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我話: 睇下發燒友家中怎配搭,鄺大俠是最為欣賞評論員之一,尤其佢玩十二粒玩到出神入化,對佢既業餘評論更是喜愛
鄺大俠的四,十二,十三 , 再次領會平順之美 透過George 兄的安排,有機會再訪名滿香港音響圈的鄺大俠,除了聽音樂,更有機會交流,聽聽他音響的心得。 這次家訪有目的,聽他悉心調教的好系統,作Benchmark,好把耳朵調整,分別何謂好聲。在鐵兄家裡聽過Cello Palatte 和AudioSuite,印象深刻,鄺先生是多年Cello 用家,也想聽聽他使用Cello 的經驗和心得,作為參考。 兩年多前曾經登門拜訪,領略到鄺大俠的平衡為先,不斷優化的調音手段,在一個不算太大的環境裡,把比我高的Wilson Maxx 3 推動得出神入化...
透過George 兄的安排,有機會再訪名滿香港音響圈的鄺大俠,除了聽音樂,更有機會交流,聽聽他音響的心得。
這次家訪有目的,聽他悉心調教的好系統,作Benchmark,好把耳朵調整,分別何謂好聲。在鐵兄家裡聽過Cello Palatte 和AudioSuite,印象深刻,鄺先生是多年Cello 用家,也想聽聽他使用Cello 的經驗和心得,作為參考。
兩年多前曾經登門拜訪,領略到鄺大俠的平衡為先,不斷優化的調音手段,在一個不算太大的環境裡,把比我高的Wilson Maxx 3 推動得出神入化。令人讚嘆者。不止因為件件名器,更重要是體會到他認識音響之深,和調教的用功。
假若認同鄺大俠的HiFi 聲音標準,到他家裡聽音樂是上示範課程,這次也不例外,這帖子的標題的四,十二,和十三令我難忘。諸位請注意,這不是六合彩的號碼,而是鄺先生的三件寶貝。
大家愉快的談天和聽音樂,鄺先生問我覺得和上次有何分別:鄺先生是平順派的掌門人,目標是平凡中見平順,平和中見平衡。但覺得還是和以前有分別,沒有其它的形容詞,只能說了“比以前更Refined”。還是生磨的杏仁茶,沒有加糖,沒有加米,原汁原味但是打磨得更細滑。
仔細觀察,鄺先生的喇叭沒有換,還是Maxx 3,前後級擴大器和還是他用了十六年的Cello, Audio Suite, Palette 和Performance II Mono Block。音源的Wadia牌子也沒有換,只是升了新版本和加了同牌子的CD 唱盤。黑膠盤和唱臂也換了。但的的確確的在一個平順無音染的基礎上聲音更好了。
首先是四,四件一套的Wadia CD,應建首功,
新的CD唱盤代替了以前漂亮的法國轉盤,全套一個牌子,光纖傳輸,聲音是精細幼滑,毫無砂石。不隨便敢用LP 聲,但是重播出來的音樂,有現場的平衡,沒有明顯的壓縮,透過超高的分析力和細節的重現,聽現場也沒有聽到那麼多小提琴細節。使用最新的Isabelle Faust 和Abbado 的貝多芬小協,Faust 的Strad 睡美人聲音細緻動人,弓弦之聲,一點不漏,提琴的結像的大小,恰到好處,位置精準,鄺先生指出,小協的小提琴不應在正中,應該是稍稍左邊指揮的左手邊,果然如此。
最近有兩度親臨現場聽Strad,香港 Janine Jenson,三藩市Vadim Gluzman,都是用Strad,印象尤新。以HiFi重播加鹽醋最少,但最接近Strad 那一份的嬌美清麗,同時聽到比現場更多的細節。這是超越現場的重播,Hi End 的定義。
聽音響不忘向鄺先生取經,上次是擺喇叭,這次是音響之道,好聲的基礎。
簡單的 : ‘平衡為先,合理為要,音色隨後 ’。調教音響,先要整個音域平衡順滑,每件樂器的聲音都像真,跟著下來,結像,定位和音場合理比突出重要,比如管弦樂隊音樂,低音提琴一定要在小提琴後面,大力敲打定音鼓時刻,定音鼓是在音場的最後面,而不是打到面前。小提琴結像或歌手的結像,不能化大,要和樂隊之間的比例要合理,但不能被樂隊淹沒。
能夠達到前面的標準,才開始進場作音色調教,這裡是隨喜愛,意之所到了。鄺先生喜愛的是無污染的聲音,調教方面,沒有杯杯碟碟,器材沒有加釘,器材架也不特別,電源沒有處理器,減少可能影響平衡度的東東,不追求某頻段的突出。
【平衡為先,合理為要,音色隨後】說容易,執行難,實施是看功力和天份了。看看鄺先生的房間,比我還高的Maxx 3 完全控制在掌中,比上一次印象更深刻。愚見是鄺先生的不斷優化(Continued Optimization) 手段。和觀察到其餘兩件寶貝:
第一件就是 十二—江湖的神物Cello 十二粒
再次印證了Cello 的厲害,難怪鄺先生用了十六年,各大代理有新頂級產品,都絡繹不絕,但主場的車佬,實力強悍,再加地主之利,記錄是沒有敗北最多打平手。
十二粒扮演的定海神針的角色。和許多朋友交流,都建議Maxx 3 要六百尺以上的空間,這房間只有三百五十尺左右 (12 X28)。低頻完全不失控,也沒有能量過多的聲音衝前,聽馬勒是大將風範,音場結像紋風不動,低音有權威而不失控。
當然在調教後,Wilson 喇叭還是 Wilson,不會變成Dyna,神奇的中型房間可以容納大型喇叭,用了EQ聲音還是一樣透明,果真是神物。
第二件寶貝是十三--房間天花的十三條新建的擴散吸音兼備的橫梁。
鄺先生特別聘請工人施工,在客廳的天花安裝了十三條木條般的橫梁,是一個木框,內空填了吸音棉。中高頻碰到木條會被擴散,改善了天花的反射,這些木盒也是低頻的吸音陷阱,幫忙吸收100-200 之間的過多的能量。
以容量來講,這天花十三條比鄺先生以前放在房間兩邊的來得大,在低音區的效果更好,同時把天花的硬反射減低,音效有一定幫助。鄺先生和我說這天花十三條用了五萬港幣,和一條高價線差不多,效益有過之無不及。這正是:妙招,高招。有膽量拿自家天花來嘗試,也要說:佩服。
在鄺先生的高端系統,加上四,十二,十三的三寶協助下,我聽到重播王羽佳Fantasia,的最高境界。坐在鄺府的大廳,王羽佳就像在面前,最後一首的聖桑的《骷髏之舞》的雷霆迅速,毫不拖泥帶水,旋律和節奏之配搭,令人想追著音樂,忘記音響。整套系統的表現,真是令人讚嘆。
鄺先生如常的到最後在他調教好的黑膠系統播難怪有放一段LP, 讓客人留下美好回憶。我的木耳聽到兩者水準相若,只是在Carmina Burana 的大合唱段落比較,LP 較為自然,CD 人聲喊的時候,稍稍感到砂石而已。也印證了 CD 玩得好,聲音也可以非常好,說LP 遠勝 CD 的朋友,聽聽鄺先生的系統。也許會有所改觀。
這一次也有Take Away
1. 大部分朋友對“好聲‘的定義都把平順自然的要素和音色混為一體,鄺先生的把平順和合理的音場作為首位,可以更清晰的安排調教聲音的順序。
2. 整體來講空間還是‘好聲‘最大敵人。這裡要不斷優化,鄺先生的十三條來調整天花反射和房間,再加以十二粒神物,雙管齊下,音效又跨前一步。
3. 不斷優化不光是金錢,也要心血和天份,三者結合,必有大成。觀察到鄺先生換器材絕不頻繁,而是在建立好一個基礎上來改進。
4. Wadia 的四件頭,再一次印證了CD 重播可以有很高的水平。
【平衡為先,合理為要,音色隨後】的道理,和我的理念也相似,不過在執行面,他的老到經驗,不斷優化手段,加上四件頭和十二粒的名器,我是遠遠望塵莫及了。回到北京,在我的系統重播,貝多芬小協還可以,樂團的樂器的分別也合理,低頻鼓聲也能脫離喇叭,在音場的大後方,低音提琴和小提琴組的分隔也合理,唯一是鼓聲結像稍稍擴大而已。王羽佳的Fantasia 的重播,本來還以為不錯,聽過鄺府的聆聽經驗後,知道正是井底之蛙,還差得遠呢。
坦白說,十二粒我敢玩,也有信心能掌握,Wadia 四件頭,貴,但物有所值,假如投資順利,也敢跟。但在我的蝸居玩Maxx 3,我要承認還沒有那份功力。
這次家訪有George 的安排,更得到鄺先生無私的交流,暢談音樂和音響,享受生活,更有機會共進晚餐,謹此致謝。希望定期的拜訪鄺先生,向他請教。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