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8-6 22:57:57
|
顯示全部樓層
花8万元“拼同学”是社会的悲哀[3356阅]
云中客发表于12/08/06 09:23
花8万元“拼同学”是社会的悲哀 据《新华网》8月5日消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好与坏羼杂的时代,有人拼命,有人“拼爹”,还有人“拼同学”。媒体报道,西安东郊某市民孩子今年小升初,学习成绩一般,最近却想办法花8万元在附近名校报了名,理由是:让孩子交一帮名校里的好同学,名校里的同学都很厉害,就业后在各行各业上肯定都出类拔萃,儿子有了这些同学,就有了强硬的关系网,以后在社会上办个啥事也就很容易了。 花8万元上名校到底值不值,目前我们无力妄下断论,但这种行为至少能佐证一则你我都已稔熟于心的价值判断:伴有阵痛的转型时代,个体命运已经被深度罗织到社会关系网中,这个网如何织,织得如何,往往能决定个体、家族的命运轨迹。 家长花8万块钱让子女去“拼同学”、拉关系,而不是寄望于子女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这既可以看成是自身权利与合法利益被社会不公不断侵蚀的焦虑释放,又可以看成是对正常救济渠道失去信任的曲线表达。投资“潜力股”同学,不过是家长在遭遇制度壁垒与个体无助之后不得已采取的另一种自我救济方式而已。当正常的利益救济渠道受阻后,“找关系”就成为寻求人生救济的最优选择。 此外,为什么家长不相信子女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命运?或许韩寒给出了一个较为直观的答案: 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这种描述可能只是对现实的片面取景、断章取义,因为还有很多人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比如聚美优品的CEO陈欧。但相较于能够强势聚拢资源的“关系”来说,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够坚忍一心而且冒着单打独斗失败的风险去奋斗呢?没有关系,考公务员、考选调生还不是会“被梅毒”、“被高血压”? 公共服务领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择校遇条子生,就业遭歧视,寻医问药还可能碰上个“天价药”……制度上的疮疤早已刺痛了普罗的心,在内心深处,又有多少人在遇到困难时会寄希望于制度。制度正义的被扭曲只能迫使人们从社会关系寻求救济。 但,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没有“关系”,我们的合法权利就可能被“有关系”的人侵占,而一旦我们有了“关系”就难免要去抢占他人的合法资源,我们自己也就成了新的不公制造者。吊诡的社会,总是充满了太多的悖谬。 一言以蔽之,花8万元“拼同学”是社会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