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4-8 13:24: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elicat 於 2012-4-8 13:38 編輯
二戰後期納粹德軍被東西兩線夾擊,敗局已定。
而顯赫一時的納粹裝甲部隊常常被盟國空軍圍剿,導致潰不成軍。
各戰車兵團不是不足班就是給養困難。
大部份虎型(虎I、虎II、獵象等)都並非被殲滅,而是彈盡油缺,或無法得到維修而被丟棄在前線。
反之五號戰車,因為相對於虎式來說,給養較易,故障亦較虎II式少得多,而成為抗敵焦點。
上文曾引起一部份軍史家質疑,因為IS3出現的時間與文中之戰場紀錄有矛盾。lS3幾乎要到柏林會戰時才趕得上投入戰鬥,所以時間上IS3與5號車相遇的機會應不存在。
不過戰時紅軍各部隊紀錄涉有甚多政治干預,可信性大打折扣,往往要於蘇聯解體後從內部解密檔案才能查證。
IS3於戰後,冷戰初期曾用於威攝盟軍,因以推測,IS3從外型及表面數據均對盟國戰車有壓倒性優勢;但解密檔案及從德軍記錄上觀察,IS3有作戰缺憾。但為維持震攝力,蘇聯會偽做事件以收政治及軍事上恐嚇敵人的假優勢,正如米格25一樣。
不過以德國人務實的作風,縱然是德軍己方戰場日記,其可信性亦高於任何國家之紀錄。可能是偏見,不過就今日德國汽車產品來說,說明書上的數據可以說明德國人的“擔屎唔偷食”。德國車車價貴,馬力輸出於說明書上只列200匹(DIN),極速只列200km/h;同級日本車、美國車如果說明書上列200匹(JIS)、(SAE),則事實上就是那德國產品出力較高。
DlN為德國單位,量度輪出時以車身在路上可行走之狀態量度;JlS則把引擎獨立量度,把車重、發電機、冷氣、傳動等負累撇除。德制馬力實際往往是日制馬力的110~120%!
好了,那德國車商為甚麼不用JlS?銷費者大多不懂甚麼日制馬力、德制馬力,只看200匹馬力就以為那兩台日德車的馬力一樣?德國車商用了JIS制式,其產品可能標示220匹馬力,於銷費者來說吸引力更大啊!
這就是德國人的實是求是,一分錢一分貨,童叟無欺,我非德國人,我無必要誇獎德國!
此文以五號擊毀IS3為主軸,我相信其真實性。
五號用上虎式同系引擎,結果輕了十噸之下獲得了充足機動力,少了十噸負累亦令懸掛及傳動系統可靠性大增,燃油耗亦較少,致後勤補給壓刀大大舒緩。希魔若不那麼迷信皮厚炮大但柺腳的虎式而積極發展豹式,二戰歐戰場可能要推後年多解放。
另有一見解就是德軍仍以汽油推動作戰車輛為一設計敗筆(其二設計敗筆為早期堅持垂直角裝甲鋪裝),汽油極易燃極危險,效率比柴油低得多,德美戰車都以汽油推動,結果耗油量大、航程短、被擊中後引起熊熊大火!
蘇軍坦克就算早期的T34∕76已是柴油推動,柴油安全,效率高、扭距好,航程遠!
其實當時納粹的運輸卡車亦用柴油驅動,所以德軍應該是明白柴油汽油的分別;但坦克動軌重量在40噸以上,為甚麼德軍工程師那麼腦殘?
曾經試坐過一個T54坦克(旅遊節目之一),那T54連炮塔龜殻的後半部亦給焊掉,(方便遊客)只剩車身,炮塔只剩前半及封死了的炮管。當坦克怠速停低,我好奇從主炮同軸的觀察孔向前望,明白了!
炮管重量可能以噸計,但從觀察孔看出,炮管都是震動的,震動就是源於車尾的柴油機。
T54是柴油推動,柴油的好處除了之前所述之外,壞處就是黑煙多及震動。以二戰時的技術,這二點無法克服!
黑煙看得到,其實比汽油看不到的環保公害更低,作戰時更不須要顧慮環保。
震動則大問題,只考慮行走,引擎震動只會降低舒適性,那個戰地不作考慮。
虎、豹戰車以汽油引擎驅動,耗油大,低轉區扭距差,危險........但當虎豹停下搜捕獵物,以其75mm或88mm長管主炮作長距離瞄準獵物時,汽油引擎的低微震動保證了主炮不會有無謂的顛動,反之又提高狙擊力精度、彈道的可預測性。
納粹戰車主炮的強大火力及長距離準確性,促成盟軍之間畏虎症的傳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