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57|回覆: 5

唐帝國兵敗怛羅斯 失去控制中亞的機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27 13: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00多年前,3萬中國軍隊深入西域,和17萬阿拉伯大軍展開殊死廝殺。縱橫東亞百余年的唐朝鐵軍,在浴血的殘陽裡,最後一次展現它的雄姿。

  此戰以唐帝國的失敗而告終,整個中亞的歷史進程被徹底改變。唐朝在西域的輝煌隨風消逝,華夏文明黯然隱退,阿拉伯帝國完全控制了中亞,中亞開始整體伊斯蘭化的過程。相反,阿拉伯人俘獲了會造紙術的中國士兵,造紙術由此傳入阿拉伯,並進一步流入歐洲,西方文明因此獲得了迅速發展。

  這是一場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卻在中國史上被有意忽略的戰役。

  這是中世紀前期兩大帝國之間的巔峰對決。

  這,就是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

  公元750年(天寶九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頭。這一年烽火迭起,四海硝煙,發生了很多件大事。誰也想不到,在遙遠的中亞荒漠草原上,敲響了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晚鐘。

  這一年,阿拉伯帝國發生內亂,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後裔阿布阿爾,屠滅奧米亞王朝,除一王子逃掉外,男子全被屠殺。阿布阿爾繼任哈裡發,史學家稱阿拔斯王朝,中國稱黑衣大食。這個迅速崛起的中東大國,早已把貪婪的眼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此前,穆斯林已經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向西占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則把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攬入囊中,成為中國、吐蕃之外影響西域的另一極力量。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在東方的最高長官哈查只·伊本·優素福垂涎中國的富庶,應許他的兩個大將——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誰首先踏上中國的領土,就任命誰做中國的長官。阿拉伯在中亞與唐帝國隨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爭奪,直接導致與唐朝在中亞地區的對峙。阿拉伯帝國此次內亂後上台後的統治者,更是堅定地要與唐帝國一較高下,爭奪中亞霸權。

  751年前後的中國,正是盛唐的天寶年間,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此時坐在龍椅上的是李隆基,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唐玄宗的一代傳奇天子。在他統治的時期裡,唐朝的國力達到了頂點,多次對外用兵。盡管此時他已日益沉醉於酒色之中,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繁榮的社會表面下也隱伏著種種危機,但大唐至少在目前還是大唐,當時是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強國。阿拉伯帝國早有虎狼之心,卻並未能從中亞占到便宜。開元三年(公元715年),阿拉伯與吐蕃聯軍和唐朝進行了第一次衝突,攻打唐屬國拔汗那,被唐軍擊敗。開元五年,阿拉伯對中國的戰爭又一次遭到失敗。但阿拉伯仍舊執著地向中亞進行擴張。由於地理上的巨大優勢,再加上唐軍這個時期在青海與吐蕃大打出手,無暇顧及西域,阿拉伯的影響力慢慢體現出來,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屬國粟特諸國紛紛倒向了阿拉伯一邊。

  當此多事之秋,大名鼎鼎的高仙芝終於再次登場了。

  高仙芝,祖籍高麗,是唐朝著名的邊將之一。少年高仙芝“美姿容,善騎射,勇決驍果”,二十歲即拜為將軍,“與父同班秩”,即和他父親官級一樣大小。

  742年——749年,為去除唐朝經營西域的障礙,打擊長期覬覦西域的吐蕃,高仙芝連續對吐蕃占領的蔥嶺以南地區連續進軍,開始了一系列的討伐,立下不世之功。

  天寶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與之聯姻。由於小勃律地處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要道,小勃律的轉向使得西域二十余國皆臣服於吐蕃,中斷了對唐朝的朝貢。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上吐蕃重兵駐扎於此,當時的四鎮節度使田仁琬曾3次討伐均未成功。高仙芝於天寶六年(747)被玄宗任命為行營節度使,率步騎一萬進行長途遠征。高仙芝從安西出發,僅用百余日便到達連雲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連雲堡地勢險要,且有萬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揮下的唐軍作戰神勇,半天時間便攻占了該城。在激烈的攻防戰中,唐軍斬五千人,活捉千人,獲得戰馬千余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此後高仙芝率兵繼續深入,越過險峻的坦駒嶺,進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國,活捉小勃律國王及吐蕃公主。此役之後,唐軍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為安西四鎮節度史。天寶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蔥嶺諸國復歸朝廷,吐蕃的囂張氣焰暫時被壓制,被徹底封鎖在青藏高原。

  高仙芝這一階段的軍事行動皆大獲全勝,為維護大唐王朝的威勢立下武勛,深得唐玄宗的信任。高仙芝在西域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之王”。高仙芝的勝利,標志著唐朝中國在中亞的擴張達到了頂點。高仙芝在庫車駐地上,儼然是中國在中亞的總督。

  少年得志,屢建奇勛。高仙芝心雄萬夫,決心要為大唐帝國蕩平在西域的一切障礙。他根本沒有把那些手下敗將阿拉伯人放在眼裡。“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偉大,他又開始了合乎邏輯的出征。”這一次的目標便是石國以及背叛唐廷的突騎施部落。

  他打算利用本文開頭所述大食易代、河中叛亂的千載難逢良機,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復唐朝在嶺外地區的主權。於是石國這個西域小國成了犧牲品。高仙芝時代“凡鎮兵四十九萬,安西節度兵二萬四千”,而怛羅斯之戰居然出動安西都護府八成以上的兵馬,堪稱傾巢出動,說明這次高仙芝對即將和阿拉伯的大戰確有准備,志在必得。

  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國“無藩臣禮”為由,在經唐廷允許後領兵征討。唐軍一到,石國便請求投降。高仙芝先派人與之約和,但不久之後即違背承諾,趁其不備出兵掩襲,攻占石國城池。唐軍不但俘虜了石國國王,而且捋走男丁,屠殺老人、婦女和兒童,大肆掠奪財物。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幾位國王獻於玄宗面前,並因赫赫戰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峰,然而悲劇的命運離他也不遠了。

  在唐軍圍攻石國時,石國王子僥幸逃脫。這位能言善於道的王子,向中亞諸國痛哭流涕地控訴高仙芝背信棄義血洗石國的十惡之罪。中亞諸國立即大怒,向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求救。

  戰火一觸即燃。其實這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唐朝要恢復在中亞的霸權就必須擊敗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亞則必須擊敗唐朝。

  此時,擴張野心極大的大食人早就垂涎中亞和大唐這塊肥肉了,這樣的機會他們怎肯放過?同時,阿拔斯王朝也不敢掉以輕心,他們糾集了河中以及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的所有屬國,組成聯軍,一起攻打安西四鎮。

  來者不善,非同小可。高仙芝獲知情報,心中也隱隱不安。最後,他決定先發制人,馬上率軍出發。他動用了騎兵和步兵共計兩萬人,其中還包括六百名各種工匠。同時,又征集了拔漢那、葛邏祿這兩個附屬國的三萬五千騎兵。其中,葛邏祿部三萬人,拔汗那部五千人,雖然他們的戰力不怎麼樣,但高仙芝原本也沒打算讓這些人去打頭陣。他只是想讓他們湊個數,作為後勤輜重部隊,兼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在他眼裡,這些部落士兵就是垃圾軍隊。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些垃圾軍隊,竟然改變了他的一生。

  唐朝的羈縻州府制度是中亞諸國首鼠兩端的根本原因,而葛羅祿部則一直采取的是機會主義態度,當唐朝的勢力強盛時,就靠向唐朝,而大食勢力強大時,則靠向大食。和這樣的軍隊並肩戰鬥,後果可想而知。

  高仙芝於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日,率軍由安西都護府出發,直奔蔥嶺。也就是後世的帕米爾高原。他再次開始了舉世罕見的悲壯行軍。

  這是一個山高缺氧之地。不過,高仙芝已經有過穿越的經驗了。高原上補給困難,高仙芝便讓唐軍將士攜帶私馬,每名軍士三匹馬,用來馱運物資,這使後勤補給在規定的時間內都能得到保障。在行軍路線方面,高仙芝也做了精心的選擇。首先是決定翻越帕米爾高原,這樣一來在戰略上可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進入帕米爾高原後,又挑選平坦寬闊的山間谷地或河道行軍,從而將困難降至最低。在時間的選擇上,高仙芝同樣做了周密的安排。選擇氣溫最熱的三至十月份,這樣一來可使唐軍避免在嚴寒中艱苦行軍,從而使唐軍將士和馬匹的體力不至於消耗過大,保證了戰鬥力。

  即使是在現代化條件下的今天,我們也很難想像,高仙芝的數萬中國軍隊是如何在面臨高原缺氧、且幾乎沒有補給可能的情況下翻越帕米爾高原(時間長達2個多月)?而這樣一支理應疲憊不堪的軍團還能在達到目的地後與擁有地利人和、數量數倍於己的阿拉伯軍隊作戰,這本身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跡了。

  由於唐軍戰敗,軍中文書遺失,我們無法了解到這次偉大行軍的細節,只知道這在當時,的確是一次無法想像的偉大行軍!

  後世的英國曾派遣斯坦因先生到帕米爾高原探險,他在帕米爾高原勘察了一千年前高仙芝行軍路線後,評論曰:“數目不少的軍隊,行經帕米爾和興都庫什,在歷史上以此為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給養,不知道當時如何維持軍隊的供應?即令現代的參謀本部,亦將束手無策。”又慨嘆道:“中國這一位勇敢的將軍,行軍所經,驚險困難,比起歐洲名將,從漢尼拔,到拿破侖,到蘇沃洛夫,他們之翻越阿爾卑斯山,真不知超過若干倍。”

  大唐軍隊的素質確實令人擊節贊嘆,高仙芝的指揮藝術也確實達到了出神入化。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日,高仙芝率軍從安西出發,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蔥嶺),越過沙漠,一路長驅直入,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深入大食人境內七百余裡,在同年7月14日到達了大食人控制下的怛羅斯城,並且開始圍攻該城。

  由於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備對安西四鎮的攻擊,在接到高仙芝進攻的消息之後立即組織了十余萬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在怛羅斯河兩岸、今天的奧李·阿塔附近展開了決戰。

  唐代時,中國軍隊無論裝備、素質、士氣還是將帥能力都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一個高峰。當時唐軍野戰常用的陣形之一是“鋒矢陣”,衝在最前面的是手執陌刀(一種雙刃的長柄大刀)、勇猛無畏的輕裝步兵,接著是步、騎兵突擊,後列則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擊潰對方。陌刀的攻擊力極為可怕,列陣時“如牆而進”,肉搏時威力不減,副將李嗣業便是一員善使陌刀的猛將。騎兵方面則是輕重騎兵結合,一般使用馬槊和橫刀。唐代改進了冶煉技術,灌鋼法取代了百煉法,使鐵制戰刀更加鋒銳。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輕,但防御力卻有所提升。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唐軍的拋射兵器 ——弩,中國的弩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獨步天下,到了唐朝更加成熟完善,其射程與威力遠非尋常弓箭可比。

  然而,戰爭發生時間正值盛夏,唐軍無法適應惡劣氣候。從物力上來說,唐軍是勞師遠征,後援不濟。更致命的一點是,唐軍從安西深入七百余裡,其實已經在阿拉伯的地盤上作戰,在補給、情報等方面都不占優勢。尤其是無法及時補充兵源,這更是成為唐軍失敗的最直接原因。

  相比之下,阿拉伯的唯一優勢在於騎兵,阿拉伯馬乃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馬種,呼羅珊又是波斯故地和阿拔斯王朝起家之處,當地戰士性情剽悍,騎術精熟,再加上不亞於阿拉伯本土戰士的宗教狂熱,其素質在全國也堪稱精銳。阿拉伯騎兵主要是輕騎,雖然盔甲較差,但保證了機動性。其武器包括弓箭、長矛、劍等,以及鋒利無比且適於馬上作戰的阿拉伯短彎刀。其他兵力雖是雜牌軍,裝備和組織上要差一些,但西域游牧民族的騎兵作戰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接到高仙芝進攻的消息之後,阿拔斯王朝的哈裡發命令錫爾河流域的部落戰士四萬人作為先鋒部隊立即趕往怛羅斯城解圍,同時命令阿姆河流域的五萬部落戰士也緊急趕往怛羅斯城進行增援。又派大將薩利赫率領大食人聯軍七萬,火速趕往怛羅斯。

  大食人軍隊的主將,阿拉伯的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則率領著四萬呼羅珊狂熱的宗教戰士(這也是阿拔斯王朝最精銳的部隊)和四萬剽悍的河中聯軍戰士,隨後向怛羅斯城進發。

  這一次,阿拔斯王朝總兵力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有的估計為17萬。在兵力上,阿拉伯聯軍占據了絕對優勢。

  而大唐高仙芝部只有兩萬唐軍,其中一萬人是騎兵,六千陌刀手,四千弩箭手。加上由拔漢那國和葛邏祿國組成的三萬五千聯軍,共五萬五千人。

  7月18日,錫爾河流域的四萬部落戰士到達了怛羅斯,在怛羅斯河西岸,今天的奧李-阿塔(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市附近)與大唐軍隊相遇。

  高仙芝用拔漢那和葛邏祿那三萬五千人以及六百名工匠繼續圍攻怛羅斯城,他則親率兩萬唐軍迎敵。

  絕路相逢,勇者勝。

  這些騎著高大的阿拉伯戰馬的大食人,這幾年裡縱橫歐洲、中亞,一向罕遇敵手,這讓他們養成了驕橫之氣。也許在他們眼裡,這些黃皮膚的東方人哪兒是他們的對手?所以第一次衝鋒雖然只上來兩萬人,他們仍然狂熱地揮舞著阿拉伯彎刀,嗷嗷喊叫著衝上來。他們以為會像以往一樣,只要一個衝鋒,就可以敵人衝個七零八落,然後任他們隨意宰殺。

  面對著這些鋒銳正盛的大食人,高仙芝沒有按唐軍作戰的慣例,采取“鋒矢陣”,而是稍加變化,把弩箭手排在前面,每一排有一千名弩箭手,一共有三排。另有一千名遠程弩箭手作為預備隊。

  弩箭手後面是六千陌刀手。不過,這些陌刀手卻被分成兩千人為一隊,共三隊。

  在唐軍的兩翼,是由別將段秀實帶領的一萬騎兵。這些騎兵雖然騎的馬不如大食人的,但他們的武器裝備卻比大食人強了不止一點半點。

  每人一把近三米長的馬槊,矛尖直指前方。另外,每人還有一把橫刀,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唐樣大刀。斜放於馬鞍之上,方便他們隨手可用,這是貼身近戰時,用以發揮威力的。而身上都穿著在這個時代屬於最先進的明光鎧。那些阿拉伯彎刀只要不是砍在要命之處,是不會對唐軍的騎兵造成傷害的。

  高仙芝冷眼看著這些衝上來的大食騎兵,面無表情,待到他們進入射程後,一聲令下,一千具強弩同時射出了密集的弩箭。

  衝在前面的大食騎兵霎時紛紛墜下馬來。

  這些大食人生性爭猛,依舊向前衝。在他們的印像裡,這些弩箭雖然厲害,但是上箭卻很麻煩,他們依仗著阿拉伯戰馬的速度,以為只要衝過去,就可以大砍一番。

  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唐軍的弩箭手是分成三排的,第一排射完了,再由第二排頂上,然後是第三排,當第三排射完的時候,第一排弩箭手已經上完了弩箭。這樣一來,就總是有一排弩箭手處在射擊之中。

  大食騎兵們不斷地衝上來,卻總也到不了唐軍的眼前,雖然只隔了一百多步遠,但就在這一百步的距離上形成了一條死亡地帶。

  沒一會兒的工夫,大食人就丟下了一地的屍體。

  由於唐軍將士極其英勇善戰,加上強弓硬弩的技術優勢,高仙芝占得上風,阿拉伯聯軍先後7次進攻均被唐軍步、騎兵壓制住。阿拉伯軍隊一味依賴輕騎兵突擊的弱點再次暴露無疑:這種戰術在訓練有素、陣形整齊的敵人面前很難湊效,19年前他們在歐洲的圖爾之戰中正是敗在了堅守陣地的法蘭克人手下,停止了對西方的擴張。

  但阿拉伯聯軍兵力實在太多,高仙芝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

  戰鬥持續了五天,雙方仍是不分勝負。

  然而就在兩軍相持不下的重要時刻,形勢發生突變。在第五天傍晚的激戰中,葛邏祿部雇佣兵見勢不妙突然叛變(事後有人認為是被阿拉伯人買通的結果)。

  形勢立即急轉達直下。叛軍從背後包圍了唐軍步兵,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系。

  唐軍突然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援,陣腳頓時大亂。阿拉伯聯軍趁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日征戰的唐軍在內外夾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終於潰敗。高仙芝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李嗣業、段秀實收攏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聯軍中的拔汗那兵也潰逃至此,造成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李嗣業恐阿拉伯追兵將及,不惜對盟軍大打出手,揮舞大棒斃殺百余名同屬大唐聯軍的拔汗那軍士,才殺開一條血路,殘余唐軍得以通過。此前李嗣業還曾勸高仙芝棄兵逃跑,被段秀實斥責為“憚敵而奔,非勇也;免己陷眾,非仁也”。在收攏殘兵之後,驍勇的高仙芝並不甘心,依然想進行一次反擊,在李嗣業等的勸說之下終於放棄。最後高仙芝只得引殘兵逃至安西。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0-1-27 13:12:16 | 顯示全部樓層
  怛羅斯之役,唐軍損失慘重,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陣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余人得以身還。但唐軍也重創了阿拉伯部隊,殺敵7萬余人。懾於唐軍所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阿拉伯人並沒有乘勝追擊,只是鞏固了他們在中亞的霸權而已。他們雖然取得了勝利,可是勝利得卻過於艱苦,從此打消了征服中國的念頭。而中國由於幾年後爆發安史之亂,國力大損,也只能放棄在中亞與阿拉伯的爭奪,從此止步,無力再向西開拓疆土。

  反觀這場戰爭,名義上是大唐與大食的國家之戰,實際上由於大唐中央重視不足,只是安西都護以一鎮之力,對抗“世界第二大帝國”。可以說還沒開打,唐軍就輸定了。但即使再弱小的一方,也有哪怕一絲的勝利機會。高仙芝就想抓住這絲勝機。於是他制定了一套類似於後世“閃電戰”的計劃,打算以他最擅長的突然襲擊戰術擊敗阿拉伯帝國,為此,他為了提高部隊的機動力,甚至給步兵配馬匹。

  這是個瘋狂而偉大的計劃,一旦成功,高仙芝將當之無愧的成為世界第一名將。要知道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就是以四萬多的兵力打敗波斯百萬大軍,滅掉波斯,成就不世帝業。可惜高仙芝不是亞歷山大大帝,他驍勇善戰,屢出奇兵,為唐朝立下了卓越戰功。可他是個純粹的軍人而不是優秀的帝王,這就決定了他只能是一個殺戮的工具,而不是征服者。這位高麗人學會了中國的兵法,卻沒學會中國的王道。他在處理民族關系上存在嚴重的問題,唐朝之所以失去在西域的統治,高仙芝難辭其咎。他在屢次獲勝之後滋長了驕躁自滿的情緒,對石國這樣的小國背信棄義,還大肆殺戮百姓、掠奪財物,在當地很不得人心,並為阿拉伯大舉進攻提供了口實。對怛羅斯之敗,高仙芝應負主要責任。然而在整場戰役中,唐軍勞師襲遠,面對數量6倍於己的敵人而不處下風,終因雇佣軍反叛,受內外夾擊而潰敗,仍給對方造成重大傷亡。僅就戰術而言,說是一場光榮的失敗毫不過分。

  高仙芝敗退後,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叛反於範陽,天下大亂。高仙芝奉命征討叛軍,在防務空虛、兵不習戰的情況下扼守潼關,一度保衛了長安的門戶。遺憾的是,不久玄宗聽信讒言,錯斬了這位雖有過錯但始終對唐室忠心耿耿的將領。此後唐朝逐步陷入藩鎮割據狀態,再未重現昔日輝煌,在西域的霸權也隨著盛唐的崩潰而隨風消逝。

  富於戲劇性的是,高仙芝對手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怛羅斯之役後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謀殺,手下大將齊雅德·伊本·薩裡也被處死,其余各部由此叛變,呼羅珊地區陷入混亂。阿拉伯忙於平亂,對於遙遠的中國已經是有心無力了,從此再未試圖染指中國。

  《紅樓夢》中識見超群的賈探春縱論賈府物一番話說得好:“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大唐帝國的凶兆其實早已顯露了,就在高仙芝在中亞點燃戰火進攻石國的那一年,平靜已久的彩雲之南突然戰火紛飛,南詔王國第二任國王閣羅鳳原本安份守已,卻令人震驚地突然襲擊了雲南郡(雲南姚安),殺掉雲南郡長(太守)張虔陀。第二年,劍南戰區(四川成都)司令官(節度使)鮮於仲通率領八萬大軍進攻南詔國。閣羅鳳迫於形勢,表示謝罪,並願意退出所占領的土地以平息干戈。凶暴殘忍的鮮於仲通哪裡肯聽,倚仗人多勢眾繼續進兵,誰知被南詔兵團誘至洱海旁邊,全部殲滅,士卒死亡六萬余人,一萬余人被俘。閣羅鳳乘勝占領雲南全境。勝利並沒有給他帶來喜悅,他悲憤地在太和城立下一塊石碑,敘述自己滿腔冤曲:“我的後裔終有一天仍會歸附中國,到那時可把這個碑指給中國使節看,讓中國知道,我們今天這樣做,並不是我們的本心。”原來事情的真相是,當時的酒肉宰相楊國忠任用大酷吏鮮於仲通出任劍南節度使。上梁不正下梁歪,作為他忠實小爪牙的張虔陀在南詔國地面上任意胡為,不但強留南詔使節的妻子與其陪宿,還一再索取南詔王國無法供應的巨額賄賂,稍不如意就大加辱罵,又不斷向中央政府誣告南詔王國種種罪狀,要求嚴加懲處。國王閣羅鳳實在忍無可忍,舉兵反唐。楊國忠不從維護國家大局出發善加安撫,反而惱羞成怒地發動了一連串攻擊,每次都在萬山叢中被擊敗,前後共死傷二十余萬人。

  唐人杜佑在《通典》中這樣評價盛唐時期的衰敗征兆:“國家開元天寶之際,西陲青海之戍,東北天門之師,磧西怛邏(斯)之戰,雲南渡瀘之役,沒於異域數十萬人。天寶中哥舒翰克吐蕃青海,青海中有島,置二萬人戍之。旋為吐蕃所攻,翰不能救而全沒。安祿山討奚,契丹於天門嶺,十萬眾盡沒。高仙芝伐石國,於怛邏斯川七萬眾盡沒。楊國忠討蠻閣羅鳳,十余萬眾全沒。向無幽寇內侮,天下四征未息,離潰之勢豈可量耶?”

  腐敗的政府很難產生傑出的統帥,楊國忠之流自不必說,即使像高仙芝這樣優秀的軍事將領,也斷難挽救一個走向衰落的王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i314wt02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0-1-31 13:27:55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19 16:48:57 | 顯示全部樓層
亞拉伯人有雄心稱覇世界, 分裂
羅馬人有雄心稱覇世界, 分裂, 亡國
希臘人有雄心稱覇世界, 分裂....
蒙古人有雄心稱覇世界, 分裂, 亡國
反之中國雖然經常分裂, 但仍可算是一個統一國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19 22:4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中西文化傳播的角度看,此戰役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阿拉伯人因俘獲唐軍的工匠,學會了造紙術,然後再傳播到歐洲。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是最早西傳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1 05:38:1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看唐天寶之起落 其類似程度不下東瀛武田家的覆滅
武田家於信玄晚年中整合成戰國最強兵團
但卻在兒子勝賴一代因四出征討中逐漸消磨而導致覆滅
以唐代當時的政局而言 即令打下怛羅斯之役也恐難支配中亞太久
內亂的發生國力的消耗也將使唐無力顧及新領域
以少勝多畢竟只是兵法的偏門 大多數的戰役還是充分的事前準備 情報蒐集掌握運用並加上指揮官洞燭敵人之失取機先而取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17: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