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33|回覆: 5

永樂大典

[複製鏈接]
簽到
133
發表於 2011-8-23 17:4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9月, 詔翰林學士解縉用韻書中字序為編目之法, 將經史子集中凡有關天文, 地志, 陰陽, 醫卜, 僧道, 技藝之言, 以類相分, 聚集歸一, 類以下再細分子目, 編輯為書, 一年後, 書成奏進, 賜名文獻大成, 參與工作者147人,帝閱後覺詳備不足, 思加以擴大, 網羅遠古以來相傳之典籍, 乃命太子少保姚廣孝, 刑部侍郎劉秀篪及解縉共同監修, 翰林學士王景, 侍讀學士王達, 國子祭酒胡儼等為總裁, 另命翰林學士鄒輯等二十人為副總裁, 中外宿師老儒充編修, 從國學縣學中選能書生員充任繕寫工作, 開館於文淵閣, 參與其事者凡2169人, 永樂六年, 全書告成, 乃改名為永樂大典, 成祖並撰序文冠首, 姚廣孝等皆受褒獎, 帝又命另繕一部, 準備刻板印行,七年十月繕竣工後, 又感工程浩大, 費用至繁, 乃罷,遷都北京後, 將大典貯於文樓, 總計大典22877卷, 凡例目錄六十卷, 實為中國空前大類書, 亦為成祖時代對中國文化之最大貢獻

世宗嘉靖四十一年, 禁中大火, 帝恐大典付之一炬, 再四申諭搶救, 幸皆原好, 因為儒臣程道南等一百人負責重抄正副二本, 命高拱及張任校理之責,又僱書手108人任抄寫, 費時五年餘始畢事, 於是將原本送歸南京, 正本存放於文淵閣, 副本則貯於皇史宬, 每冊高48公分計, 寬28.5公分左右, 以宣紙朱絲闌精鈔, 每半葉八行, 每行大字十五至十九, 小字三十, 朱筆句讀, 書名或朱書, 或否,大典本係一大類書, 項目所分極細, 後以急於成書, 不及將典籍分散, 乃將全書盡行錄入, 而以韻目繁之, 於是失去類書性質, 但明初所能及見之古籍, 則可從大典中輯錄, 雖未能完全恢復舊觀, 亦可十得其七八或五六, 即或有流傳者, 大典亦有其校勘價值

清初, 大典正本留乾清宮, 雍正年間副本由皇史宬移貯翰林院, 全祖望客京師,在侍郎李紱家獲見大典, 至為興奮, 乃約翰林分鈔孤本, 鈔出甚多, 乾隆三十九年, 輯明初猶存而今已亡伕之書, 是為四庫全書之基礎, 四十七年詔修四庫全書, 學士朱筠請將大典中世所罕見之古書善本, 擇取繕寫, 各自為書, 以復其本來面目, 得旨允行, 根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從大典中輯出經部七十種, 史部四十一種, 子部一百零一種, 集部一百七十種,共三百八十二種, 又入四庫全目者, 自大典輯出經部九種, 史部三十八種, 子部七十一種, 集部十種, 共一百二十八種, 嘉慶二年, 乾清宮火, 正本被毀, 翰林院所藏之副本亦有散失, 然尚有萬冊以上, 義和團毀翰林院, 以攻使館, 大典乃成劫灰, 英法聯軍之役, 遺失猶多, 光緒元年, 所存不及五千冊, 時至今日, 全球所存, 僅八百餘卷而已

參考文獻:
繆荃孫:永樂大典考, 藝風堂文續集卷四
鄭鶴聲, 鄭鶴春著:中國文獻學概要
郭伯恭:永樂大典考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1-8-24 09:14:07 | 顯示全部樓層
可惜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8-24 12:23: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8-24 14:23:5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9-3 16:23:26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9-4 00: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有說嘉靖喜愛永樂大典,使人抄了一部放入自己的陵墓,但現代科技探過嘉靖陵中滿是積水,恐怕已毀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7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