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89|回覆: 4

皇太極的繼位之謎

[複製鏈接]
簽到
1254
發表於 2011-8-13 13:5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皇太極的繼位之謎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毒疽發作而死,皇太極繼承汗位。關於皇太極是如何繼位的問題,有不同的說法。

據朝鮮史籍《魯庵文集》記載:“老汗(努爾哈赤)臨死曰:洪佗始(皇太極)能成吾志。終無所命而死。”因而皇太極得汗位,是符合努爾哈赤臨終之命的。

長期以來,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騏的《東華錄》順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據說,努爾哈赤生前已立多爾袞為嗣子,而皇太極用陰謀狡詐的手段從其幼弟手中奪取了汗位,為去除篡位障礙,還逼迫多爾袞生母大妃納喇氏死殉。此說受到一些人懷疑,因為努爾哈赤痛恨多爾袞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死殉。當時多爾袞才十五歲,既無功業,亦無威望,故不可能立多爾袞為嗣。皇太極即位後,對多爾袞“特加愛重”,大力培養提拔,多爾袞對皇太極的恩育萬分感念,盡心盡力輔佐皇太極,勳勞卓越,成為皇太極最得力的助手。總之,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感情較好,無法想像皇太極對多爾袞乾下篡位、殺母的勾當。

有的則認為,皇太極的汗位是通過激烈爭鬥,力克競爭對手而得到的。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與諸貝勒爭奪汗位的鬥爭白熱化,最後皇太極擊敗對手自立為汗。其間,皇太極與代善的爭鬥尤為激烈,代善有勳績,有聲望,也有勢力,長期以來一直是汗位的有力競爭者,皇太極抓住一切機會打擊代善,如利用代善與大妃納喇氏的曖昧關系,推波助瀾,借助輿論,促使努爾哈赤罷黜大妃,代善威望遭受損害。努爾哈赤死後,又逼大妃死殉,削弱代善的勢力,最後壓服代善,奪取汗位。

還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汗位並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當時諸貝勒中,數皇太極實力最強,努爾哈赤死去當天,代善長子勸代善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表示同意。次日,在諸貝勒大臣聚於朝時,代善提議舉皇太極為汗,請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魯庵文集》所記更富戲劇性:代善表示,按努爾哈赤遺願,當立皇太極為汗。皇太極推辭,主張代善當立,並“相讓走避”。國不可一日無一君,大臣們一會兒去請代善,一會兒去拉皇太極,“號呼奔走於兩間者再三,凡三日”,最後還是代善使人“群擁”皇太極即位。這裏不見刀光劍影、不擇手段的權力爭鬥,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謙讓。這與貫串清朝特別是其前期血腥的最高權力之爭,形成強烈反差,令人難以置信。其中雖有言過其實之處,但按當時情況,民主推舉皇太極為汗,還是有可能的。因為,當時人們相當崇尚武功,而皇太極的武功遠遠超過才十幾歲的多爾表,與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識見、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上,皇太極都高出請貝勒一籌,由於君主專制制度尚未發展完善,遇大事須協商辦理,因而推舉才能卓越的皇太極即位,是不足為怪的。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1-8-13 14:14:56 | 顯示全部樓層
按照《滿文老檔》的記載,努爾哈赤對皇太極“愛如心肝”。除了孟古格格的原因,這與皇太極的品性也有很大關係。據說,皇太極在三四歲時便很懂事,凡接觸過的事情,“一聽不忘,一見即識”。到七歲時,努爾哈赤便對其“委以家政,不煩指示,即能贊理”。當然,這話稍顯誇張,但皇太極協助父親管理複雜、龐大的家庭卻是事實。而且在努爾哈赤的眾多子侄兒孫中,只有皇太極在滿、蒙、漢三種語言和文字的修養上最為出色。   除此之外,在冷兵器時代,倘若沒有出類拔萃的軍事建樹,想要出人頭地,可能性微乎其微。諸多史籍記載了皇太極的軍事活動,他在20歲左右即已領兵打仗,且表現上佳。努爾哈赤正式挑戰大明帝國的撫順之戰就是採納了皇太極的建議,以智取兼偷襲獲勝。在薩爾滸大戰中,四路明軍有三路全軍覆滅,皇太極參加了對這三路明軍的戰鬥,他指揮若定、衝鋒在前,以致此後每臨戰事,努爾哈赤都要特別叮囑皇太極不要到第一線衝殺,以免發生意外。當時,一位朝鮮觀察家李民寏在《建州聞見錄》中大贊皇太極“勇力絕倫”。
後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毒疽發作而死。按照他以《汗諭》形式頒佈的推舉制度,即位之人只能從八和碩貝勒中選出。在當時的情形之下,二貝勒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雖屬王族,但系旁支,在資格上天然不具備爭奪汗位繼承權的優勢。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生性魯莽,名聲極差。後金天命五年努爾哈赤的繼妃袞代被控有罪,努爾哈赤下令將其離棄。隨後不久,袞代被她的親生兒子殺死——這個弑母之人便是莽古爾泰。在四大貝勒中,大貝勒代善最有可能繼承汗位。他性格寬柔,深得眾心,且年歲長、行輩高、軍功多、權勢大。然而,最為“致命”的是,代善性格謙退平庸,並不具備王者之氣。不僅如此,因為後文提到的一樁緋聞,代善早已喪失了爭奪汗位的資格。   至於當時的四小貝勒,顯然都無法與皇太極抗衡——除了廝殺打仗,22歲的阿濟格對其他事物,包括汗位,皆無興趣;多鐸只有12歲,他能夠得到一旗旗主的地位與財富已經算是遊牧漁獵部族幼子守產制度的最佳體現;濟爾哈朗是阿敏的弟弟,同為舒爾哈齊的兒子、努爾哈赤的侄子,毫無競爭優勢。這之中,只有一個多爾袞攪出了眾多是非口舌。事實上,其時,多爾袞虛歲15歲,實則差1個多月才滿14歲。在經濟上,按照“幼子守產”制度,他可以和一兄一弟繼承努爾哈赤的兩黃旗遺產,但在推舉制之下,多爾袞若想在政治上發揮作用,那就只能指望在未來的歲月中培養起足夠的功業威望來才行。不幸的是,疼愛他的父親努爾哈赤死得太早。   在推舉繼承人時,努爾哈赤的子孫們很容易就做出了選擇。代善的長子岳托和三子薩哈廉建議他們的父親推舉皇太極儘快接替汗位:“(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表示同意:“人心正合天意,不會有人反對。”次日,在諸貝勒大臣聚于朝時,代善提議舉皇太極為汗,諸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   有記載說,皇太極因為父親沒有立自己為繼承人的遺命,而堅持拒絕。結果,雙方從卯時一直折騰到申時,皇太極終於同意即位(見王先謙《東華錄》)。《魯庵文集》所記更富戲劇性:代善表示,按努爾哈赤遺願,當立皇太極為汗。皇太極推辭,主張代善當立,並“相讓走避”。國不可一日無一君,大臣們一會兒去請代善,一會兒去拉皇太極,“號呼奔走於兩者間再三,凡三日”,最後還是代善使人“群擁”皇太極即位。   當然,上述描述難免有言過其實之處,但按照當時的情況,在政治識見、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上都高出他人一籌的皇太極的確是最符合即位條件之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8-13 22:26:14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8-15 11: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8-19 11:57:25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7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