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勝的起源
「通勝」本來叫做「通書」或者「曆書」,也叫做「黃曆」,大概粵語裡面「書」「輸」同音,很不吉祥,所以廣東人把「書」變做了「勝」。
「曆書」絕對不是現代產物。古代就有一種人,叫做「日者」的人,擅長「選擇」之術。所謂「選擇」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擇日」,「日者」就是懂得按照曆法上的日期替人決斷那一天是吉日,那一天是凶日,或者告訴大家某日適合做甚麼又不適合做甚麼的人了,所以你可以說古代的「日者」就像今天的蔡伯勵和蘇民峰。
「日者」斷定時日吉凶,靠的是一種叫做「式」的東西,有點類似現在的羅庚,是「日者」必備的儀器,它模仿宇宙的結構,把複雜多變的天文現象納進一套可以自行運作可以推算的系統之中。可見「日者」的工作來自占星學,只不過有了「式」這種法寶,他們就用不著夜觀天象,可以隨時隨地卜算命運了。這是因為中國人相信天體運行有它的定理,有它的「數」,只要掌握了這個定理和「數」的規律,就算脫離了實際觀察,也可以依據那套抽象出來的規律推斷人事的變化。
有了「式」,「日者」就可以進行「占式」的工作,推論一年裡每一日的運勢變化。如果把推算的結果紀錄下來,按日排列宜忌事項,結果就是「日書」了。日書是通勝的源頭,它讓一般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可以自己開卷有益,吉凶立見,所以這種書從戰國時代就開始流行民間,至今不斷。
從出土文物看來,古代的日書和曆書已經編排得很實用了。它們通常分成兩半,前半部是按照曆譜逐日列出該日宜忌的事項,讓人每天一大早起來可以先看清楚今天應該幹些甚麼;後半部則按不同的事務分類,說明做一件事的合適時機,比方說你想為田地除草,就該直接在除草的條目下尋找恰當的日子。有時候,這些古代曆書可以變得很複雜很專門,例如東漢的大學者王充就曾在其名著《論衡》裡提到了「葬曆」、「祭祀曆」、「沐曆」、「裁衣曆」、「工伎曆」和「堪輿曆」等六種不同的曆書。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說通勝來自「日者」的「占式」,而「占式」則來自星占之術。
[ 本帖最後由 jerk141 於 2010-4-19 12:19 編輯 ]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