勁,所以要虛極、靜篤。

 (五)契三無

  三無就是無念、無住、無相。這是六祖壇經的基本精神。

   1.無念

  如博陵王問道「欲知無心處,不與有心殊」,有心跟無心是一回事,而無念和有念也不是兩回事,著眼處在有念而無我。

  一般人的念頭都是從自我出發,真正修行的人,他是有念而無我,他的念是對外界自然的反應,而不是從自我意識出發,有念無我,這叫無念。

  無念,不是停止想念,而是離開自我意識的念頭,這也是王陽明說的「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2.無住

  金剛經講無住;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若有所住,則為非住,菩薩無住相布施,功德不可思量。住,就是拖泥帶水,觸途成滯,不管到哪裏都是障 礙。如果心不停留在任何事物上面,心也沒有被任何事物所牽掛,你這個人就是「心似浮雲無所寄,事如春夢了無痕」,無牽無掛,瀟灑自在;如果你的心停留在某 一地方,住境生心,慢慢就又會迷失,所以要無住。

  禪宗的特色是真理人格化,在威音王佛以前沒有人類,而今天的大宇宙已發現的就有四萬個銀河系。有恆河沙數那麼多的恆河,恆河沙數那麼多的恆沙世界,算 數比喻所不能及,在這大宇宙中,人是何等的渺小。你若是執著這個滄海一粟都不到的幻相為自己,你的生命極為渺小,活得也極為無奈,生活對你形成一種不間斷 的懲罰,所以你活得很苦,活得很不順心;而你的心若不停留在任何事物上,無住生心,外在的事物就不會對你形成干擾。六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大澈大 悟,所以壇經上說「以無住為本」。

  悟後起修的根本就在於無住,你不要把心停留在任何地方,蜻蜓點水,點一下過去了,蜻蜓若不點水,掉進水裏,命運一定悲慘。真實修行的心態就是無住。

   3.無相

  一個開悟的人,他是不著相的,實相無相,宇宙原本沒有銀河系,沒有許多的星海世界,也沒有人說地球是永恆的。密宗的大白傘蓋經中,他不說如來,也不說 釋迦牟尼,他叫「出、有、壞」。佛法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畢竟寂滅。有人以為滅就是斷見,如果你認為這房子壞了就是滅,那是斷見,為什麼呢?因 為這個房子根本就不是房子,你說它是房子就是虛妄的執著,用般若觀照這房子,當體即空,你將找不到絲毫房子的實質,所以佛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因是動機,緣是條件,一個動機加上許多條件所建立起來的東西,這個東西是虛假的,因為若把條件恢復原狀,這個虛假的形體就不存在了。

  人,是四大假合,是六十兆原子堆積起來的,如果把六十兆原子各歸各位,根本就沒有人的存在,沒有人,並非沒有原本的生命,生命是絕對的永恆。

 (六)證無餘

  修行能夠契入三無,你的思想和行為都能符合無念、無住、無相,便能夠證到無餘涅槃,無餘涅槃就是不再有絲毫的習氣,不再有剩餘的道理,也不再有絲毫自我執著,極為自在。禪,修行的目標就是如此。

六、用心如鏡、過化存神

  各位能夠做到以上十八個字,自然就會完成法身的熔鑄,自然就證入有餘涅槃,為什麼叫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是沒有習氣,非常的圓滿,我們拖著這個肉體── 緣生之舟,這是個臭皮囊(袋),餓了不吃東西不行,冷了不加衣服不行……,有這個肉體就不得自由,還有習氣在,所以叫有餘,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用心如 鏡」,可以做到「過化存神」;過著一種既具象又抽象、既存在又超越的生活,所謂存在,敦倫盡分,不抵觸、不破壞人際的關係和秩序,也不觸犯人們公認的價值 標準,這就是存在。

  所謂超越,我們用原本的心、用宇宙的心來過活這現象界的生活,以無量的心過活這有限的人生。

  不管境遇如何,我們的心絕不動搖;不管時代如何,我們一定要活得安祥自在。

  不管有事、無事,我們的心一定要不受外在的干擾,一定要活在自覺自在、秒秒安祥裏。

  修行的基本著眼就在求心安,凡是讓心不安的事斷然不可做,否則,心既不安,災禍、煩惱、痛苦就會因此而產生。安就是吉祥,不安就不吉祥,所以安祥不僅是解脫的無上法門,也是趨向幸福人生的基礎。

  悟是怎麼回事,我再補充說明一下:

  開悟,既不是領會了什麼道理,也不是得了什麼知識。開悟,只是悟「吾心」;只是心靈的變化。悟了的心境,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種難得的覺受,在座的各位都已經體驗到了,悟是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想念、沒有昏睡、似幻似真、若虛若實。

  悟的同時,會產生正受和正見。

  正受,是修學佛法真正的受用,是一種最正確的感受,在未悟以前的感受都不正確,譬如在列子一書裡有個故事:

  有一個樵夫,他砍柴的斧頭丟了,他懷疑是鄰人偷的,於是他看到那個鄰人就像個賊,賊頭賊腦,全身上下無一不像是賊。過了幾個月以後,樵夫的斧頭在一個 山洞裏找到了,斧頭把子都爛掉了,從此再看那個鄰居,怎麼看都不像是賊了,這就是錯覺──錯誤的覺受,佛教有個名稱叫「惡覺受」。未開悟的人,活在錯誤 中,日常大多像這樵夫一樣感受不正確。

  第二個是正見。正見並不一定像證道歌所講「了了見,無一物……」他講的「了了見……」是用心眼見,修行人要五眼圓明,成佛不捨棄肉眼,「過者化、存者神」,看過去就沒有了,不執著一切,這叫正見。

  什麼叫邪見?執著,說這個是真的,那個是實在的,其實,什麼東西都是原子的堆積,原子也不是真實的,把質子、中子、電子分開,什麼也不存在。每個物體 都是原子的堆積,有數不清的電子、原子在轉動,你不能說某些事物是靜止的。靠我們的肉眼便常常被我們的眼睛所欺騙,只有開悟了的人,才不受肉眼的矇蔽、欺 騙,才不會對周遭一切起執著。

   我今天為什麼跟各位講這些話呢?因為我認識各位多的已有六、七年,有時候看各位跟開悟的人沒有兩樣,有的時候又退轉,煩惱垢重,開悟了又不敢承認, 不自肯,不敢承當。所以我講這段廢話的目的,就是使開悟的人,當他開悟時知道悟是怎麼一回事,不會當面錯過;使開悟以後的人知道如何保任、如何修行、如何 淨化、如何擴大、如何使本心完全出頭,使虛偽的假我由君變臣,由主成僕,不可以讓虛偽的六塵所累積的假我,埋葬永恆不變的真我。

  悟後起修這個問題,就講到這裏為止,大家珍重。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2-10-5 10: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useful information, take time to digest 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6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