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512|回覆: 13

[琴棋書畫] 古箏

  [複製鏈接]
簽到
2122
發表於 2013-7-14 23:59: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L888 於 2013-7-15 01:13 編輯

古箏,又稱箏、秦箏,中國撥弦樂器,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木製長形。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21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 , S代表S形嶽山,是箏父徐振高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東箏、河南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福建箏、內蒙箏(即雅托葛)、朝鮮族的伽揶琴(即延邊箏)和被稱為真秦之聲的陝西箏九個流派。

01300239495528134890438429028.jpg
楠木雕刻之九龍嘯天古箏

名稱:古箏
發明人:蒙恬
出現時間:戰國時期的秦國
出現地區:陝西地

800px-Guzheng.jpg
古箏

命名
一說為象其音色,一說來自二人爭奪樂器的故事。

古箏結構
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於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於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

1.jpg

箏的品種不一,構造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的是一種二十一弦箏的構造。

2.jpg

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嶽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箏的優劣取決於各部分材料質地及製作工藝的高低。

3.jpg

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在共鳴體內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共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共鳴體的質量和結構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面板】
用放置多年、木質幹而松的梧桐木來製作。也有人試用白松製作。蒙族箏的面板用楊木製成。


【底板】
用梧桐木製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質木料製作。領導作用

4.jpg

【箏邊 】
也稱邊板,即箏的側幫。箏有兩個箏邊,靠近身體的一側稱為內箏邊,另一側稱為外箏邊。箏邊一般用木製成,也有用水曲柳、紅木或其他雜木製成。還有試用楓木製作。


【箏頭 】
用木、紫檀或其他較堅實的木料製成。箏頭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來固定(也有的箏的箏頭是固定琴釘的)。在箏頭的側面有一個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個音窗,供出音之用。箏頭因與共鳴體相通,這樣就擴大了共鳴的範圍(也有的箏,箏頭與共鳴體是不相通的)。

5.jpg

【箏尾 】
它主要用於安裝琴釘。此處在造型上也起著與箏頭對稱平衡的作用。


【嶽 山 】
也稱木梁或山口。用木或其他木料製成。在箏上有兩個嶽山:一個在面板與箏頭連接處,叫作前嶽山﹔一個在面板與箏尾連接處,叫作後嶽山。嶽山隨面板的前 後圓弧而自然成彎弧形,與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後岳山也有用S形的(縮短了高中音區的碼處弦長。嶽山起著載弦的作用,也起著某些傳遞聲音的作用。嶽山與 碼子高度的比例關系到音準以及音色,定調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用恰當的比例才能使箏的發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嶽山上端鑲有一條骨片或銅絲,以使發音悅 耳。


【碼子 】
也稱柱,或稱雁柱。它是箏弦和麵板的傳振支柱。一般用木制 作,也有用紅木、牛骨、塑膠、象牙製成的,以木的效果為佳。在桅木上還鑲有一個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穩固箏弦。每個碼子支撐著一根弦,共有二十一個碼 子。在演奏時,弦的振動由碼子傳遞到面扳,再通過共鳴體而發也音樂的效果。碼子可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碼子有時也稍作前後移動,以適當調整音質。


【琴釘】
也稱肖子。它用於上弦,調整弦的松緊,控制音的高低。箏的琴釘也有用鋼琴肖釘代替的,或用硬質木料製成弦軸上弦的。


【出音孔】
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面有一個,底板上有兩個(一個在底板的中部,一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也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系到音色、音量。


【弦】
目前常用箏共有二十一根弦,第一弦是箏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箏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據不同的需要,而將銅絲弦、金屬纏弦或尼 龍纏弦以及其他種弦加以適當的配置。由於用途、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鋼絲弦為主,適當配置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的﹔也有以尼龍纏弦 為主,適當配置鋼絲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龍纏弦或絲弦的。鋼絲弦音色明亮,纏弦音色渾厚。在制弦專業上,把鋼絲弦稱為裸弦(裸弦是與纏弦相對而言的),把有外包纏皮的弦稱為纏弦。纏弦的弦蕊,一般採用鋼絲弦做蕊。

450px-Guzheng_01.jpg
16弦古箏

琴體
箏體為木製空盒,呈扁長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兩端搭在山口上,右山口程S形,右岳山為平直。左側為箏尾,或稱鳳尾,有弦釘以固定琴弦,右側有螺絲釘,可以調節弦張力來控制音高;中間有稱為雁柱的琴碼支撐琴弦,移動琴馬也可調音。箏的弦數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見為21弦箏,另有16弦箏、26弦箏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龍鋼弦、鋼弦、絲弦等。古箏的高音弦最靠近彈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內至外稱1弦至21弦。21弦箏通常按照D大調五聲音階定弦,過左手在琴碼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現代多調式(或稱無調式)樂曲中,則是透過特定音階設定達到不同特殊曲風的目的。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演奏手法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弦,彈出旋律、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古箏的傳統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趙玉齋先生創作了《慶豐年》,解放了左手,曲調上運用複調的手法,採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聲部演奏手法,大大豐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箏的演奏技術得到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00:38:54 | 顯示全部樓層
歷史
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漢時,箏為筑的琴身加裝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紀)有軋箏的記載,證由擊弦樂器轉變為撥弦樂器,並發展至13弦,接近現代古箏芻形。南宋時,軋箏易名「蓁」,7弦箏和13弦同時被使用,而13弦箏多用於民間。清以後廣用13弦箏而未有7弦箏。

01300000167882121160136980632.jpg
古箏

起源
古箏的起源,據專家研究,約有下列六說:
(一)箏源於瑟說
《樂道類集》第二卷上載:「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姐妹爭瑟,引破終為兩片,其一片十三弦者為姐分,其一片十二弦者為妹分,秦皇奇之,立號曰箏。」
唐劉貺大樂令壁記:「箏與瑟正同而弦少,秦​​人有一瑟而爭,蒙恬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箏然。」
宋丁度集韻釋箏:「秦人薄義,父子爭瑟而分之,因以為名。箏十二弦,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
上述之歷代典籍中,皆明白地表示了箏與瑟的密切關係。我們知道漢代的箏與瑟的外形,除弦數及大小外,差可視為攣生。同時瑟衰於漢而失於晉,對於箏的記載卻於魏晉南北朝時漸有所增。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中曰:「瑟只照箏樣最妙,大小雖異,而樣制相同也,首尾廣狹,比箏加一倍可也,上弦設柱,亦與箏同。」
因此,該派學者認為現代的古箏就是瑟的化身,亦即存瑟之製而冠箏之名。

6.jpg

對此觀點,亦有學者持反對意見,他們反對的理由,茲分述之:
1. 『爭瑟為箏說』是一種荒唐附會之言。蓋『爭瑟成箏』之人,依典籍記載有『父子』、『姐妹』......等的不同,應可看出其不實。
2. 不合事物發展規律。蓋事物發展的法則向來都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以箏弦演進發展看來,最初五弦,到後來的十二弦、十三弦、十四弦、十五弦、十六弦,及現代的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等,無不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與音樂表現的需要來改革的。焉能由複雜到簡單,由多到少地發展,這是不合邏輯的。
3. 從字形結構上分析,兩者應屬不同類的樂器。蓋《說文解字注》曰:「琴......凡琴之屬皆以琴。」又曰:「瑟......從琴必聲。」而箏釋又曰: 「箏......以竹爭聲。」如果箏確實是由瑟兩分而成,則『箏』字應寫作『爭』才是,卻為何寫成『竹』字頭?這說明箏並非瑟類,而是兩個不同類的樂器,瑟從『琴』,箏從『竹』。
4. 從箏與瑟的發聲比較,兩者應屬不同類的樂器。魏曹植曾這樣說:「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箏聲是高急、激昂;而瑟音卻是雍容柔和的,二者應不會是同類的。
5. 從定弦比較,箏以五聲音階定弦,相鄰二弦的音程是大二度和小三度;而瑟採用十二平均律定弦,相鄰二弦的音程是小二度。
6. 從左右手基本指法觀之,箏的傳統指法是以右手彈弦,左手按弦;而瑟則是左右手均在瑟碼右邊彈弦的。

(二)蒙恬造箏說
漢應劭著《風俗通》曰:「僅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隋書樂志曰:「箏十三弦,所謂秦聲,蒙恬所作者也。」
朱駿聲《說文通訓》曰:「古箏五弦,施於竹如築,秦蒙恬改為十二弦,因蒙恬改為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後加十三弦。」
這種說法並非不足採信,因蒙恬為當時征西域勇將,或許在西域戰爭中獲得這種樂器,加以改造,名之為箏。
對此觀點,亦有學者持反對意見,他們反對的理由,茲分述之:
1. 典籍中有關蒙恬造箏的記載說法矛盾蓋在蒙恬造十二弦箏或十三弦以前,早就有五弦箏了,豈有再造之理。且史記李斯諫逐客書中曰:「夫擊甕叩缶,彈箏傅髀,而歌呼嗚鳴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這段話說明了在李斯之時代,早就有箏了,而李斯與蒙恬是同時代人,但卻比蒙恬早一個時期,足證『蒙恬造箏說』之不實。
2. 如果退一步認為蒙恬改箏,亦有可疑之點,蓋蒙恬如在並、涼二州將箏改製成瑟形的十二弦箏,那麼為何《風俗通》中只提『形如瑟』,而未述增弦之箏?可見弦並非在箏改製成瑟形時才增加的。另外,像蒙恬那樣有名的人改制,《風俗通》作者應該很容易得知,卻為何說『不知誰所改作』呢?
3. 在古代,對於『蒙恬造箏』之說,也是有人反對的。晉傅玄《箏賦序》中曰:「世以為蒙恬造箏,今觀其器:上圓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十二,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存,鼓之則五音發,禮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也,豈亡國之臣所能開思運巧哉、或以為蒙恬所造,非也。」另外,《舊唐書.音樂志》中也稱:「箏本秦聲也,相傳云蒙恬所造,非也。」

(三)京房造箏說
《舊唐書.音樂志》中稱:「箏本秦聲也,相傳云蒙恬所造,非也。制與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十三弦,此乃箏也。」
此說否定了『蒙恬造箏』之說,但本身也犯了錯誤,因作者把京房造的五音準當作了箏。豈不知京房所造的準,並不是樂器,而是用來校正音律的。
《後漢書.律曆志》中曰:「房又曰:『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準之狀,如瑟,長大而十三弦,隱間九尺,以應黃鐘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畫分寸,以為六十律,清濁之節。』」由此看來,《舊唐書》編者是在有十三弦箏之後,誤把京房設計創造的五音準,當做了箏,致產生『京房造箏說』的謬誤。

7.jpg

(四)箏源於築說
據東漢應劭《風俗通》中曰:​​「箏,謹按《禮記.樂記》,五弦築身也。」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曰:「箏、鼓弦聲樂也,從竹箏聲。」這樂器,據《說文解字》中曰:「築,以竹曲,五弦之樂也。」
東漢劉熙《釋名》中曰:「築,以竹鼓之也,如箏,細項」。
北宋陳賜《樂書》中曰:「築之為器,大抵類箏。其頸細,其肩圓,以竹鼓之,如擊琴。......品聲按柱,左手捩之,右手箸擊,大同小異。」
由此觀之,早期的箏很可能是由築演變而來的一種竹製、細項、五弦的彈弦樂器。

(五)箏源於古代游牧民族所製之樂器說
此種樂器尺寸不大,弦數不多,便於攜帶,後來流行於秦國(公元二千多年前),即所謂秦箏。
據東漢應劭《風俗通》中曰:​​「箏五弦,築身而瑟弦。」(築身長四尺三寸,項長三寸,圍長四寸五分,頭長七寸五分,闊六寸五分),如以今日尺寸而言,秦箏只有三尺多長,而瑟卻有六尺長,從當時的生活方式是很容易解釋的;漢朝因早就定居黃河流域,過著安定的農業生活,因此大型樂器,像箏、編鐘都逐漸創造出來;而西方、北方各民族因是過著游牧生活,他們的樂器必須是於隨身攜帶,當然不像瑟那般複雜(此說亦否定了『箏源於瑟論』)。且應劭是東漢時代的人,離秦朝不遠,他所說箏的形態,應較可信,可以說仍保留著便於攜帶的體積。至於初期造箏的材料,大概是用大竹管做成的,這可以從『箏』字頭上加竹推斷出來,到了秦朝統一中國,秦箏也推廣到全國各地,不過當時的箏可能經過一番改造;例如感覺到竹的聲音比不上木的聲音,於是『易竹以木』而改用木製的箏。後來又逐漸改變箏的形態,索性摹仿瑟的樣子,使之更精美大方。漢朝的箏,便是如此。

(六)西方傳箏說
日人田邊尚雄《東洋音樂史》中曰:「戰國末期處在中國最西部的秦,和西域相接;箏這樂器,就是那時從西方傳來的。」
對此觀點,亦有學者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如果『西方傳箏說』可信的話;那麼,最初的箏,應當和形似於箏而遠古就已存在的瑟頗有差異,才合乎情理。可是後世曰箏曰瑟,除了弦數有多寡和定弦法不同之外,並沒有像琴和箏那樣重大的根本差別--琴無柱,而箏、瑟皆有柱。如果單是一種比瑟的弦數少(箏起初只是五弦)的樂器,就不必等西方傳,然後特稱之為箏,盡可以由秦人之手,以琴為藍本簡易地製造出來了。

關於以上六說,孰是孰非,至今仍無定論,尚有待專家的研究考證。不過從《史記.李斯諫逐客書》(公元前二三七年)中的記載:「夫擊甕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鳴,快耳睹,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了單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我們應可確信箏是秦國的國樂,是在秦朝開始流行的。所以後人說箏本是秦聲(見《隋書》、《舊唐書》)或直接就叫它做『秦箏』了。

8.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00:53:57 | 顯示全部樓層
彈法

古箏常用的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弦,彈出旋律、掌握節奏,用左手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古箏的傳統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趙玉齋先生創作了《慶豐年》,解放了左手,曲調上引用了複調的手法,採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聲部演奏手法,大大豐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箏的演奏技術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

11.jpg

彈琴坐姿
1)琴凳的平面要夠大,鋼琴的琴凳最理想,又可調整高度(可是好貴哦,恐怕沒幾個人去買吧:)。
2)不要坐得太深,只能坐琴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更不要往椅背上靠。
3)雙腳踩地。小孩子踩不到地的話,要用小凳子墊腳。
4)身體(手不算)一定要到前嶽山。
5)腹部與琴的邊板之間,保持兩拳距

01300000167882121160162044603.jpg

12.jpg

右手單指指法
1.托
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撥弦。撥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彎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託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彈奏的手指小關節不彎曲,以大指的根部為基點,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撥弦。

連續托指稱為“連托”。可以用指不離弦連續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彈(每彈完一音手指起來再彈)的方法,前者聲音連貫,後者聲音結實且有助於指力的訓練。

托是箏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於單音或音階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歷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託的撥弦方法。

2.劈
演奏時大指向裡撥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撥弦。劈的動作仍以大指連接手掌根部的關節為基點,略偏斜上方角度撥弦。

劈是託的反向指法。它常與托交替使用或連續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較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現時,經常採用劈託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託後劈。它還運用在順弦序連續上行音的撥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 “重勾劈托”或“母指搖”中均包含著劈的指法。

3.抹

演奏時食指向裡撥弦。抹常用於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單音或上行音階的撥弦。 “食指搖”和“三勾輪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單獨使用時,常用大關節向斜下方撥弦。它與其它手指配合撥弦時,由於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則採用小關節(第二、三關節)彎曲略斜上方撥弦。採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音色的統一和触弦的靈活。

4.挑

演奏時食指向外撥弦。食指向外撥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關節上,借助大指的輔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弦;另一種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關節的撥動,以臂帶指進行撥弦。這兩種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鬆而略有收縮的狀態。

挑常用於單個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階旋律的演奏;也常用於與大指配合或與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綜合指法中如“歷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撥弦指法。

5.勾

演奏時中指向裡撥弦。中指向裡撥弦的動作,以中指指根第三關節為動點,帶動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運動。應注意第一第二關節不彎曲,呈自然放鬆狀態,同時在放​​鬆中蘊藏著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鬆為基礎,並保持一定的力進行彈奏。勾的觸弦角度,應始終立足於彈弦,而不是像勾子一樣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彈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質。

勾常用於與大指的相互配合撥弦,也常用於與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撥弦;有時也用於音音或上行音階旋律進行的。在一些綜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輪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撥弦指法。勾在箏曲中像託一樣,廣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箏曲中僅次於託的一種常用指法。

6.剔

演奏時中指向外撥弦。剔不單獨使用,剔常用在與大指相配合的綜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於右手“掃弦”、“剔挑”等綜合指法中。

7.打

演奏時無名指向裡撥弦。打常用於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於無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將個別音用無名指的打來撥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對比和綿緩的音響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著無名指向裡撥弦的“打”的指法。

還有一種改進的指法,即用帶指甲的無名指代替中指撥弦的方法,中指從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來,用在大指與無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內其他音的撥奏上。這種改進的指法,使得八度內不僅有食指的抹、還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於琶音的指法順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

8.摘

演奏時無名指向外撥。

右手手指的撥弦方法
右手撥彈箏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為主,無名指次之,極少用小指。在重視手指的全面訓練中,要特別重視大指的撥弦訓練。在箏曲,主旋律的撥奏主要靠大指來負擔。

大指撥弦用大關節。大關節指的是大指與手掌的根部邊接的關節。大指用大關節撥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觸弦角度。這種角度,發音結實、音色較好。另外,應注意保持大指與箏弦過於垂直並略向前嶽山自然傾斜的位置。

食指撥弦用小關節。指的是食指略有彎曲的第一、第二關節,以第二關節的彎曲為主。

觸弦時,應避免向上扣弦的撥弦方法,並儘量使大中二指觸弦的音色接過。

中指撥弦用大關節,指的是中指與掌心連接的關節。中指向裡撥弦角度與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撥弦。中指與箏弦保持約45度的角度,略向前嶽山自然傾斜。

無名指有時在嶽山內紮樁,有時撥彈箏弦。撥弦時,一般用小關節,不觸弦時,自然放鬆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鬆、略微抬起的狀態。在某些長琶音中,有時用小指配合撥弦。

從低音至高音的撥弦,要有一個斜線概念。右手撥弦的位置,在高音區距前嶽山為3.5公分。在低音區約7.5公分,從最低音弦的撥弦點至最高音的撥弦點劃一條直線(實際是弧線),這條斜線就是右手撥弦的基本位置。由於樂曲中音色對比的需要也常變換撥弦點的位置,有時撥弦點在弦的三分之一處或接近前嶽山的地方。

箏的演奏技巧十分豐富。學習時應努力通過科學方法掌握這些技巧。合理的觸弦角度是發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條件;鬆弛而富有恰當爆發力的撥弦是學習各種技巧表現的基本環節。

13.jpg

右手其它指法
a。泛音:演奏泛音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左手食指虛按泛音點,右手食指或大指撥弦,右手撥弦時,左手碰弦並隨即離去。另一種是單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側虛按泛音點,大指與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觸弦,手掌也同時碰弦並即離弦,以此產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來吟按琴弦。

泛音位置:箏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點在箏碼右側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處。

為了準確地演奏泛音,可在發也泛音的琴弦對準的面板上作一標記,以使左手手指準確地虛按在泛音點上。

b。扣搖:右手用搖指撥弦時,左手拇指緊壓在發音弦段上(緊扣弦),並由近碼處逐漸向右移動,而後又由右逐漸向左移動(有時僅作由左向右移動)。扣搖在樂曲中可用作渲染氣氛或模擬風聲。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箏演奏琶音有時單手有時雙手配合。單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順音的弦序撥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順音的弦序撥奏,也有僅用三指撥奏。用五指撥弦,很少使用。

d。打圓: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連續反复撥奏成八度的兩個音弦。打圓是箏的一個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兩個音揉合在一起,並延續下去。

e。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託後勾或先勾後托,託與勾的間距時間甚短。近撮是一種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樂風格中。

f。滾:這是從其它彈撥樂器借鑒來的一種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連續撥奏,使音延續。與搖指作用類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滾指音色渾厚,搖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撥奏前嶽山外或後嶽山外的短弦(弦很短,發音無固定音),使之發出類似滴水聲、鳥鳴聲的奇異音響。

h。柱:左手食指輕按在箏柱上端的箏弦上,右手撥弦,使弦發出渾厚、含蓄如鼓鳴之聲。這是箏演奏家趙玉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無固定音高的碼左側弦段上,使用歷音的手法進行撥弦。這種指法常用左手撥奏,有時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撥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連續交替快速撥奏相鄰的兩根弦,撥奏時左手將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與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14.jpg

捻是用於音的延續的技法之一,它雖與食指搖、拇指搖都是用於使單音延長的指法,但捻的音響效果又別具特色,使用時應避免碰擊琴弦的聲音。捻不如食指搖、拇指搖速度快,但捻的發音結實。
右手指法之其他組合指法
1.撮類指法

a。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演奏時要求大中二指彈弦整齊,同出一聲以及斜下方的觸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彎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箏曲中廣泛使用,有時演奏單個的八度和音,不時演奏連續出現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於八度和音的演奏。偶爾也用於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反撮是與撮相反的種指法。反撮用於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緊跟在托、撮、勾、託或托勾的後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外撥弦.也稱為“撮指”。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種指法。在河南箏演奏家曹東扶先創作或訂譜的箏曲中經常可以遇到。剔撮主要用於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搖”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裡撥弦。劈撮極少使用。它有時用於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連續撥奏。在“八度搖”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著劈指的撥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小撮主要用於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時也用於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反小撮用於小三度、四度(偶爾也用於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後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種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時使用。重撮常用於在八度內增加一個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於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搖類指法
a。食指搖​​:食指用抹和挑連續交替向裡向外快速撥弦。觸弦時要求大指輕輕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關節上,這可以使食指穩固並增加輔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鬆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樁的動作;手掌根部輕輕搭於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箏頭上)。不時手掌不搭前嶽山外而略有懸空,力量通過肩傳至大臂再傳到小臂,帶動手腕的搖動,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撥弦。這時食指本身主動用力甚少,主要起著控制觸弦深淺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質量,以及觸弦的角度深淺對搖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關係。食指搖​​在箏曲的旋律演奏中廣泛使用,尤其在長音的演奏上。

b。拇指搖:大指用托和劈連續交替向外向裡快速撥弦。拇指搖靠大指的指根關節撥弦,即以拇指與手掌的連接處為動點,帶動全指運動。其它小關節不要向裡彎曲。大指與弦的角度,以30-40度為宜。拇指搖有時用扎樁有時不用扎樁,在快速演奏長音或時值較長的符用扎樁(扎樁一般用無名指進行);在演奏不斷變化的時值較短的一些音符時不用扎樁。拇指搖除用大關節的撥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關節撥弦的。

在演奏時值較長的音符時,拇指搖常與三種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與低八度音相配合,稱為“勾拇指搖”。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長音)上緊接著用拇指搖,稱為“撮拇指搖”。

3>先用歷音,緊接用拇指搖,稱為“歷音拇指搖”。拇指搖在旋律的演奏中廣泛使用,即用於長音也用於短促音的演奏。由於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於與其它指法的變換和配合,在這一點上,拇指搖比食指搖要方便靈活。

c。八度搖: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兩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連續交替快速撥弦。八度搖靠手腕演奏手指關節不動,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彎曲以適應這種指法的需要。八度搖僅用於連續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箏曲中使用比較少。

d。雙指搖:食指和中指同時向裡向外連續交替快速撥弦。雙指搖的動作與食指不同:

1>食指搖用大指輕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撥弦;而雙指搖的食指、中指都是獨立進行撥弦。

2>食指搖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輕按在前嶽山外側隨撥弦音位的變化而前後移動;而雙指搖是手腕略有懸空的撥弦。

雙指搖極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掃搖練習方法
1。為求旋律清楚,所以先練單純的勾托劈托,其中托劈托三個動作是屬於搖指的部份,因此彈這三個音時,可用食指輕捏大指,但彈中指勾時,食指則是保持開放的,整個手型仍是基本的八度撮音樣子,所以搖指的角度是與琴弦略呈45度角,不似平常單彈搖指時是垂直的,最後練習時當然要注意音量的平均,而且切記要“慢”。

2。彈清楚1。之後,慢慢加快速度,等到姿勢確立且熟練中指與大指銜接的關係之後,中指再加上掃的動作,大概掃兩三條弦,再加快速度,這樣練習應該可以得到清楚好聽的掃搖。

要有計劃和步驟,把一項技術拆成幾部分來練。李萌老師說過掃搖首先要求搖指的技術。所以先自己依次檢查一下搖指是否過關:

1。托劈在音色和力度上是否均勻,音質是否飽滿
2。不紮樁搖,仍然能達到上述要求
4。相隔一個弦距換弦,仍然能達到上述要求
5。依次練習相隔2到5個弦距換弦,仍然能達到上述要求
6。在保持上述質量的前提下,達到一定的速度(不需要太快,流暢就行了)
7。練到第6條滿足了,就可以開始嘗試掃搖了,開始可以讓掃在次要地位,重點強調主旋律的清晰和均勻,然後,逐漸增加掃的力度,達到樂曲要求的滿意效果。

其實掃搖之所以顯的困難,是因為搖指的技術不夠紮實,我覺得磨練搖指的技術,增加手腕,手臂的控制能力才是練習的關鍵。練習時一定要有步驟,按部就班一條一條的解決它們,這樣反倒不覺的太難了。

要注意要用手腕去搖,手臂不動,經常做做空動作,讓自己感覺這種姿勢慢慢地熟悉,搖的時候要注意大拇指來回用力均勻,從慢練起,後來才漸漸加快,搖指是練習和時間的問題,練習得多了,就會漸漸得心應手了。

如何克服雜音
箏有時會發出雜音,針對於所發的雜音,應找出根源以便採取相應的辦法克服。

箏有時會發出某些雜音,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針對具體問題,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的。

1.支撐箏弦的碼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時發出嘶啞之聲。應把碼子擺正,並經多次試驗,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碼子上小骨片的小槽過細過深,箏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時發出沙沙的噪音。應對碼子小槽加寬修整。

3.前嶽山至箏頭穿弦孔之間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嶽山外側過多,且似觸非觸(也稱慢性接觸),撥弦後,弦的振動引起這段弦嘶嘶鳴叫。應對前嶽山修整或調換,使短弦盡量不接觸其外側。暫時克服的辦法:在短弦放襯條,增加短弦對接觸面的壓力,避免雜音。

4.箏弦與後嶽山的接觸部位處於慢性接觸狀態,撥弦後,引起此部位的雜音。克服的辦法有二:第一是放鬆琴弦,降低琴釘上的栓弦部位,再緊弦至原音高。用此辦法增加弦對的嶽山的壓力,從而避免雜音;第二是在接觸部位中放置少許綿軟物品,減小弦的振動,避免雜音。

5.假指甲劈裂,撥弦時發出沙啞噪音。應修理或調換假指甲。

6.撥弦後,碼外弦段(即碼子左側弦段)發生共振,兩種或幾種聲音混雜。這時調整弦的張力,移動碼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箏接觸琴桌的四個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動而伴有碰擊聲。應因定箏的兩個角於琴桌上,亦可用螺絲擰上,消除箏的晃動。

8.琴桌接觸地面的四個角不在一個平面上,因晃動而伴有碰擊聲。應在琴桌右側的兩條腿底部做一橫條,並在靠近身體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時用腳踏橫條或踏板,以求平穩。

15.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00:59:11 | 顯示全部樓層
傳統箏派(漢族地區)

潮州箏
流傳於潮州、揭陽、汕頭、閩南及東南亞等潮語地區,是「潮州弦詩」的一部份,其歷史悠久,手法自成體系,風格獨樹一幟,對現代箏曲影響甚鉅。潮州箏曲調式多變,有明快的輕三六、厚重的重三六、悲涼的活五等,另有「曲速三變」、「催法」等曲法。潮州弦詩樂最具有代表性的樂曲是「潮樂十大套」。由於其地理位置,潮州箏派是中國近代古箏海外傳播的先導,輻射範圍包括越南及琉球、東南亞、香港、澳門、台灣等。

33.jpg

河南箏
流傳於河南省。河南箏樂又稱"中州古調"。河南箏樂主要來源於「大調曲子」。「大調曲子」,原稱「鼓子曲」,是從明朝中葉至清朝乾隆年間流行在開封的曲藝為基礎逐漸演化而來的。傳統河南箏曲主要可分為板頭曲及牌子曲兩大類。右手技巧:「拇指靠彈重託」、「短搖」、「倒剔正打」。左手技巧:「以韻補聲」,這也是河南箏派的最大特點,即左手利用按、揉、吟、顫等技法奏出大、小顫音和上、下滑音,使旋律獲得裝飾效果,以增強音樂的藝術表現力和地方特色。

山東箏
流傳於山東省荷澤地區鄆城、鄄城。有山東琴曲組成的「大板曲」和山東琴書的唱腔、曲牌、民間小調組成的「小板曲」兩種。華麗明快為山東箏的特色,主要使用右姆指奏旋律,右手小關節托劈(多16分音符)、帶有音頭的刮奏、左手顫弦振幅大,另外有「走指」和「領弦迴音」等特色技法。

浙江箏
流行於江蘇、浙江地區,由於浙江省省會杭州市古稱武林,故浙江箏又稱「武林箏」。浙江箏派由於形成時間較晚,受到了大時代環境及人為的影響,成為五大流派中的後起之秀。其內容主要為絲竹樂、板頭曲、弦索套曲等,並與「杭州灘簧」關系密切。以右手清彈為主,其音樂淡雅、含蓄、清秀。

34.jpg

客家箏
又名漢樂箏曲,流傳於廣東省興寧、梅縣、蕉嶺、大埔和福建省西南部等客語地區,是「客家音樂」的一部份,保留了不少古曲。有「硬綫」、「軟綫」之分,硬綫曲較輕快、華麗,軟綫曲古樸典雅、旋轉委婉。

福建箏
流行於閩南語系和客家語系的漳浦縣、雲霄縣、東山縣、詔安縣、上杭縣、永定縣等閩西南諸縣區域,慣稱福建箏為「閩南箏」。起源於福建「古樂合奏」,以古箏為主奏樂器的演奏形式,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間,已在福建各地長期流行着

陝西箏
又稱為秦箏,是以今日之「秦聲」音樂風格為依據。所謂「秦聲」概指秦地的傳統音樂,包括戲曲、宗教音樂和所有陝西風格的民間音樂。 陝西風格箏曲的特色鮮明,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個變音(即七聲音階中的四級音偏高,七級音偏低)的游移性為其特徵。

35.gif

新型古箏
蝶式箏
1978年,何寶泉與上海音樂學院研製發明蝶式箏,外形如蝶,箏體猶如兩個箏並在一起,採用一個共鳴體。蝶式箏有2列按五聲音階排列的弦,有2個演奏區,可以奏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在五聲音階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間增加了半音或變化音,還裝有弦鉤以改變某些定弦音的音高。 。

36.jpg

新箏
新箏即新型轉調箏,由河北福海新箏公司研發製作的專利民族樂器。新箏是在古箏基礎之上研製而成的一種新型樂器,它具備2個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繫的演奏區,可以同時具備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可以演奏調式複雜的作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01:05:06 | 顯示全部樓層
古箏演奏家

周望

31.jpg
范上娥
何寶泉

41.jpg
范秀鳳

羅晶
丘霽
沙里晶
孫文妍
滕春江
項斯華
許菱子

51.jpg
王昌元

王中山
蘇振波
黎採薇
劉嚴

61.jpeg
伍芳

Liu_Fang_plays_pipa.jpg
劉芳

71.jpg
姜小青

2015467_974963.jpg
張燕
蔡雅絲

著名箏曲
傳統箏曲
《月兒高》
《漢江韻》
《將軍令》
《高山流水》
《漢宮秋月》
《出水蓮》
《寒鴉戲水》
《柳青娘》
《四段錦》
《春江花月夜》
《蕉窗夜雨》
《粉紅蓮》
《陳杏元和番》
《林沖夜奔》
《瑤族舞曲》

近代箏曲
《戰颱風》(王昌元曲)
《漁舟唱晚》
《雪山春曉》
《瀏陽河》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紡織忙》
《春到湘江》
《草原英雄小姐妹》
《秦桑曲》
《香山射鼓》
《洞庭新歌》
《豐收鑼鼓》
《打虎上山》
《黃河魂》
《蜜柑紅》
《東海漁歌》
《雲慶》

現代箏曲
《臨安遺恨》(何占豪曲)
《茉莉芬芳》(何占豪曲)
《黔中賦》(徐曉琳曲)
《山魅》(徐曉琳曲)
《抒情幻想曲》(徐曉琳曲)
《劍令》(徐曉琳曲)
《幻想曲》(王建民曲)
《西域隨想》(王建民曲)
《楓橋夜泊》(王建民曲)
《林泉》(葉小剛曲)
《望秦川》(景建樹、王中山曲)
《雲裳訴》(周煜國曲)
《風之獵》(陶一陌曲)
《層層水瀾》(陶一陌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01: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古箏的詩詞
【箏】
唐~白居易
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
猿苦啼嫌月,鶯嬌語妮風。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
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
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复通。珠聯千拍碎,刀截一聲終。
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融。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
燈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且聽應得在,老耳未多聾。

100.jpg

【夜箏】
唐~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岳飛《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李端《聽箏》
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蕭綱《彈箏》
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道。

古箏被稱為“民族樂器之王”,有“東方鋼琴”的美譽,是中國民族樂器的代表,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古箏入門學習簡單,適合各年齡段、個層次的人群學習。古箏外形美觀、音色優美,初學者通過短期學習,便能彈奏好聽的樂曲及膾炙人口的歌曲,十分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學成速度非常快。目前,習箏之風越來越熱,欣賞古箏的人也越來越多,習箏人數已於鋼琴、小提琴並駕齊驅。中國文化已成為全世界追求的熱門文化,民樂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代表,堪稱“國魂”。在民族樂器中,以古箏最受關注、最為普及,雅俗共賞,為廣大群眾普遍接受與喜愛。

101.jpg

如何選購古箏
首選是選擇品牌古箏,然後比較其音色、做工、價格以及服務:
1、音色:一台好的古箏是由好的材料組成的,沒有道理說用料很低檔,做出音色優美的古箏出來;
2、做工:無論是否懂古箏,做工的精緻與否都是一目了然的;
3、價格:在相同用料和工藝的情況下,比較價格;
4、服務:品牌企業規模大,售後服務自然有保證。

具體選購的方式下面做詳細的說明:
選購古箏的第一前提是:選購大企業、名牌產品
因為古箏是材料儲備量很大(材料儲備最佳週期為三年)且技術要求極高的行業,小的企業或作坊是沒有資金及能力生產出高質量的古箏的,所以消費者在選購古箏時首先應認准大企業的品牌,弘揚古箏是中國古箏十大品牌,上海音樂學院全國考級唯一指定用箏,年設計生產能力為25000台,是國內最大的古箏製造企業之一且名列前茅。  

選購弘揚古箏的主要原因是:超低的直銷價
國內大規模的古箏企業有十餘家,這十餘家企業牢牢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而此十餘家企業中只有我們弘揚古箏是唯一專注於直銷的企業,其它企業全部是通過經銷商或老師進行銷售,因此弘揚古箏的直銷價成為消費者趨之若騖的主要原因,弘揚古箏的直銷價只相當於其它廠家同類產品價格的60%,任何一個會算帳的消費者都會為之心動。

直接從弘揚古箏廠家購買的保障:免費訂購、貨到付款、售後有三包

102.jpg

物流業的發到和網絡的普及,給弘揚古箏的直銷帶來的有利的條件。弘揚古箏提供一系列免費服務,讓廣大箏友買的放心、踏實。
1、提供免費電話、、在線訂單等多種渠道供廣大箏友諮詢,全年365天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當然,我們的客服也一直恭候您的垂詢。

2、免費訂購。不管您看中哪一款古箏,無需定金,只需要告訴我們的訂購人員,您看中的款式和您的聯繫方式即可下訂單,我們的物流部將為您選擇最安全快捷的方式托運到當地。

3、貨到付款。古箏發到當地,無論您選擇的是自己提貨還是送貨上門,您都可以在付款前先開箱驗貨,滿意了再付款。

4、售後有三包。從您提貨當日開始,弘揚古箏提供一周以內無條件包退、一個月包換、一年包修的三包政策,首創樂器銷售後可以退換的先河,給您帶來足夠時間的選擇與判斷。

5、自助調音的樂趣。我們弘揚古箏每台古箏出廠前都經過一周嚴格調試,合格才發貨,運輸之前為了安全將箏碼都卸了下來,並在每個箏碼的對應位置上貼上了標籤,您提回古箏以後不需要松琴弦,直接按照箏碼示意圖位置一一對應安裝即可,我們為了方便初學古箏的用戶,隨古箏贈送《古箏的安裝和調音》視頻,非常簡單,安裝2分鐘,調音5分鐘。

103.jpg

具體到古箏款式以後的選購方法:
一台好的古箏首先是由好的材料和嚴謹的製作工藝組成的,當然,真材實料是基礎。一台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邊的用料決定音色,相對來說,紅木類古箏音色特點清脆明亮,音質醇厚,楠木類古箏音色特點古樸典雅,韻味足,紫檀古箏的音色最佳,以音色“乾淨”著稱----任何一個人包括演奏家,在觸弦的第一瞬間都是雜音,而紫檀古箏可以最大程度上過濾這些雜音,當然古箏演奏效果的優劣與演奏者的技藝也有很大的關係。當然,同樣一個人演奏不同檔次的古箏,是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反之,同一台古箏,不同水平的人演奏,效果也不一樣;

我們從各個部位的選料來做詳細的描述:
1、面板
首選河南蘭考的桐木,蘭考桐木產於沙土地,木質疏鬆,利於音質傳導和共鳴,面板又是分等級的,以陽面中段通紋為最佳。最差的桐木紋路毫無規則只適合做底板,三道山水紋的一般用於普及古箏、二道山水紋的面板用於專業古箏,一道山水紋的桐木用於高級演奏古箏,通紋的面板都是用在頂級古箏上。

蘭考桐木成長於沙土地,常年受風沙吹打,所以上面有一些小的傷疤,一般直徑都在1厘米以下,與周邊的生長組織聯繫在一起,這屬於活結,也是蘭考桐木的特徵之一;有的面板上有明顯與周邊脫離的活結,通常是在去除小樹叉的時候留下,用力按會脫離,屬於死結,死結是不能用於古箏面板和底板的,只能作廢,弘揚古箏堅持使用蘭考桐木,並嚴格按照紋理區分等級;

2、琴弦
琴弦分為進口與國產。國產琴弦的含碳量與規則要比進口琴弦差很多,弘揚古箏主要採購的是“寶泉”牌和“五音不全”牌2種琴弦,均為進口鋼絲製作,正常使用2年都不需要更換新弦。

3、周邊用料
周邊用料的作用是起共鳴與過濾音色作用,我們為​​方便不同需求的用戶,選擇了紅木、老紅木、楠木、紫檀木等名貴材料製作專業級及以上的古箏,也是有復合板製作了普及古箏,方便用戶練習使用。

4、裝飾工藝
嚴格來說,古箏的裝飾工藝與演奏效果沒有多大關係,不會因為裝飾的高檔而提高演奏效果。但是有幾種工藝是會降低古箏演奏效果,如:鋼琴漆、雕漆嵌玉、景泰藍等,演奏影響了古箏的共鳴。

好的古箏,真材實料是基礎,嚴格的原料處理是保證,科學領先的工藝流程是核心,一台好的古箏,以上因素缺一不可,而弘揚古箏直銷10年以來,一直堅持這一系列做法。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01: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5 01:55:31 | 顯示全部樓層
用古箏演奏...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絕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5 02:48:14 | 顯示全部樓層

古箏是樣不易掌握及難精的樂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5 07:01:47 | 顯示全部樓層
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 刀真係好耐史歷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12: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7k7k 發表於 2013-7-15 01:55
用古箏演奏...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絕配

師兄所言甚是。春江花月夜音韻鏗鏘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5 12:45:37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有歷史的古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14:09:09 | 顯示全部樓層
dingdum 發表於 2013-7-15 02:48
古箏是樣不易掌握及難精的樂器.

yes.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15 15:35:5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SL888 #1 的帖子

六指琴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6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