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30|回覆: 0

道家之道

[複製鏈接]
簽到
456

270

主題

72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2-8-8 20:3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道是陰陽

  首先運用道教的思維方法,分析壹下“道”字原來是這麽寫的,  
右上角的兩點“- -”在八卦裏面代表的意思是陰,兩點下面是壹橫“—”代表著陽的意思,即所謂“道以道陰陽,壹陰壹陽謂之道”也;中心是壹個自我的“自”,強調出道是要靠自己用心去體悟才能得到的;最下方是壹個走字底,道明人若想要體悟大道,就需要深谙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道———天道運行,陰陽造化。

道是過程

  這是道的第壹層含義。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壹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壹個過程。道的過程性表現爲道生萬物的過程,即老子說的“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道轉化爲壹,壹轉化爲二,二轉化爲三,三轉化爲萬物。在這壹過程中,道循環往複,“周行而不殆”,它的運動周期是“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它逐漸的離開,離開得越來越遠,遠到壹定程度又返回來。萬物又複歸于道。道的過程性是由只能用混噸理論說明的各種關系構成的,因此,道也是關系。

道是本原

  這是道的第二層含義。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爲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來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爲本原,是渾然壹體的東西。老子指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就是說,道是天下萬物的本原,這裏“始”、“母”、“根”、“門”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們有層次的區別。作爲本原,它具有唯壹性,它無前無後,無上無下,“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邊,然而在它之前卻沒有什麽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沒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爲本原,它是物質的東西,“道之爲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規律

  這是道的第三層含義。道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終極原因。老子指出,“道者萬物之奧”,就是說,道是萬事萬物運動的規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壹切事物之中,貫穿于壹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萬物從道起源,又回歸于道,“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複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發展的永恒規律。作爲規律的道,是看不見,聽不著,摸之不得的。所謂“夷、希、微”,它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但是壹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約。道的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違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規律,堅持“無爲”的原則,才能把事情辦好。否則,“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違背了規律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下場是極其可悲的。

道是法則

  這是道的第四層含義。老子把道視爲必須遵循的法則,他說,“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他要求人們要堅持,遵循道的法則。又說,“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則,駕馭現實的實有,以認識曆史的規律,這就是遵循道的法則的具體表現。廢棄了這壹原則,有了仁義,“大道廢,有仁義”老子主張“唯道是從”,“貴食母”,即是要堅持道的法則,按道的法則做事。道也是觀察事物的永恒法則。“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說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則觀察萬事萬物的,給人們作出了榜樣。老子認爲,人們對道的法則的態度是有區別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夠堅持道的原則,而且身體力行。至于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見礎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堅持道的原則的人,才能把自己有余的奉獻給社會。是否按道的原則辦事,結果是不壹樣的。“天下有道,卻走馬亦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堅持道的原則,天下和平安定,放棄道的原則,則會陷于兵荒馬亂之中。按道的法則去作,道會成全妳的,“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

最後,道的原則是最高原則,而且有很高的價值,“天之道,利而不害”。 《道德經》除了論道外,也有很大的部分論德的。其觀點頗爲辯證。

                                                           <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四十壹>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五十壹>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五十四>

    善劍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複爲奇,善複爲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位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六十五>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六十八>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此外,儒學裏也有不少論德的篇幅。如,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 語出《論語•顔淵》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20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