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遼朝的末代皇帝天阼帝耶律延禧,在1125年2月被金兵擒獲,遼朝宣告滅亡。其皇族的一支耶律大石率殘軍西逃,最後走入中亞(Trans-Saxonia)重建政權。當時中亞被喀喇汗(黑汗)王朝佔領(Qarakhanid dynasty,昔日回紇西逃的其中一支,入中亞後改奉伊斯蘭教),而喀喇汗(黑汗)王朝皇朝又正派兵與從西方東征的十字軍交戰,忽然從後冒出一個耶律大石,喀喇汗(黑汗)王朝王朝大敗,而耶律大石則佔領其地。耶律大石的突然出現滅伊斯蘭國家,在基督徒眼中被視為神跡,耶律大石亦因此被譽為Prester John,即傳說中由上帝派來消滅伊斯蘭教的聖王。
祭司王約翰的傳說,於12至17世紀盛行於歐洲,內容是傳聞於東方充斥穆斯林和異教徒的地域中,存在由一名基督教宗主教及皇帝統治的迷失國度。關於這個王國的記載,見於中世紀流行的多部虛構作品。
甚至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也提到了他。據稱祭司王約翰是東方三博士的後裔,是一名寬厚和正直的君主,統領一片充滿財寶和珍禽異獸、聖多馬基督教宗主教曾居住的土地。該國內有阿歷山大門和不老之泉等勝地,邊疆更為樂園所包圍。他擁有的寶物包括一面可看見每一寸國土的鏡子。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航海繞過非洲好望角,在東非衣索比亞找到一個基督教王國,認定是祭司王約翰的王國。最初衣索比亞人想找葡萄牙人抵抗穆斯林入侵。 其實兩者差異極大,衣索比亞人信仰的是埃及科普特派,因此兩者不歡而散。
還有傳說是,祭司王約翰(Prester John)是基督徒屢次十字軍東征不順利之後,所流傳出的一個希望人物,傳說此人是中國皇帝,也有說是印度皇帝,他的王國富庶得難以想像,他是東方三博士的後裔,是中亞基督教,景教教徒,曾經大破波斯軍後,大軍直揮耶路撒冷,但因底格里斯河結冰才作罷。
這個傳說中的國王,極有可能是源自西遼的耶律大石,他原來是遼國大將,在遼被金滅了之後西走,傳奇性的在新疆打下一片天地,在1124年建立西遼,甚至控制了絲路要衝的撒馬爾罕一帶,被人稱為「菊兒汗」Gur-khan。
因為他是契丹人,他所建的西遼王國也被稱做Kara Khitan(黑契丹)。西遼令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Ahmed Sanjar)感到威脅,桑賈爾於1141年派出大軍,但耶律大石以寡擊眾,大破塞爾柱軍。這個著名的戰役被傳到十字軍的耳朵,成為一個振奮的消息。耶律大石朝廷中兼容並蓄,雖然以彿教徒為主,但也有景教徒,回教徒,但也因此被渲染成基督教王國,即將出兵東西夾擊,掃蕩回教王國,也屢屢有人用此來勸說教宗,再發動十字軍東征,更有人偽造他寫給教宗的信,菊耳汗這個頭銜,經過希伯來文,敘利亞文,和拉丁文的多次轉譯,終於成了Johannes,或John。
西遼一直到1211年,才被成吉思汗所滅。到成吉思汗出擊花剌子模,他又被認為是祭司王約翰也有傳說是克烈人的王汗。
遼國末路
現在就來說說耶律大石(1087年-1143年),字重德,遼之貴族,中亞史書中中記為大石林牙。因為遼文稱翰林為林牙,因稱大石林牙。
遼道宗大安三年(1087年),耶律大石出生於上京,他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第四子耶律牙里果的七世孫[2],從小好學,能騎射,兼通漢文、契丹文。天慶五年(1115年),大石中進士,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他是《遼史》中記載的遼朝唯一一個契丹進士。後來,他又歷任「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遼史)。
(1120年)遼國上京淪陷留守蕭撻不也投降,而宋與金國訂下“海上之盟”聯盟攻遼;遼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五月,金兵大舉南侵,攻克中京(熱河平泉),天祚帝逃往西京(今山西大同)以沙漠以北,及西北、南諸蕃族歸天祚帝所有,史稱殘遼(保大二~四年)。此時耶律大石等留守燕京(今北京),遭到金、宋夾攻。為了安定人心,堅持抵抗,耶律大石和漢人宰相李處溫擁立燕王(秦晉王)耶律淳即位並遙廢天祚帝為湘陰王。耶律淳稱天錫皇帝,後世稱北遼據有燕、雲中及上京(熱河林東),遼西之地。耶律淳任命耶律大石為軍事統帥,負責守衛。
耶律大石分析當時形勢,決定向金稱臣,同北宋結好。但是,北宋君臣認為這是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好機會,任命童貫、蔡攸作正副統帥出兵十五萬攻打燕京。耶律大石率軍迎戰,敗宋軍於白溝河,宋軍退守雄州。北遼此時卻發生內訌,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攝政,漢人宰相李處溫見遼國大勢已去,暗中派人聯絡宋朝和金國,打算投降,結果被蕭妃發現處死。
宋朝見遼國內亂又命童貫、蔡攸出兵漁利。幸運的是,遼涿州守將郭藥師投降了宋朝,由此打開了宋軍通向燕京之路。童貫命都統制劉延慶、降將郭藥師領兵十萬直取燕京。結果,宋軍一度攻入燕京城,與遼軍展開巷戰,卻因為後援不繼,最終被遼兵殺得大敗。在巷戰中遼軍再次取勝,使得兵心復振。
1123年,童貫為了逃避一再兵敗的責任,秘密派使者到金營,要求金軍出兵攻打燕京。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親自出馬,率軍一舉攻下燕京,而宋軍卻沒有參戰。耶律大石率軍在居庸關抵抗失敗北遼亡,耶律大石與蕭德妃一起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殺死蕭妃後,殺氣騰騰地責問耶律大石為何要擁立耶律淳為帝。耶律大石慷慨陳詞說:“陛下(指天祚帝)以全國之力,不能拒擊金兵,而棄國遠遁,使百姓遭殃。所以,即使立十個耶律淳都沒有過錯,因為都是太祖子孫,這總比向金投降乞命要好。”天祚帝無言可對,只好赦免了耶律大石。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死後,其弟吳乞買(又叫完顏晟)繼位,就是金太宗。金太宗繼續領兵攻遼,遼兵節節敗潰。
宣和六年(1124年),遼天祚帝決定出兵收復失地。耶律大石極力勸諫,提出應當好好養兵,等待時機,不可輕舉妄動。天祚帝訓斥了耶律大石一通,一意決定出兵。耶律大石看到天祚帝如此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知道遼國將亡,便殺死了監軍親自領二百余騎向西北方逃走。這年冬,遼天祚帝自夾山出兵,南下武州,與金兵遭遇,遼軍大敗而逃,將土紛紛投降金軍,天祚帝只帶領少量殘兵突出重圍。次年春,天祚帝想逃往西夏,在應州(今山西山陽縣東北)被金兵俘虜,被降為海濱王後囚禁一年多而死,在位二十四年,時年五十三歲。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