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沈陽海哥 於 2022-4-2 21:20 編輯
「烏俄戰爭」畫面曝光! 「星光飛彈」告捷 烏軍擊毀俄Mi-28N直升機
英國日前交付烏克蘭(Ukraine)「星光攜帶型防空飛彈」(Starstreak Anti-air Missiles),
而烏軍近日使用此防空飛彈也順利擊落一架在 盧甘斯克(Luhansk)地區飛行的俄羅斯
Mi-28N 攻擊直升機。
英國 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上月底表示,已交付烏克蘭軍隊「星光攜帶型防空飛彈」,
可隨時投入戰場上使用;近日烏軍使用該款防空飛彈,在盧甘斯克地區成功擊落一架俄羅斯聯邦
(Russian Federation)Mi-28N 攻擊直升機,根據公布的影片,這架Mi-28N 攻擊直升機在空中遭擊中,
機尾一分為二當場墜毀。
英國 國防部消息人士則透露,影像畫面顯示,「星光飛彈」在部署的第一週就已發揮作用。
「星光飛彈」是可攜式的防空飛彈系統,由泰雷茲空防公司(Thales Air Defence)研發製造,
因其速度超過音速的3倍,射程超過4英里(約6.4公里),被認為是該類別中最快的飛彈。
該飛彈系統由短程飛彈與飛彈控制系統組成,發射之後二級火箭彈頭會加速至3.5馬赫的速度,
接近目標後飛彈主體會分為3枚獨立的攻擊彈頭,進而提高命中的準確度。
俄軍無人機驚見大廠晶片 專家:像毒品交易
俄羅斯聯邦 (Russian Federation)非法侵略烏克蘭(Ukraine)引起國際公憤,但早在2016年俄軍
無人機就已經能找到「來源不明」的 美國晶片,國際軍事專家直言這些 「來源不明」 的晶片
半導體就像有上中下游的「毒品交易」,各廠其實已經具備識別技術,只待公私部門下定決心,
根絕這類情況發生。
美國 邁威爾科技(Marvell)2016年得知俄軍監視無人機中使用自家晶片後展開調查,但最終只能
查到該晶片2009年在亞洲轉手兩次,最終持有的亞洲經銷商倒閉後就再也沒有下文,邁威爾科技
(Marvell)營運長考普曼斯(Chris Koopmans)近期也在一場訪問中坦承:「我們無法再追溯到更遠。」
而就在多年以後,這枚晶片出現在位於 歐洲 東北部的 立陶宛共和國(Republic of Lithuania)
尋獲的一架俄軍監視無人機上。
對此,業界人士和專家表示,邁威爾科技(Marvell)的案例,其實只是半導體晶片廠商無力追蹤
這類低階產品下落的無數例子之一,就以該晶片來說,其製造成本不足美金 2元,而這也可能為
美國近期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的「科技制裁」帶來阻礙。
相較於直接販售給企業對口的高階晶片,這類低成本的晶片產品,例如只控制電源開關者,通常
都會在經銷商間轉好幾手後才被安裝在器材之中。而科技顧問分析公司 TechInsights 晶片經濟學家
哈奇森(Dan Hutcheson)指出,全球今年預計將生產的5780億顆晶片中,有64%就是這類
「低成本」晶片。
然而,雖然在被國際制裁前,俄羅斯聯邦 (Russian Federation)的晶片採購不足全球的0.1%,
西方國家提出的「科技制裁」仍然重要,因為儘管俄軍在侵略烏克蘭之前被發現、紀錄的
無人機沒有裝載武器,現在他們已在烏克蘭戰場上使用裝載武器的版本。
專門追蹤國際軍火動向的衝突軍備研究所(Conflict Armament Research)202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
顯示,除邁威爾外,俄軍的無人機中也發現了英特爾(Intel)、恩智浦(NXP)、亞德諾
(Analog Devices)、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等大廠的晶片。
這些公司除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和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尚未回應外,
恩智浦(NXP)和 亞德諾(Analog Devices)表示他們已經跟進國際對俄制裁;英特爾(Intel)
反對自己的商品被用於違反人權的行進;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則表示他們並沒有
製造具軍事用途的晶片。
然而,包括無人機、導引飛彈、直升機、戰鬥機、車輛和電子作戰儀器等軍事武器,全部都
需要用到晶片,且專家表示通常會使用已被頻繁測試過的舊型晶片。因此,在美國新一輪的
科技制裁下,部分最基本的晶片也被禁止輸入俄國。
黑市晶片 如毒品交易
國際軍事專家表示,要釐清晶片的去向,有如追查毒品的流向一樣困難。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科技政策主任 路易斯(James Lewis)說:「這就像
毒品交易一樣,有分成、有仲介人,也有洗錢,也有一個黑市和銷贓的網路。」
但路易斯(James Lewis) 強調,現在制裁 俄羅斯聯邦 (Russian Federation)的重點,
並不是要追查每一顆晶片的下落,而是如各國情資機關正在努力的一樣,搗亂
俄羅斯聯邦 (Russian Federation)的晶片供應鏈。
若要追查晶片的下落,則必須發揮一些科技上的創意。因為儘管部分高階晶片產品已經
可以支援指紋辨認、追蹤系統,業界也不乏想要加強這方面的努力,國際半導體聯盟(GSA)
就積極向成員提案組建「可信物聯網生態系安全」(Trusted IoT Ecosystem Security,TIES),
以追蹤晶片動向。
Google 前總裁史密特(Eric Schmidt)近期在討論高階處理器時也提及,知道晶片的去向
是一件極好的事情,可以在每一個晶片上使用私人或公共啟動金鑰的方式,來授權使用。」
上述部分措施對一顆成本不足2美元的晶片來說,可能太過昂貴,但美國軟體公司 Aegis
高層主管福特(Michael Ford)指出,其實現在人類已經具備了低成本的追蹤技術,包括
區塊鏈、裝置識別號等,他說:「人們只是需要一個催化劑去做。」福特(Michael Ford)
也直言,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可能就是一個改正的契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