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喜愛飲茶的閩粵居民遷入台灣,飲茶之風隨其傳入,無須懷疑。
★西元1661年
應遠在鄭成功光復台灣之前,台灣中南部之植茶就有史實考據。台灣島內自用為主。
★西元1697年康熙36年(民國前215年)
據諸羅縣(今嘉義)縣誌中記載,台灣中南部地方,海拔800尺至5000尺 (240公尺至1500公尺)之山地有野生茶樹生長,附近住民將其幼芽以簡單方法製成茶作為自家之用。
★西元1723年 康熙62年
赤嵌筆談內所寫:「水沙連(今南投縣埔里、魚池、竹山、濁水溪流域的總稱)在深谷中,眾木蔽蔭,露霧密濛,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茶樹色綠為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有效。每年通事與蕃議定日期,入山焙製。」以此觀之,台灣漢人早已利用山茶焙製茶葉。
★西元1796年 嘉慶元年
烏龍茶是台灣最早製造茶業,遠在嘉慶年間即隨福建移民移植到台灣來, 植茶為種籽播種,為當時茶葉栽培方式。(茶籽播種為最早播種方式)
★西元1805年 嘉慶十年
福建移民帶一批福建武夷種的烏龍茶來台灣種植,植於台灣北部地區三角湧 (今三峽)、阿四坑、八角湖山坡地開始了茶苗種植。
★西元1810年
台北地區茶樹種植於清朝嘉慶15年末,由福建省泉州安溪縣人氏井連侯傳入茶苗,在今深坑鄉土庫村山坡地種植,而後由該地遂漸傳開於台北附近的丘陵台地。
再據台灣通史中記載:「舊誌稱:嘉慶年時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於武夷茶, 植於桀魚坑(今台北縣平溪、深坑地區)發育甚佳,即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豐,隨互相傳,蓋台北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為盛。人工播種之經過記載」。台灣茶樹之人栽培,始于我國大陸早期移民來台,由福建移民所帶來閩茶品種開始種植。產製方法來自福建武夷,開始製造烏龍茶供應島內消費。
★西元1840年 鴉片戰爭
★西元1844年
王水錦生於道光24年4月28日。王氏「文山式製造法」亦以傳統烏龍茶方法加以改良為包種茶,後失傳,水較紅,後人尊稱「南港包種茶始祖」。
★西元 1846年
閩浙總督劉韻珂的奏摺中得到答案’’台灣夙號股阜,近因物力有限,戶口頻增,以致地方日形凋敝。當時所以會有人地關係日趨緊迫的原因,乃是市場對台灣所需要的是米和糖,而適合植米、糖的田園,地較肥沃。
★西元1852年 咸豐初年 中國茶葉進入薰花年代開始
茶之薰花製造史略,當時有北平煙莊,因福建鼻煙頗有盛名,煙莊為提高鼻煙之香氣,在長樂縣利用茉莉花薰製鼻煙,煙味特別優良,其後茶商起而效仿,亦試以茉莉花薰茶,結果甚佳,逐有花茶之問世焉。福州為花茶著名產 地。
★西元1853年
咸豐癸丑年2月27日魏靜時生,南港式製造法發明人。後人尊稱「南港包 種茶始祖及老師」。是台灣茶業之根源,日本昭和天皇頒「白櫻花狀」以『台茶之父』褒揚。
★西年1855年 清咸豐乙卯年
林鳳池氏自福建引入青心烏龍茶種苗,種植於凍頂山,相傳為凍頂烏龍茶之起源。(有待考證)
★西元1858年 清咸豐8年
英法聯軍攻擊中國,迫令締結天津條約,規定台灣府(今台南市)為國際通商口岸,當時香港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co)曾派人到台灣來 收購烏龍茶的粗製品,1859年(咸豐9年)天津條約增闢淡水港為國際通商口岸。台灣茶葉運往福州從事加工精製,再包裝運銷外國更為方便,從此台灣茶 葉運往福州加工的數量逐年增加。
英商怡和公司派員來台收購台灣茶葉外銷,開始了台灣茶葉外銷年代。
★西元1860年
貿易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由於經濟發展的結果引起社會結構的若干改變,台灣對西方開放通商口岸之後,茶、糖、樟腦的出口取代了以前米、 糖的大宗出口,這項貿易結構的改變,除了台灣本身的影響外,對於中國大陸 廈門的影響也很深遠。
★西元1861年
根據<淡水廳誌>:「道光年間,各商運茶往福州售賣。」又據英國領事史文浩(Robert.Swindhol)記載:「當時台灣已有巨量茶葉運銷大陸。」
清朝咸豐11年,英人杜特(JOHN DODD)來台視察有關台灣樟腦生產情況, 因當時台灣北部尤以台北附近山坡地樟樹種植最多,由南港有樟栳寮、木柵有樟湖等地名可見一般。聽說當時居民以從事樟腦加工為業,當時他認為台北附 近氣侯土壤土質良好亦適於茶樹栽培。
★西元1865年
淡水海關記載:八萬二千零二十二公斤茶葉輸出紀錄,這是公文書中,正式紀錄台灣茶葉輸出的可靠資料。
杜特氏再度來台,採購台灣茶葉運銷歐洲英國等地,因品質獨特獲得消費者好評,白毫烏龍茶贏得英女王美譽(東方美人),烏龍茶有(台灣香檳)美譽。
★西元1866年 清同治5年
英國商人約翰杜德(John Dodd)來台灣視察樟腦發現台灣茶葉很有前途,於是,試辦收買茶葉,並由福建安溪購買茶苗,貸款給農民,獎勵它們栽培茶葉,然後再向茶農收購成品,當時台灣所製的茶葉,都是粗製茶,再運 往福州或廈門加工成精製茶。
★西元1867年 清朝同治六年
杜特在料館街(今環河南路二段)開設茶館從事台茶貿易,同年杜特便將台茶輸出澳門,也取得官府的許可,將資金貸與農民獎勵茶樹的種植,從此台灣北部一帶,樟腦材料產品生產漸漸停止。
★西元1868年
杜特鑑於精製烏龍茶在台灣試製成功,於是進一步計畫在台北萬華地方創設精製烏龍茶廠,台灣開始走進了烏龍茶精製期。同年並以二艘帆船裝載烏龍茶2131擔21000公斤直接輸往紐約,杜特對台灣茶葉經營與發展頗具貢獻。當時三峽是全省最大茶菁產地。
★西元1872年
是清朝時期台灣茶業的黃金時代。當時台灣經營茶葉出口的洋行有五家之多,在台北茶葉市場競相爭購烏龍茶,使台灣茶葉售價逐漸提高。當時台北一般茶商莫不利市三倍,因而刺激各地茶農更加努力投入茶葉增產工作。
五家洋行:1.德記洋行2.怡和洋行3.義和洋行4.美時洋行5.新榮利洋行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