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祖”一詞,如今被用來比喻創始人。其實在古書典籍中也有記載,如清朝王韜《瓮余談·西國造紙法》:“人莫不以蔡倫為造紙之鼻祖矣!”但是,為什麼要把創始人稱為“鼻祖”呢?
“鼻”字,古代原作“自”。甲骨文與金文的“自”字都很像人的鼻子的形狀。另外,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上載:“自,鼻也,象身形。”所以“自”為象形字,本義即指鼻子。
人們經常在說到自己時,通常會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字又慢慢演變成了第一人稱代詞,即“我”、“自己”。
後來,為了便於區別“自己”及“鼻子”,就在“自”的下面再加上一個聲符“畀”,就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鼻”字了。
在古代,人們俗稱第一個孩子為“鼻子”。如宋朝王應麟《漢制考·卷四·說文》:“今俗以始子為鼻子。”另西漢楊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故“鼻”又有開始、最初的意思。因此,後來人們就把最早的創始人稱為“鼻祖”了。
此外,鼻祖也有“始祖”之意,即指有世系可考的最早之祖先。如明朝張自烈《正字通·鼻部》:“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為鼻祖。”清末秋瑾《皇帝紀元大事表》也說:“黃帝者,漢族之鼻祖也。”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