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29|回覆: 2

參一首悟道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22 14:08: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208750189_m.jpg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女尼,生平事跡無考。這首《悟道詩》,展示了一個從求道到悟道的過程。佛教修心養性,講禪悟,即靜坐止息雜念,專注漸入悟境。這個過程,不立文字,沒有說教,全靠自己領會。

《悟道詩》把探索到醒悟的認識過程,通俗生動地表現在一幅美麗的意境之中,給人以十分有益的啟示。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以尋春比喻探索。“盡日尋春”,表現不倦的追求;“不見春”,索解終不可得。陳師道詩云:“芒鞋竹杖最關身。”對行路的人來說,芒鞋、竹杖是最關緊要的。隱喻路途之遙遠,跋涉之艱難。隴頭,指關中一帶,表明地域寬廣,尋覓艱辛。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歸來後,卻見梅花已經開放,枝頭春意爛漫。原來,春色就在自己的身邊。正如盧道悅《迎春》詩中所說的:“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千里尋覓無果,春色自在咫尺。

“笑拈梅花嗅”,這“笑”字傳神。笑山窮水盡的跋涉,笑踏破鐵鞋的尋訪,這是勝利的笑!為苦盡甜來欣喜,為剎那頓悟歡笑。笑既不得,悟從何來?笑了,是因為悟了。

《壇經》云:“迷來經累劫,悟則剎那間。”迷惑時經歷了漫長的時日,覺悟了卻只在頃刻之間。但是,這漫長的尋覓,不是徒勞的,它是成功的積累過程。點點積累,如螢火聚集,光照如炬,洞燭心靈,方能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一個認識升華的飛躍。

探索到覺悟,有兩種狀態,一種叫大智若愚,疑惑重重,總是處在設問之中。在設問中質疑,在質疑中索解,看似愚鈍,實乃聰明。因為,智慧在點燃,必然會帶來新的頓悟。另一種叫大愚若智,看來好像什麼都很明白,沒有疑問,不用探索,智慧被熄減,永遠不會獲得新的知識。

《悟道詩》講了一個怎樣方能明白道理的歷程:叩問是智慧的春華,頓悟是探索的秋實。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2-1-25 16:57:58 | 顯示全部樓層
很深奧,難明!尚需修為,精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5 17:4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gc63hk 於 2012-1-25 17:43 編輯

我們有個寶貝不見了(春),只是遍尋不獲;千山萬水,踏破芒鞋,還是尋它不著。只是一回頭,原來寶貝(春色)早在四週圍了,只是我們不認識吧!
同樣的,我們身上有個寶,佛佗說是身懷明珠,儒家說是道在身藏,道家說是玄牝之門。只是我們身在凡塵,失落了的寶貝,我們不知道自己是懷著的。這個佛家說是佛性,自本性。儒家說是道、性命(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道家之謂道、靈性。只是我們把它亡失了。佛証道時說:「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証得」;就能證明了。現在經過千辛萬苦,費勁外求,才驚覺自己身懷美玉,道在身藏。幸好仍可迷途知反,不致於終生營營役役,而不知孰是真我、孰是假我。我們知道春在身邊了,但是各位師兄,那個春的確切位置又在那裡?「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大家不要功虧一簣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3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