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專訊】通脹高企之下,政府推出以抗通脹為賣點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新上市編號︰04208)亦錄得不俗的認購反應。政府發言人表示,根據初步認購結果,共有約15萬名市民認購,認購金額約130億元,超額30%,以此計算,每位申請人平均的認購金額為8.67萬元。
政府發言人指出,由於申請人數低於一百萬,配售機制應可為所有合資格申請人分配最少一手。詳細認購結果將會由配售機構於7月28日起計五個工作天內個別通知投資者。
認購金額130億 超額30%
事實上,若以最高發行額100億元計算,每名認購人可穩奪6手債券,其中10萬名投資者更可獲分7手債券。不過,由於政府未有承諾一定會發行最高發行額,因此最終分配比率需等待公布。
2.14%港人申請 官方:反應符預期
按15萬份申請計算,本港有700萬人口之中,僅有約2.14%港人認購iBond。不過,政府發言人認為,是次通脹掛鈎債券計劃無論在申請金額及申請人數方面反應均合符預期。他指出,兩者皆是近年零售債券中非常高的數字,顯示是次的發行能達致提高零售投資者對投資債券的興趣及促進零售債券市場發展的目標。
事實上,今次認購反應的確較過去政府發行的零售債券為佳。上一次政府發行零售債券,已是2004年發行的官債,以及同年發行的「五隧一橋」資產抵押證券。官債的最終認購額高達82.4億元,共有3.47萬宗申請;至於「五隧一橋」則錄得75.8億元的認購額,3.5萬多宗申請。
平均每宗8.7萬 遜官債「五隧一橋」
從認購人數及認購金額計算,不難發現iBond的申請人比較保守,每宗申請平均只有8.67萬元,遠較官債以及「五隧一橋」的申請額為低,安排行消息指出,因為「五隧一橋」的最低入場費5萬元,而今次iBond僅為1萬元,加上政府表明大額認購亦不代表可以大手分配,自然會以「細飛」為多。
金管局(新聞 - 網站 - 圖片)及兩間聯席安排行,需就所有申請進行一連串核實工作,正式配發結果將於7月27日公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