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5 月 2 日討論學校教師及行政人手安排,多名議員關注教師流失問題及教育行業出現「斷層」,批評當局雖然增加人手及資源,卻未能有效挽留人才,其中有立法會議員引述中學校長稱,有學校「大半英文老師一次過走晒,亦都有(學校)中英數三科嘅老師一齊走。」蔡若蓮稱,流失並非一定離開教育界,轉校亦會計算流失情況,又重申新聘教師人數已遠超退休教師,未來會繼續加強培訓。
根據教育局提交文件,2024/25 學年全港公營小學及中學教師人數分別約為 21,270 人及 23,010 人,當中流失人數為 1,570 人及 1,610 人。
陸瀚民:過去 3 年約有 1.1 萬名教師離職
選委界議員陸瀚民指出,過去 3 年約有 1.1 萬名教師離職,認為雖然有新血補充,但教學效能仍需經驗豐富的中層教師「坐陣」,才可以提高教學效能,否則或會出現「青黃不接」,應參考例如醫護等其他行業的吸才措施。
蔡若蓮指現時初次執教的新教師則高達 2,000 人,當中僅 202 人屬退休,強調當局已增加支援人員,包括社工、教學心理學家及行政主任,以協助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要,又舉例小學校長薪級點已在 2021 年提高 5 個,以挽留校長。
朱國強:中英數三科老師一齊走
教育界朱國強指流失教師大多經驗豐富,「有校長同我講,大半英文老師一次過走晒,亦都有中英數三科嘅老師一齊走。」他認為教育局應有方法解決斷層問題,又提到政府忽略教師以外的行政人員,例如多間學校均表示無法聘請文書助理,「處理全校帳目,起薪都係萬幾蚊,好辛苦做好多數,搵唔到人肯做。」
蔡若蓮稱流失並非一定離開教育行業,「轉工都會多,老師主任有機會轉校,轉校都係計算流失情況。」她表示,會加強培訓,例如加強學習社群。文書助理方面,蔡稱知道難聘請人,會加強培訓及將不同津貼整合,令行政精簡一點。
梁美芬:不少教師已經移民
經民聯梁美芬表示令優質的教育管理人員、老師等留下,對學校更好,認為延長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不少教師已經移民且有斷層情況。她建議,參考司法機構做法,延長教師退休年齡至 65 歲,以穩定人手應對流失。
蔡若蓮回應指官立學校的退休年齡已延至 65 歲,但考慮到學齡人口持續下降,目前無意擴展至所有資助學校,日後有需要會再檢視。
葉劉淑儀:未設 KPI 監察成效
新民黨葉劉淑儀批評當局雖大量投放資源,包括增聘教師及加薪,但未有設立績效指標(KPI)監察成效,認為不能單靠資源解決問題。她質疑教師語文能力未見進步,學位雖高但能力下降,亦對教師失德事件表示關注。
蔡若蓮重申教育成果不易即時量化,「唔係今日加個老師,聽日就會加幾多分」,認為某些成效如語文表現難以即時反映,現時已採用普通話水平測試三級六等及 IELTS 成績取代語文教師基準試,並強調教育發展需時,難以短期內看出成效。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