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製造業密集的九龍東,正逐漸蛻變為香港第二核心商業區的同時,又要發展智慧城市和高新科技。2月18日立法會一個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上,議員黃錦輝指相關政策令人覺得「散修修」,又指依照《智慧城市 2.0 》的藍圖,要利用九龍東做試點城市,但未聽聞當局的具體措施。
黃錦輝質疑在九龍東在發展智慧城市之時有否依照城市規劃,包括提高市民居住的舒適度、怎樣引更多人遷入、未來的人口有多少、工作和居住區域和優閑設施等。在工業規劃方面,到底九龍東特色是甚麼,適合那一種工業,怎麼把相關從業員升級轉型,但談新型工業化的時候,目光應否再放遠一點些?
另一議員陳沛良指政府提供發展九龍東的資料很多,然而有關措施可謂放諸四海皆準,亦可以套用在其他地區而不僅是九龍東,缺針乏對性。他同意自由市場,政府難以迫使企業把業務置於九龍東,但政府始終要肩負政策推動和引導的工作,又指要讓傳統行業回港升級轉型的可行性有多大,實在不無疑問,反而如何配合科技園數碼港的研究後,把一些合適的生產放在九龍東,政府是否要多些着墨研究。
研究九龍東發展已很多年,議員江玉歡指發展九龍東為第二核心商業區和新型工業,亦必須顧及北部都會區的角色,事關社會資源有限,而九龍東原先計劃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但後來又要發展有型工業和智慧城市,政府必須提出哪一個行先、哪一個行後,否則會令投資者卻步,她希望發展九龍東是以真實產業帶動,而非概念帶動。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劉俊傑指九龍東作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政府希望是一個具有智慧綠色和抗逆力,並着手展開相關基建硬件和管理工作。工業發展方面,當局會有一個研究,就住地區的特色研有甚麼可以推展。
創新科技工業局工業專員葛明指不少創新科技遷入舊工廈會遇到很多限制,但相對來說,九龍東適合生產性服務業方面,或一些單元化、小批量的生產,如果有企業來港落戶,當局會按其需求介紹合適的地方,包括舊工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