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170|回覆: 10

張五常 國家六十有感

[複製鏈接]
簽到
28
發表於 2009-10-11 12:54: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五常 國家六十有感 (2009-10-01 08:25)

不少讀者期望我寫這篇文章,應該寫。不易寫,但應該寫。中國是個古國,其歷史複雜無比,文化的演進沒有歐洲十五世紀之後的閃閃生光,但純而厚,是好於學問的人的一個好去處,我是著了迷的。歷史說,解放立國到今天是六十周年了。北京要大事慶祝,顯然因爲六十年是一個甲子。中國的文化傳統有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能拼出六十個不同的組合,六十年是一個循環。爲何有這樣組合的安排我可沒有考究,但中國的傳統是以六十爲大壽。不管你同不同意,或是否反對一個國家久不久應該發一下神經,你不能不承認中國要做大事可以做得非常大。去年的北京奧運是一例,明年上海的世界博覽會是一例,今天是二○○九年十月一日,打開電視看看吧。

建國六十年,剛好有三十、三十之分。前三十解放共享,不妥不妥;後三十開放改革,很好很好。後者,我在《中國的經濟制度》的結語中,有所感慨而揮筆直下:

「這些年北京做出來的大可引以爲傲。你可以詳盡地批評執掌政權的人,但他們減少了那麽多的貧困,工程之龐大與迅速,歷史從來沒有出現過。我認爲這樣的成就不會再重復——不管是何地,不管是何時。」

我是個生存在上述的整個甲子的人。六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快十四歲,懂事的。不斷地跟進中國的發展,對歷史有研究。在美國讀本科第二年時,我寫了一篇關於鴉片戰爭的前前後後的長文,當時的經濟歷史教授Warren Scoville給予高評價。今天我想,如果沒有上文提到的不妥的前三十年,中國會有很好的後三十年嗎?如果六十年前解放之初就動工三十年後的改革,中國今天會更有成就嗎?前三十的不妥是要付代價的,這代價高,值得嗎?這些問題我沒有答案。我只能說,從歷史規劃下來的局限看,中國能達到今天的成就,是人類歷史沒有出現過的艱巨工程帶來的奇迹。這樣的成就當然要付代價,很大的代價,至於這代價是否值得,見仁見智,是主觀的判斷了。比較客觀地問,如果中國選走另一條路,這大代價會否低一點?今天的人恐怕沒有答案;將來的歷史學者總要提出這個問題。

讓我從乾隆皇帝說起吧。此公是二百五十年前的人。記不起正確年份,當時英國的皇帝派一個欽差大臣訪中國,要求發展貿易。乾隆接待了他,寫了一封歷史有名的信給他帶回英國皇帝。該信的大意是說:「我們中國什麽都有,對西洋鬼子的産品毫無興趣,而作爲中國皇帝,我的責任是搞好中國的民生,番邦要求的外交事宜,與我何干哉?」這是當時中國閉關自守的意識,百多年後,八國聯軍的年代還是差不多,但八國聯軍之際,中國已經遠遠地落後於西方了。

我們當然不懷疑古時的絲綢之路打通了一點與歐洲的聯繫,也不懷疑明初的鄭和下西洋是比哥倫布早上大半個世紀的偉大探索。然而,無論怎樣看,中國曾經有數千年的閉關自守的日子。康熙謝世前三年(一七二○)在廣州設立公行,容許行商與老外貿易,只是爲了應酬一下,說不上有發展外貿的意圖。康熙是個好皇帝,但他對西方科學的興趣只是爲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圓明園的故事與後來的悲劇是清代皇帝的好奇心奢侈化的結果。中國打開門戶是鬼子佬用槍炮攻開的。鴉片戰爭之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檔案與英國商人催促政府出兵的文件,我讀過。他們要中國的絲茶,但中國只要他們的銀兩,銀兩不夠,他們在印度找到中國人愛吸的鴉片。

一個聰明的民族,關起門來發展自己的文化,大有可觀,但與西方的文化傳統很不相同。中國的文化既深且厚,可惜到今天西方的衆君子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體會,稱得上是及格的寥寥無幾。中國的學子沒有幾個不知道有莎士比亞這個人,但西方的學子沒有幾個聽過蘇東坡。今天,在鋼琴上彈莫扎特彈得像樣的中國孩子數以十萬計,但我賭你找不到幾個西方的孩子懂得唱京曲。是一面倒的西方影響中國,只是近幾年西方的孩子們搶著學起中文來了。後者是大好形勢,反映著西方的衆君子終於察覺到地球上還有另一個重要文化存在,是值得尊重的。這是我對國家六十有感中的一個很好的感受。

一面倒的中學西,有貶意說是崇洋媚外,但其實是清末民初以還,早一點說是乾隆皇帝之後,西方的科學與工業産出比中國的先進得太多,把炎黃子孫嚇破了膽。讀得出幾個英文字的誇誇其談,把西方的一切捧到天上去。一九五七年我離港赴北美時,護照是五千四百多號,即是說從盤古初開到一九五七,從香港正規外出的只有五千多個。急起直追,進入洛杉磯加大的第二年被邀請作西方藝術史的助理教員。好奇地跑到圖書館去研讀一下中國的藝術文化,客觀地衡量,知道那所謂落後的中國,其文化了不起,自成一家,影響了梵高、高庚、畢加索等西方天才大師,可惜深入的影響卻說不上。我對中西雙方的文化一視同仁地重視,是從那時開始的。東歸東,西歸西,二者混合不來,是老生常談,但不對。

今天看,中國走現代化的路是成功了的。雖然還有好一段要走,但回頭看,我們的確走過了千山萬水。乾隆之後炎黃子孫的經歷滿是血淚。抄襲西方不容易抄得有好效果。西方有的不是一般皆可取。近幾年凡是抄襲西方的經濟政策,差不多一律不妥。說真的,今天中國的經濟改革有成,主要是靠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方法。

千山萬水,炎黃子孫今天大可披襟岸幘。重要的問題,是中國人既然那麽聰明,那麽吃得苦、有幹勁,爲什麽要花上兩百年的時間才走出那漫長的黑洞呢?我找到的答案,是在閉關自守的日子裏,中國的傳統是以風俗倫理管治,高舉儒家學說,重視三從四德。學而優則仕,蘇東坡等天才都做官去了,其中不少以倫理判案。沒有司法制度,傳統上中國沒有律師這門專業。也因爲讀書的人材都求做官,中國沒有出現過一個阿基米德(公元前二八七至二一二),或一個伽利略(一五六四至一六四二),或一個牛頓(一六四二至一七二七)。不是智商有所不及,但學而優則仕,好學的讀古書,談詩詞,習書畫,騰不出一個科學發展的空間。

不要貶低以道德倫理治國,不要嘲笑三從四德。從一個以農業及手工藝爲主的經濟社會看,這種管治制度可取。無可置疑,中國的傳統農業與手工藝了不起。就是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大名鼎鼎的農業經濟專家卜賽(賽珍珠的丈夫)跑到燕京大學研究中國的農業幾年,拍案叫絕,認爲比西方的高明得多了。

我說不要貶低以道德倫理治國,因爲這種治法成本低,遠低於司法制度。從一個不論科學、不靠科技産出的社會看,以一個靠家庭的農作與手工藝而爲生計的社會而言,高成本的司法制度不可取。然而,以道德倫理治國的一個大麻煩,最頭痛的,是沒有彈性,修改不易。今天我們知道,法律是可以修改的,但道德倫理修改極難,事生於世而備適於事,經濟的需要轉變了,但管治的制度改不了,可以帶來災難。四十年前在芝加哥我與戴維德(Aaron Director)研討過,得到的結論,是管治成本愈低的制度,愈是沒有修改的彈性。我們當時比較的是英國的普通法與歐洲的大陸法,認爲普通法的施行成本較高,但比大陸法容易修改。再相比,要放棄道德倫理的準則而以司法制度代之,更是難上加難。

三從四德的家庭傳統,跟道德治國合得來,在重視農業、手工藝甚至商業而言,這樣的管治制度因爲成本低,可取。困難的出現,是人口上升,不靠工業的發展不足以糊口。歐洲在十八世紀初期的經濟學有重農主義,也有重商主義,但沒有重工主義。然而,一七七六史密斯發表他的《國富論》,以專業分工合作的制針工廠起筆,明顯地是重視工業發展的思維。說來湊巧,一七七六是乾隆皇帝的時代。想當時,中國以家庭爲産出單位,但歐洲的工廠運作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了。

工業的發展要讓家庭産出轉到工廠去,歐洲早就跑過了這一程。中國呢?要到清末民初才見到工廠形式的出現。這發展需要年輕人離鄉別井,跑進沒有親屬同事的工廠操作。這樣,以家庭産出的傳統開始瓦解,成本較低的倫理管治逼著要轉到司法或法治那方面去。談何容易,就是今天,好些中國的家族傳統的意識還在神州存在。我是個保守的人,不認爲中國的家族觀念或禮教沒有可取之處。是的,我不認爲西方的子女要向父母借錢求學是好品味的風俗。但我希望讀者明白,從以家族爲基礎的道德倫理的管治制度,轉到近于六親不認的管治制度,是多麽困難的一回事。

像香港那樣的一個小地方,或像日本那樣的一個小國,上述的轉變遠爲容易,或衝擊比較小,但中國地大人多,民族這裏不同那裏,口音不一,就是連吃,地區之間也大異其趣,需要的轉變難於登天。二戰期間,我在廣西某農村住了一年,知道村與村之間不論婚嫁,口音不同,更談不上搞什麽合作産出了。那只不過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今天呢?深圳人口一千三百多萬,其中一千三百萬是外來的。

上文提及,國家六十年,前三十不妥,炎黃子孫付出了大代價。代價不論,我的直覺是沒有這前三十中國不會有今天。代價是成本,但經濟原則說,歷史成本不是成本,我們要多向前看,不要頻頻爲以往的代價惋惜。另一方面,單看今天北京要慶祝的六十年,我們會低估了中國人的成就,或誇張了昔日的代價。爲寫此文,我決定向歷史多走幾步,細說從前,用上的解釋是自己的以社會費用的轉變爲基礎的制度理論。這理論是三十年前我爲推斷中國會走的路而想出來,今天是多了三十年的觀察而改進了。

不堪回首的日子二百年,大可回首的是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其中好些值得探討,值得欣賞。中國的青年呢?昔日的代價他們沒有付出,但新的機會就在眼前。他們要學我當年,見到有爭取知識的機會就站起來大博一手。爭取將來當然是今天中國青年應走的路,而在走這路的同時,他們也要學我當年,不斷地探討中國的舊文化,與西方的比較一下,從而體會到學問這回事是沒有中、西之分的。一面倒的中學西曾經是悲劇,但上蒼有眼,昔日的悲劇今天變爲喜劇了。是的,在地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的孩子們占了先機,因爲中西兼通,將來的天下他們會是主角。這也是我對國家六十有感中的一個很好的感受。

孔子雲:「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三十年前的開放改革,無疑是「立」。今天六十,「耳順」要怎樣解才對呢?鄭康成雲:「耳順,聞其言,知其微旨也。」皇《疏》雲:「聞其言,即解微旨,是所聞不逆於耳,故曰耳順也。」翻過來,我的解釋,是耳順指懂得分辨是非,知所適從,可以作出大智大慧的判斷。謹以此爲北京的朋友賀。


[ 本帖最後由 rockman 於 2009-10-11 13:00 編輯 ]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09-10-13 11:07:37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好消化下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3 16:4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rockman 於 2009-10-11 12:54 發表
張五常 國家六十有感 (2009-10-01 08:25)

不少讀者期望我寫這篇文章,應該寫。不易寫,但應該寫。中國是個古國,其歷史複雜無比,文化的演進沒有歐洲十五世紀之後的閃閃生光,但純而厚,是好於學問的人的一個好去處,我是著了迷的 ...

樓主可否就此文發表你的看法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3 22: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 清朝沿襲明朝閉關自守, 失去與西方接觸機會. 唐漢是對外開放
  • 古代外儒內法, 官是終身制. 頂多如蘇東坡眨官去遊山玩水, 沒有甚麼責任制
  • 古中國有藝術沒科技, 技藝用作謀生糊口. 所以富人尚武, 窮人習文
  • 共產世界之必要條件, 物質能平均分配給所有人. 沒條件的話, 小康社會也殺
  • 從合作社到大鑊飯, 大飢荒到文革十年, 鬥爭應局限於中共黨內. 對外是還是統一口徑, 槍桿子出政權
  • 步入國際, 求同存異. 與第二及三世界聯合抗歐美勢力, 爭取發言權, 投票權, 話事權
  • 圖富強, 滅農貧. 求科技. 掌技藝者勝
  • 習西方之國策及經濟理論, 分析不足之處. 政策主導
  • 市場為一小撮, 極小數人之玩具, 在緊急關口時, 犧牲之


[ 本帖最後由 tmau 於 2009-10-13 22:17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3 23:45:17 | 顯示全部樓層
洋人仇視華人,一百年來沒有絲毫改變,在他們的國家住幾年你便會感受到。

一句講晒,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便是好貓,因此中國應行美國的政治體制三權分立。


[ 本帖最後由 bwk0317 於 2009-10-13 23:48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3 23:5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斂集:要讓中國走自己的路

2005年03月24日
(張五常)

三月二十日《明報》標題:《賴斯:美日韓印聯盟牽制中國》。讀內文,覺得「牽制」二字過於誇張,但美國要中國施行民主代議政制不起於今天,只是賴斯說得清晰坦白。我對前任國務卿鮑威爾很有好感,覺得他是個誠懇的人。賴斯的作風不一樣,我同樣有好感:清晰坦白,看來沒有機心,何況出身學術,鋼琴彈得演奏家水平——容易把分數打上去。但我認為這個時候要求中國改用代議政制是太早了。

首先要說的,是中國目前還在改革,而以民主投票改革,歷史沒有成功的經驗。兩個問題。其一是人民的權利還在改進,而投票是為自利而投,改革是不應該讓多方的壓力團體左右的。以分餅仔的投票來改革制度,不會有好結果。其二是改革要經過漫長的時日,連貫性重要。如果這幾年我搞我的,跟 幾年你搞你的,連貫就不容易了。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中國的改革有絕對的連貫性,或只會改進不會改退,或北京上頭沒有權力之爭。跟蹤了中國的改革二十六年,認為行差踏錯的地方不少,但考慮到這改革的困難,人口多資源少的複雜,撇開沙石,我見到一個連貫性相當高的發展。

二十六年來,自鄧主任而下的所有中央總書記與國務院總理,沒有一個不是人材。要批評容易,一些領導比另一些高明,但沒有一個不及格。朋友,客觀地看,你認為無能之輩可以擠進北京的權力核心嗎?客觀地看,這期間如果有一個胡作非為的主要領導人,不以改進民生為己任,你可以想像中國會有大家見到的發展嗎?

每次讚中國幾句,國內的網上客總要把我罵個夠。這些應該是青年吧。他們不會記得二十多年前的日子。不滿於現在是人之常情,但我喜歡回頭看,比較一下。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經濟不斷高速增長,不斷放寬人民的選擇自由,人類歷史從來沒有出現過。不是一帆風順。十年前投資中計的屈指難算,而言論自由我自己也是個受壓者。糊塗、說不通或見不得光的事,寫滿十本書不困難。然而,成功只能以效果衡量,我們久不久要回頭看,要看整體,不要把自己的幸與不幸帶進去。

中國改革的成績史無前例,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可以做得更好嗎?想像當然可以,但二十六年前你有沒有想像到今天的中國呢?我是我知道的唯一於一九八五年就說中國可以有二十年以上不斷高速增長的人,但今天見到了,很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是個實效主義者,認為沒有把握做得更好的改革,不要左右它,讓這改革繼續下去。我們不同意的地方不少,衷心直罵的文字自己寫過很多。但罵歸罵,我的主張是讓北京走他們的路,讓他們繼續改革下去。他們面對的局限我們不清楚,就是清楚也不容易想出有那種政制可以改革得更有實效。

我的美國朋友多得很,知道他們喜歡的社會與北京希望的差別不大,只是說法往往很不相同。不要管他們怎樣說,看效果算了。

說過了,某方面北京一定做得很對才有今天的成果。對在哪 是一個重要問題。繼續發展下去,中國會有怎樣的政制,賴斯不容易知道。跟蹤了這發展二十六年,我看到一點眉目。北京會比我清楚嗎?不一定,因為我掌握 一個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架構作推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3 23:52:57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斂集:從上而下是另一條路

(張五常)

2005年03月31日

我要從學術的角度與賴斯談談中國的政制前途。所有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有不少問題;美國的基礎是好的。搞司法搞到美國的水平不容易,而他們的憲法是歷史上最可取的了。不要忘記美國人知識高,雖然有種族問題,但遵守憲法比其他國家有成效。

美國憲法的重點是一七八九年加進去的權利法案。當時的意圖如何有不同的說法,但後來的一個闡釋,是權利法案容許某些事項可以投票取捨,某些不可。理念高明,可惜法案不夠清楚,實踐有點問題。某些公共事項,投票可以減低交易費用,但投票也可以把你的錢投到我的袋中去。後者是違反了權利法案的維護產權的精神。今天,不少美國學者為此對民主投票有反感。

不能否認,民主投票的政治費用高,但以之防止暴君的出現,可能還是值得的。獨裁不一定有暴君,而今天中國的政制,出現暴君的機會低得很。國家民主憲政的困難有二。其一是上佳的憲法不容易寫,說來話長,這裡不說了。其二是立憲是一回事,實踐是另一回事了。佛利民說,不少國家把美國的憲法搬字過紙,但搞得一團糟。這方面中國要成功地仿效可真不易,而考慮到成功如美國還有不少問題,仿效出錯很容易帶來災難性的發展。

在清楚權利界定下有自由選擇的社會,不侵佔產權的人權受到保障的,是民主的真諦,大家都贊成,但這樣的社會不一定需要民主投票。回顧歷史,我們知道二百多年前的美國,人民有產權界定的基礎,各州有各州的憲法與權利法案,一七八七年推出的國家憲法,是聯邦制的需要,而此聯也,各州與人民把權力交到上頭。英國與歐洲的發展略有不同,從郡主制度起筆,也是把權力交到上頭。

二十多年來中國的改革,是另一回事。毛澤東時代的共產制度,廢除私產做得徹底,權力集中於中央。一方面看,中國的改革是從以等級界定權利轉到以資產界定權利那方面去。從另一方面看,這改革是把上頭的權力下放至省,至市,至縣,至村,最後至個人。

從下而上與從上而下的政制發展很不一樣。兩個有趣的問題。一、這兩種發展的最後政制會是一樣嗎?答案是有可能,但機會很小。二、從下而上達到的美國政制,會比今天中國從上而下最後達到的可取嗎?答案是很難說。中國的從上而下的發展,歷史沒有出現過。從樂觀那方面看,我們有理由推斷中國最後達到的政制會有民主意識,或從中國的局限看,勝於把外國的搬過來。是的,中國目前的發展,有機會達到一個合乎民主真諦的政制,但沒有龐大的政治費用。

這裡提出的是純學術的問題。我們知道的人類的政制有多種,每種不可能是一個或幾個人的發明,而是社會的局限轉變迫出來的。有好有不好,但不能排除更好的還沒有出現過。中國昔日的「無產」制度走得盡,而二十多年來從上而下的改革也走得快。最後達到的政制會是怎樣的是重要的學問。旁觀者可以批評,可以建議,但不要左右——我們還看不到整體上中國是走錯了路向。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3 23:5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斂集:中國改革要順流而下

(張五常)

2005年04月05日

二○○四年二月十六日起一連三天在《信報》發表的《還不是修憲的時候》,是幾年來自己最滿意的文章。其中一個重點當時我沒有答案,今天還沒有,但多想了一年,問題是比較清楚了。

該文指出,中國發展的一個獨特之處,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激烈,其他國家沒有見過。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激烈,商店與商店之間如是,工廠與工廠之間如是,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如是。但一國之內,地區之間一般沒有熱鬧的競爭——不是沒有競爭,而是不夠活力。中國是例外。今天國內的地區競爭自成一家,是工業發展得那樣快的主要原因。

很久前讀過一本名為《歐洲奇蹟》的書,指出歐洲在多方面的驕人成就,主要是因為那裡的國家多,互相競爭,互相感染。當時我想,為什麼一國之內的不同地區不會這樣呢?把中國分成多國可能是個好主意,雖然政治上不能接受。然而,今天所見,中國一國之內,竟然有多國競爭的大好場面。這些年,熟知國內情況的,都知道什麼縣長市長等,或他們的下屬,天天東奔西跑,到處搶生意。好些非常聰明的合約安排,尤其是合資合約,顯然是在地區競爭中迫出來的。

前思後想,我認為這個重要的地區競爭發展,是由四個相關因素促成。其一是權力下放,由上而下。其二是這下放之前中國基本上沒有私產,彷彿是從一張沒有文字的地契起筆。其三是通過承包制把資產的權利界定下放,以層層承包的方法下放至省、市、縣、村、戶等。其四是承包的分帳(稅也)有一條鼓勵競爭的方程式。

今天,上述四項做得七七八八了,只是那關鍵性的方程式我搞不清楚。變化多,還在變,而我擔心的是可能變得抹殺了地區之間的競爭活力。調查不容易,有關的官員可能不理解,而就是理解可能不便說出來。如果只准我選一個人求教,這個人是朱鎔基,因為在他掌政下中國的地區競爭上升得最快。

順流而下,沒有外間的左右或自己的愚蠢失策,安定下來的經濟與政治體制會是怎樣的呢?每個或大或小的地區會成為一個有文化的經濟機構,區內投票會出現——這些早就浮現了。地區本身的體制安排會受到地區之間的互相競爭的影響。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民主或不民主的取捨於是由人民的選擇決定,這才是真正的民主。

加起來還會是一個國家嗎?當然是。北京中央掌握國防、外交、國稅、貨幣、終審、省與省的公共設施,再加上委任地方公務員(官員也)的權力,判斷他們的廉政與辦事能力,隨時調動,再加一些書記去監管,而書記也是可以隨時調動的。其他事項中央不管。

已經走得近,走得很近了。如果真的順流而下,我們有理由樂觀,期望在胡、溫任內可以見到一個地方權益與人民的生活民主由中央維護的政制。北京的領導人可以由全國普選產生嗎?沒有問題。這領導的權力只是那麼多,界定得那樣清楚,壓力團體見沒有餅仔可分就懶得搞政治了。

國家的憲法又怎樣了?容易寫,會是很短的。但地區的本身要有自己的地方法,可說是地方憲法,不能與國家的憲法有矛盾,但怎樣寫是由有清晰權利界定的地區競爭決定的。權力從下而上的民主憲法很難寫,更難實踐。中國竟然倒轉過來,讓權力順流而下,天意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4 22:27:54 | 顯示全部樓層
要讓中國走自己的路 (2005年03月24日)
  • 鄧小平在六四後決定全體退下火線, 讓後生的接力
  • 溫定寶當年入趙紫陽派系, 沒有打壓出權力核心. 反以當上總理, 手段強, 效率高, 成就大
  • 看過胡溫兩位在電視上之表現, 反觀港官之陋習. 冇運行是避不了
  • 估計中共內部有國家發展之藍圖, 只是未有實在的施政方針
  • 中共人物之政治生涯有點像柏拉圖之理想國. 在人群中磨鍊二三十年, 有本領的便冒出頭來


從上而下是另一條路 (2005年03月31日)
  • 若相信中共內部仍存在著階級鬥爭, 自我審核. 出來之政策方針是不可能有大錯的
  • 軍政是不動的, 中央所放的權力是經濟自主運作. 結果是國富民強, 抬起頭看世界
  • 經濟政策是宏觀調控, 屬計劃經濟. 以絕大多數人之利益為主, 炒作者後果自負


中國改革要順流而下 (2005年04月05日)
  •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張教授指出中共在朱鎔基時代實現了"區域性之鬥爭"
  • 生存之競爭, 各自要為 "地盤" 交出亮麗的成績, 貪腐是會壓低一點
  • 樂觀估計, 滅農貧, 人民幣成國際貨幣, 輸出高端產品, 自給自足之經濟體系. 民主才由口號落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8 02:22:3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loveitmac 於 2009-10-13 16:49 發表

樓主可否就此文發表你的看法呢




中国自鴉片戰爭后清朝不断的改革都不见成效,日本明治维新一蹴而就,百思不得其解。
張五常经济学家提出的解析很有见地。明白法治一直没有成功建立原因。
如果诸位也读过钱穆国史大纲,明白古代中国不可能出现民主。
那清朝的丧权辱国的时代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汉明期间中国的领先了2000年的代价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0-18 09:36:34 | 顯示全部樓層
  • 鴉片是商品的話, 清政府一年之外貿赤字達數億白銀両. 老外視中國為銀礦. 政府無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鴉片是精神科毒藥, 國人身體變差, 難禦外侮
  • 軍械落後, 巷戰也沒有勝算
  • 皇帝昏庸, 嗜物好貨攪女人
  • 狗官當家, 割地賠款了事
  • 軍閥割據, 妹仔大過主人婆
  • 外交失敗, 鬼佬撐袁世凱


原帖由 rockman 於 2009-10-18 02:22 發表




中国自鴉片戰爭后清朝不断的改革都不见成效,日本明治维新一蹴而就,百思不得其解。
張五常经济学家提出的解析很有见地。明白法治一直没有成功建立原因。
如果诸位也读过钱穆国史大纲,明白古代中国不可能出现民主。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9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