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85|回覆: 5

困守孤城37年:真實的宋蒙荊襄之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3 16:1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蒙古大軍橫掃天下的“光輝戰史”裏,有這樣一場漫長如噩夢般的大麻煩 - 襄樊爭奪戰。

    在宋蒙戰爭的大版圖裏,荊楚平原上的襄樊重鎮仿佛一把刀子直頂在蒙古人的胸膛上,饒不過也躲不開,啥避實擊虛啥躲其鋒芒都統統一邊去,襄樊防線是南宋國土防禦的核心,是蒙古大軍南進的跳板,襄樊之戰誰得勝,誰就死死扼住了戰爭命運的咽喉。襄樊的較量註定是針尖對麥芒的血火攻殺,動手就要幹到底,開戰便永無寧日,傾國相搏,一句話,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至20世紀70年代,一位叫金庸的武俠大師以這段慘烈的歷史為底料,以生花妙筆描繪出三部令全球華人都耳熟能詳的武俠故事。大雕是絕種了的,降龍十八掌是忽悠人玩的,武穆遺書是不存在的,神雕俠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真實,是宋元兩國那場血火交織的戰爭,是以身許國的慷慨,是力戰不屈的激昂,是猛士斷腕的嘆息,是國破山河在的悲愴。

    自1236年蒙古軍揮兵南下開始,襄樊兩城便陷入長達三十七年的暴力與仇恨中。窩闊臺崩了,蒙哥汗接著幹,孟拱過世了,呂氏兄弟接著守,幾代人千百萬條生命,威服天下的榮耀與守土保國的責任,俱交織在這兩坐小城之下,在歲月無情的流逝中,風化成凝血的篇章。關於這一切,千言萬語,多少的生死相搏,多少的良將奇謀,多少的戰例經典,卻只匯成三個詞:天命,信念,民氣。

    說天命,襄樊真的倒楣的很,不止因為敵人太強,老話說,堡壘都是內部攻破的,三十七年來,襄樊軍民最大的敵人,恰恰卻是他們誓死捍衛的領導--南宋。

    南宋的皇帝們不是一般的昏,除了給岳飛平過反的孝宗還些許有些血性外,其他的不是吃喝玩樂,就是窩在深宮裏算計人,整死個功臣過過舒坦日子還行,指望他富國強兵,那是相當的沒指望。南宋的大臣也不是一般的昏,時言“北宋多名相,南宋多奸臣”,150年來,秦燴,丁大遠,史彌遠,賈似道,腐敗的腐敗,奸詐的奸詐,奸臣的名單都能編一個加強排,打了勝仗是他們的功勞,吃拿卡要沒個完,打了敗仗就是你頂缸,黑鍋悶棍少不了。所以這南宋一百五十年,除了向北方茍且偷安裝孫子,基本是什麼正事都沒幹,想找個正面典型出來,那是相當的難。就拿這漫長的襄樊保衛戰來說,整個南宋政府三十七年來昏招迭出,就是拖後腿也能把襄樊拖死了。

    襄樊就是在這樣的血霉裏抗戰的。

    襄樊的第一次兵災就是南宋朝廷沒事找事招來的,1236年,宋蒙聯合滅金後,窩闊臺還沒下決心南征,南宋皇帝宋理宗自己找死,在根本沒有作好任何戰爭準備的情況下首先向蒙古發動進攻,被打得灰頭土臉不說,還招來了蒙古人大規模的報復性進攻,漫長的宋蒙戰爭就在南宋人偷雞不成蝕把米的鬧劇里拉開了帷幕。可襄樊人卻打的很硬氣,任你窩闊臺人海戰術狂攻,宋將孟拱針鋒相對,以攻對攻,在經過五年的拉鋸以後,終於將蒙古人的第一輪攻擊波徹底擊退,可任誰都不會想到,在襄樊漫長的兵禍中,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三十七年來,襄樊防線的守將換了又換,立了功的大將不是被罷就是被殺,死在蒙古人屠刀下的少,死在自己人陷害中的多。南宋的宰相裏,丁大全扣軍餉,史彌遠排異己,賈似道乾脆坐視襄樊的死活不救,堅韌的襄樊防線是南宋權臣的眼中釘。說起南宋的這段歷史,真是一肚子的氣,不管外面打的熱火朝天,內部鬥爭永遠是烏煙瘴氣,自壞長城的悲劇演了一齣又一齣,襄樊,不亡也難。

    比起南宋政府自己的胡折騰,蒙古人卻認真的很,三代可汗各個決心大,過不了長江,就信用漢軍組建水師,攻不下城池,就改變屠殺政策收買人心,至於反間計挖墻角,更是用了個遍。一邊是強大的帝國勵精圖治的統治者,一邊是昏庸的領導腐敗的朝廷,襄樊,在這樣倒楣的天命裏,在新舊交替的夾縫之間,整整堅持了三十七年。

    只因為一種精神 - 信念!

    襄樊之戰,所謂名將,遠非決定勝敗的因素,真正的圖景,是一場全民皆兵的總動員。家家戶戶齊出陣,老少爺們上戰場,老爹死掉兒子頂,哥哥犧牲弟弟衝,這才是蒙古人面前真正的對手。任你蒙古軍刀兵過處片甲不留,襄樊的抵抗仿佛燒不盡的野草,一茬燒過又一茬的瘋長。窩闊臺敗了,蒙哥敗了,阿速軍敗了,蒙古軍敗了,兩代可汗碰得頭破血流寸步難行,那些站在城頭上抵抗的湖北漢子們,他們懂得一件事,這裡有我們的父老鄉親,有我們世代生活的家園,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他的是獵槍。

    於是,蒙古人被打慘了。

    西元1236年,蒙古軍第一次進攻襄樊,那一次他們打了個開門紅,禦架親徵的窩闊臺如摧枯拉朽一般連取襄陽和樊城二鎮,之後他才知道,他踏進的是一片地獄,政府軍垮了,襄樊人自發的組成民團,當官的逃跑了,鄉民們自動的組成義師,今天拔個蒙古據點,明天襲擊個運輸隊,驕橫的蒙古大軍暈頭轉向,仿佛空氣裏都充滿著自己的敵人,宋將孟拱整頓軍隊從正面發動反擊,襄樊人的義師從側面不間斷的騷擾,任你屠城任你破壞,只要還有一絲氣力,終要與你週旋到底,最終,天下無敵的蒙古大軍第一次體會到了崩潰的滋味,他們如喪家犬一樣的退了出去,18年後,號稱蒙古最智慧王子的忽必烈再次涉足這片土地,江漢軍民一如既往的浴血奮戰阻止了他前進的腳步,無數人的鮮血和生命,卻只換來奸相賈似道的一紙賣國條約。蒙古兵再次退去了,可這次,他們似乎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1268年,決定襄樊,甚至決定整個中國命運的第三次襄樊爭奪戰,再一次打響了。

    宋朝政府還是一樣的昏庸,宰相賈似道還是一如既往的陪著皇帝在宮裏鬥蛐蛐,國家?朝局?民族命運?與我何干。襄樊軍鎮接連派了三批求救使者,第一批和第二批都被賈似道攔了下來,第三位使者不顧一切的衝進皇宮,還沒說話就被宮廷侍衛砍了頭。可是就算說了又怎麼樣,襄樊告急?宋朝皇帝會很納悶的問:襄樊在哪?

    襄樊人已經習慣了,三十年來,他們就是在這種孤軍奮戰裏走過來的,可這次,他們卻突然感到了不習慣,不僅僅是因為蒙古人出人意料的有耐心,挖壕溝,築城,大部隊重兵重圍,在襄樊東南的鹿門堡修築堡壘,在樊城東北白河城修建堡壘,襄樊的週邊被割斷了,襄樊的後路被切斷了,甚至,襄樊兩城之間的聯絡也被切斷了。在南宋朝廷“行政不作為”的幫助下,堅韌的襄樊防線被切割成無數孤立的點。襄樊守將呂文煥在城頭上恨恨的罵:這種缺德的招數,估計只有漢人才想的出來。

    不錯,這正是漢人想出來的。也是這次襄樊人最大的不習慣,他們對面的敵人,不再喊著他們聽不懂的蒙古語,他們也說著和自己一樣的語言,來自和自己一樣的種族,那是蒙古王朝的漢人軍隊。

    決定襄樊戰局命運的,恰是兩個漢人:蒙古漢族名將史天澤,還有南宋降將劉整。

    對於這樣的人,後人自然可以很痛快的罵一句:漢奸!可這些所謂的“漢奸”,奪取襄樊的信念似乎和襄樊人守土保國的信念一樣堅定。史天澤不用講,自小生在北方,在異族統治的陽光下長大,啥南宋啥正統,在心裏統統沒感覺,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麼,忽必烈才是我的真主子。劉整呢,來自南宋不假,可就是那個朝廷,害死了我的老領導--曾立下擊斃蒙古可汗奇功的王堅。更要害死我。奸臣當道自毀長城,這樣的朝廷值得我效忠?元太祖忽必烈聰明的把奪取襄樊的任務交給了漢人,因為他知道:漢人信念的力量最可怕,他更知道,只有漢人才了解漢人。

    於是,從1268年開始,兩支來自同一民族的軍隊在自己祖國的國土上,展開了長達五年的搏殺,一邊是誓死保國的南方熱血之士,一邊是誓死效忠新朝的北方男兒,他們都堅定的認為是為自己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而戰,他們自以為在進行一項偉大的事業,這確是一場信念與信念之間的碰撞,史天澤的水軍在長江上橫衝直撞,南宋保持了數十年的水戰優勢自此當然無存,劉整制定了近乎完美的進攻方略,從進攻時機的把握和進攻地點的選擇,都幾乎卡住了襄樊防線所有的死穴。宋朝張世傑的增援部隊被打退了,範文虎的增援部隊被全殲了,襄樊守將呂文煥企圖在萬山堡打開突破口,卻被蒙古軍打了反包圍傷亡慘重,襄樊的週邊爭奪戰在向著對蒙古軍有利的方向發展,包圍圈在縮小,城內的儲糧在減少,部隊的傷亡得不到補充,週邊的援軍毫無蹤影,南宋呢,賈似道正陪著宋朝皇帝在花船上鬥蛐蛐,襄樊,沒救了。

    蒙古的進攻頑強,襄樊的抵抗依舊頑強,不僅僅是政府軍,民眾也自發組成了民團,宋將張順,張貴兄弟招募民兵3000人,衝破蒙古大軍層層包圍圈,終於入援襄陽城內,這是五年來襄樊防線得到的唯一一次援救,在血肉搏殺中煎熬的軍民萬眾歡騰,可幸福永遠是短暫的,數日後,張貴率軍出城,企圖聯絡宋朝大將範文虎共同夾攻蒙古軍,卻不幸遭到了蒙古軍的重兵重圍,突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蒙古軍將張貴的屍首送回襄陽城,那一日,整個襄陽淚如雨下,不僅因為烈士的忠義,更因為他們知道,襄樊最後的希望已然破滅了。

    其實襄樊人不知道,這次張貴賭博式的突圍,本身就是一次無望的衝鋒,因為他們寄希望可以來救援的範文虎,其實是個十足的草包,他根本沒有浴血殺敵的膽氣,張貴犧牲了,其實是個不錯的結果,畢竟,他是帶著希望離去的。不象他的戰友們,還要帶著絕望繼續戰鬥。

    時間一天天的流逝,襄樊防線的堡壘在一天天的被蠶食,蒙古軍似螞蟻啃大象一般耐心的前進著,襄樊的週邊據點全部丟失了,偌大的江漢平原上僅余兩個孤獨的城。1273年正月,在正面進攻數次碰壁的情況下,劉整和史天澤率兵從水路突擊,用回回炮轟開了樊城的一個角,數萬蒙古軍蜂擁而入,樊城守將牛富率全城軍民與敵巷戰,浴血犧牲,全城軍民無一人投降,樊城,以玉石具焚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襄樊防線的一個角,終於坍塌了。

    樊城已失,僅余的襄陽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城,襄陽守將呂文煥做了最後一次努力,派使者突出重圍去南宋都城臨安求援,救援的文書再次被扣到了賈似道手裏,糧食吃光了,箭矢打光了,襄陽已經喪失了最後的希望。襄陽的軍民終於懷疑了:五年,整整五年,我們付出了無數生命,在沒有任何援助的情況下孤軍戰鬥


    1273年2月,蒙古大將阿裏海率兵抵達襄陽城下,幾聲回回炮轟鳴,傷痕纍纍的襄陽城頭被轟開了一角,硝煙過後,展現在蒙古軍面前的是一群默默放下武器的人,沒有嘈雜,沒有抵抗,只有襄陽人木然的眼睛裏閃耀著無聲的憤怒。襄陽,投降了。

    那一天,在襄陽城祭祀張貴兄弟的雙忠祠中,襄陽守將呂文煥面對著英雄的牌位,淚流滿面。

    西方軍人在目睹此情景後會說:他們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他們有投降的權力。襄樊人卻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襄樊之失,非兵不利戰不善,而是民族信念的崩潰。這以後,臨安淪陷,福建淪陷,廣東淪陷,建立過讓世界讚嘆的繁華文明的大宋王朝,終於亡了。蒙古人的全球霸業達到了頂點,他們建立的元朝在中國實行殘酷的暴政與種族歧視政策,他們近乎敲骨吸髓的掠奪似乎是要奪走這個民族的一切,然而他們不會想到,這個民族有一樣東西,是他們永遠拿不走的。

    那就是民氣!

    信仰也許會陷入危機,信念也許會崩潰,而民氣,卻永遠生生不息,襄樊平原,正是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在宋亡之後的數百年間,作為楚人的子孫,襄樊人卻用生生不息的民氣實現了這個古老的預言。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中,湖北是抵抗最為劇烈的地區,正是湖北人一次次不屈的抵抗,牽制了元廷大量的精銳兵力,才給了後來成為正朔的明王朝以起家平天下的時間,令蒙古人終於捲起包袱狼狽逃出長城。在20世紀的初葉,也正是湖北人的一聲炮響,敲響了滿清三百年異族統治的喪鐘。在如鳳凰涅盤一般的八年抗戰中,從大武漢到襄樊戰場,湖北人給了驕橫的日寇以最慘重的打擊,日本在湖北戰場上投入了他們二戰以來最精銳的兵力,最尖端的武器,卻在屍山血河中無法前進,整個抗日戰爭的戰局,也正是從湖北戰場得以扭轉,高歌猛進的日本人儘管在付出慘重代價後佔領了湖北,卻終於元氣大傷,停滯了擴張的腳步,使中國人終於贏得了休整的時間與再造河山的機會,湖北,以他不屈的抗暴精神,一次次用鮮血和犧牲為中華民族贏得求生的機會,在無數個悲壯的故事下,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氣。

    面對真實的史實,武俠迷們或許會失望,那些所謂的武功秘籍最終被證明是不存在的,然而穿過千年的歷史,拋開光怪陸離的武俠傳說,我們會發現,襄樊,有著比所謂武林至尊更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一個民族精神。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0-1-13 17:31:25 | 顯示全部樓層
睇完有好大感觸.之前對荊襄之戰之知識是從小說而來,現在知道真相.
又一個偉大的民族事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1-13 17:3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金庸先生既小說好多都係有真實歷史背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2 14:42: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可憐都係呂文煥....
明明佢係英雄都俾金大俠寫到成個狗熊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5 04:49:30 | 顯示全部樓層
Many thanks for detail informati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30 17:48:51 | 顯示全部樓層
歷史往往令人唏噓不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