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占地170萬平方米,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據說,朱元璋登基不久,便找來徐達、劉伯溫、湯和為自己選擇風水寶地以修建陵墓。結果答案公布後,三人所選地址皆為「獨龍阜玩珠峰」。
不巧的是,這塊風水寶地當時已經有了主人,是南朝大和尚志寶禪師的墓葬。可朱元璋找過幾位風水大師卜算,結果算出這塊獨龍阜風水寶地只能興旺一人,於是朱元璋就命人將寶志禪師的墓遷走,隨後委任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
明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先後動用10萬餘人力,歷時25年,直到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05年)才正式完工。
因其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具備高超的建築和石刻藝術,直接影響到之後五百年帝王陵墓的建制,故而被稱為「明清第一陵」。
明孝陵建成後,引起不少盜墓賊的覬覦,但最後皆以失敗告終,並且在隨後600多年間,更是成功抵制了無數次的盜墓賊,更是躲過了無數的戰亂洗禮。
究其原因,便在於明孝陵具備超強的防盜措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堅固的人為保護以及特殊的歷史機緣,所以不得不佩服朱元璋建陵的高明之舉。
一、超強的防盜措施
明孝陵縱向掏石山而建,整座陵墓由岩石層層裹住,形成一種橫穴式結構。比起多數陵墓,從上至下掘出陵穴,再填埋的這種豎井結構,明孝陵的橫穴式使得墓道成為盜墓賊的唯一通道。
那麼問題來了,這條唯一的通道是在山體的什麼位置呢?
專家們經過精密的磁測技術得知,墓道並非在墓體的正中間,而是偏向一側,而且墓道呈迂迴彎曲狀,這些極為反常的設計給盜墓賊施盜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他們根本不知從何處下手。
那麼盜墓賊可否能從山頂另闢蹊徑、強行盜墓呢?
此路更是不通,因為獨龍阜山體頂上遍布有規則排列的大量巨型鵝卵石。
這些鵝卵石不但可以防止雨水對陵墓表面的沖刷,而且最重要的功能是防止盜陵賊的掘挖。
當盜墓賊對山頂強行挖掘時,就會形成一種漏斗結構,致使四周的鵝卵石從四面八方滾落下來,將挖開的地方填平。
所以,要想從山頂挖通墓穴,除非先搬走山頂所有的鵝卵石,而這個工程量簡直無法想像。
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明孝陵除了掏山而建,與南京城高低相對,而且距離南京城距離很近,如果盜墓賊有所行動,很快就會引起城內人的注意,極大地縮短了盜墓賊的作案時間,而像明孝陵這類陵墓,若想在短時間內、神不知鬼不覺地挖而盜之,不啻於異想天開,所以盜墓賊只能望而卻步。
三、堅固的人為保護
朱元璋去世後不久,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便為明孝陵配備了堅固的守衛軍,這批守衛軍數量多達近萬人,共分成神宮監和孝陵衛兩大陣營,一主內一主外,共同守護明孝陵的安全。
為了能讓這些守衛軍死心塌地的守衛孝陵,明朝政府給予了他們優渥的福利,所有守衛軍可終生享受俸祿,如果不能勝任,可由子孫繼襲。
直到明朝滅亡,這批守衛了明孝陵240多年的守衛軍才宣告解散。所以,明朝年間,想在這近萬守衛軍的眼皮子底下盜取明孝陵,簡直比登天還難,可能性幾乎為零。
四、特殊的歷史機緣
等到明朝滅亡後,清朝政府非但沒有毀掉明孝陵,而且還駐軍保護,派人修葺,大有明太祖「治隆唐宋」,清政府「奉天承業,延續明統」之意。
民國時期,孫中山在南京建立政權後,第一件事便是祭掃明孝陵,多少也是考慮到朱元璋是最後一位漢人王朝的創立者,繼承前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遺志。
總之,明孝陵能夠在600多年的世事變遷中,靠著以上四個原因完好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
如今,明孝陵因其宏偉的建築規模和高超的石刻藝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相信它以後會越來越安全。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