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52|回覆: 5

[人文軼事] 解密纳斯卡文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5-29 13:26: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秘魯地畫:納斯卡文明源於水且止於水

D78498598.jpg
秘魯南部的海岸沙漠中,雕刻在土地上的圖畫四處鋪展,包括蜘蛛、猴子、一種奇怪的飛禽等圖形。從20世紀20年代首次被發現後,這些巨畫就一直令天上飛過的旅客驚愕不已。古納斯卡人從2000多年前便開始創作這些圖畫,如今科學家認爲他們已掌握古人
CA8499258.jpg
這個沿山坡鋪展的圓睜著眼睛的形象高達30米,可能是由帕拉卡斯人創作,這些人在納斯卡人之前居於本地。後來,雨季帶來的洪水把周邊的鐵鏽色石層沖刷殆盡,在下面的沙層中蝕刻出道道溝坎。

948499923.jpg
遠處,烏爾巴諾用腳步測量一個與螺旋圖交叉的四邊形的寬度。
118498495.jpg
布蘭科山附近,一株幹枯的角豆樹兀自矗立,讓人聯想到曾經爲人們遮陰納涼的樹林。如今有些科學家認爲,納斯卡人變林地爲耕地,導致土地更加幹旱。
從空中俯瞰,刻畫在沙漠上的線條仿佛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畫作,輪廓已模糊難辨。飛行員在秘魯南部納斯卡鎮以北的荒漠高原上空急轉盤旋,我只能依稀辨出地面上一係列描繪精美的圖形。
“奧卡!”秘魯考古學家約翰尼· 伊斯拉指向下方一個虎鯨形狀的圖案,在引擎轟鳴聲中用西班牙語高喊道。“莫諾!”不一會兒,著名的納斯卡猴形圖映入眼簾之後,他又開口道。“克裏布裏!” 這回是蜂鳥圖。
  20世紀20年代末,利馬與秘魯南部城市阿雷基帕之間首開商業航空線路,這種被稱作納斯卡線圖的神秘沙漠圖畫逐漸廣爲人知,自此以後,這些圖形便一直讓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以及所有對美洲古文明著迷的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從那時開始,一波又一波的科學家和考古愛好者對這些線條進行了多種解讀,納斯卡線圖仿佛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心理學中用於解讀人格的羅夏測驗墨迹圖。曆史上曾把它們解釋爲印加古道、灌溉工程、乘坐原始熱氣球欣賞的圖形,還有一種最有喜劇效果的說法,說是外星飛行器的著陸跑道。
  二戰後,德國女教師馬裏亞· 賴歇首次對納斯卡以及鄰鎮帕爾帕外圍的線條及圖案(叫做“地畫”)進行正式勘察。直到她1998年去世,賴歇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對保護地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她所傾向的線圖代表天文圖中方位的理論卻普遍受到人們的否定。賴歇堅定捍衛線圖,防止其受到外人侵害,如今線圖的管理者繼承了她的精神,以至於連科學家都難以靠近緊鄰納斯卡西北邊緣的平原上那些最爲著名的動物圖案。
  然而,自從1997年以來,在更北邊的帕爾帕鎮附近興起了一個大規模的秘魯、德國兩國合作的研究項目,名爲納斯卡-帕爾帕,由伊斯拉和德國考古研究所的馬庫斯· 賴因德爾共同領導。該項目對本地區的古人類展開係統的多學科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納斯卡人的居住地區、生活方式、絕迹原因,以及他們遺留在荒漠中的奇異圖形的含義。
  飛機傾斜著再次開始轉彎,當地土生土長的高地人伊斯拉把高顴骨的寬闊臉龐貼向舷窗。“四邊形!”他指著一片逐漸顯現在視野中的巨大幾何形狀的空地喊道。“祭台!”他又說,一面用手指比劃著,“祭台!”
  祭台?他指著的是四邊形圖案一端的一個石垛。如果伊斯拉及其同事的判斷屬實,這種不起眼的結構中可能包含著解讀納斯卡線圖真正用意的關鍵——故事源於水,且止於水。
  秘魯南部和智利北部的沿海地帶是地球上最幹旱的地域之一。納斯卡文明崛起於群峰環繞的小盆地中,十條徑流從東邊的安第斯山脈流下,其中大多數起碼在一年中某些時節是幹涸的。十條綠色緞帶被上千個黃褐色塊包圍,一方沃土爲早期文明崛起營造出上佳環境,恰如尼羅河三角洲及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河流一般。“這裏是完美的人類居住地,因爲這裏有水。”納斯卡-帕爾帕項目成員,地理學家伯恩哈德· 艾特爾說道,“但同時這裏也是片高危地帶。風險非常大。”
  據艾特爾和他在海德堡大學的同事伯蒂爾· 梅希特爾稱,納斯卡地區的小氣候在過去5000年中經曆了激烈的動蕩。南美洲中部的玻利維亞高壓向北移動時,就會給安第斯山脈西坡帶來更多降水;而當它轉而向南移動,降雨就會減少,納斯卡山谷中的河流便會幹涸。
  盡管環境艱險,納斯卡文明還是持續繁盛了八個世紀。公元前200年前後,納斯卡人從之前的帕拉卡斯文明中發展起來,沿河谷定居,種植的作物包括棉花、豆類、薯類、蛋黃果(一種水果),還有一種短穗玉米。納斯卡人以傑出的制陶工藝聞名,他們發明出一種新技術,用粘土調和十多種顔色的礦物顔料,薄薄地塗在陶器表面,這樣顔色便可被燒入陶體。一件叫做“特略匾”的著名陶器作品表現了幾個納斯卡人吹著排箫悠閑信步,歡騰的狗兒圍在腳邊。這件作品被人們視爲對一個和諧民族標志性特點的簡明寫照,其宗教儀式中包括音樂、舞蹈、降靈步法等元素。
  早期納斯卡文明的神權之都是一座叫做卡瓦奇的聖城,那裏黃沙遍地,其遺址於20世紀5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考古學家威廉· 鄧肯· 斯特朗率先發掘,是一座占地150公頃的龐大建築群,城內的標志性建築包括一座雄偉的土坯金字塔、幾座大型廟宇、寬闊的廣場與祭台,另外還有一張由台階走廊相互銜接構成的精密網絡。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考古學家卡塔琳娜·施賴伯和一名當地學校校長兼曆史學家霍蘇埃 · 蘭喬· 羅哈斯於2003年合出了一本書,介紹納斯卡地區的灌溉係統,書中指出,卡瓦奇東邊15公裏外仍在地下奔流的納斯卡河,到了城門口卻湧泉一般重新出現在地表。“水源在此處再次出現。”書中寫道,“幾乎可以肯定史前人類會把這一現象視爲神迹。”
  “卡瓦奇是舉行宗教儀式的中心。”領導發掘工作多年的意大利考古學家朱塞佩· 奧雷菲奇說道,“人們攜著祭品,從山區和海濱趕來這裏。”發掘出的器物中有幾十顆砍下的頭顱,通常在前額上鑿有一個孔洞,由編成麻花狀的繩索從中穿過,可能是爲了便於把頭骨挂在腰間。
  而在納斯卡文明範圍內的其他地區,人們則隨著降雨類型的改變沿著河谷東遷西移。這場由秘魯和德國共同發起的考古行動已探索了從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區海拔高達4600米的地區,所經之地幾乎隨處可見納斯卡村莊的遺迹。“就像是散布在河谷兩側的珍珠。”賴因德爾說,“並且我們在每個村落附近都發現了地畫。”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1-5-29 21: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線條畫的如此清晰工整 不在上空看是如何做到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30 12:55:15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前的「人」吃飽了沒事做, 出些點子好讓後人動動腦筋。
「猜猜看, 我們是怎樣做到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30 13: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inotaurus 於 2011-5-30 13:22 編輯

我來補充幾張圖片啦

1629049-nazca-lines.jpg
238-lineas3.jpg
nazca-lines.jpg
Nazca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30 13:05:4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31 03:34:16 | 顯示全部樓層
到南美應該有特定 ”飛機套餐“ 讓高空看, 因地面上看不到的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3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