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67|回覆: 3

有關中國新型航空發動機的動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8 20: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编辑:《中国军事》記者  2011年01月07日 17:36:08  来源:新华网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国产新型战斗机的话题相当热门,这一话题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兴趣,也引发了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国外媒体把这种战斗机称为歼-20,并且认为其性能可以跟美国的F-22相媲美。

  四代机的照片和说法是否属实?

  近日,我接到若干电话,基本上都是《世界军事》杂志的铁杆读者和一些“骨灰级”的军事爱好者打来的,他们纷纷向我提出有关国产四代机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希望在我这里得到一个求证,网上流传的这些四代机的照片和说法,究竟是否属实?国产四代机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地装备部队?但是很遗憾,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国产四代机的这些说法,我没法给他们加以证实,因此也没法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但与此同时,我告诉他们,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类似四代机这样让大家很兴奋、很振奋的东西将来还会不断地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数量、密度也都会越来越大。

  同样也是在这个时间,我有幸见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歌教授。高歌教授长期从事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多年前,高歌有一项关于航空发动机的发明,叫“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这一发明在1984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个奖项也让高歌这个名字当时在国内可谓是家喻户晓。“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被钱学森称为“是一项长中国人志气的重要发明”。

  此次见面,我向高歌教授请教关于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有关问题。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高歌教授说,即使是推重比达到15-20的先进发动机现在他都已经不感兴趣了,这让我十分惊诧。

  熟悉航空发动机的爱好者可能知道,推重比是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最关键指标之一,所谓推重比就是发动机能产生的推力和它本身的重量之比,推重比越大意味着同样重量同样大小的发动机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力。

  按照现在世界先进水平,比如说F-22的发动机,它的推重比实际上在10左右,而15-20推重比的发动机可以说是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攻关的十分先进的航空喷气发动机。

  小资料: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aero-engine),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

  其有3种类型:

  ①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早期在飞机或直升机上应用的航空发动机,用于带动螺旋桨或旋翼。

  ②燃气涡轮发动机。应用最广。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都具有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涡轮。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主要用于时速小于800千米的飞机;涡轮轴发动机主要用作直升机的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用于速度更高的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用于超声速飞机。

  ③冲压发动机。特点是无压气机和燃气涡轮,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利用高速飞行时的冲压作用增压。它构造简单、推力大,特别适用于高速高空飞行。由于不能自行起动和低速下性能欠佳,限制了应用范围。

  小资料:推重比

  发动机推力与发动机重量(力)或飞机重量(力)之比,它表示发动机或飞机单位重量(力)所产生的推力。发动机在海平面静止条件下於最大状态(加力发动机为全加力状态)所产生的推力与发动机结构重量(力)之比称为发动机推重比,是发动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发动机的净重之比,称为发动机的推重比。

  小资料:超空间发动机

  据《新科学家》杂志披露,德国郝瑟教授称,“超空间发动机”可被用来在不同的星系之间进行星际之旅:由地球前往火星只需3小时,由地球前往距离11光年的另一星球只需80天!

  据悉,“超空间发动机”的理论基础,来自上世纪50年代已故德国物理学家巴克哈德·海姆首次提出的一个颇具争议的宇宙构造理论。该理论称,如果能由“超空间发动机”创造一个足够强大的磁场或重力场,那么身处其间的物体(如太空船)就将“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多维空间”。而在“多维空间”中,太空船也将以“难以置信的高速”飞行。当飞行结束、关掉“超空间发动机”所创造的磁场后,太空船将重新返回我们目前所处的三维空间。

  郝瑟教授与其奥地利同事沃尔特·德罗斯切联合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建立在海姆量子理论上的太空推动装置之纲要》,详细阐述了“超空间发动机”的理论。2005年,该论文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最佳论文奖”,立刻引起了美国政府、NASA和美国空军的高度关注,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的科学家们也打算利用一个名叫“Z机器”的装置模拟产生一个巨大磁场,并以此驱动假想中的“超空间发动机”。

  高歌和他的《蓝星科技畅想》

  那么,既然高歌教授对推重比15-20的发动机不感兴趣,我自然要问他现在感兴趣的、研究的究竟是什么?

  高歌教授送给了我一本他写的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在2008年出版的《蓝星科技畅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给这本书题写了序。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许许多多我们之前很少接触到的概念和名词。比如说暗物质和暗能量、负量发动机、反质子发动机、反引力发动机,都是一些十分科幻的概念。

  高歌教授告诉我,他现在最感兴趣的、正在研究的方向就是这一领域。实际上他是要破解有关现代物理的许多谜团,而这些谜团的破解将会使人类的文明出现一种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变革。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高歌教授写上了屈原的一段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资料:

  波音秘密研究反重力装置

  据《简氏防务周刊》2002年披露,美国波音公司近日证实其正在进行多个关于反重力装置的实验,并试图将其用于生产不用燃料的飞机或者大型飞船。

  波音公司希望与一位俄罗斯的科学家联手进行反重力研究,这位名为帕特莱诺夫的科学家此前曾宣称自己已经找到了将物体同重力屏蔽开的办法。

  波音公司的发言人称:“我们认为这类研究有它的科学基础。我们希望能够同这位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透彻的了解的俄罗斯科学家进行合作。”据悉,美国宇航局和军方的BAE系统公司也在从事反重力项目的研究。波音公司这个项目原本处于保密状态,但是最近其细节被《简氏防务周刊》泄漏,所以波音公司不得不对此进行证实。

  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赖于突破性、革命性的科技进步

  反复地翻看高歌教授的这本著作,使我产生了很多感想。现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崛起,这里包括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崛起,一个是和平。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去研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但与此同时,我也想到类似像高歌教授研制的这些可以说对人类科技产生突破性、革命性变革的研究,实际上,构成了我们国家和平崛起的根本技术基础。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过去的几百年,大国崛起的基础都脱离不了科学技术突破性、革命性的变革。有了蒸汽动力,引发了工业革命,才有了英帝国的崛起和形成所谓“日不落帝国”这样一个国际战略格局。同样,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科技的发现,引发了后来美国的崛起。

  在这部书当中,我们看到美国早已经立项研制反物质发动机,美国的隐身技术,不光是包含了我们通常概念当中外形的隐身和隐身涂料,实际上也很可能包含了一些更先进物理概念的装置和发动机。

  对于高歌教授的探索,虽然现在我还不能去证实和预测它们的结果,但是我感觉到,我们国家的崛起正是有赖于这样一些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产生突破性、革命性变革的科技领军人物的努力。

  从四代机到《蓝星科技畅想》,我得出的最大感受就是,我们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要有赖于对世界先进科技技术水平的追赶,更有赖于形成突破性、革命性科技进步。

小资料:暗物质与暗能量

  与杨振宁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2005年在北京表示,中国年轻科学家应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上迎接挑战。李政道说,科学家不能看到别人站在浪头上再去追逐这个浪头,等赶上了,这个浪头也过去了。要分析什么是新浪头,创造新浪头。无独有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中国演讲时也认为,暗物质的确是一朵很迷人的“乌云”。破解“乌云”,意义重大。

  丁肇中说,暗物质的研究可能只是“眼前”没用,但长远价值难以估量,这是基础研究的规律。量子力学创立之初,毫无用武之地,直到30年后才大放异彩;核物理学建立时,大物理学家卢瑟福预言,“任何人期望从原子的嬗变中获取能量都是荒唐的臆想”,可20多年后,原子弹爆炸了。基础研究,是任何应用研究起飞的平台,必须投入重兵力。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1-1-8 20: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各位ching,小弟之所以推薦這篇文章給大家,主要原因是希望大家對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有一個全新的思路,目前的落後處境正在培育一個全新的意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新一代航空發動機會令大家目瞪口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0 15: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慢慢一步一步向前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 00:57:2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5 17: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