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7-23 15:58:34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的大國形象深入人心 已成世界最強體育勢力
在全球語言監測機構評出的21世紀全球十大新聞中,“中國崛起”高居榜首。吃飽穿暖的中國人,有了足夠的底氣參與體育競技這項“娛樂”。
在距離倫敦奧運會還有不到一個星期之際,全世界媒體都把目光聚焦於中國。中國人不但在經濟領域一路高歌,在賽場上也不斷奏響國歌。美國《時代》週刊稱:“和中國經濟的崛起一樣,中國體育事業的騰飛只能用‘最高級’來形容。”
變遷•印象
36年後再看中國
一再搖頭不能相信
美國人琳達•休易現在是一名田徑教練,上世紀70年代,她曾以運動員的身份到訪中國。
近日,琳達在媒體上發表了文章《從體育到世界強國》。“今早,一則電視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全球最有錢國家的首腦在北京開會。回想1976年我到中國的所見所聞,再看看如今已成為世界強國的中國,我簡直難以相信。”文章稱。
琳達向讀者講述了她的“中國緣”。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後,體育成為中美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
1975年,美國田徑隊來到中國,“我的室友就在這些運動員之列,回來她給我描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都讓我無法想像,於是我決心一定要自己去趟中國。”琳達稱,1976年,她與其他21名美國運動員組成“體育專家團”來到中國。
除了“中國的男女都穿著藍色外套、同樣的褲子,出行都騎自行車”之外,更讓琳達吃驚的是:“在廣州的酒店,服務員給我一張寫有房間號的紙,房間都沒有鎖,不用鑰匙!”
那次中國之行,琳達每天都會到中國的體校或訓練中心參觀。“過去我聽說過蘇聯運動員從小就開始訓練,但從未真的見過。在中國,我第一次看見排成一行行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做著完美的動作,如翻跟頭、平衡木、跳馬等。”她說。
1976年的中國人,給琳達留下了“還沒有準備好和另外一種語言或者文化交流”的印象,但如今她不得不正視中國的變化。”
“現在中國貸給美國數十億美元以促進美國經濟發展。我不得不想,中國是怎麼賺這麼多錢的?我不能想像,當時我在中國花的人民幣,如今能成為世界貨幣。我們曾經的窮國夥伴現在正在拯救我們,我再一次搖頭,不能相信。”琳達說。
變遷•成績
1984年重回奧運家族
排名紀錄不斷刷新
很多美國人都還記得發生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的“段子”。當時,很多中國運動員都沒喝過可樂,他們每天省下一些免費提供的可樂,攢起來帶回國分給朋友。
當時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排在全世界第15位,而人均GDP卻被拉低到世界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家行列。那時的中國老百姓還過著追求自行車、縫紉機、手錶這“老三件”的日子。
1979年,國際奧會執委會恢復了中國在國際奧會中斷28年的合法席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新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後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臉。
當時的中國人在經濟方面底氣不足,中國運動員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所獲的獎牌數也落後美國142枚之多。不過,從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開始,中國代表團的獎牌數就不斷攀升,在金牌榜上的排名紀錄也不停被刷新,直到2008年升到榜首。
體育成績自然離不開GDP在台下“助威”。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獲得3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次席,當年中國已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而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改革開放以來至2007年底,中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2137個,占新中國成立以來世界冠軍總數的99%,創超世界紀錄1001次,占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5%。
變遷•領跑
獨力抗擊經濟衰退
終於當上金牌老大
據法國《快報》週刊稱,2006年,中國擊劍隊聘請了法國名帥鮑埃爾。2008年,鮑埃爾的中國弟子仲滿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得男子佩劍個人賽冠軍,這也是中國軍團在奧運會歷史上奪得的首枚男子擊劍金牌。
不僅如此,中國男籃和女籃的成績,都在請了“洋教練”之後取得進步。
法新社則稱,除了請外教外,中國的各支國家隊也積極送運動員到國外訓練,“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2008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投資銀行機構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僅半年時間,華爾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資銀行垮掉了三家,這場經濟“海嘯”蔓延全球,但恰恰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崛起”紅了起來,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不再是旁觀者。
德國《金融時報》以《中國的成功秘訣:世界開始轉向東方》為題,報導經濟騰飛的中國;美國皮尤中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有44%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國成為搶眼的“一枝獨秀”;在運動場上,以中國隊為代表的“東風”也漸漸呈現出壓倒“西風”的趨勢。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狂卷51金,金牌數遠超美國的36金。外媒稱,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繼美國與蘇聯之後,第三個登上金牌榜榜首的代表團。
美聯社稱:“這個新興的超級大國,獲得了他們熱切希望從這屆奧運會上獲得的東西。”法國《費加羅報》則稱:“這屆奧運會成為見證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和平崛起’的尖峰時刻。”
日本《東京新聞》稱:“金牌數位居榜首是中國國力強盛的象徵。”
展望•倫敦
大國形象深入人心
已成最強體育勢力
出生于加拿大的經濟學家丹•詹森在體育報導領域名稱聲不小,因為他可以利用和體育似乎不沾邊的經濟指標,預測各代表團奧運會獎牌數。十幾年來,他的預測準確率達到93%。
丹•詹森做預測時需要的資料五花八門,人均收入、人口數量越多越好,他還認為地理位置處於溫帶的代表團,成績好於來自熱帶的代表團;代表團所在的國家或地區政治越民主,運動員的成績越好。此外,他還會考慮主場因素。
“奪得獎牌最多的國家,往往都是經濟最具活力的國家,或者至少是經濟有序的國家。”詹森稱,“一個國家的經濟越好,就會在運動員訓練、飲食和體育基礎設施上花更多的錢。”
詹森的觀點得到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經濟學家斯蒂芬的支持。“訓練出一個世界級的運動員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他說。
如今中國的“大國形象”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深入人心”。外媒紛紛稱:“中國早晚將淩駕於美國之上”。
在倫敦奧運會上,中國隊派出了396名參賽運動員的陣容,雖然這一數字與北京奧運會時的639名運動員相比,已經大為縮水,但外媒仍稱,陣容精簡後的中國隊威脅不減,目標直指金牌榜第一。
ESPN稱,在北京奧運會上實現突破後,中國將繼續和傳統強國美國抗衡。
澳大利亞媒體則稱,中國不僅僅角逐到全球經濟超級大國的行列,如今在全球體育中也早就是一股最強大的力量。7月底開幕的倫敦奧運會,中國將“再現雄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