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89|回覆: 0

重阳节里说“孝道”:古人“重孝”也搞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0-17 21: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重阳节里大伙儿纷纷说“孝”、尽“孝”,让我想起古典古籍的“孝”。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增,我也不断扩大了对古代“行孝”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最早在课本上学到《孔雀东南飞》长诗时,“孝”就在我头脑留下非常“恐怖”的印象:为不拂母亲之意痛心地将心爱之妻“赶”走,这在今天的文明社会简直不可思议。

    后来翻古籍读古典发现,几乎所有传承下来的“古书”都或明或暗地大力弘扬“孝道”,这应当归功于伟大的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孔子六次论“孝”,其核心皆是“无违”,也就是无条件驯服的意思。不仅如此,孔子还特别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要按“天地君亲师”的顺序来“尽孝”,由此构筑了中华民族两大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忠与孝。

    我也很钦佩古代文人的“忽悠”人本事,为了让人们学有标杆,不仅编印了《孝经》,还整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二十四孝”图谱作为楷模大力弘扬、要求学习。从此,“忠孝”就成了人的天性和区别禽兽的标志,违背“忠孝”标准就要遭到全社会唾弃。所以,焦仲卿们即便与妻子如胶似漆,也不敢公然背“孝”而行,一幕幕爱情等生活悲剧便在受到“褒奖”的背景下不停上演……   

    “孝道”占领道德高地后,“弘扬孝道”也就成了历代帝王义不容辞的使命,而“尽孝”也演变为普罗大众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孝治天下”便顺理成章成为国策了。从此,谁也不会和不敢怀疑“孝”是一种统治工具。甚至闹出了许多打着“行孝”旗号抢夺皇位而不惜弒父、杀母、屠兄戮弟的冷笑话。

    “孝”在古代虽然很“严肃”和“悲壮”,但也很幽默很搞笑。开启大唐王朝第二个盛世的李隆基就是一位特别注重弘扬“孝文化”的主,他专门在《孝经序》里批注:“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这个“圣谕”说得很露骨,其意是说培养对父母的敬与爱,目的就是要移植于对君主的忠与顺。与《孝经》中所谓“夫孝,始于事家,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谓一脉相承。

    想不到的是,这位高歌“以孝治天下”的皇帝避难四川时,儿子李亨“提前”接班,并以“孝”的名义将唐明皇封为太上皇。同大唐开国皇帝李渊被其子--大唐第一盛世开创者李世民提前封为“太上皇”一样,最终都让“孝”成为笑话:要求子孙后代行孝却没到“退休”年龄就被迫过上凄凉孤寂的日子。由此可见,李渊的子孙运用“孝”这种工具的能力,个个都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所以,看到有人呼喊在道德失落的当今时代,应大力弘扬“孝文化”、像古人那样重孝、行孝时,我却不敢苟同:我们需要的不是古代社会那些可怕的、恐怖的“孝”,而是发自每个人内心对师长们自然的尊重与敬爱!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