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288|回覆: 9

一塊小小的佛學敲門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5-20 12:3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佛學博大精深,然經論多以偈頌形式表達,文字又非現代語文,致令學人舉步唯艱。在下試以較現代的文字及日常例子闡述一些佛學基本概念,希望有助一般學人入門。

「緣起」是今次重點。相信很多人接觸過此名相,進一步的可能聽過「緣起性空」,但甚麼是「緣起」?又何故「緣起性空」?則恐非一般人所了解了。

「緣起」乃釋迦施設,目的在解救人對一切事物及現象(以下簡稱「一切法」)的執著(包括人我執及法我執;「我」者,有實自性也)。

欲明「緣起」,必先理解何為「本質」、「自性」。山河大地何以為山河大地?人何以為人?是否它們都有各自的本質、自性而令它們存在呢?「本質」、「自性」的定義為:「自存(或者獨立,即不依其他)、自有、永恆、不變」四項。任一條件不符也不可稱為有本質有自性。所有生命體都不能自存(因為需要食物);所有非生命體都可解構(故非自有);所有抽象概念也依於人(故亦非自有),如此則已涵蓋一切法。當然,並非指一事一物只有所引的那一項不符而已。例如,沒有任何一件事物及現象是永恆或者不變的。釋迦稱此「沒有本質」「沒有自性」的性質為「空性」。

由於否定了一切法「有本質」「有自性」而令它們存在,即是須依賴其他條件才可生起一事一物,那便須要考察各種事物的相互關係。釋迦指一切法的生起端賴其他條件(諸緣)具足,故名「緣起」。以今日的知識水平,相信很多人會就此將「緣起」等同「因果關係」,但其實不是,事實上「因果關係」只是「緣起」的一部份。下文將會交待。為表達方便,在此設定世界的事物以英文字母表示:a、b、c、…………、n-1及n。

甲,由於我們須要解釋一切法是否從其他條件造成,故首先會從「因果關係」出發。例如 z 為果:{a, b, c, ……… p, q} --> z 。a, b, c ……, q等為各項條件。譬如 z 代表一棵樹,a, b, c ……, q等便代表種子、泥土、陽光、雨水等等。譬如 z 代表月蝕,a, b, c ……, q等便代表太陽、月亮、地球、觀看月蝕的位置等等。

乙,不過有些關係卻沒法用「因果關係」作解釋。例如恩、怨、情、仇等等。a跟 b 的關係(如戀人)是否當他們兩者存在的時候就自動建立了呢?這種「相依性」的關係是不能用「因果關係」處理的。

丙,另外有些關係既非「因果關係」也非「相依關係」的,我們會以「相對關係」視之。例如長短、高矮、美醜、善惡、貧富等等。

丁,最後尚有一種關係並不屬於上述三種的,名為「相礙關係」。例如當一生命體被界定為「人」時,他便受局限不可被界定為「非人」了。即是 z ≠ a (或 b 或 c ………, 等等)

理解了世間一切的各種相互關係(「因果」、「相依」、「相對」及「相礙」)後,便要進一步問:雖然各個別事物及現象沒有本質沒有自性,但彼此間的各種關係是否有實自性(術語謂「諦實」)呢?

先看「因果關係」。這「因果關係」(前項及後項中間的那箭咀 --> 作代表)是否必然?換言之,是否前項所列各條件齊備,後項就定必出現呢?試想一下是否種子、陽光、雨水、泥土、肥料等等齊備就必定有收穫呢?顯然不是。例如有颶風或害蟲等等。或駁曰:所指條件齊備其實包括有利的條件存在及不利的條件不具。那陽光不足或過猛又如何呢?雨水量過多過少呢?其實龍樹在《中論˙觀因緣品》已云:-

若果從緣生  是緣無自性  從無自性生  何得從緣生
果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  以果無有故  緣非緣亦無

人們實際上是從結果去分別因(或緣)及非因,而不是考慮從各種條件組合能生起什麼果!z -->{a, b, c, ……… p, q}。因為根本沒有可能處理世間所有條件都同一時間在變!任何讀過科學的人都知,世間未有一個理論架構可同時處理所有變量。言則豈非沒有「因果關係」?有,但不是以「充分條件」表達,而是以「必須條件」建立:

~ {a, b, c, ……… p, q} --> ~ z

在下以「無則不成,有亦未足」記之。是故「因果關係」也沒有自性、本質。

再看「相依關係」。「戀人」及「仇人」皆是「相依關係」。a及b是戀人關係。這相依關係是否有實自性?當a遇到b時候,是否就已自動成為戀人?而當a或b任一變心,這關係即便完結。如此既不自有,也非不變,焉有自性耶。龍樹在《七十空性論》中,用「父子」為例來說明。子依於父而生起,可是父其實依於子而成立。若人無「子」,則終身不得為「父」。但兩者顯然並非同時,故「相依關係」亦無自性。

「相對關係」又有否實自性?長短、美醜、善惡、貧富等等乃世間上最容易觀察到的相對關係。若沒有對象作比較,則長不成長,美不成美矣。況且即使a跟b較長也不代表a一定比c長,那a的「長」便非必然了。故「相對關係」亦無自性。再試以時間的相對關係闡釋何以「相對關係」亦無自性。《七十空性論》第29頌說「時」無自性 —

不住及相依               變異及無體
無性故三時        非有唯分別

設t1, t2 及t3代表「過去」、「現在」及「未來」三時。以t2代表現在,則t1便為過去而t3是未來了。但當以t1代表現在時,t2及t3便同時改變成未來;若以t3代表現在,那t1及t2又轉變成過去。由此例可明t2屬「過、現、未」那部份實取決於相對t1或t3的定位而言,故頌云「非有(自性)唯分別」。

最後為「相礙關係」。要表達「相礙關係」沒有實自性可訴諸人的性格或處事手法。人在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教育、遭遇、經驗、自己雙親、親戚、遇到的朋友、老師及同學等等,都會影響個人性格的建立,觀點及思維方式,自然亦影響處事風格。當性格成型,就會局限了其風格,故平實的人就很難改變成油腔滑調;輕佻的人也不易有踏實的風格。但,改不了嗎?雖然比較難,不過卻是可以的。

至此先作一小結。一切法沒有自性,一切關係也沒有自性。何故需要觀察一切皆無自性呢?若有一法有實自性,即是不可改變,那如何可見世間一切法的生住滅相?譬如若苦有自性,如何可以滅?龍樹在《中論˙觀四諦品》有言:—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者  一切則不成
………
若有決定性  世間種種相  則不生不滅  常住而不壞
………
苦不從緣生  云何當有苦  無常是苦義  定性無無常
若苦有定性  何故從集生  是故無有集  以破空義故
苦若有定性  則不應有滅  汝著定性故  即破於滅諦
苦若有定性  則無有修道  若道可修習  即無有定性
………

故釋迦才施設「空性」「緣起」。但有一重點須注意。歷來解釋「緣起性空」均說:因為緣起,是故性空。然此卻非的解!由認知說「緣起性空」,其實是「緣起是故性空」,即將「緣起」當成是因,「性空」是果。亦等於說︰由於一切法「緣起」,是故一切法「性空」。由修證而現證的「緣起性空」卻不是這樣,一切法空性、無相,那是抉擇。依龍樹的教法,在修證上,「緣起」並不是「性空」的因,而是現證空性的手段(方便)。在《七十空性論》第68頌 —

以此一切法      皆是自性空
故佛說諸法      皆從因緣起

這說法,恰恰跟「緣起,是故性空」的理解相反。龍樹分明是說,因為「性空」,佛才說「緣起」,所以「緣起性空」的涵義,是「說緣起以證性空」。

「緣起」概念簡介畢。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1-5-20 15:45:3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劍傲中華 的帖子

唔係求其回~真心講句多請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21 13: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這說法,恰恰跟「緣起,是故性空」的理解相反。龍樹分明是說,因為「性空」,佛才說「緣起」,所以「緣起性空」的涵義,是「說緣起以證性空」。


師兄解譯透切,小弟又學嘢了。有空要喝茶再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5-23 01:07: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的甲乙丙丁四種關係,其實乃四重修證次第,名「四重緣起深般若」。在下先把它們水平式約略介紹,稍後將正式引入藏密寗瑪派的如來藏見地架構,希望能令有意學佛之人有一鳥瞰地圖,大概知道目的地及其路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23 01:26:04 | 顯示全部樓層
劍傲中華 發表於 2011-5-23 01:07
原文的甲乙丙丁四種關係,其實乃四重修證次第,名「四重緣起深般若」。在下先把它們水平式約略介紹,稍後將 ...

原來師兄還有深意,那就有勞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25 08:2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解釋非常好!性空學源出般若部,
小弟認為<心經>最適合现代人硏讀。
先將<色><空><有><無>了解大概,打点根基才易深入。
心經…係解釋、深入義理字句,唔係唱、唸、抄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6-15 20: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RE: 一塊小小的佛學敲門磚

本帖最後由 劍傲中華 於 2011-6-16 11:17 編輯
劍傲中華 發表於 2011-5-20 12:34
佛學博大精深,然經論多以偈頌形式表達,文字又非現代語文,致令學人舉步唯艱。在下試以較現代的文字及日常 ...


既從日常生活看畢各種事物關係(四重緣起),現以佛家思想重新把它們組織起來,使成為一「道次第」以作觀修之用。在下所學乃藏密寗瑪派,故唯以自宗觀點作說。不過也沒法不用寗瑪派教法詮釋,以其中相礙緣起為甚深不共教授故。

藏密寗瑪派的四重緣起觀修是這樣的 : -

初、凡夫執一切法實有,一切皆有自性,故說一切名言上的具體事物及觀念皆自性有,是為遍計自性;

二、從業因緣起(格魯派稱相連緣起)觀修,觀察一切事物必須依賴其他條件而成立,證業因有而一切法無自性(故業因有而名言無自性),相當於瑜伽行之以相無自性超越遍計自性;

再、觀相依緣起。說心識與外境相依(即心識依外境而起現行,外境依心識而變現),證相依有而業因無自性,相當於瑜伽行之以生無自性超越依他自性。甚麼是「外境依心識而變現」呢?看這例子。(疑鄰竊斧,《列子.說符》:「人有忘斧者,疑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掘其穀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 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四、觀相對緣起。說如來藏與藏識,藏識境界中諸法實為如來藏之自顯現,藏識義以相對於如來藏而成立(有兩重意義:甲、六道識境是故不同。如人視之為水,餓鬼視為膿血,天人視為甘露,而佛則視為剎土。乙、識境跟非識境相對;又跟智境相對),如是證相對有而相依無自性,相當於瑜伽行之以勝義無自性超越清淨依他;

五、觀相礙緣起。為甚深不共緣起。說為不共,即大中觀所施設,不與餘宗共。此又分兩重義理。甲、識境由相礙而始成為識境。譬如眼識,由受局限(相礙)而始成為眼識,故眼識唯能緣色,不能緣聲。乙、於智境自顯現成為識境時,受種種條件與局限所礙,故其自顯現即由因應相礙緣起而成為有(相礙有)。此如吾人之情器世間,必須受三度空間相礙,故自顯現為立體;受制於一度時間,故自顯現為三時(過去、現在、未來),此因應相礙而成立之有法,名為「圓成」,亦即「任運成就」。

由諸法依圓成而成為有,此於緣起法可名為「相礙有」,於瑜伽行即圓成自性。是故說唯識宗之「圓成實自性」仍非勝義,以未離緣起法未離識境故。初地菩薩證入相礙有,破相對有,即名無二(相依相對則必為二,即一切邊見,一切妄念),是名觸證真如,亦可說為住入法性。

通過重重緣起觀修,至此僅由識境過渡至非識境,尚需進一步才能現證「無礙」、智境。如何證智境呢?此無修無整無證之境實非可用言語解說,否則也不會稱為不思議之境,更非在下能力所及。不過證智境必修「六根圓通」,以耳辨字、以目看聲,神怪嗎?《楞嚴經》內有講修「六根圓通」。聖觀自在菩薩又名觀世音菩薩,「音」如何可「觀」呢?「六根圓通」是幻想嗎?請看科學家的研究:http://www.mc.edu/campus/academi ... an%20SciAm_2003.pdf


科學家得出的結論及須開發大腦的位置,竟具如經所說。

最後,尚需一說佛家究竟果。「如來藏」、「佛內自證智境及自證智趣境雙運」、「智悲雙運」、「根本智後得智雙運」、「法身與法身功德雙運」等等皆「佛果」的同義詞,只不過分別從身、智、界作定義而已。那跟緣起法有何相干?智境、法身離緣起,法爾而有,由法身功德令諸法隨緣自顯現而成識境,由是離空有二邊,立於中道。

願此文可成欲學佛者之助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6-16 03:04:3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華兄,又給小弟開智慧。長見識了。師兄解譯詳盡,但是要多加細嚼了。謝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6-16 23:31:04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深奧的佛學,需要時間慢慢細嚼,才能領悟其中之萬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6-17 07:5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缘由心生随遇而安,身无挂念一切随缘!
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2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