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新法例自4月22日開始實施,6個月的適應期將於9日後即10月21日完結。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10月12日發表網誌,指近日環保署不斷提醒業界要為適應期屆滿作好準備。社會對非塑膠替代品仍然有一定需求。連鎖食肆及較有規模的食店在轉用替代品時,可以比較有系統作規劃和較有規模地進行,轉型的過程會相對一般小店順暢。另一方面近期當局巡查時見到很多以往外賣使用發泡膠盒的食肆小店已轉用替代品。店舖表示在6個月的適應期,已足夠大致用完發泡膠盒及膠匙羹等的存貨,可以平穏過渡轉用替代品。
早前不少飲食業界人士表示擔心使用替代品會導致成本上升。適應期5個多月下來,不少經營者表示因為很多顧客不需要外賣餐具,餐廳用在替代品的實際支出減少。不少店舖表示替代品餐具雖較原來稍貴,但因為採購餐具的數量減少,開支自然亦少了。此外坊間有不少意見指一些店舖提供的非塑膠即棄餐具不好用,市場上其實有很多選擇,當局建議店舖可以留意顧客的使用經驗和意見選擇更合適的餐具。
在零售商層面,環保署會首先從巡查適應期內發現未合規的店舖開始,如發現零售商仍未符合新法例要求,會即場發出警告信,要求負責人在10個工作天內作出改善。其後若發現有關業務仍未合規,便會向負責人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至於其他商戶如餐飲和酒店業等,環保署亦會就投訴採取行動,在收到投訴後,會作巡查及調查,如發現違規,同樣會向負責人發出警告信,要求在10個工作天內作出改善。其後若發現仍未合規,亦會向負責人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市民在過去5個多月作出的改變,和「走塑」文化的建立是前所未有的快速。但禁止售賣和提供若干即棄塑膠餐具和一些產品,只是一個起點,要減少以至淘汰塑膠,是一個漫長過程,需要合適科技的支援和社會文化的配合。未來當局會按減塑成效、科技產品發展、社會文化適應和接受程度,非塑膠替代品的普及性及可負擔性,以「漸進管制」原則來檢視逐漸擴大管制範圍和內容,讓市民較容易適應外,也與國際同步減少塑膠。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