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51|回覆: 1

古人打麻將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5-14 23: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將賭輸贏﹑角勝負的遊戲稱為“博戲”。中國最早的博戲是“六博”,先秦時便已流行。孔子曾經說過這麼一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意思是整天吃飽了沒事幹,也挺鬧心的。幸好還有六博和圍棋,玩玩也比閑著強啊!看來,老夫子並不是每天都在“之乎者也”,偶爾也玩六博放鬆放鬆。
六博的對陣雙方各有六枚棋子,在一張方形棋盤上行棋。棋盤有棋路,中間橫一空間為水,放置魚棋兩枚。遊戲時,雙方輪流擲采,擲骰子決定行棋的步數。棋到棋盤中間水處則能吃掉對方的“魚”,並獲得棋子,以此判斷勝負情況。六博有點像今天“大富翁”之類的遊戲,和麻將的形制還差很遠。
麻將的鼻祖是唐朝的葉子戲,一種紙牌類的博戲。葉子本身是一種紙片。古人看書時為方便查找,往往在葉子上寫出備檢的要目,置於書中,類似今天的書簽。也許是看書看累了,古人就在“書簽”上畫上圖案,發明了葉子戲。葉子戲有四十張牌,分四種花色。葉子戲的具體玩法已經失傳,但根據古書畫的記載,應該類似於今天的撲克,但需要用到骰子。葉子戲在唐朝很流行,公主甚至能玩個通宵。《杜陽雜編》記載:“(同昌公主)好為葉子戲,夜則公主以紅琉璃盤盛夜光珠,令僧祁捧立堂中,而光明如晝焉。”晚上為了玩葉子戲,令僧人捧著夜明珠照明,像不像成宿打麻將的富太太?電視劇《醉打金枝》中,公主打麻將的情節可能以此為原型。到了宋朝,葉子戲更加流行。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當時有專門賣葉子牌的行市。宋朝的雜耍表演中,還有江湖藝人將猴子訓練成為“鬥葉猢猻”,為觀眾表演葉子戲。但宋人在玩葉子戲的過程中,發現紙牌很容易磨損,而且野外玩牌時紙牌容易被風吹走,故在葉子戲的基礎上發明了骨牌,用獸骨製作棋牌。因為是在宋徽宗宣和年間發明的,所以這種棋牌又稱宣和牌。宣和牌已經具有了今天麻將的材料形制,但具體玩法和麻將仍有所不同,倒是和今天的牌九相近。葉子戲發展到明朝形成馬吊牌,是今天麻將的前身。打馬吊牌有莊家、閑家之分,玩家輪流坐莊。三個閑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莊。根據胡適考證,馬吊牌三人對一人,像馬站立時吊腳一樣,所以稱為“馬吊”。馬腳後來變音為麻雀,麻雀又變音為麻將,所以馬吊是麻將的前身。馬吊牌有四種花色——萬貫、貫、文錢、索,皆與籌碼相關。索是穿錢的繩子,文錢是一枚銅錢,貫是一串銅錢,萬貫就是一萬貫銅錢。馬吊共有四十張牌,四個打牌者各取牌八張,剩餘八張放在牌桌中間,玩家輪流取牌、出牌。這種玩法和今天麻將很接近了。清初,在馬吊牌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默和牌。牌面只留三種花色——萬貫、文錢、索子,就是今天麻將的萬、餅、條。每張花色一到九各四張牌,另加入各種配牌,總共一百二十張。默和牌的花色與今天的麻將幾乎一致,只是萬字牌上面畫的是水滸人物。今天,山東和東北地區依然有這種紙牌遊戲,名曰“水滸紙牌”,王老師小時候就見過老人玩這種紙牌。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評分

參與人數 1魄力 +10 +100 魅力 +10 黃金 0 收起 理由
LasCases + 10 + 100 + 10 0 多謝分享,小小獎賞,以示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23-5-18 12:30:22 | 顯示全部樓層
打馬吊,都好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4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