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8-19 09:18:47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國家版《易筋經》習練要領 一、精神放松,形意合一習練本功法要求精神放松,意識平靜,不做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導。通常不意守身體某個點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隨形體動作的運動而變化。即在習練中,以調身為主,通過動作變化導引氣的運行,做到意隨形走,意氣相隨,起到健體養生的作用。同時,在某些動作中,需要適當地配合意識活動。如“韋馱獻杵第三勢”中雙手上托時,要求用意念觀注兩掌;“摘星換鬥勢”中要求目視上掌,意存腰間命門處;“青龍探爪”時,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動作雖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卻要求配合形像的意識思維活動。如“三盤落地勢”中下按、上托時,兩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勢”中伸肩、撐掌時,兩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勢”中拽拉時,兩膀如拽牛尾;“打躬勢”中脊椎屈伸時,應體會上體如“勾”一樣的卷曲伸展運動。這些都要求意隨形走,用意要輕,似有似無,切忌刻意、執著於意識。
二、呼吸自然,貫穿始終習練本功法時,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暢,不喘不滯,以利於身心放松、心平氣和及身體的協調運動。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而執著於呼吸的深長綿綿、細柔緩緩,則會在與導引動作的匹配過程中產生“風”“喘”“氣”三相,即呼吸中有聲(風相),無聲而鼻中澀滯(喘相),不聲不滯而鼻翼扇動(氣相)。這樣,習練者不但不受益,反而會導致心煩意亂,動作難以松緩協調,影響健身效果。因此,習練本功法時,要以自然呼吸為主,動作與呼吸始終保持柔和協調的關系。此外,在功法的某些環節中也要主動配合動作進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韋馱獻杵第三勢”中雙掌上托時自然吸氣;“倒拽九牛尾勢”中收臂拽拉時自然呼氣;“九鬼拔馬刀勢”中展臂擴胸時自然吸氣,松肩收臂時自然呼氣,含胸合臂時自然呼氣,起身開臂時自然吸氣;“出爪亮翅勢”中兩掌前推時自然呼氣,等等。因為人體胸廓會隨著這些動作的變化而擴張或縮小,吸氣時胸廓會擴張,呼氣時胸廓會縮小。因此,習練本功法時,應配合動作,隨胸廓的擴張或縮小而自然吸氣或呼氣。
三、剛柔相濟,虛實相兼本功法動作有剛有柔,且剛與柔是在不斷相互轉化的;有張有弛,有沉有輕,是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如“倒拽九牛尾勢”中,雙臂內收旋轉逐漸拽拉至止點是剛,為實;隨後身體以腰轉動帶動兩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為虛。又如“出爪亮翅勢”中,雙掌立於胸前呈擴胸展肩時,肌肉收縮的張力增大為剛,是實;當松肩伸臂時,兩臂肌肉等張收縮,上肢是放松的,為柔;兩臂伸至頂端,外撐有重如排山之感時,肌肉張力再次增大為剛,是實。這些動作均要求習練者在用力之後適當放松,松柔之後尚需適當有剛。這樣,動作就不會出現機械、僵硬或疲軟無力的松弛狀況。因此,習練本功法時,應力求虛實適宜,剛柔相濟。要有剛和柔、虛與實之分,但習練動作不能絕對地剛或柔,應做到剛與柔、虛與實的協調配合,即剛中含柔、柔中寓剛。否則,用力過“剛”,則會出現拙力、僵力,以致影響呼吸,破壞寧靜的心境;動作過“柔”,則會出現疲軟、松懈,起不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四、循序漸進,個別動作配合發音習練本功法時,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健康狀況、不同身體條件的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各勢動作的活動幅度或姿勢,如“三盤落地勢” 中屈膝下蹲的幅度、“臥虎撲食勢”中十指是否著地姿勢的選擇等等。習練時還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另外,本功法在練習某些特定動作的過程中要求呼氣時發音(但不需出聲)。如“三盤落地勢”中的身體下蹲、兩掌下按時,要求配合動作口吐“嗨”音,目的是為了下蹲時氣能下沉至丹田,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緊張,引起氣上逆至頭部;同時口吐“嗨”音,氣沉丹田,可以起到強腎、壯丹田的作用。因此,在該勢動作中要求配合吐音、呼氣,並注意口型,吐“嗨”音口微張,音從喉發出,上唇著力壓於齦交穴,下唇松,不著力於承漿穴。這是本法中“調息”的特別之處。
六、國家版《易筋經》功法問答 一、易筋經能單個動作練習嗎?一天練習幾遍最合適?
答:《易筋經》是一套完整的套路式鍛煉功法,練習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進行全套完整練習,或有選擇性地進行單個動作的練習。 根據《易筋經》原文的要求:初練者,“日行三次”為宜。即:早、中、晚三次。但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與古時相比已有很大程度的差別,“日行三次”很難堅持。筆者通過練功實踐提出:日行1—2次,每次練2遍。 首先,日行1—2次,是指早晚各行一次。晨練空氣好,情緒相對穩定,是練習的黃金時段。晚練,在完成了一天的事務後,自由支配的時間寬裕,練習後可以更好地促進睡眠。如果每天早上或晚上練一遍,只要堅持也是可行的。 其次,每次練2遍是因為《易筋經》屬意、氣、形高度協調的練習方法。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看,易筋經屬於小強度運動項目,每次只練一遍對內髒器官有一定的鍛煉價值,而每次練2遍則能獲得更好的鍛煉效果。
二、易筋經適合什麼樣的人群習練?
答:經過實驗研究和專家鑒定,易經筋適合中、青、老年人群習練。針對不同健康水平的人群,個別難度較大的動作可以通過不同的動作幅度和調息次數來適應。
三、如何配合音樂練習?
答:易筋經習練音樂古樸、大氣、悠揚、空靈,配樂練習有助於更好地入靜,提高練功效果。但在配樂練習中應做到有音樂而不唯音樂。既要順著音樂的旋律又不能受音樂節奏所限制。易筋經的特點之一就是自然流暢並無明顯的節拍。如果規定每個人都按一定的節拍進行練習,那就把 “功”變成 “操” 了。由於每個人的體能、情緒、精神、健康狀況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練習體驗和習練行進速度。即使是同一個人,由於以上因素的改變,也會產生不同的習練體驗。所以《易筋經》原文說“人各成其人也,而人勿為陰陽所羅(限制)”。在練功中,陰陽都不能所“羅”,又怎麼能為音樂所“羅”呢。因此,在配樂練習中,要做到有音樂而不唯音樂。
四、易筋經習練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答:《易筋經》原文指出:“將欲行持,先須閉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紛擾,澄心調息,至神氣凝定,然後依次如式行之。”練習中“必以神貫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動,神散意馳,便為徒勞其形,而弗獲實效。初練動式,必心力兼到”。易筋經全套功法習練過程中要求形意相合,伸筋拔骨。所以在練習前和練習中對習練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應做好習練前准備,如穿上合適的服裝(最好是寬大、有彈性的),排除二便(不要忍便習練)。其次,要做好准備活動,如壓腿、踢腿、活動各關節,使人體在生理上產生“預熱”,以免在練習中由於過度牽拉而受傷,尤其是冬天或天氣寒冷的情況下准備活動就更為重要。第三是心理上,練功前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動逐步由復雜趨於簡單,習練中要做到眼隨手走,神貫意注,心力兼到,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習練效果。若在練習中神散意馳,心君妄動,形意不合,就會徒具其行而不能獲實效了。第四,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習練中絕對不能因為追求某一標准動作而不顧動作要領。有些動作暫時達不到標准可以先做“意到”,在熟悉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再逐步達到標准動作的要求。
編輯本段七、少林易筋經洗髓經傳人解讀 對武俠迷而言,少林寺易筋經是至高無上的絕學,但易筋經的內容是什麼,恐怕沒有人知道。少林寺易筋經的傳人說,易筋經其實是一套吐納功法,還可以幫助人體對抗疾病。
日前,《三聯生活周刊》的報導說,少林寺功夫有一個龐大體系,少林寺流傳下來的拳譜,共記載了七百零八種功夫,其中拳術和器械五百五十二套,七十二絕技、擒拿、格鬥、卸骨、點穴、氣功等各類功法一百五十六套,目前實際收集到的僅五百四十五套。其中,易筋經、鐵布衫、二指禪、少林棍、達摩劍、少林錯骨擒拿手為華人世界耳熟能詳。
少林易筋經洗髓經傳人延王法師說,易筋經的版本非常復雜,他總共看過幾十個版本,少林寺裡則有一份手抄本。剛開始時,他和老和尚學、和少林寺附近的武師學,誰都知道一招半式,但沒有人全懂。
易筋經的來歷考證則有完全不同的說法。少林寺的「寺傳版本」是,一千五百年前,達摩祖師在嵩山五乳峰面壁九年。達摩離開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一個用蠟封住的鐵盒,打開後發現盒中有兩部梵文寫成的書,分別是易筋經和洗髓經。
當時少林寺精通梵文的人只有二祖慧可法師,他將易筋經留在寺內,帶著洗髓經雲游天下。對梵文一知半解的少林寺僧人只好各自翻譯留下的易筋經,導致後來少林功法多如牛毛。直到後來,在峨眉山天竺僧人般剌密諦的協助下,易筋經才有了中文版。而慧可法師雲游歸來,帶回已翻譯完成的洗髓經,眾人才發現易筋經和洗髓經是一體的。
據稱易筋經曾經在延王法師身上發生功效。八年前,延王法師病重,他躺在病床上,想起易筋經裡有躺著也能練的「臥式」,他便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練功增強體質。一年後身體恢復,便專心研究易筋經。
延王法師還搜集易筋經的各種版本和民間功法,將其拼湊完整,殘缺的部分則自創招式來過渡。現在可以看到的易筋經,實際上是一套運氣吐納的動作。延王法師說,最高深的功夫其實也是最普通的功夫,一般人都能練。
八、少林易筋洗髓功首度外傳 在武俠小說中,最厲害的武功非少林《易筋經》莫屬,然而現實中的《易筋經》卻並非武林秘笈,只是一部強身健體的上乘內功心法。上月中,河南嵩山少林弟子首次來港親自傳授包含《易筋經》和《洗髓經》精髓的「易筋洗髓功」,將這套一向只傳內不傳外、具有醫療功效的內功心法推廣至本港,為少林寺進軍香港踏出第一步。
「青龍獻爪勢」、「雙手托天勢」、「九鬼拔刀勢」和「醍醐灌頂勢」,每一招「易筋洗髓功」的招式聽起來都是虎虎生威,然而這些招式既不是飛檐走壁,也沒有穿牆破壁,打出來的招式更沒有想像中的「嘭嘭」剛勁,相反「易筋洗髓功」在舉手轉身的招式中,都是柔中帶勁,不慍不火。
結合《易筋經》及《洗髓經》的「易筋洗髓功」其實皆為少林絕學。金庸筆下的少林《易筋經》更被奉為絕世神功,據說練後令武功突飛猛進,更能醫治奇難雜症,為少林武功倍添不少神秘色彩,更吸引不少人慕名前往少林學習;至於《洗髓經》則較少為人所知。
招式由淺入深老少鹹宜
原來《易筋經》中的「易筋」即是改變筋骼,使筋骼變得靈動活潑、剛柔相濟;而《洗髓經》中所指的「洗髓」即是清洗和排出骨髓、血管、內髒和皮膚內的毒素及雜質,因此修煉「易筋洗髓功」能集兩種功法的好處,達到強體健骼、治病、排毒、美顏、抗癌等功效,可說是結合武術、醫學及佛教的最高內功心法。
「《易筋經》和《洗髓經》一向在少林寺是傳內不傳外,曾經有香港人專程到少林寺學習,這次少林寺希望可以在香港教授一套完整的「易筋洗髓功」,推動少林文化,並讓忙碌的香港人可以強身健體。」少林寺《易筋經》、《洗髓經》傳人釋延王禪師接受《探射燈》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月中嵩山少林寺聯同香港少林文化推廣中心和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在銅鑼灣開設了第一期「易筋洗髓功班」,首次將少林內傳武功傳授予港人,並將會定期在港開班親自教授及指導。
釋延王禪師表示,第一期「易筋洗髓功班」有三十多名學生,反應踊躍,而第二期亦正在招生,預計在九月開班,積極將「易筋洗髓功」推廣開去。
「易筋洗髓功」的招式均是由淺入深,老少皆宜。當中結集了《易筋經》和《洗髓經》的精華而組成,共分成三段、合共三十六式。每次練習『易筋洗髓功』只需要十至二十分鐘,適合時間緊迫的城市人。釋延王禪師稱,修煉此功法,一般人只需一年左右便可打通任督二脈,強身健體。
不過,以往有人亦以「易筋洗髓功」作招徠,釋延王禪師指出,坊間有三百種「易筋洗髓功」,但都是不正統、不完整,如果錯誤修煉更會損害身體,令筋骨受損。
根據不同功效分類練功
釋延王禪師更根據修煉時可達致不同功效進行分類,推出「易筋洗髓養生功法系列」,針對城市人常見的疾病如癌病、腎髒、心髒及肥胖等問題,分別編成「抗癌功」、「固腎功」、「養心功」、「消脂功」和「方便功」等,而「方便功」又分為行、住、坐、臥四式,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修煉,實行練功於無形。完成「易筋洗髓功」的學員,可進一步修煉較艱深的《易筋經》和《洗髓經》。
編輯本段九、研習班 少林易筋經洗髓經研究中心,由少林文武僧、少林寺易筋經洗髓經傳人釋延王禪師發起成立。傳授研究“少林寺內功心法”《易筋經》、《洗髓經》、《易筋洗髓功》和《八段錦》。
此四部內功心法錄像教材VCD已制作完成,並出版發行。相應的文字教材和理論也已出版成書。
該公司遠程教學已正式開始,面向全社會招生。
普級班——修煉《易筋洗髓功》。這是一套普級內功心法,適合於大眾朋友修煉。
專修班——修煉《八段錦》。
研究班——修煉《易筋經》或《洗髓經》。
高級研究班——修煉《易筋經》和《洗髓經》。
天下功夫出少林 易筋洗髓最上乘
少林寺武功秘笈
《易筋經》《洗髓經》首次向社會公開推出
中國嵩山少林寺創建於公元495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達摩祖師在少林九年面壁,創立天下聞名的少林功夫;他走後,少林寺僧人在整理面壁洞時,發現一個鐵盒,裡面有兩部蓋世奇書,一部是《易筋經》,一部是《洗髓經》。這兩件法寶已成為少林寺鎮寺法寶,千百年來由少林寺高僧一代代秘密相傳;有多少英雄好漢為之神往傾倒,有多少武林俠士為之笑傲江湖,有多少熱血男兒為只聞其名未謀其面而抱憾終生。
今天,終於夢想成真了!你就可以得到它!擁有它!修煉它!
該功法由少林寺易筋經洗髓經傳人、武僧團副團長釋延王禪師親自演練主教,並配有VCD光盤和教材書。延王禪師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1996年曾被多家醫院判了“死刑”,在生命垂危之即,他精心修煉,早易筋、晚洗髓,感覺奇特,終干打通任督二脈,生命轉危為安。延王禪師心有所得:易筋洗髓是修證生命的法門。
《易筋經》、《洗髓經》是少林功夫的上乘功法,少林內功之最高境界,為歷代少林高僧、武林英傑所稱贊,故有“易筋而洗髓,洗髓而易筋”之修煉精要。
達摩祖師說:修煉《易筋經》,能成金剛不壞身。
2001年5月中旬,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先生蒞臨嵩山少林寺,受到了釋永信方丈和延王禪師及全體僧眾的熱情接待。金大俠在少林寺得到了延王禪師新出版、簽名的《易筋經》、《洗髓經》,欣喜萬分。他說:“社會上的《易筋經》、《洗髓經》多如牛毛,魚龍混雜,光我手頭上就有十多個版本。”
延王禪師說:“何至十多個版本?我入寺一二十年,收集的版本將近百種。”
永信方丈說:“少林寺內傳的才是真宗。”
今天,為滿足廣大武術愛好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強身壯體,提高身心健康的需要,現由“少林寺易筋經洗髓經研究中心”向全社會公開推出,傳授此功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