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310|回覆: 8

[轉]崇禎與萬曆兩朝的比較

[複製鏈接]
簽到
285
發表於 2010-9-1 10:27: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關鍵不是犯了錯誤,而是能否迅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及時扭轉因為錯誤所造成的不利局面。事實證明萬曆皇帝確實是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其實萬曆三大征中前兩場的征中,一開始所有的人都是有問題,平庸無能,都是萬曆皇帝及時發現,作出調整,最終取得了勝利。種種跡象表面,這一次萬曆皇帝同樣能夠做到這一點。

   
  爾滸之戰 的失敗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事實上明軍在 薩爾滸之戰 中,所謂四路人馬,號稱四十七萬,而真正的總兵力才十萬左右,戰役失敗之後的損失是“文武將吏三百,士兵四萬、馬匹二萬八千”。我們不妨把這個失敗和明成祖時期的一場失敗對照一下,永樂七年,明成祖派邱福率領十萬大軍北征蒙古,結果同年,邱福率領的這十萬大軍在蒙古全軍覆沒,邱福、王聰、霍親、王忠、李遠五員大將也全部戰死。這樣的失敗比起薩爾滸之戰來如何?顯然遠遠大於薩爾滸之敗。但對於明朝當時依然保持對蒙古的決定性戰略優勢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如果通過薩爾滸之戰的失敗,明朝政府能夠及時調整戰略,選拔合格將帥,那麼戰勝奴兒哈赤依然只是早晚的問題!而事實上,明神宗正是這麼做的!


     失敗的消息傳來以後,神宗馬上下令“逮捕此次戰敗的主要責任者楊鎬,將他關入錦衣衛詔獄論死”,同時下令“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來對付遼東局勢。

可以看到,在這裏,遼東的戰局已經回到了以前萬曆三大征獲得勝利的軌道。一開始起用的負責人員昏庸無能,初戰不利,通過開始階段的考察,萬曆果斷撤換昏聵無能者,並迅速起用提拔真正有才幹的人,給予他真正的信任,然後上下協力,最終取得勝利。而且通過以上的敍述可以看出,萬曆用人的原則是我既然使用了你,就信用了,給予你最大的權力和支持,不管別人議論,都會給你施展才幹。但如果你在得到這樣的任用之後,仍舊不能打開局面,仍舊是失敗,那麼我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並且重申對你的信任,但如果再給了你這次機會之後,你還是失敗,那就不客氣了,馬上換人。對平定寧夏征戰中的魏學曾是這樣,對待抗倭援朝中兵部尚書石星是這樣,對待楊鎬,萬曆同樣是這樣。這樣的做法,初看起來似乎很費勁,很麻煩,但實際上卻是最合理的。一方面,給每個人都以最大的機會,不至於因為一次的失誤,一次的失敗就把人一棍子打死,把有用的人才廢棄不用,同時也給每個人機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提高改進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能不至於讓昏庸無能的人總是佔據領導位置,在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拾之前,就能做到讓庸者下,能者上。這種用人策略,從短期看,或許成本很大,但從長期看,卻是最合理最優的用人方針。

   
     事實上從萬曆果斷起用熊廷弼之後,遼東局勢正朝著以前萬曆三大征獲得勝利的那個方向發展,局面迅速開始好轉。

     熊廷弼的一切方針政策得到萬曆皇帝毫無保留的支援,兩人堪稱 軍事 戰略上的知己之交。比如熊廷弼認為收復開原為保衛遼東的當務之急,神宗馬上就下旨“恢復開原乃禦虜安邊急務,應用兵馬、器械、錢糧、芻豆各項,著各衙門火速處辦,毋得藉口缺乏,致誤軍機”,還賜熊廷弼尚方寶劍,“重其事權”。


     熊廷弼出關以後,馬上就大刀闊斧的進行整頓,“勸逃亡者回歸,斬逃將以祭死節將士,殺貪將陳倫,罷免總兵李如楨,以李懷信代替。同時監督軍士建造戰車,火器,疏浚城壕加固城牆,作好長期守禦的打算”。接著他向神宗皇帝上疏,認為“從當前形勢出發,漫談恢復、進剿顯然過於草率,不如以固守為穩著,當住後金的進攻勢頭,主張‘步步為營,漸進漸逼’,以守為攻”

這一戰略方針,得到神宗的激切讚賞,他馬上批復熊廷弼說“審度賊勢,分佈戰守方略,頗合機宜。防守既固,徐圖恢復進剿,尤是萬全之策”

     熊廷弼在神宗的全力支持下,僅僅一年,就使遼東形勢改觀,“遼陽頹城整修一新,逃亡人民紛紛回歸,……原先奉集、瀋陽兩座空城,儼然成為重鎮”。

     其實即便從《明史》熊廷弼傳的記敍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萬曆對熊廷弼的支持。凡是熊廷弼向萬曆的上疏都是“疏入,悉報允”,“疏入,帝從之。”

   
     萬曆皇帝對熊廷弼的支持從來沒有半點動搖過。熊廷弼此人脾氣剛硬耿直,喜歡漫駡,在朝廷的文官中人緣相當不好,言官們幾乎把他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攻擊詆毀誹謗大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幾次逼得熊廷弼辭職。萬曆和言官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知道這些人是怎麼回事情。針對這種情形,他毫不含糊地下諭說“遼事敗壞,皆地方官玩曷所致,熊廷弼一意振刷,恢復封疆,朕深切依賴。今夷情甚急,豈經略釋肩之時,自棄前功!著益殫忠任事,與諸臣協心共濟,毋為人言所阻”。

     萬曆皇帝一個“深切依賴”就把他對熊廷弼的賞識和信任表露無遺,以皇帝之尊而公開向眾人表示對一個臣下“深切依賴”,這是不多見的。這句話從皇帝嘴巴裏本身就非同尋常,帶有的已經不是皇帝對下臣表示恩惠的意味,而更類似朋友之間表達的信任和支持。

     至於“今夷情甚急,豈經略釋肩之時,自棄前功”,這就更不象一個皇帝居高臨下對臣僚說的話,倒更像是對自己知己朋友語重心長的勸導。

     最後一句“毋為人言所阻”,更是萬曆和那些文官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的經驗之談。他是知道這些動輒擺出正氣凜然模樣的文官嘴巴裏發出的所謂人言是怎麼一回事情,當年既然他們可以肆無忌憚捕風捉影的污蔑自己是所謂酒色財氣,那麼現在他們污蔑熊廷弼的所謂人言裏究竟有多少可信度?自然可想而知。正因為自己有了幾十年的切身經驗,所以他才語重心長的告訴熊廷弼“毋為人言所阻”。

     從這番話裏可以看出,當時整個朝廷裏,頭腦最清新,對事態的認識最明白,對熊廷弼最理解的人並非是那些滿嘴漂亮話大道理的文官大臣,而正是被許多人醜化的不成樣子的萬曆皇帝。

萬曆對熊廷弼的信任可以說到了推心置腹,無以復加的程度,甚至到了他臨死前,身患重病,難以支撐的時候,他依然“對熊廷弼仍分外關注,別的奏疏可以不看,惟獨熊廷弼的奏疏非看不可,而且無一不批答。隨上隨下

     我可以說神宗和熊廷弼的關係已經不單單是君臣關係,可說得上肝膽相見的知己!神宗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護熊廷弼,只要他一天不死,熊廷弼就一天也不會被其他那些文官排擠下臺。假如神宗壽命能夠再長個十年,則熊廷弼一定能夠不負他的重托,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萬曆三大征也將以萬曆四大征流傳後世。

     然而遺憾的是,萬曆皇帝已經油盡燈枯,走到了生命的終點。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逝世,告別了他這個治理了將近四十年的國家,告別了他與之苦鬥了一生的文官集團,也告別了他在生命的終點臨死前還在鼎力支持保護的熊廷弼。

     幾乎是在萬曆皇帝一死的當下,那些早就對熊廷弼不滿的言官文臣就立刻磨刀霍霍,自以為掃蕩萬曆弊症,施展他們才華抱負的時刻已經到來。神宗大力支持保護的熊廷弼當然也在弊政之列,是非掃除不可的。於是僅僅在泰昌元年,攻擊熊廷弼的言論就如雨後春筍,蜂擁而出。按明史的記載,這些人“詆廷弼廢群策而雄獨智,且曰:‘軍馬不訓練,將領不部署,人心不親附,刑威有時窮,工作無時止。’複鼓其同類攻擊,欲必去之。禦史顧?首劾廷弼‘出關逾年,漫無定畫;蒲河失守,匿不上聞;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劍逞志作威”

     還有“禦史馮三元劾廷弼無謀者八、欺君者三,謂不罷,遼必不保。詔下廷議。廷弼憤,抗疏極辨,且求罷。而禦史張修德複劾其破壞遼陽。廷弼益憤,再疏自明,雲‘遼已轉危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繳還尚方劍,力求罷斥。給事中魏應嘉複劾之。朝議允廷弼去,以袁應泰代。”

     結果僅僅是在萬曆死後沒有多久的泰昌元年十月(這個時期是所謂的“正人盈朝”的時期),袁應泰就取代了熊廷弼成為遼東經略!袁應泰此人作為一個行政官員應該說還算稱職,個人品德也還過硬,但在 軍事 上,則和熊廷弼差了兩三個檔次不止!結果僅到了第二年,就讓滿清攻佔瀋陽,他本人也身死。再以後,雖然再次起用熊廷弼,文官集團對熊廷弼卻還是不放心,又用一個王化貞牽掣干擾,最後直到把熊廷弼作為王化貞的替罪羊斬首才算滿意。

     這樣的事情,在萬曆時期是難以想像的。事實上當時的情況,如果說誰還能對那些如狼似虎的文官集團有辦法,那恐怕也就是萬曆皇帝罷了。萬曆皇帝對付這些文官知道來硬的是行不通,使用太極推手,以柔克剛。萬曆皇帝一死,則無人能對付他們了,最後只是讓文官借了魏忠賢這個由頭彼此內鬥,狗咬狗,黑吃黑,最後弄成個兩敗俱傷!後來崇禎皇帝試圖用硬的對付文官集團,結果還是被文官集團操縱愚弄,這就是崇禎和他祖父之間的差距了。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0-9-1 10:27:41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以上的敍述分析可以看出,萬曆皇帝遠非如同一些人醜化的那樣荒淫無度,偷懶怠惰昏以及昏聵無能,相反,他的個人品格在眾多皇帝可算得上相當出色,而且在許多事情上,都是頭腦相當清醒,判斷相當準確,處事相當果斷英明的一個皇帝。萬曆三大征的勝利,和他出色的用人調度能力是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他並非是某些 小說 或神話裏的那種天才,一眼就能看出哪個是賢能棟樑之才,哪個是無能昏庸之輩。但是卻是一個能夠最有效的利用實踐而不是用那些浮言空論來檢驗人才的皇帝。所以萬曆時期的每次征戰,他最後總能選拔出真正合適的有能力的人擔任平定叛亂的負責統帥,一旦任命,就放手信任支持,決不橫生枝接,外加牽掣。可以說如果奴爾哈癡的叛亂早進行十年,大概他的和他的子孫的下場也只有被明軍活捉或者斬首的份了。

萬曆皇帝的確不如傳統想法中的昏庸。

特別是懶惰的說法~~~~小時候未返工,睇萬曆皇帝的歷史,覺得天下怎有如此混人,但到了人大個,去返工,甚至開始做管理層,先知坐得上高位~~~~個位越高,個人本事相對越高,否則享受緊嗰個位的福利郤做唔倒嗰個位既野,的話,下便大把人等住做低你,何況個位係人人都想做的皇帝呢..........他不上朝是明顯的,但不做事是那些混人胡說的~~~喺一些重要決策上,萬曆係明顯有建樹。但無可否認佢有同官僚作對的傾向,說到底明末官僚假構力量之大足以抗擊皇權,而萬曆也未必有先見之明,想到當時文官士人的行為習慣對明政權的絶對破壞性..........但萬曆基本上對大部份官員的容讓的,好多無厘頭奏摺佢唔批就算,冇睇見有實際的行動和方向去針對文官彈劾的風氣............所以萬曆和文官局部的爭端、的行為算不算是他個人權力慾的表現呢。

(關於明代言官的戰鬥力,大家可以去圖書館搵返啲明代奏摺睇吓,到時大家就會明白今日之毓民長毛等,其實,唔係九流,係唔入流呀........日日俾人小媽拆蟹,嗰個年代做大人物真係生不如死)

還有什麼~~好色~~鄭貴妃可以一生受寵,如果萬曆係好色就冇可能到鄭貴妃老左都仲咁鐘意佢啦,話晒佢兩個年紀相近......而且近日有指史家同考古學家從萬曆皇帝的遺骨中,推斷萬曆皇帝有行動不便的隱疾(長期的關節病),那麼他不願上朝不願祭祀的事就解得通了,因為那些花好幾個鐘的凡文俗節對佢原來係酷刑。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1 10:28:48 | 顯示全部樓層
滿清大帝國害人不淺丫
點解重咁多人覺得佢地係中國其中一個偉大皇朝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1 22: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是對神宗的平反文章。
但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關節──宦官。
以當時明朝的政局,捨宦官而談大臣,很難看到真正的面目。
皇帝不上朝,宦官就在皇帝與大臣中間,上下其手。
我們很難知道,有多少事情能達到皇帝之手,又有多少事情只是宦官的意旨?

所以,如果不提具體宦官的角色,
就不能對神宗有清楚的認識,
更談不上平反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1 22: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明朝滅亡,是一個極端腐朽的帝國的倒下。
清朝如何不好,也比明朝更具朝氣。

明朝自英宗開始,即進入黑暗的宦官時代;
清朝開國以後,不久就進入康雍乾盛世。
以盛世計算,清朝比明朝長得多。
即使清末被視為腐敗,其實亦比明末好得多。

至於偉大與否,則是感情用語,喜歡者就用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2 09:38: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無悔 於 2010-9-1 22:19 發表


明朝滅亡,是一個極端腐朽的帝國的倒下。
清朝如何不好,也比明朝更具朝氣。

明朝自英宗開始,即進入黑暗的宦官時代;
清朝開國以後,不久就進入康雍乾盛世。
以盛世計算,清朝比明朝長得多。
即使清末被視為腐敗,其實亦比明末 ...


康雍乾盛世..咪又係一個退步既開始
康己經係開始退步緊添
雍年份太少, 殺人多
乾十全武功, 假假地, 消耗晒國家資源, 四庫全書, 係將d書統一下, 問題係佢禁毀有用古書更多呢

明朝運作得其實唔錯, 無皇帝一樣可以
清...為防漢人造反, 做左咁多野
明史又係大清修既...用左成3個朝代黎寫...可信性...

宦官係成袓個陣己經開始坐大, 之後d王帝,邊有成袓同太袓咁有威勢

我覺得
明, 係亡於天災
清, 係亡於人祸

最後係
鐘意清既覺得清好d, 再相信清修既明史
鐘意明既覺得明好d, 會睇多d野史, 再諗清楚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2 09:39:59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庫全書》

刪改古籍
編纂《四庫全書》時,清廷為維護統治,大量查禁明清兩朝有違礙字句的古籍,見四庫禁書,據統計,在長達10餘年的修書過程中,禁毀圖書3100多種、15萬部以上。並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庫》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的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孔子家鄉被金人佔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改作「凋零」。

魯迅曾經說過:「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2 10: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zzza 於 2010-9-2 09:38 發表


康雍乾盛世..咪又係一個退步既開始
康己經係開始退步緊添
雍年份太少, 殺人多
乾十全武功, 假假地, 消耗晒國家資源, 四庫全書, 係將d書統一下, 問題係佢禁毀有用古書更多呢

明朝運作得其實唔錯, 無皇帝一樣可以
...



明, 係亡於天災
清, 係亡於人祸

這個不大認同

明清兩朝都是君主高度集權,
臣子要自稱"奴才"也是這兩代的事,
但明朝對皇帝的質素沒有監管,
以至生出很多荒唐的事來,
明朝的覆滅不只是天災,
實際上人民無生計無活路就只能做反,
清朝吸收了上一手的教訓,
你看看滿清入主後的皇帝,
就算是咸豐,光緒,
都是有一定才學的人,
質素絕對不差,
但滿清逃不過覆亡,
原因也很簡單,
就是封建制度再也追不上時代的需要

[ 本帖最後由 JC 君 於 2010-9-2 11:45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2 17:09:0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C 君 於 2010/9/2 10:01 發表



明, 係亡於天災
清, 係亡於人祸

這個不大認同

明清兩朝都是君主高度集權,
臣子要自稱"奴才"也是這兩代的事,
但明朝對皇帝的質素沒有監管,
以至生出很多荒唐的事來,
明朝的覆滅不只是天災,
實際上人民無生計無活 ...


基本上贊同師兄的講法。

清朝的皇帝是有史以來平均最勤力的皇帝,
即使康雍乾之後,各皇帝仍每天批閱大量奏章,親力親為地處理政務。
但限於才識與內外環境,清朝仍得衰亡下去。

明朝皇帝,除了神宗25年不上朝的紀錄外,
多年不上朝的其他皇帝比比皆是。
如果說這樣懶也不算差,真不知標準何在?

沒有一個朝代是純粹亡於天災的
中國幅員如此龐大,能說有哪年沒有發生過天災嗎?
如果治理得其法,天災也可轉危為機。


[ 本帖最後由 無悔 於 2010-9-2 17:11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