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貼)關於中國古代軍事和戰爭的研究多如牛毛,只要是有人感興趣的方面,就一定可以找到相關的文章。但是對於古代軍營生活和一些普通士兵的方方面面卻沒人感興趣,也沒人真正瞭解古代軍營生活的真實面貌,我想寫的就是關於這些方面的點點滴滴。需要說明的是,這方面本來資料就少,也沒人去考證,所以我寫的錯漏之處難免貽笑大方,不過笑過以後請給我指出,先行道謝。希望本文能讓大家對古代軍營的真實生活有一點體會。
軍營
《李衛公兵法》中詳細介紹了唐代軍隊紮營的全過程。軍隊還在行進中,斥侯兵就必須把前方可能紮營的地方詳細報告給軍隊統帥。紮營實在不像我們通常所想的那麼簡單,唐軍的軍營四周要圍起一道臨時的木牆。製作方法是先砍兩排樹幹,一排長一排短,把樹幹底下燒焦以後埋二分之一入土,長樹幹排成緊密的一排在外,短樹幹排成一排在內,然後在兩排樹幹之間架上木板,分為上下兩層,這樣長樹幹長出的部分就成為護牆,木板上層可以讓士兵巡邏放哨,下層可以存放防禦武器和讓士兵休息。唐軍的一個小隊是五十名士兵再加上隊長隊副各一,紮營的時候也是如此,大家的營帳兩兩相對,在營帳的周圍和營區之間要挖排水溝。嚴禁士兵在各個營區之間亂竄,本營區以內也不許各個帳篷亂跑。
每個營區挖一個公共廁所,有意思的是兵法中對於軍營衛生也非常重視,不厭其煩的強調廁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要離水源和貯藏糧食的地方遠遠的,要離營房有一定的距離,但不能太遠,以免上廁所的官兵不能及時歸隊,當然也不能太近。
當時的軍營還非常重視防疫,比如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及時掩埋焚燒,重病患和傳染病患要隔離等等。
軍隊的伙食也隨級別不同而大大的不同。比如霍去病,在封狼居胥山的那場戰役中,他隨身攜帶御用廚房,結果打完仗撤退的時候因為嫌太重而將新鮮的肉類糧食大批拋棄,而因為深入匈奴境內太遠,全軍後勤供給不上,士兵根本吃不上一頓飽飯,結果出塞時全軍十萬餘匹戰馬入塞時只剩下一萬匹不到。而霍去病還要求士兵為他在沙漠中修建臨時球場(沙灘排球???)。其實古代的軍隊中士兵的命還沒有戰馬值錢,漢武帝劉徹在對匈奴發動總攻以前在邊塞養了三十萬匹戰馬,其中最好的戰馬完全都是用小米餵養的!那麼當時一匹戰馬究竟值多少錢呢?研究絕對的價格沒什麼意義,因為當時的物價因為一千零一種因素在波動,但我們可以看看相對購買力。在《通鑒紀事本末》中記載,公元一一一年冬季,為了對付西羌的叛軍,懷縣縣令虞詡建議中郎將任尚讓各郡民兵復員,代價是每人繳納數千錢,每二十人繳納的錢共買一匹戰馬。如果以每人繳納三千銅錢計算,一匹戰馬價值六萬銅錢!!!
一匹戰馬就如此昂貴,那麼古代的戰爭到底開支有多大呢?公元一六八年,為了徹底消滅西羌的叛亂,護羌校尉段熲上奏章陳述他的滅羌計劃:動員騎兵五千人,步兵一萬人,戰車三千輛(風衣註:按照當時的三人戰車標準應該有戰車軍九千人)用三個冬季和兩個夏季的時間(我認為很可能並非是長期攻擊性戰爭,只是分別發動三個冬季攻勢和兩個夏季攻勢),約計費用四十五億銅錢!!!!
而且從以上的軍種構成來說我們不能不驚歎於漢軍的強大,平均每三名步兵就有一輛戰車(日本陸上自衛隊也不過如此)平均每兩名步兵就能分攤到一名騎兵,而且如此強大的混合軍團由於大量的戰車騎兵的使用,它的移動力和突擊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如果與羅馬軍團交手我十賠一賭羅馬人必敗。
再回到唐軍的軍營,在軍營中,即使是騎兵也不是隨時有權力騎他的戰馬的,而且中國傳統的騎兵的大多數時間恰恰不是在馬背上。《李衛公兵法》中要求在騎兵的營區一角建一些木馬和土馬,讓士兵在上面練習上馬下馬(所以我懷疑鞍馬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笑)。在各營區中還要留足足夠操練部隊和軍事調動的空間。
傳統的軍營中是嚴禁騎馬奔馳的,級別不到就是手裡有戰馬也不准騎,安營紮寨的時候還必須選擇有水草易於放牧戰馬的地方,因為光吃輜重糧草的消耗是無論如何供給不上的。
至於那些流星探馬是否允許騎馬入營匯報軍情,史書中沒有記載,不過我認為不行。還有就是歷代軍營都是嚴禁女性入營,不過這一點比較複雜,我們下面專門談論。
[ 本帖最後由 黃藥師 於 2009-9-3 11:5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