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26|回覆: 8

~~ 尊嚴的代價,中國遠征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0-8 23:4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942年到1944年,為保衛中國唯一的對外聯繫通道——滇緬公路,中國政府先後兩次派出近30萬部隊進入緬甸與日寇作戰,在付出了10餘萬人傷亡的代價後,全殲緬甸日軍。 此戰中,由美國裝備、訓練的中國遠征軍大放異彩,日寇望風披靡。

中國遠征軍以數倍甚至十數倍於日軍的傷亡,取得的一個個勝利,在某些人看來並不值得稱道。 然而我們應該記住,打通中印公路是中國正面戰場唯一取得全勝的攻勢性作戰,同時也取得了抗戰中僅有的幾次對日軍的全殲戰。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正是通過這種犧牲精神才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能夠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數百万抗戰將士用生命換來的。


<<中國遠征軍組織的由來>>

中國遠征軍是根據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 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 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 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間起,英國首先開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 以後幾經協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根據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的意見,中英軍事同盟本來早應成立,以便中國軍隊及早開入緬甸布防。 可是英方遲遲不決,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間,中國軍隊才先後動員入緬;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後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後情況變化未發表),指揮三軍在緬甸與英軍並肩作戰。 這就是本文所稱的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隨著當時情況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和三種不同任務、不同作戰地區的組織。

前一階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隊動員入緬開始。 屬於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指揮範圍。 第一次入緬遠征失敗後退入印度的部分軍隊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駐印軍”或“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軍隊退至本國境內怒江東岸,連同以後新增加的部隊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此為後一階段。 但因一般都稱“遠征軍”,以致歷史資料中,經常混淆不清。 特別是這三種任務不同的部隊在三個戰區作戰,先後又統歸史迪威指揮,更易造成錯覺。

現在我把中國遠征軍前後兩個階段、三種情況的實際組織分述如次:第一階段:可以概括為自珍珠港事變、日寇侵緬、中國出兵遠征的時期。

時間: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遠征軍開始入緬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間。

地點:包括全境內同古(即東瓜)、葉帶西、斯瓦、仁安羌(即彥南陽)、喬克巴當、棠吉(即東枝)、臘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橋諸戰役及失敗後分頭撤退的地點。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繼任羅卓英,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兼,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游擊司令(即第五軍新兵訓練處)黃翔;第六軍軍長甘麗初,第四十九師師長彭璧生、第九十三師師長呂國銓、暫五十五師師長陳勉吾;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新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0-10-8 23:45:29 | 顯示全部樓層
<<國民革命軍駐印軍>>

1942年上半年,日軍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之後入侵緬甸,國軍為保護重要之對外交通線-滇緬公路,派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雖然期間有部分的勝利,也曾給予勢如破竹般的日軍一定的打擊,但因大英國協聯軍缺乏作戰決心,不斷退卻避戰,使得中國遠征軍終究也難以支撐大局,讓整個戰局急轉直下,國民革命軍入緬作戰之遠征軍亦被捲入潰敗的旋渦中。

國民革命軍遠征軍分兩路退出緬甸。 一路為杜聿明將軍率領之主力,欲循滇緬路退回國內,但因日軍進展迅速,回國之路遭到截斷,不得不進入野人山此種煉獄,穿越蠻荒叢林向國境推進。 經過千辛萬苦,累病餓死無數官兵,終於返抵國門。 另一路由孫立人將軍帶領著國民革命軍新編38師主力,安然退往印度普拉村,爾後在於雷多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22師(廖耀湘將軍)殘部相逢,並在美國的協調下,由盟國英國提供印度藍姆伽作為該批入印國軍的整訓基地,此即為日後中國駐印遠征軍的核心種子,簡稱駐印軍。

到了藍姆伽整訓的國民革命軍,除接受新式的編制與訓練外,同時也接受新式的武器與經理裝備。 美軍負責人員訓練並提供武器裝備這批新軍,而由英軍出地提供訓練場所駐地,並且提供人員伙食給養與人員的服裝被服等個人裝具。 共同的孕育這支新中國部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10-8 23:56:3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次遠征>>

作戰~

由於英國方面的阻撓,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國遠征軍只有第6軍的49、93師進入緬甸景東地區,其餘各部仍在滇緬公路集結待命。 此時由於緬甸戰事吃緊,英國人卻又急著要遠征軍入緬參戰。 2月16日,蔣中正下令先運送第5軍入緬,以第200師為先頭部隊。 3月7日,200師到達同古,3月16日,日軍開始轟炸同古,此為遠征軍與日軍第一次大規模接觸。 3月19日,200師首次與日軍地面部隊接觸,由於緬甸交通線不斷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極延誤,後續部隊始終沒有按原定計劃到達同古,10餘日後,200師傷亡達2000餘人,內缺糧彈、外無援兵,並且還要面對4倍於己的敵軍包圍,杜聿明審時度勢,下令200師於3月29日晚從同古以東突圍。 3月30日,日軍進城後才發現同古是一個空城。 在同古保衛戰中,200師殲敵5000餘人,重創日軍第55師團。 隨後中國遠征軍準備進行平滿納會戰,然而,在西路方面,緬甸戰場右路英軍不斷後撤,將中路平滿納地區的中國遠征軍右翼完全暴露給日軍,東線方面由於中國軍隊兵力薄弱,陣地不斷失守,第5軍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 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羅卓英不得不下令放棄平滿納會戰。

4月14日凌晨,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急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請求解救被包圍在仁安羌的英軍。 4月19日下午5時,在新38師師長孫立人、副師長齊學啟和113團團長劉放吾的帶領下收復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軍7000多人和被日軍俘虜的英緬軍官兵、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等500多人。 消息傳出,中、英、美三國轟動。   

4月20日,史迪威和羅卓英輕信英方關於在仁安羌和喬克柏當之間有敵軍3000餘人的情報,命令第200師長途奔襲至喬克柏當。 第200師到了喬克柏當後,發現沒有日軍,只有英軍在新38師的掩護下撤退。 而後又退回到棠吉,浪費了寶貴的3天時間,使日軍搶先攻占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師向棠吉發起攻擊,經過激烈的戰鬥,於4月25日18時佔領棠吉。 而在4月24日,在日軍猛烈攻勢之下,第6軍被迫放棄雷烈姆, 日軍隨後從雷烈姆北進,此時防守臘戍已無意義,第200師遂於4月26日放棄棠吉。   

4月29日拂曉,日軍猛攻臘戍,第66軍傷亡慘重,當天中午,日軍佔領臘戍,第66軍各部退守新維。 所謂曼德勒會戰已經徹底成了泡影。 此時撤退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撤退~

東線方面,第6軍於4月24日被迫放棄雷列姆之後,且打且退,5月12日,推到薩爾溫江東面,隨後撤回國內。   

中線方面,第5軍軍部和所屬的新22師、第96師主力於4月26日黃昏由皎克西乘汽車、火車向曼德勒轉移,於當天夜間十時全部到達。 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區,此後第五軍直屬部隊、第200師、第96師、第66軍的新38師徒步輪流掩護撤退。 5月8日上午,日軍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蔣中正7日的命令向國內撤退。 5月9日,由於在傑沙(又譯為卡薩)發現日軍,並且新38師先到傑沙掩護的只有一個團,而新38師、新22師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從前線撤下,杜聿明認為日軍有可能從南北包圍將遠征軍殲滅,從而下令第93師在右翼掩護,並且在孟拱附近佔領掩護陣地,同時命令各部隊分路回國,自尋生路。   

新38師師長孫立人沒有聽從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 新38師是第一次遠征結束之後唯一一隻保存建制的部隊。   

杜聿明率領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離開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轉打洛到新平陽,迷路的遠征軍在森林裡轉來轉去,很多人因為飢餓、疾病死去,還有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 後來,一架美國飛機在野人山上空發現了這支軍隊,盟軍隨後空投了電台、糧食、藥品,使得這支軍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由於預定回國路線所經的中緬國境已有大量日軍把守,這只部隊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師至棠吉,以後沿途突破敵人的封鎖線,經南盤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國。 5月18日,第二百師分兵兩路通過細(胞)抹(谷)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伏擊。 激戰一天,第二百師傷亡過半,才從東面山坡撕開一條缺口,殘餘官兵得以死裡逃生。 戴安瀾在突圍時被兩顆機槍子彈擊中胸部和腹部。 5月26日,戴安瀾將軍逝世。   

第96師及炮工兵各一部經孟拱、孟關、葡萄、高黎貢山回國。 據戰後統計,穿越野人山的部隊有3萬餘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軍新編第22師野戰醫院的護士劉桂英更是做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聞名。

第一次遠征結果~

第一次遠征失敗之後,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 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第二次遠征>>

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的訓練

全副美式裝備之中國遠征軍

1942年7月15日,新38師由英帕爾開往藍姆伽,8月初,從緬北野人山脫險入印的的第5軍新22師和軍直屬部隊也來到了藍姆伽。 根據中美協議,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撤銷,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 史迪威為總指揮,羅卓英為副總指揮。 同時,國民政府利用駝峰空運飛機回航的機會,每天空運幾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補充兵源。

1942年底,由於史迪威與羅卓英矛盾不可調和,蔣中正被迫將羅卓英調回國內,經過反复考慮,決定派第8軍軍長鄭洞國中將接替羅卓英的職務。 同時決定在駐印軍指揮部下設新編第一軍建制,下轄新38師、新22師。 鄭洞國任軍長,孫立人為副軍長兼新38師師長,廖耀湘為新22師師長。 3月中旬,鄭洞國率軍部人員來到藍姆伽,正式成立新一軍。

1942年10月24日,新編第38師112團孫立人將軍將緬甸會戰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以及軍官,統統以活埋的方式處死。 部分中國學者對此表示質疑,此種說法難以被證實。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師兵員陸陸續續空運到印度,新30師編入新一軍序列。 1944年上半年,第14師與第50師的也兵員空運到了印度。 中國駐印軍在藍姆伽換裝了美式裝備,有美國的軍事援助和充足的糧食,軍事訓練十分紮實。 經過一年的整訓,練就了叢林訓練和叢林生存的過硬本領。 再加上同時大批知識青年在蔣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踴躍參軍,士兵的素質有了大大的提高,這兩點使得駐印軍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線穩定之後,國民政府積極訓練軍隊,準備反攻緬甸。 1943年2月1日,蔣中正任命陳誠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3月28日,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在雲南楚雄成立。 陳誠從重慶飛到楚雄就任,著手進行遠征軍部隊的訓練和反攻計劃的製定。 1943年8月,遠征軍的5個軍編練和裝備基本完成。 後調來的第54軍也在11月完成改編。 其中,第11集團軍下轄第2、第6、第71軍和第200師。 第20集團軍轄第53、第54軍共4個師。 另外第八軍和第93師直屬遠征軍司令長官部。 1943年冬,陳誠因病辭職,衛立煌接任遠征軍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師的114團即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乘車到達胡康河谷邊緣,駐印軍緬北反攻戰正式開始。 經過血戰之後,新38師於12月29日攻克於邦。 隨後在新38師的配合下,新22師於1944年3月5日攻克孟關。 後來兩師合作攻下瓦魯班。 新22師在攻占瓦魯班戰鬥中突襲18師團司令部,繳獲18師團發布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這在抗戰期間絕無僅有。 蔣中正給其嘉獎電為:中國虎! 1944年4月份新22師、新38師、第30師、第50師與美軍聯合圍攻下了密支那。 攻克密支那後,各個部隊修整了2個月,此時第14師、第50師、新30師已陸陸續續空運來到緬北反攻的前線,中國進入緬甸的部隊已達到5個師,為便於指揮,將新一軍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 新一軍下轄新30師和新38師,軍長孫立人。 新六軍下轄新22師、第14師、第50師,軍長廖耀湘。 鄭洞國升任駐印軍副總指揮。 1944年10月16日,新一軍與新六軍開始向八莫發起進攻,12月初,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新六軍回國保衛大西南,新六軍主力於12月1日奉命停止前進,新六軍軍部及新22師、第14師被空運至雲南沾益,以保衛重慶。 留下第50師與新一軍作戰,歸新一軍指揮(後來正式編入新一軍序列)。 1944年12月15日新一軍攻克了八莫。 在駐印軍開始反攻幾個月之後,國內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反攻開始。 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團軍強渡怒江,於6月底血戰至騰沖附近。 經過3個月的戰鬥,於9月14日解放騰沖。 第11集團軍於6月1日渡江,新28師於4日攻克臘猛,進圍松山,由於敵陣堅固,該師五攻未客。 7月1日改由第8軍來攻,該軍以三個師輪換進攻,連續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敵陣,全殲守敵。 遠征軍經過血戰,於11月3日攻克龍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復畹町。 1月22日中午第53軍第116師與新一軍一部在木遮相會,旋以鉗形攻勢向芒友推進, 1945年1月15日,新一軍攻克南坎,並繼續前進,於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中國遠征軍會師。 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車典禮在畹町城舉行。 會師後,滇西遠征軍回國,新一軍與第50師南下,新一軍先後拿下了新維、腊戌,第50師先後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麥等市鎮,新50師自從1944年渡過伊洛瓦底江以來,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挺進600公里,斃傷日軍3500餘人。 3月30日,中國遠征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 隨後中國駐印軍凱旋回國。 至此,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的任務順利完成。

第二次遠征結果~

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解放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 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約3.8萬平方公里。 中國遠征軍完成了中國戰略大反攻的全面勝利。


<<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既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部,又是東南亞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 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 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戰爭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本帖最後由 george22k 於 2010-10-9 00:13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9 18:13:07 | 顯示全部樓層
先烈的犧牲奉獻才能實現今人的安穩生活,但願戰爭遠離人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1 11: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good goo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6 11:43:31 | 顯示全部樓層
証明當時如果中國軍隊裝備有番咁上下,係絕對不會打輸比日本人,
反而外國軍隊有不錯的裝備都比日本人打到一團糕

謝謝前人為我們的努力
絕對值得尊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hookey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0-10-16 15:05:25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7 08: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支持中國軍隊打日本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8 20:19:20 | 顯示全部樓層
many GMT good low rank officer and NCO die when fighting with Jap.

It is one of reason why GMT lose the civil war in 1948-1949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05: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