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專訊】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成員方敏生,昨日倡議推行「負入息稅」。這措施在美國、英國有推行,原理是向低收入人士派錢,可謂窮人恩物。不過,有評論指該制度不鼓勵貧窮人士勞動,更是第二重綜援金,納稅人會否支持?
薪金低於某水平 享政府補貼
候任特首梁振英一再強調上任後要扶貧,並成立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小組成員方敏生指現時的社福制度,無助鼓勵綜援人士工作,認為可研究負入息稅。
何謂負入息稅?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在1962年眼見政府的扶貧措施效果不佳,更降低窮人工作動機,於是提出負入息稅:若然僱員的薪金低於某水平,不但不用交薪俸稅,還可倒過頭來享有政府現金補貼。
英美早在70年代引入,例如在美國,沒有子女的低收入家庭,年薪若低於13,660美元(10.6萬港元),每年可獲464美元(3,600港元)的補貼.
英美設立這制度有其經濟理念,認為與其設立林林總總的福利措施,倒不如直接派錢,由貧窮家庭自行決定如何運用,加上在職人士都要報稅、交稅,由稅務局直接分發補貼,毋須經過社福部門,節省人力。
與現有福利重疊 憂慫恿疏懶
經濟學者林本利支持在港推行負入息稅,認為可降低貧富懸殊外,程序亦較簡單,只須由稅務局進行稅務轉移,分發津貼,實施負入息稅的同時,亦可取消部分社福計劃,例如交通津貼。
不過,以為派錢可以讓人脫貧,未免過分簡化問題,且負入息稅也引來不少批評:
1. 變相派錢 成效存疑?
補貼金額龐大,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09年便曾推算,若在港實行負入息稅,估計每年經常支出近100億港元。這款項足以每年建2.2萬個公屋單位。英國的負入息稅分為兩種,一為就業稅務補助,一為兒童稅務補助,以2009/10年度為例,兩者支出合共達到273億英鎊。
再者,直接派錢給基層,受助人會否用得其所?同一筆錢,是否增建公屋、改善醫療服務更有效?
2. 鼓勵勞動 慫恿疏懶?
負入息稅原意是獎勵勞動者,但批評指可能有反效果,憂貧窮者寧願從事較低薪的工作,或當兼職工作,以符合取得補貼的要求,與多勞多得背道而馳,對納稅人不公平。
3. 架床疊屋 制度膨脹?
綜援、生果金、交通津貼、兒童發展基金、書簿津貼……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指,社會不宜有太多形式的扶貧措施,容易造成混亂,與其把事情變得複雜,不如改善現行制度,他稱社會已設最低工資,以及綜援制度,建議改善綜援,透過輔導、託兒服務、家庭支援等,加強鼓勵綜援人士重新就業。
4. 外地稅制 香港適用?
本港的稅制與外地顯著不同,如歐美國家,幾乎人人要交稅,項目繁多,但本港並非人人墮入稅網,現時勞動人口366萬人,而稅務局今年只發出216萬份個人報稅表,實際要薪俸稅的只有140萬人。稅務局要再尋找低收入人士,並要年年計算各人收入、寄發款項,耗費不少行政審核費用。
派錢難助脫貧 不如授人以漁
負入息稅有利有弊,社會應持開放態度探討。不過,盲目派錢並不是扶貧良方,扶貧最重要是改革社會制度,幫助低下階層及他們的下一代,可以向上流動脫離貧窮,也要協助低收入人士,可以安居樂業,一間公屋、一個良好教育機會,可能才是脫貧的救命草.
====================================================================
各位怎看?我就覺得再派錢幫不了太多,如筆者說應投放多些在醫療/教育同公屋才是上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