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5619|回覆: 6

[中國]南宋與金的百年戰爭

[複製鏈接]
簽到
0
發表於 2009-6-2 16:57:21 | |閱讀模式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宋東京留守宗澤率軍在東京(今河南開封)擊退金軍進攻,保衛東京的作戰。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滅北宋。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是為高宗,年號建炎,史稱南宋。六月,宋廷根據李綱建議,以抗金名將宗澤為東京留守。宗澤到任後,募兵選將,積極聯絡河東、河北、陜西等地義軍,實行統一指揮。製造決勝戰車1200輛,督率所部加緊操練;還在東京周圍以及黃河沿岸州縣修築連珠寨,互為應援,加強黃河沿線和東京的防禦。正當宗澤決計保衛東京時,高宗擔心京城難以固守,遷都揚州(今屬江蘇)。金太宗乘南宋遷都中原動蕩之機,分兵三路攻宋。十二月初八,金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率中路軍擊潰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宋軍,南渡黃河,攻佔汜水關(今河南滎陽西北)後,引兵東進,欲與東路右副元帥完顏宗輔部會攻東京。宗澤得知金軍動向,為穩固東京週邊防線,遣統制官劉衍和劉達各率兵2萬、戰車290輛,分赴滑州(今河南滑縣東)、鄭州保護河梁,以待大軍北渡。二十四日,完顏宗翰軍佔領西京(今河南洛陽)與宗澤軍相持。二年正月,完顏宗弼自鄭州直抵白沙(今河南中牟西)進逼東京,京城民心震恐。宗澤為安定民心,一面下令依舊張燈結綵,慶祝元宵;一面派精兵數幹,迂迴金軍側後,伏其歸路。十五日,劉衍率部于板橋(今河南開封西)迎擊金軍,宋援軍從後突襲,前後夾擊,大敗金軍,追至滑州,收復延津(今屬河南)、河陰(今鄭州西北)等地。二月初二,金軍再攻東京,宗澤遣統制官李景良、閆中立等率兵萬餘至滑州、鄭州,迎擊金軍,但為金軍所乘,閆中立戰死,余部潰退。初十,京城要衝滑州被金軍佔領。宗澤命部將張撝率兵馳援,因寡不敵眾,力戰而死。宗澤又令統領官王宣率兵5000救援,敗金軍于滑州北門。日暮,金軍退兵河上,王宣度其將夜渡,令停止追擊,至夜金軍渡河,王宣乘其半渡,揮軍猛擊,斬殺金軍數百,從而粉碎金軍攻取東京的企圖。

    和尚原之戰

    南宋紹興元年(金天會九年,1131年),宋軍在和尚原(今陜西寶雞西南)擊敗金軍的一次著名戰鬥。

    富平之戰失敗後,宋軍秦鳳路經略使吳玠與其弟吳璘奉張浚之命,收集幾千散兵退保大散關東面的和尚原,抗禦金軍。和尚原成為金軍入川的主要障礙。和尚原是從渭水流域越秦嶺進入漢中地區的重要關口之一,屬川陜之首要門戶,位於寶雞西南20公里,其地勢之險要與大散關不相上下。和尚原對仙人關來說,有如通往四川的第一道關隘,它與仙人關共分蜀之險要,勢必固守。“和尚原最為要衝,自原以南,則入川路散;失此原,是無蜀也”。金軍為了打通進入漢中的門戶,決定進攻和尚原。五月,金將完顏沒立率部自鳳翔(轄境相當今陜西寶雞、岐山、鳳翔、麟遊、扶風等地)攻和尚原正面,別將烏魯、折合自階(今甘肅武都東南)、成(今甘肅成縣)迂迴,攻和尚原背面,企圖會攻和尚原。烏魯、折合先期到達原北,三日後,完顏沒立攻箭箐關(今陜西幹陽南),吳玠命令諸將列成陣勢,利用有利地形,依險據守,派兵輪番戰鬥,屢敗烏魯、折合率領的金軍,使兩路金軍無法會合。金軍欲戰不能,欲退無路。和尚原一帶儘是山谷,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軍的騎兵失去威力,只好棄騎步戰。宋軍在吳玠的統領下與金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大敗金軍。退到黃牛一帶的金軍,立足未穩,又恰遇上大風雨,金軍士氣不振,無力再戰,只得後退。同時,完顏沒立所率金軍在箭筈關方向發動的進攻,亦為吳玠部將楊政所擊退,從而打破了沒立與烏魯、折合兩軍會師和尚原的計劃。金軍初戰和尚原失敗,使金朝大為惱怒,“謀必取玠”。十月,金元帥左都監完顏宗弼為謀取川蜀,率軍10萬架設浮橋,跨過渭水,從寶雞結連珠營,壘石為城,與吳玠所部宋軍夾澗對峙,準備與宋軍決戰。其時,吳玠積極調整宋軍部署,並注意偵察金軍的動向。及戰,吳玠率部堅守秦嶺要隘,以精兵強弩阻擊金軍,並和義軍相配合,乘金軍攻勢稍緩,出奇兵從兩旁襲擊金軍背後,斷其糧道,激戰三日,擊敗金軍,吳玠乘勝追擊,于神坌一地設兵伏擊,金軍大亂,宋軍星夜出擊,大敗金軍。完顏宗弼中箭逃走,被俘萬餘人,繳獲器甲數以萬計,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和尚原之戰在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為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吳玠、吳璘僅靠富平之戰後所收集的數千散卒扼守關口,敵軍則有十余萬,數倍于宋軍。宋軍以少勝多,重創金軍主力,鼓舞了宋軍的士氣,扭轉了富平戰敗的局勢。此戰對金軍的打擊是非常重大的,是其滅遼破宋以來遭到的第一次大的慘敗,史雲:“金人自入中原,其敗衄未嘗如此也。”“兀術之眾,自是不振。”

    饒鳳關之戰

    金天會十一年(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宋軍在饒風關(今陜西石泉西北)與金軍進行的一次作戰。

    和尚原之戰後,金陜西經略使完顏杲率軍10余萬,繼續在川陜向南宋大舉進攻,企圖避開和尚原從宋軍防守薄弱的饒風關入川。天會十年十二月金軍攻破商州(今陜西商縣後,又于次年正月初九,破金州(今陜西安康),宋知興元府劉子羽急派統制官田晟率兵扼守饒風關,以阻金軍來路,並馳報吳玠請援。吳玠當即率部、自河池(今甘肅徽縣)日夜兼程300里趕至饒風關。二月初五,金軍在完顏杲督令下,人披重甲,登山攻關。吳玠令所部及前來增援的洋州(今陜西洋縣)義士與金、均、房州安撫使王彥所率八字軍,共3萬餘人,憑藉險要地勢,以強弓勁弩,輪番發射,頑強堅守六晝夜,金軍傷亡慘重,頓兵關下。十一日,吳玠部下一軍校降金,引金軍自蟬溪嶺繞出關後,夜襲宋軍郭仲荀部,佔領山寨,爾後乘高下瞰饒風關,以一部精兵攻宋軍背後。宋軍腹背受敵,被迫敗退,吳玠收余部退守西縣(今陜西勉縣西),王彥率軍奔達州(今四川達縣市)。十三日,金軍攻入興元府(今陜西漢中)。劉子羽焚其城,率余部退至三泉(今陜西寧強西北)。吳玠料金軍糧草難繼,不能久駐,遂回師河池,準備斷其歸路。果不出吳玠所料,金軍因野無所掠,糧草不繼,加之疾病流行,于四月初引兵北撤,吳玠乘機派兵于武休關(今陜西留壩東南)襲擊金軍後隊,金軍不備,被斬及墜澗死者數千人,丟棄所獲輜重而去。王彥乘勢收復金州。仙人關之戰

    南宋紹興四年(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在川陜之戰中,宋軍與金軍在仙人關(今甘肅徽縣東南)進行的一次要隘攻防戰,是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

    紹興三年(1133年)十二月,金元帥左都監完顏宗弼率軍攻克和尚原,宋吳玠軍退守階州(今甘肅武都東南),金軍乘勢由寶雞直趨仙人關。吳玠料金軍必將深入,遂在關右側築壘,稱“殺金坪”,並在地勢險要處築隘,設置第二道防線,嚴兵以待。四年二月,完顏宗弼與陜西經略使完顏杲、偽齊四川招撫使劉夔率騎兵10萬,大舉攻仙人關。吳玠率萬餘人與金軍激戰數日,終因力不及彼,退守第二道防線。金軍人披重甲,鐵鉤相連,魚貫而上,吳玠與其弟吳璘督軍死戰,以勁弓強弩大量殺傷金軍,金軍攻勢不減,吳玠派部將楊政率精兵銳卒,持長刀,大斧攻金軍左右翼。三月初一夜,宋軍燃火四山,戰鼓動地,出兵反擊,並派王喜、王武諸將攻入金營,金軍驚潰,金將韓常被射傷,遂引兵逃遁。吳玠乘勢擴大戰果,派張彥等將劫橫山寨,殺敵千余人,又命王俊于河池(今甘肅徽縣)設伏兵,再攻金軍。金軍被迫退回鳳翔府。

    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

    南宋紹興四年(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宋軍為收復偽齊軍攻佔的襄陽(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在襄漢地區進行反擊的重要作戰。

    紹興二年四月,由金朝扶持的偽齊國主劉豫,將其都城由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遷至東京(今河南開封),徵集鄉兵10余萬編為12軍,沿黃河、淮河及在陜西、山東等地區駐紮,進窺南宋。並在其統治區域內橫徵暴斂,嚴刑重罰,使民不聊生,怨聲四起。宋廷左仆射呂頤浩建策宋高宗乘機出師北伐,收復中原失地。十二月,宋襄陽鎮撫使李橫會合河南府、孟、汝、唐州鎮撫使翟琮,出兵北上進攻偽齊。李橫、翟琮軍均非南宋正規勁旅,缺甲乏糧,裝備極差,由於偽齊各地守將紛紛起義倒戈,加入宋軍北伐行列,其中牛皋、彭圮、趙起等軍投奔李橫;董先、張圮、董震等軍投奔翟琮,使宋軍北伐聲勢日盛,屢戰傳捷。李橫軍相繼收復汝州、潁昌府、唐州、信陽軍(今河南汝州、許昌、唐河、信陽市);翟琮軍攻取東至鄭州西到京兆(今西安)廣大地區,並處決偽。齊河南尹孟邦雄,形成從西面和南面兩個方向鉗擊東京的態勢。次年三月,偽齊國主劉豫為挽回敗局,遣使向金朝乞援。金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命元帥左都監完顏宗弼率援軍,為偽齊大將李成聯兵數萬進行反擊,在東京附近羊馳崗擊敗李橫等軍。劉豫乘宋襄漢地區防衛空虛,命李成率軍南下,至十月,相繼攻佔鄧州(今屬河南)、隨州(今屬湖北)、襄陽及郢州(今湖北鐘祥)等地。李橫、翟琮、牛皋、董先等軍先後退到江西路。由於偽齊控制了襄陽、郢州江漢一帶戰略要地,不僅在南宋長江防線上打開了缺口,而且切斷宋廷聯繫川陜的通道,劉豫在頻繁遣使赴洞庭湖聯絡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策劃南北攻滅宋朝的同時,準備來年麥熟後大舉南下,與進攻川陜的金軍相互策應,先佔荊湖,爾後沿江東進,攻取臨安(今杭州),滅亡南宋。

    襄陽等六郡,西接秦蜀,東瞰吳越,進可出擊中原,退可掩衛湖廣。四年春,宋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岳飛為先機制敵,打破偽齊企圖,進而北上收復中原失地,上書宋廷:“襄陽六郡,地為險要,恢復中原,此為基本”。三月,宋廷採納岳飛建策,命他兼任荊南、鄂、岳州制置使。為加強其實力,將牛皋、董先等軍歸屬岳飛,並將湖北路安撫使司顏孝恭、崔邦弼兩軍,及荊南鎮撫使司軍一部暫隸岳飛節制。宋高宗命岳飛出兵,意在以戰求和,並不打算反攻中原,因此在給岳飛下達出兵省札中,命岳飛只準收復六郡,不得越界用兵,“追奔之際,慎無出李橫所守舊界,卻致引惹,有誤大計。雖立奇功,義加爾罰”。為策應和支援岳飛出師,宋廷還命淮東宣撫使韓世忠以精兵萬餘屯于泗上作為疑兵,以分敵勢;命淮西宣撫使劉光世出陳、蔡(今河南淮陽、汝南)二州,以作聲援。四月十九日,岳飛率軍3萬餘自江州(今江西九江)出師,經鄂州(今武漢武昌)渡江西進,船至江心,岳飛對部屬發誓“不擒賊帥,復歸舊境,不涉此江!”五月初五,宋軍進抵位於偽齊境最南端的重鎮郢州,守將荊超曾任北宋宮廷近衛,號稱“萬人敵”。岳飛先遣人勸降,被嚴詞拒絕。由於後勤供應接濟不上,此時軍中存糧僅夠二餐,岳飛胸有成竹,預料次日上午即可破城。翌日黎明,岳飛坐在旌旗下指揮攻城,荊超亦率偽齊守軍據城頑抗,戰鬥異常激烈,突然一塊炮石落在岳飛腳下,左右驚慌躲避,岳飛卻神色安然,將士們踏肩登城,衝入城內,斬俘偽齊軍數千人,荊超跳崖自殺。岳飛攻下郢州後,立即分兵兩路,命部將張憲、徐慶東攻隨州,自率主力沿漢水北上直取襄陽。駐守在襄陽的李成聞岳飛親自率軍來攻,倉皇引軍北遁。十七日,岳飛進駐襄陽。張憲、徐慶進攻隨州,數日未克,岳飛命牛皋率軍往援。十八日,宋軍發起總攻,岳飛長子岳雲,手持雙錘,勇不可擋,第一個衝上城頭,宋軍一舉破城,俘知州王嵩以下5000余人。六月初,金朝又從河北、河東調來援軍,與偽齊軍在新野(今屬河南)、龍陂(今河南郟縣東南)、胡陽(今唐河西南)、棗陽(今屬湖北)及唐州、鄧州等地重新集結,號稱30萬,企圖反撲奪回襄陽。岳飛審度敵情後,先命部將王萬率軍一部作為餌兵,至襄陽西北清水河誘其來攻。初五,李成傾其全力發起進攻,岳飛率主力從側翼迂迴其後,與王萬軍並力夾攻,將其擊退。次日,李成又率步、騎10萬眾再次反撲,他自恃兵力數倍于宋軍,違背步兵利險阻,騎兵利平曠的兵法常規,輕率布陣,左列騎兵于襄江岸邊,右列步卒于曠野。岳飛洞察李成陣勢漏洞後,採用以步制騎,以騎擊步的戰法,命王貴率持長槍的步兵攻其騎兵,命牛皋率騎兵衝擊其步兵。宋軍發起進攻後,偽齊前列騎兵驚潰,將後列騎兵擁入江中,步卒死者更眾,橫屍20余裏,李成率余部夜遁。金朝為遏制宋軍攻勢,命劉合孛堇率陜西、河北簽軍增援偽齊,與李成合兵數萬,在鄧州西北列30余寨,企圖與宋軍決戰。岳飛偵悉敵情後,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于七月揮師進攻鄧州,命王貴、張憲兩軍由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橫林(今襄樊西北),分路向鄧州挺進,實施包抄合擊。十五日,在距鄧州30余裏處,與金、齊聯軍展開激戰。正當兩軍酣戰之際,岳飛又命王萬、董先率精騎乘勢突擊,一舉將其擊潰,俘金將楊德勝等200余人,繳獲戰馬200余匹,兵仗、器甲數以萬計。劉合孛堇與李成引軍逃遁,留部將高仲固守鄧州。十七日,岳飛督軍攻城,岳雲又首先登城,生俘高仲,收復鄧州。二十三日,岳飛命王貴、張憲至唐州以北30里處,阻擊金、齊援軍,掩護李道收復唐州。同日,崔邦弼軍攻下信陽軍。岳飛部署好六郡防務後,率軍凱旋鄂州。  

    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宋將劉锜為阻遏金軍南下,在順昌府(今安徽阜陽),擊敗金軍進攻的著名作戰,為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

    紹興九年三月,南宋與金達成和議,金朝將原由偽齊統治的河南、陜西地區歸還南宋。七月,完顏宗弼晉陞都元帥,準備敗盟攻宋,奪回予宋的河南、陜西之地。次年五月,金朝分兵四路向宋大舉進攻,完顏宗弼率主力10余萬,于十二日攻入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十四日,又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爾後揮師南下。是時南宋新任東京副留守劉锜率“八字軍”1.8萬人由臨安府(今杭州)沿水路北上東京赴任,十五日,行至順昌府時,得悉金軍已毀約攻佔東京,前鋒已進至距順昌300余裏的陳州(今河南淮陽)。順昌北瀕潁水,南臨淮河,是屏衛淮河之要點,亦為金軍南下必經之地。劉锜聞知順昌糧草充足,決意與知府陳規協力守城,阻遏金軍南下。為激勵軍民誓死抗擊金軍,他下令鑿沉船隻,示無退意,並將城外數千戶百姓遷入城內,分遣部將扼守四門,派出斥堠偵探金軍動向,發動民眾整修城防,增築壁壘,于城外築羊馬垣,預設伏兵,經過六晝夜緊張準備,初步完成防禦部署。二十五日,金軍前鋒數千騎渡過潁水,進至順昌郊外。劉锜從被俘獲的金軍幹戶口供中得知,金將韓常等部在城北30余裏的白龍渦下營。劉锜乘其立足未穩,遣兵夜襲,初戰告捷。二十九日,金三路都統完顏褒、龍虎大王突合速與韓常等合軍3萬餘眾,進至順昌城下。宋軍敞開城門,使金軍疑不敢進,劉锜乘其踟躕不前,令守城宋軍施放勁弓強弩,待其退卻,又命步卒出城追擊,金軍倉皇爭渡潁河後撤,溺死者甚眾。六月初二;劉锜又乘雷雨之夜,遣軍夜襲金營,獲勝而歸。完顏褒等攻城受挫,遣人急赴東京向完顏宗弼求援。初五,劉锜獲悉金軍主力來援,決計背城一戰,于死中求生。劉锜為麻痹金軍,讓部將曹成故意被金軍俘獲,去金營行間,曹成慌稱劉锜喜好聲色,不懂戰守。完顏宗弼輕信,為加快行軍速度,留下攻城器械、炮具,令軍輕裝急進,不到七天疾馳1200余裏,于初七進抵順昌,並對眾將折箭為誓,決計一日破城。初九晨,完顏宗弼督軍向順昌東、西兩門發起猛攻,自率3000重甲精騎往來為援。劉锜在早晨涼爽時,堅守不戰,待午後天氣炎熱,金軍人困馬乏時,先遣軍數百齣西門佯攻,金軍剛欲接戰,劉锜另以精兵數幹潛出南門,突入敵陣,與金軍短兵搏殺,統制趙搏、韓直身中數矢,戰不肯退,士卒皆忘我死戰,一舉殲金軍精銳5000余人。完顏宗弼遭此重創,遂移營城西,掘塹自衛,企圖久困順昌。是日大雨,劉锜遣軍夜襲,使金軍難保安寧。十二日,完顏宗弼被迫解圍撤軍,退歸東京。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09-6-2 16:57:55 |
    郾城、潁昌之戰

    郾城、潁昌之戰是南宋初年宋軍抗金戰爭中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岳飛指揮岳家軍于1140年七月先後在郾城、潁昌大破金軍,取得了直搗中原、收復河朔計劃的關鍵性勝利。此戰是岳飛生前最後一次與金軍主力決戰,不久,岳飛奉命班師,使抗金的有利形勢廢于一旦。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統治者撕毀上一年與南宋簽訂的和約,調集大軍分四路進攻陜西、山東、洛陽和開封,得手後又乘勝向淮西進攻,結果在順昌為劉锜大敗,金軍的全線進攻受到了抑制。在南宋各路軍節節勝利的形勢下,岳飛打算聯合義軍,配合友軍,乘勝反攻中原。按照其以襄陽為基地,連結河朔,進搗中原,恢復故疆的既定方針,派遣王貴、牛皋、楊再興、李寶、張憲、傅選等,分向京西洛陽、汝州、鄭州(今河南鄭州)、潁昌(今河南許昌)、陳州、蔡州等地,分佈經略,展開猛烈的攻勢;並分別派兵接應東、西兩面的宋軍;同時派遣梁興等人北渡黃河,聯絡太行山義軍,相機收復河東、河北失地,以便南北呼應。此時,韓世忠所部自淮陽、張俊所部自廬州、壽州間北進。張俊在福州造海船千艘,準備由海道北攻山東。吳璘等在陜西的作戰也有所進展。

    宋高宗趙構一向畏敵如虎,在宋軍即將反攻的有利形勢面前,竟然作出“兵不可輕動,宜班師”的荒謬決定,要求各路軍隊停止北進。為此,特派司農少卿李若虛于六月二十二日趕抵德安府(今湖北安陸)岳飛軍營中計議軍事,阻止岳飛軍北伐中原。岳飛部將都已北進,他未接受李氏帶來的詔命,仍按原來計劃行事。李若虛鋻於當時的形勢,同意岳飛的主張,並主動承擔“矯詔之罪”。六月二十五日,岳軍統領官孫顯,于陳、蔡之間破金軍排蠻千戶部;閏六月二十日,張憲部克復潁昌;二十四日,收復東州;次日王貴所屬楊成部剋復鄭州。七月初二日,張應、韓清剋復洛陽。岳飛所部在一個多月裏,連戰皆捷,收復了洛陽至陳、蔡間的許多戰略要地,形成東西並進,夾擊汴京金軍主力的態勢。岳飛為了誘惑金軍南下決戰,遂集結主力於潁昌地區,自率輕騎駐守郾城(今河南郾城)。

    金軍兀術敗于順昌後,自己與龍虎大王突合速退回開封,命韓常守潁昌府、翟將軍守淮寧府、三路都統阿魯補守應天府,企圖負隅頑抗。當兀術看到岳家軍孤軍深入、有機可乘之時,不待岳家軍集結布署完畢,搶先發動了進攻。七月初八日,兀術指揮經過一個半月休整的主力部隊以及增派的蓋天大王賽裏(宗賢)等率領的軍隊,傾巢出動,直撲郾城。實際上,這是兀術蓄謀已久的意圖。還在岳飛挺進中原之時,兀術召集諸將,商議對策,他判斷:南宋諸路軍易於對付,唯獨岳家軍將勇兵精,且有河北忠義軍之援,其鋒不可擋,須尋找時機,誘其孤軍突入,然後集中主力,並力一戰。岳飛輕騎駐守郾城,正合兀術“並力一戰”的心理。

    金軍欲抄襲岳家軍設于郾城的大本營,挑選1.5萬多名騎兵,披著鮮明的衣甲,抄取徑路,自北壓向郾城。當時岳飛手下只有親衛軍(背鬼軍)和一部分遊奕軍。岳飛指揮將士迎敵于郾城北十多公里處。他首先命令兒子岳雲出戰,並嚴歷地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岳軍每人持麻扎刀、提刀和大斧三樣東西,入陣之後即與敵人“手拽廝劈”,上砍敵人,下砍馬足。岳雲、楊再興等相繼率兵衝入敵陣,殺傷甚多。楊再興奮勇當先,單騎闖入敵陣,打算活捉兀術,結果沒有找到,隻身殺敵數百人,自己多處受傷,仍頑強地殺出敵陣。戰鬥從午後進行到黃昏,金軍終於支援不住,向臨潁方向撤去。此戰金軍兀術的精銳親兵和拐子馬遭到沉重打擊,兀術本人也震恐萬分,他說:“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但兀術仍不死心,希圖再戰獲勝。十日,增兵郾城北五里店,準備再戰。岳飛當即率領軍馬出城,並派背鬼軍將官王剛帶領50騎,前往偵察敵情。王剛突入敵陣,斬敵裨將。諸將見王剛軍接戰,主張稍退避鋒。岳飛認為此時正是進軍良機,遂親率騎兵出擊,諸將繼後,左右馳射,擋住了金軍騎兵,打亂了敵人步兵,又敗兀術軍。經過3天激烈戰鬥,岳飛軍取得了郾城之戰的勝利。

    兀術不甘心於郾城之敗,又集中了號稱12萬人的兵力,進到郾城和潁昌之間的臨潁(今河南臨潁),妄圖切斷岳飛和王貴兩軍的聯繫。七月十三日,張憲奉命率領由親衛軍、遊奕軍、前軍和其他軍組成的雄厚兵力,進到臨潁,尋求和兀術大軍決戰。楊再興等率領300騎兵為前哨,當抵達臨潁南的小商橋時,猝然與兀術大軍相遇。兀術指揮兵力包抄圍掩。

    儘管眾寡懸殊,楊再興毫無懼色,率騎兵與之英勇作戰。楊再興和300騎兵全部戰死。金軍也遭到沉重打擊,光被殺死的就有2000多人,其中包括萬夫長、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等100余人。十四日,張憲率援軍趕到臨潁,打退了金軍。兀術不敢再戰,留下部分兵力,自己率主力轉攻潁昌。

    岳飛估計兀術將回軍攻潁昌,便令岳雲急速增援駐守潁昌的王貴。七月十四日,兀術率領3萬騎兵、10萬步兵進攻潁昌,于城西列陣。宋軍雖有五個軍戍守潁昌,但都不是全軍。王貴命少量兵力守城,自己和姚政、岳雲等率中軍、遊奕軍、親衛軍出城決戰。22歲的岳雲率領800名親衛軍騎士首先馳擊金軍。步兵也展開嚴整的隊列繼進,掩護騎軍,與敵軍拐子馬搏戰。雙方激戰幾十個回合,依然不分勝負。這時老將王貴有些氣餒,岳雲制止了他的動搖。岳雲前後十多次突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很多步兵、馬軍也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仍無一人肯回顧。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率軍出城增援,戰局很快扭轉過來,大敗金軍。潁昌大捷,殺敵5000多人,俘虜2000多人,繳獲馬匹3000余,幾十名敵將也死於宋軍之手。不久,張憲部將在臨潁東北打敗金軍。岳飛率軍乘勝追擊金軍,于距開封僅20多公里的朱仙鎮擊潰金軍,至此,岳飛反攻中原的戰爭取得重大勝利。

    郾城、潁昌之戰,是岳家軍挺進中原抗擊金軍的關鍵性大捷。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岳家軍依靠將士們的強勁勇敢,以及岳飛、岳雲父子的正確指揮、衝鋒陷陣,經過酷烈的戰鬥,以少勝眾,打敗了敵軍主力,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是南宋初年抗金戰爭中重要勝仗之一。金軍統帥兀術哀嘆說:“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軍在此戰以前,尚未同岳家軍進行過很嚴重的較量,這次才算真正領教了岳家軍的威力,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秦州之戰

    亦稱剡家灣之戰。中國南宋紹興十一年(金皇統元年,1141),金西路軍統帥完顏杲,在攻取陜西部分地區後,八月,派部將蒲察胡盞、完顏習不主,合軍5萬餘人,進據秦州(今甘肅天水市)東北劉家圈,伺機南下入川。宋川陜宣撫副使胡世將,命右護軍都統制吳璘,率軍2.8萬,自河池(今甘肅徽縣南)北上,抗擊金軍,收復秦州等地。九月十六,吳璘攻克秦州後,移師至劉家圈以南。劉家圈地處高原,前臨峻嶺,背靠臘家城(今甘肅秦安東),易守難攻,金軍憑險紮營,自信宋軍不敢來攻。吳璘察看地形後,為避金軍騎兵自上而下衝擊宋軍,決定上原列陣。二十一日,吳璘佯約金軍次日決戰,當天深夜,乘其不備,率精兵越嶺上原,並命部將張士廉繞至原後,控扼臘家城,斷金軍退路。吳璘上原後,在剡家灣組成“疊陣”,以持不同兵器的步兵多層配置,以騎兵居於側後。陣成,萬炬突燃,引金軍出戰。胡盞恃勇率兵出擊,吳璘指揮“疊陣”中的弓弩手輪番發射,連續打退金軍數十次衝擊,乘其退卻,派騎兵追擊,金軍大敗,被殺數千,降者萬餘。由於張士廉誤期,致使胡盞、習不主率余部退入臘家城。宋軍圍城猛攻,將破之際,宋高宗為向金求和,卻詔令吳璘回師。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十月,宋舟師在膠西(治今山東膠州市)陳家島海域全殲金軍水師的一次著名水戰。

    黃天蕩之戰後,金朝雖長期未大舉進攻江南,但滅亡南宋的國策並未改變。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九月,完顏亮篡奪了金朝帝位,第二年即著手部署和準備伐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完顏亮發兵60萬人,分4路進攻南宋。一路由鳳翔(今陜西鳳翔)攻取大散關,作戰略配合,牽制宋軍。一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進軍,威脅荊襄,控制長江中游戰略要地,從側翼掩護主力。完顏亮親率主力出壽春(今安微壽縣),企圖渡淮河,過長江,進窺臨安。另由蘇保衡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完顏鄭家奴為副率領水軍3萬、水手4萬、戰船600余艘,由山東半島浮海南下,企圖在杭州灣登陸,與主力夾擊臨安,一舉滅宋,于十月抵陳家島。

    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南宋原岳飛部將,浙西馬步軍副總管李寶自告奮勇,願率所部戰船120艘、水軍3000人,浮海北上,阻擊金國水軍。八月十四日。李寶率水軍自平江(今蘇州)啟航。出海以後,一連三日狂風大作,船隻被吹散,只得退泊明州關澳(今舟山群島),收集失散的船隻,進行休整。九月,李寶得知宿遷人魏勝乘金軍即將南犯之機,起兵收復了海州,遂從關澳出發,十月進至東海。這時,海州正在受到金軍圍攻,處於危急之中。李寶聞訊立即率軍登陸支援,大敗金軍,立解海州之危。隨後,李寶水軍繼續北上。李寶水軍駛抵石臼島(今山東日照附近)時。巧遇前來投誠的金軍漢族水兵,得知金水軍已經出海,泊陳家島(又名唐島,今山東靈山衛附近),與石臼島相距不遠。金水軍共有戰船600艘,官兵10萬人,在兵力數量上佔居絕對優勢。但金軍不習水戰,害怕風浪,水手多由被徵來的漢人擔任,而金人官兵則王艙內休息。根據這一情況,李寶決定蔭蔽接敵,突然襲擊,火攻破敵。

    十月二十七日,風向由北轉南,宋水軍戰船乘風疾馳,李寶率舟師轉山而出,突然向金軍進攻,金軍不習慣海上風浪,都睡在船艙裏,金水軍戰船的水手都是被迫徵來的漢族人。遙見宋軍戰船駛來,便把金兵騙至艙中,因此,宋水軍得以突然衝入金水軍泊地。一時間,“鼓聲振壘,海波騰躍。敵大驚,掣碇舉帆(起錨升帆),帆皆油纈,綿亙數裏,風浪卷聚一隅,窘束無復行次。寶亟命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旋起,延燒數百艘。火所不及者,猶欲前拒。寶叱壯士躍登其舟,短兵擊剌殪(殺死)之……溺死者甚眾,俘大漢軍三千人。斬其帥完顏鄭家奴等六人,擒倪詢等上于朝。獲其統軍符印與文書器甲糧斛以萬計。余物不能舉者,悉焚之,火四晝夜不滅。”

    此戰,李寶以3000水軍,全殲了超過自己20倍兵力的金軍艦隊,粉碎了金從海上侵襲宋都城臨安的戰略計劃,創造了中國古代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在中國海戰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李寶之所以能長途遠航奔襲,並以少勝多,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宋軍進行的是一場反對外族入侵的正義戰爭,士氣高昂。面對強敵,敢打敢拼,同時又得到金軍中漢族水兵的幫助,初則提供情報,繼則誘騙金兵,後則臨陣倒戈,嚴重地削弱了金軍實力,壯大了宋軍力量;其次,李寶水軍雖然人數不多,卻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幹部隊,不畏風浪,不怕疲勞,遠程奔襲,白刃格鬥,打出了威風;第三,李寶不斷了解敵情,正確地採取了蔭蔽接敵、出其不意、先發制人、火攻破敵的戰法,使金兵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只好束手就殲。。這次海上勝利,同陸上的採石之戰的勝利一起,粉碎了完顏亮吞滅南宋的戰略計劃,使宋轉危為安,此後出現了宋金南北長期對峙的局面,影響了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同時此戰也是中國海戰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藥兵器的海戰。
 樓主| 發表於 2009-6-2 16:58:14 |
    採石之戰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十一月,宋軍在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江面上擊敗金軍的一次重要水戰。

    是年,金主完顏亮集兵大舉南下,企圖滅亡南宋,十月初,金帝完顏亮親率王力17萬人進抵淮河北岸,欲從壽春渡淮。南宋擔任淮西防務的建康都統制王權,聞金軍來攻,不加抵禦,加之宋江、淮、浙西制置使劉锜奉命退守長江,致使金軍順利渡過淮河。宋軍退至和州(今安徽和縣),將士紛紛請戰,王權詭稱奉旨棄城守江,便乘船先逃,部隊隨之敗退採石,統制官姚興力戰身亡。完顏亮進入和州後,拆房造船,臨江築壇、殺黑馬祭天,準備十一月初八渡江。由於宋軍不戰自潰,王權被宋朝廷罷職,而接替王權負責江防的諸軍統制李顯忠尚未到任,江防部隊無人指揮,處於一片混亂狀態,難以抵擋金軍的進攻。如果長江天塹不能固守,則南宋政權將危在旦夕。十一月初六,宋廷前來採石犒師的中書舍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虞允文見軍無主帥,情勢危急,便挺身而出,主動擔任江防指揮,召集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人聚議,動員和組織部隊抵禦金軍進攻。當時,宋軍江防部隊僅有集結後的王權余部1.8萬人,只及金軍的1/10。但金軍用於渡江的船隻,是臨時拆用民房的木材建造的,很不牢固,而宋軍則擁有蒙衝、海鰌、車船等多種戰船,船體堅固,機動性好,攻擊力強。根據交戰雙方的兵力情況和戰區的地形,虞允文對江防作了週密的部署:以步,騎兵蔭蔽在江岸高地後面,嚴陣以待,以水軍為主力,部署在江中,憑藉水戰長技,加以水陸結合,以禦金軍。水軍共分為5部分:兩部分分別防守江岸的東段和西段,為左右兩翼;一部分居中,作為主要突擊兵力;另兩部分蔭蔽在港汊中,充當預備隊。

    十一月初八,完顏亮就督數百艘船隻自採石西楊林渡向南岸進發,金戰船絕江而來,涌向南岸,70艘先頭船已迫近岸邊。虞允文沉著指揮,時俊執雙刀奮勇出擊,士卒無不以一當十拼死抵抗。水軍則以海鰌船猛衝金軍船隊,並施放霹靂炮迷敵眼目。由於金軍不熟悉長江的水文情況,船隻的穩性和機動性又很差,大部分船隻被海鰌船撞沉。虞允文又組織弓箭手齊射,金兵紛紛落水。金軍雖傷亡慘重,但從早至晚仍激戰不退。此時,恰好有宋軍敗兵300余人自光州退至採石,虞允文授以旗鼓,令其從山後轉出,作為疑兵。金軍以為宋援軍趕到,開始撤退。虞允文為不給金軍以喘息之機,乘夜先分海舟縋上游,遣戰船載薪截金人于楊林河口。宋軍水陸配合,大敗金軍,殲敵4000余人,首戰告捷。虞允文判斷,次日金軍仍將進攻,便連夜調整部署,將一部戰船置於上流。以另一部兵力堵截楊林口(今安微和縣東20里),封鎖金軍船隻出江的河口,待機殲敵。

    第二天(十一月九日)清晨,金軍果然再次發起進攻。宋水軍乘勝上下夾擊,先以神臂弓射退金騎兵,繼而海蝤船橫衝直撞,霹靂炮聲震如雷,煙霧迷漫。宋水軍再戰獲勝,焚敵船300艘。

    十二日,完顏亮在採石渡江失敗後,率軍退至揚州。虞允文料定金軍將改在瓜洲渡江,佔領京口(今江蘇鎮江),繼續南侵,遂于十一月十六日率軍1.6萬人到達京口。宋軍的其他部隊也相繼陸續到達,總兵力達20萬人。但水軍力量薄弱,海鰌船不滿百艘,戈船也只有50艘。虞允文一面修造戰船,一面加強江防部署,命士兵踏車船在江上往返巡邏,以壯聲威。金軍見宋軍預有準備,防守嚴密,終末敢渡江。

    由於採石失敗,京口又不得渡,軍事上的失敗加劇了金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顏亮為部屬殺死,金軍全軍北撤。

    採石之戰的勝利是南宋官兵同仇敵愾,英勇奮戰的結果,也是同虞允文的指揮分不開的。虞允文本一個文官,他到採石只是執行慰問部隊的任務,但當他見到金軍即將渡江,南宋已處於危在旦夕的緊急關頭,便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指揮部隊抗擊金軍。他膽略過人,判斷敵情準確,部署兵力得當,不僅將水軍和步、騎軍進行了縱深梯次配備,而且兼顧了戰線左右兩翼的安全,同時還掌握了預備隊,以應付緊急情況和擴張戰果。他針對金軍不習水戰、渡江船隻又不堅固的弱點,以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南宋水軍作為主力,鏖戰江中,以強擊弱,使金軍船毀人亡,無法靠岸。由此,南宋採石之戰的勝利,水軍起了決定性作用。此戰的特點是,宋軍因勢利導,戰法靈活多變,充分發揮水戰之長,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採石磯水戰告捷,阻止了金軍渡江,從而保衛了長江防線,使金朝攻滅南宋的戰略計劃遭到徹底破產,南宋得以轉危為安,保持長期偏安的局面。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興定三年,1219年)二月,金軍在西起陜西東至江淮的廣大地域,向宋軍發動的一次規模較大的作戰。

    十一年八月,蒙古軍攻陷金太原。十二月,金宣宗提出與宋議和,被宋拒絕,河北形勢為之發生變化。為改變這一不利局勢,金為達到以戰逼和進而鞏固南部邊防,解除背後威脅的目的,于十二年正月,兵分三路南下攻宋。以金左副元帥仆散安貞率東路軍攻淮南;巴土魯安等率西路軍攻陜西;完顏訛可率中路軍攻京湖。是春,金東路軍連克濠州(今安徽鳳陽東)、滁州(今屬安徽)、光州(今河南潢川),爾後分兵取麻城(今屬湖北)、六合(今屬江蘇)等地,遊騎進至採石楊林渡(今安徽當涂北),宋廷大震。宋將李全乘金軍深入,兵力分散之際,率部截擊金軍歸路,金軍準備收縮兵力時,其左都監紇石烈牙吾塔在化湖陂(今安徽懷遠北)被李全軍擊敗,傷亡慘重,金軍被迫北撤,李全乘勢追擊至曹家莊。金西路軍攻克鳳州(今陜西鳳縣東北)後,于二月,再敗宋軍于黃牛堡(今陜西風縣東北),旋陷武休關(今陜西留壩東南),爾後,長驅直入,連克興元府(今陜西南鄭)、大安軍(今陜西寧強)、洋州(今陜西洋縣)等地。宋都統張威派石宣往援,大敗金軍,殲其精兵3000人,金軍北遁。中路完顏訛可軍圍攻棗陽(今屬湖北),宋京湖制置使趙方派統制扈再興領兵3萬分攻唐(今河南唐河)、鄧(今屬河南)二州,牽制金軍。七月,完顏訛可率部再次圍攻棗陽,宋將孟宗政率部依城堅守,金軍連攻80余日不克,頓兵城下,師老兵疲。趙方乘勢調集扈再興、許國兩部,回攻圍棗陽之金軍,敗金軍于城南,孟宗政乘勢開門出擊,內外夾擊,殺金軍3萬餘人,完顏訛可單騎逃走,宋軍乘勝追至鄧州方還。
發表於 2019-3-29 02:15:10 |
南宋海运发达,为何还没有发现台湾岛。蒙古来时,不就可以退守台湾岛?
發表於 2019-4-24 03:13:01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發表於 2019-6-30 18:05:24 |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發表於 2019-10-18 23:14:26 |
Interesting ! 謝謝分享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4 11: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