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中國人來說,購物仍是一種較陌生的消遣活動。幾百年來,儒家思想強調的是培養美德和倫理道德,而不是讓衣櫥裡的衣服更漂亮時髦。就在三四十年前,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政府還宣佈私有財產為非法,不允許私人佔有任何物品。
不過時至今日,中國政府最希望看到的莫過於14億中國人瘋狂購物,直到他們拿不動為止,或者說至少到中國經濟有起色為止。過去10年中,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兩倍,政府如今卻宣佈中國嚴重依賴出口和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做法“不穩定、不平衡、不可持續”。中國上週五公佈的令人失望的貿易資料只是證明這一說法的最新證據而已。私人消費去年占中國GDP的比重僅為35%,較2000年的46%有所下滑。隨著歐洲人和美國人不再瘋狂搶購中國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擴大國內支出就變得越發緊迫。中共領導的政府釋放出的一個不同尋常的資訊是:物質主義是新的愛國主義。
隨著中國試圖提振消費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巴倫週刊》(Barron's)決定帶各位流覽一下中國國內10大上市品牌。不過別誤會,眼下很多在中國受到歡迎的品牌依舊是國外品牌。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在華銷量超過美國;擁擠的蘋果(Apple)專賣店所需的保安數量足以和U2樂隊在麥迪森花園廣場(Madison Square Garden)演唱會所需的警力相比;可口可樂(Coca-Cola)在中國受到的歡迎和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沒有什麼不同。但隨著中國消費階級不斷壯大,受益最大的還將是中國本土品牌。相應地,這些企業的股價也應該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上漲。別忘了,可口可樂公司的股價在大約40年的時間裡漲了7,000%,蘋果公司的股價在20年時間裡漲了5,000%。
按中短期估值方法衡量,我們挑選的部分中國公司的股價並不便宜(詳見下表)。對少數幾家公司來說,它們的近期前景也不能算是樂觀。我們名單上的部分公司身上具有新興市場國家企業的一般特徵。比如,聯想(Lenovo)是中國最大的電腦製造商,百度(Baidu)可基本算作是中國的穀歌(Google)。其它一些入選企業則是中國這個人口最稠密的國家所獨有的:茅臺釀制的一種高度白酒早在17世紀的清朝就開始大批量生產,如今茅臺已成為中國人在特殊場合下舉杯歡慶的首選。生產傳統中藥的雲南白藥(Yunnan Baiyao)則正在向從牙膏到茶葉等所有產品領域進軍。
可以說,沒有任何時機比眼下更適合中國消費者大舉消費了。中國經濟增速已放緩至接近7.6%的三年來最低水準,但與此同時卻受到零售業銷售同比增長13%的強力支撐。雖然中國經濟規模已躍至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收入排名在世界上僅為第92位。北京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國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費開支,這不僅是要實現經濟再平衡,也是為了安撫民眾,避免社會動盪。為鼓勵人們增加消費,減少以備不時之需的儲蓄,北京方面正在擴大其養老計畫覆蓋面,爭取將參保者從眼下的2.5億增至2015年的3.5億。預計中國政府還將出臺進一步稅改和消費補貼政策。景順(Invesco)駐香港投資總監鄧偉基(Joseph Tang)說,我們預計中國將加快改善社會福利、養老、教育、醫療和個人貸款等領域,這是其長遠議程的一部分。鄧偉基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民眾自主支配的支出增速將超過GDP增速。
中國正在堅持不懈地推進城市化,這會讓更多中國人打開錢袋。麥肯錫(McKinsey)發佈的一份報告說,到2020年將有約8.5億中國人生活在城市地區,高於2010年的6.5億。屆時,每五位城市居住者當中將有一位是移居城市的第一代農民工,迎合這股城市化浪潮的商品品種也會讓品牌選擇成為更重要的個人宣言。從上海到深圳,你穿什麼衣服、在什麼地方逛街以及你開什麼車都會成為你的形象“代言”。
在某些領域,中國要想出一家拔尖的企業還需要時間。比方說,我們的名單中缺少中國本土奢侈品牌,因為大多數中國品牌還不足以讓潮人放棄香奈兒(Chanel)、愛馬仕(Hermes)和古馳(Gucci)等海外大牌。女性時裝也同樣被大路化了,幾乎不存在顧客忠誠度。國內食品品牌也在飛速發展,但同時它們也會受到從三聚氰胺奶粉到因用膨大劑發生西瓜“爆炸”等食品安全隱患的影響。另外,就在中國人開始熱衷於外出旅行之際,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卻在除服務惡劣和味同嚼蠟的航空餐之外,並沒有形成太大的名氣。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在大部分領域中找到了我們的“寵兒”。以下是我們精選出來的中國10大品牌(按字母順序排列):
(譯自《巴倫週刊》- KOPIN TAN)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