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首度成立「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就本港醫護人力規劃及專業發展進行策略性檢討,明年首季向政府提交報告。委員會由食衛局長周一嶽擔任主席,委員會6個小組主席全部由非醫護界人士擔任。據悉,政府認為醫生「最難搞、最難擺平和最棘手」,故委任重量級人物張炳良主持醫療小組,盼他能夠平衡各方利益。
張炳良掌醫療小組
周一嶽說,特首去年10月《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透過三管齊下的工作計劃推展醫療改革措施,而人力資源檢討便是其中一環。督導委員會昨日舉行首次會議,委員會有19名非官方和5名官方成員,並設有6個小組,分別就醫療、牙醫、護士及助產士、傳統中醫、藥劑師及其他醫護專業,進行人力規劃,以及專業質素鑑定等檢討。
委員具人力資源管理經驗
6個小組主席全部由非醫護界人士擔任,醫療小組主席由教育學院院長兼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擔任,牙醫小組由會計師公會前會長蔡永忠任主席, 護士及助產士小組由浸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仁良擔任(見表)。
被問及會否出現外行領導內行,周一嶽說這是人力資源委員會,選擇的委員全部都在管理人力資源方面有一定經驗及出色表現。其他委員會還包括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高美懿、中大市場學系教授陳志輝及教統會主席鄭慕智等。
明年首季提交報告
周一嶽說,檢討工作並非靠小組主席一個人負責,很多業界都會獲諮詢或邀請加入相關的工作小組。小組主席負責統籌工作,但醫護界看待人力資源問題時涉及本身利益,故有人說人手太多,但也有人說人手太少,需要主席以業外人客觀分析數據。
周一嶽說委員會亦聘請中大、港大做調查,比較外國醫護人力資源。委員之一醫專院長梁憲孫教授表示,委員會就醫保計劃推行後,研究公眾對公私營醫療服務需求改變,以及人口老化對醫護帶來所需的配套,並研究未來要培訓多少本地醫護,吸納多少外國合適人才,同時檢討引入外援時的機制。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