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空軍(英語ROC air force)是中華民國國軍的一個軍種,以空軍司令部為首,下轄作戰、防空砲兵、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後勤等指揮部、空軍官校,員額約35,000人左右。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之中指出中華民國空軍的任務是:「平時負責台海偵巡、維護台海空域安全,堅實戰備整備及部隊訓練任務,充實戰力完成戰備,主動協助災害防救;戰時全力爭取制空,並協同陸、海軍遂行各類型聯合作戰,以有效發揮空軍作戰之效能,殲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歷史
早期
抗戰時期國軍飛機
黑蝙蝠中隊(34中隊隊徽是民國47年,由李崇善少校、王樑少校、孫大陸中尉及劉敬賢中尉四人共同設計)隊徽
黑貓中隊(35中隊)隊徽
1912年11月,北洋政府陸軍部設立航空事務處,統管全國航空行政。
1914年2月,北洋政府派出了4架飛機對白朗起義軍進行偵察,是為中國戰爭史上首次將空軍投入實戰。
1916年6月,孫中山委任日本人坂本壽一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航空總政司令,指揮兩架飛機在山東濰縣對袁世凱軍進行威懾性飛行。
1924年,孫中山創立軍事飛機學校於廣州,號召青年群起學習,此為中國空軍飛行教育之濫觴。
1929年,蔣介石擴建空軍,首創航空班於南京中央軍校,奠定國民革命軍空軍之基石。
1932年,中央軍校航空班復擴設為中央政府航空學校於杭州筧橋。
國共內戰
根據中華民國空軍軍史館記載,在國共內戰期間(1946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空軍出動66,295架次,擊斃中國人民解放軍2,282,578人,並曾多次空襲中共在延安的根據地。
國共內戰以後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後,空軍仍掌握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空中優勢,直到1960年代;這段期間(在冷戰背景下),除在多次台海軍事衝突中取得空戰勝利外,也曾協助美國中央情報局穿越「竹幕」,進行空中情報蒐集作業。
1970年代以來,由於國際政治及區域戰略形勢的轉變,中華民國空軍的主要任務逐漸轉變為維護台海空域制空權,以確保臺澎金馬地區的安全。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