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9-12-22 23:58:12
|
顯示全部樓層
京城九門,各有各的講究。西直門走水車,城門洞刻了三道水紋;東直門走糧車,城門洞裡刻麥穗。菜市口在宣武門外,所以城門洞刻了三個大字:“後悔遲”,什麼意思?出了這裡說什麼都沒用了,吃什麼都不香了。清代有個許承堯寫過一篇《過菜市口》詩,把菜市口刑場的景象描繪得十分生動,詩日:“薄暮過西市,踽踽涕淚歸,市人竟言笑,誰知我心悲?此地複何地?頭顱古累累。碧血沁入土,腥氣生伊蹶。愁雲泣不散,六嚴聞霜飛。疑有萬怨魂,逐影爭嘯啼。左側橫短垣,茅茨复離離。此為陳屍所,剝落牆無皮。右側堅長稈,其下紅淋漓。微聞決囚日,兩役舁囚馳。高台夾衢道,刑官坐巍巍。囚至匐匍伏,瞑目左右欹。不能指囚頸,一役持刀鋒。中肩或中顱,刃下難邃知。當囚受刃時,痛極無聲噫。其旁有親屬,或是父母妻。泣血不能代,大踴摧心脾。”
傳說有這麼一家裁縫鋪子,就住菜市口,由於手藝好,生意很旺盛。時間久了就遠近都出了名。有這麼一年夏天,菜市口外砍死了一個亂黨。當天晚上,裁縫鋪掌櫃的睡的正香,突然覺得屋裡有人走動,心裡想八成鬧賊了。這屋裡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這賊他偷什麼呀?於是就眯縫著眼睛瞅著,這賊摸索了一會,什麼也沒摸著,臨走隨手把門給關上了。第二天,掌櫃的起床查看,一發現自己的針線笸籮不見了。這時外頭有人喊:掌櫃的快出來看看吧。掌櫃的出門跟眾人到荒郊一看,昨天那個斬首的人,腦袋和身子連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細細的線痕,旁邊就扔著裁縫的笸籮!
在菜市口被砍頭的名人之中,肅順要算一個。肅順(1816—1861),清末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愛新覺羅氏,字雨亭,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子。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為咸豐帝信用,與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時。力主重用漢族官僚地主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用湘軍鎮壓太平天國。為解決財政困難,主張發紙幣、鑄大錢。對外國侵略者疑懼頗深,要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參與對外交涉的決策。 1857年英法聯軍入侵廣州時,在咸豐帝面前,“(奕)?主和,(肅)順主戰,哄於御前不能決”。 1859年與俄使伊格納切夫在北京談判,斥責其侵略要求,把未經批准互換的《璦琿條約》文本,“擲於桌上”,宣布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 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與載垣、端華護送咸豐帝至熱河(治今河北承德市)。遂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主管行在事務。次年咸豐帝病死,受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 1861年10月6日午時,肅順獲罪,被押赴菜市口,途中被百姓用瓦礫、泥塊打得鼻青臉腫。跪在刑場上。面對死亡,他面不改色,始終昂頭,直到被劊子手一刀砍下了腦袋。至此,這場震驚中外、歷時僅六天的“辛酉政變”,慈禧等人獲得勝利。
何為“辛酉政變”?要從咸豐皇帝駕崩說起。
1861年7月17日,咸豐皇帝在熱河病逝,遺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年僅六歲的載淳。慈禧和肅順權力慾望都極為強烈,一個憑藉是小皇帝的生母,一個自恃是小皇帝的輔臣,都想抓住機會,謀取大清國的最高統治權,但終究慈禧棋高一招,僅用了六天就將肅順扳倒。不僅剷除了肅順、載垣和端華三位主要人物,其他五位大臣也被革職的革職,充軍的充軍,“贊襄政務王大臣”全軍覆沒。 “辦理神速,為中外人情所不料,尤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對於肅順,評價複雜,但說來好笑的是,慈禧當日在菜市口的宣判書中竟無一條說得過去的罪名,不過是“當面咆哮”、“擅坐御座”等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誅殺肅順的詔旨發下後,朝野上下卻齊聲喝彩,可見肅順的人緣極差,肅順被押赴刑場途中,憤怒而狂喜的旗民一邊高呼“肅老六,你也有今天” ,一邊撿起板磚泥巴扔向囚車,不一會兒,他就“面目模糊不可辨”。有人評價說肅順用他的血證明了滿清"狗屎糊不上牆"的民族本質,也算是一種見解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