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哈伯望遠鏡 觀測揭系外 9倍木星質量的「幼齒」行星形成過程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
最近觀測到一顆質量為木星(Jupiter)9倍的系外行星,同時也是太陽系外至今發現
的5000多顆行星中的最大一顆,其「孕育」過程仍處於非常早期階段,是迄今為止
觀察到的氣態巨行星最早形成階段。由於該行星的誕生似乎跟一般認知不同,
或顛覆過去科學界對行星形成的認知。
不過這顆名為「AB Aurigae b」的氣態巨行星,位於御夫座(Auriga)的變體恆星
「御夫座AB」(AB Aurigae)附近 508光年位置,由圓盤和星塵環繞。
這顆恆星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4倍,亮度幾乎是太陽的60倍,大約有200萬年歷史,
以恆星標準來說,猶如在嬰兒在人類子宮中正在孕育發展。相對之下,太陽約有
45億年,處於「中年」。
在天文學領域,一般認為,行星是透過重力「吸引」和「積累」周圍物質的「吸積」
(Accretion)過程,由固體緩慢吸積到核心上而形成。這種「核心吸積」理論解釋了
為何所有的行星都以相同的方向圍繞太陽運行,為何其軌道幾乎是完美的圓形。
不過「AB Aurigae b」繞其主星運行的距離,足足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2倍。
科學家認爲,在這樣遙遠的距離上,木星大小的行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透過「核心吸積」
形成,因此,這顆類木行星很可能是透過「星盤不穩定性」(disk instability)形成,
即當恆星周圍的大質量星盤冷卻時,重力導致星盤迅速分解成一個或多個碎片,
隨後形成行星。
這項研究結果支持了之前的一種觀點,即巨行星能由「星盤不穩定性」這一過程形成,
而不是只能透過解釋木星形成的標準模型「核心吸積」來形成。
這一發現發表在4月4日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