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家 )
疾病的產生,與人的心理、生理、行為、整個社會的生活環境,都有密切的關係。
因此,疾病的治療必須先找出其病因,防範於未然,
甚至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維護健康的觀念,所謂“上醫治未病”,就是這個意思。
如何預防、治療疾病呢?佛教有各種方法提供參考:
良好的飲食習慣:
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對於食物無論在清潔或習慣上,乃至質與量的攝取,都必須謹慎。
《佛遺教經》云:
“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隻身,以除饑渴。
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
《行事鈔》說,
維護生命的食物攝取,須配合四季的變化,利用不同的飲食,來調和四大之身。
《禪苑清規》記載的食存五觀: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故受此食。”就是一種不離修行的健康飲食法。
均衡的飲食,知量知足,讓腸胃正常蠕動,減輕身體機能的負荷,
使身體器官發揮正常功效,維持體態平衡,加強新陳代謝,
可避免因飲食不當,造成腸胃肝腎的負擔而引發疾病。
靜心打坐:
我們的心經常是向外攀緣的,
妄想紛飛,念頭生滅,永無停止,讓人心神不寧,影響身體的作息。
就生理上來說,妄想會使神經系統受到刺激,造成不協調的現象。
例如:
遇到意外驚嚇時,會有顏面發青,手腳發冷,精神恍惚等現象,這是因為心神不寧導致。
將心調到平和,呼吸順暢,對整個身體器官,必能減少無謂的傷害。
例如:透過靜坐,將身心調和,使情緒穩定,有益血液循環,調暢五臟六腑。
天台智者大師對於禪定治病的功效,非常的肯定,
他說:“夫禪坐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
坐禪不只是精神上的健康法,更能達到生理上的健康。
如日本的醫學博士長谷川卯三郎的《醫學禪》中,歸納坐禪產生的健康效果有:
促進新陳代謝,使體力增進,使壯年期延長;革新全身的血液循環;內分泌器官的復活。
藉由禪坐來調身、調息、調心,置心於一處,不散亂惛沈,
在行住坐臥間,就能將粗獷的身心調柔,穩定情緒,自然不易引發疾病。
靜坐參禪,就是使妄想紛飛的雜念去除,獲得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
更是身體力行,以實踐的功夫,體驗生活的圓融無礙,從而使身心獲益無窮。
禮佛拜懺:
就“禮佛”的效果而言,從外觀看,為屈伸肢體的全身運動,
實是達到體操健身,舒筋活血,治病健身的效用。
“禮佛”,尤重心意,心志專一虔誠,動作徐緩安詳,意作觀想,
觀一身化無量身,遍往十方無量世界,禮拜供養無量諸佛,利益無量眾生;
觀“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從內心言,信仰者禮拜時的虔誠恭敬,不只表達對諸佛菩薩最深的感恩,
也是消除我慢、我執的有效法門,更是消除身體業障的修行妙法。
懺悔心,如同清水一般,可以洗滌衣服上的垢穢,洗淨內心的塵垢。
例如唐朝的悟達國師懺悔昔日的惡業,
以慈悲三昧淨水治癒群醫束手的人面瘡,而得到清涼。
因此,我們對於己身的病痛和業緣,應該要常行懺悔,
面對諸佛菩薩,懇切發露惡業,痛心懺悔,立誓洗心革面,不造新業;
不僅自懺惡業,更代一切眾生懺悔,觀業性本空,徹底放下一切罣礙。
從心理療法的角度來看,這種懺悔是釋放潛意識中的不良積澱,
消解精神負擔的妙法,達到治療身心疾病的效用。
持咒念佛:
佛經中也有咒術治病的記載,
如《佛說咒時氣病經》、《佛說咒齒經》、《佛說咒目經》、《佛說咒小兒經》等。
又如大悲咒、藥師咒等,
本身就是一個治療疾病的有效法門,無一不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功德力。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
末法時代的眾生根性淺薄,在修行上難以見到工夫,
這都是因為我們紛亂的妄想,與障道的煩惱所致。
稱念佛號,能將妄想止息,能把煩惱拋開,
使心志清醒,不但有益修行,對事業也有很大的助力。
所以妄想煩惱多的人,可以用念佛來對治;
專注稱名念佛,可止息散亂之心,使心安住於一處;又念佛的功德能使貪瞋癡不起。
以法為藥:
眾生的病,除了身體的疾病外,
更有:國土病(污染、噪音、公害);時代病(功利、速成、暴力);
社會病(虛榮、綁票、恐嚇);教育病(體罰、放縱、冒犯);感情病(外遇、重婚、施暴);
經濟病(投機、貪取、背信);信仰病(迷信、邪信、亂信);心理病(虛偽、嫉妒、多疑)。
人的身體生病要找醫師,心理生病則要靠自己,靠佛法。
以佛法為良藥,能杜絕種種惡疾。
像六度就是要度眾生的六種毛病:
佈施對治慳貪,持戒對治毀犯,忍辱對治瞋恨,精進對治懈怠,
禪定對治散亂,般若對治愚癡。
佛法是心法,醫治眾生的病;
而一切法門的目的,無非在消融生活中的矛盾與衝突,使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
人心理的毛病要治好,石頭無際禪師有一劑心藥方,是治心的妙藥:
“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
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