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本書以編年體形式評述蘇東坡曲折複雜的人生歷程,並講述了與蘇東坡相關的北宋近百年的歷史事件和風雲人物,展現了北宋時期特殊的精神文化內涵。
出生 文曲星下凡,奪盡了彭老山的靈氣
蘇東坡出生時太沒有戲劇性了,跟普通小孩一樣。好在蘇東坡的媽及時補上了這個遺憾,她老人家說生產時夢到了一個只有一隻眼,長得又幹又瘦的和尚到自己床前來。蘇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中有業內人士,一聽這話,驚呼道:這個孩子可了不得啊,你們有所不知,這個獨眼龍就是送子羅漢,他老人家的職業雖然是“送子”,不過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動動嘴指導指導,具體工作交給手下的辦事人員,非得有大人物降生,羅漢才會親自出馬,直接護送到目的地。
聽了半仙的話,蘇洵樂得嘴都合不上了,他覺得這個孩子何止是羅漢親自送來的?簡直就是羅漢自己下凡!
鋻於蘇東坡在文學上的巨大貢獻,還有種說法認為蘇東坡不是羅漢下凡,而是奎星下凡。這個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又稱“魁星”,也就是俗稱的“文曲星”,他主管天宮神仙們的文化考試,也兼管人間的文運興衰。
家裏雖然沒啥異象,外面動靜可不小,附近彭老山的花草樹木,一夜間全部枯死。流傳最廣的版本說,蘇東坡奪盡了彭老山的靈氣。蘇轍出生後,當地人把他和蘇洵也算了進來,眉山流行起了一句話,“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
六十六年後,蘇東坡去世的這一年,把“靈氣”又還了回來,光禿禿的彭老山上重新長出了草。倘此說屬實的話,蘇東坡可謂是有史以來年齡最小、毀壞力最強、持續時間最長的破壞綠化嫌疑人。
據蘇東坡臨終前一年回憶,除了生辰八字,自己這一生馬不停蹄地奔波,和面相也有關係。當年初至京城時他曾找人相面,看相人說他“一雙學士眼,半個配軍頭”,日後成為文化界的名人絕對沒問題,東跑西顛也免不了。
長相 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唇邊?
民間故事中蘇東坡有個聰明博學的才女妹妹蘇小妹,蘇小妹長得不錯,就是額頭有點往外凸,眼睛有點向裏凹。這天,大蘇閒得無聊,拿他妹妹的長相開玩笑,一看蘇小妹來了,他開始大聲吟詩: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女孩子都愛漂亮,最討厭別人取笑自己。蘇小妹也作首詩: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唇邊。
老臉直下三千尺,雙眉高聳衝霄漢,蘇東坡好大的“面子”啊。蘇小妹說哥哥去年年初流了滴相思淚,都今年年底了一看——好傢夥,才剛剛流到嘴邊!
有的版本說蘇小妹作了兩首詩,第一首是“一叢哀草出唇間,鬚髮連鬢耳杏然。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說的是蘇東坡的大鬍子,蘇小妹覺得還不夠狠,咬著牙又補了個“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唇邊”。這樣一來,基本上就把人們想像中蘇東坡的長相概括得差不多了,臉型特長,絡腮鬍子又密又長。蘇東坡實無妹妹。至於說長相,他真的長這樣嗎?
蘇東坡的臉長基本上是個定論,但他很可能不是“長鬚飄飄”,相反,這個被後人戲稱為“蘇大鬍子”的名人,鬍鬚可能很少。
《邵氏聞見後錄》說,有一天蘇東坡和秦觀互相拿對方的鬍子開玩笑,秦觀說了句“君子多乎哉”。這是《論語》中孔夫子的話,孔子小時候為了生存學了不少技能,成了大師後不需要再動手,動動嘴就能豐衣足食了,孔夫子自問“君子需要這麼多技能嗎”?回答是不需要,因為君子不是技工,最高境界是仁愛。
秦觀用的是諧音,“君子多胡哉”?而且答案是肯定的,君子多胡哉!君子的鬍子一定多,鬍子多的一定是君子。
蘇東坡的回答是“小人樊須也”,這也是孔夫子的話,是他批評一個叫樊須的學生時說的。
蘇東坡用的也是諧音,“小人繁須也”,小人的鬍子一定多,凡是鬍子多的一定是小人。
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蘇東坡鬍子稀疏,而大家以為的“白面書生”秦觀倒是個大鬍子。
另外,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蘇東坡是個高顴骨,這一點他自己在《書陳懷立傳神》中說過。有一天晚上,蘇東坡心血來潮做了個素描實驗,讓人把自己投影在墻壁上的輪廓描下來,眼睛眉毛都不畫。身邊熟悉的人看到線條都樂了,這麼高的顴骨,不用“點睛”,一看就是你蘇東坡!
另一位見過蘇東坡的詩人孔武仲說大蘇“紫瞳燁燁雙秀眉”,也就是說他的眉毛細長秀氣,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用個詞兒描述就是“眉疏目朗”。
說完長相再說說身材,蘇轍有句詩說“頎然仲與叔”,也就是說他和哥哥兩個人都是高個子。
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了,蘇東坡基本上長這樣:他的身材頎長;他的鬍子稀疏;他的眉毛淡而細長;他的眼睛不大,也是細細長長,但炯炯有神;他的顴骨很高,輪廓鮮明;他的面龐清瘦,氣質儒雅。
名字 “軾”,車前用來作扶手的橫木
蘇東坡出生時,他爺爺蘇序六十三歲。蘇東坡的性格灑脫曠達幽默風趣,跟他爺爺活脫脫就像是一個模子裏鑄出來的。蘇東坡十二歲時,爺爺去世了,享年七十五歲。
蘇序對蘇東坡的文學創作沒有太多影響,不過他的名字無意中卻給舞文弄墨的孫子設了個難題。咱們中國古代有門“避諱學”,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作為知名作家,蘇東坡經常會遇到要寫“序”的時候,因為爺爺叫蘇序,所以他都改稱“敘”或是“引”。
古人的名字複雜得多,有“名”有“字”還有“號”。“名”和“字”或有關聯或互為補充,一般是父母起的,而“號”則多是自己命名的,比如東坡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這個“東坡”就是他貶謫黃州當農民時自個兒起的,當時他已經四十多了。
古人對於起名字是非常重視的,因為按傳統的說法,一個人的名字將影響他一生的命運。古人往往先有個小名,什麼狗剩啊狗蛋啊的先叫著,起個醜名好養活,然後才慢慢地正式命名。蘇東坡的小名叫“和仲”,蘇轍的小名叫“同叔”。古人以“伯仲叔季”來代表男孩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蘇洵共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兩個女兒和長子景先都夭折。人雖然死了,指標還是要佔的,所以蘇東坡只能是“仲”,蘇轍是“叔”。蘇東坡十三歲、蘇轍九歲那年才有了正式的大名,都和車有關,蘇洵寫過一篇《名二子說》,解釋了自己為什麼給兒子起這樣的名字。從這篇短文看,他對兩個兒子的脾氣性格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蘇洵說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對於一輛車來說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車軾似乎作用不大可有可無,但一輛車如果缺了“軾”,也就不是一輛完整的車。
所謂的“軾”,就是車前那根用來作扶手的橫木,這根橫木有些過於張揚顯露,所以蘇洵說“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給兒子取這麼個名字,反映了蘇洵有些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兒子的個性能充分發揮,又擔心他過於張揚而遭人嫉妒,所以他又給蘇軾起了個“子瞻”的字,希望他能高瞻遠矚,看清楚點兒。
對於另一個兒子,蘇洵很放心,取名為“轍”,字“子由”。“轍”是車輪輾過的痕跡,雖然“轍”不像“軾”那樣引人注目,卻也不會遭人嫉恨,有事時自然也找不到它的麻煩。
蘇洵這篇短文近乎測字占卜,既概括了兒子的性格,又預測了他們的命運。蘇軾豪放不羈、光照千古,卻屢招人妒,一生坎坷,半世流放;蘇轍不像哥哥那樣名滿天下,那樣光彩奪目,卻也比他少了許多磨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