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33|回覆: 2

唐朝滅亡時有多慘?9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投屍黃河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3-14 11:22: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螢幕擷取畫面 2022-03-14 112151.jpg



在世人印象中,古代皇族總是錦衣玉食、高高在上,而他們擁有的地位和權力,也讓不少人為之羨慕。不過,在這看似榮華的背後,也存在著恐怖。正如南朝劉子鸞所說:「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之家。」

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皇族雖享受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富貴與榮耀,但在王朝興替、政權更迭之際,他們卻是最先被犧牲的一群人。

哪怕是興盛一時的李唐皇室,在國家滅亡之際,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除了兩任皇帝被殺外,其餘九名皇子也被活活勒死,至於其他王公貴族,更是如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以武立國的李唐皇室,為何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讀書人的大脾氣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落魄的讀書人,竟成了大唐的掘墓人。

這個出身於鹽商世家的「狠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沖天大將軍——黃巢。在屢試不第後,他曾以菊花為題,寫下了那句著名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久後,黃巢便盡起家財,開始了他的起義大業。

唐朝末年,各地官府橫徵暴斂,以致百姓苦不堪言。是以黃巢揭竿而起後,很快便得到了附近百姓的紛紛響應。短短數月間,起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僅半年時間,黃巢便輕鬆攻下了十餘個州縣。之後,他又轉戰中原,所向披靡,並一度佔據了江浙地區,成為晚唐的心腹大患。

公元880年,黃巢率起義軍攻佔洛陽,隨後又向長安進發。同年十二月,黃巢成功進入長安,並在不久後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齊」。聽說黃巢僭位,提前逃出長安的唐僖宗遂詔令四方節度使進攻黃巢的大齊政權。

由於起義軍內部農民與官僚之間的矛盾重重,且朱溫等人變節降了唐朝,所以黃巢的起義軍頓時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加之鎮東、太原、代州等地的節度使皆手握重兵,在他們的進攻下,曾輝煌一時的沖天大將軍黃巢,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正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但它卻掀開了諸多割據勢力混戰的局面。而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大唐,也無力再轄制各方節度使,淪為了待宰羔羊。

那麼,昔日興盛一時的大唐,為何會虛弱到這個地步呢?

門閥士族的壟斷

從黃巢的心態變化,不難看出唐朝政治制度的一個弊端,那就是寒門子弟難以步入仕途,導致階層固化。在此情形之下,許多渴望政治地位提升的小地主,自然會積極地參與到戰爭中去。

說到這,或許有人會問:唐代不是實行了科舉制嗎?難道寒門子弟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仕途嗎?

客觀來說,的確有一些寒門才子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了仕途,但佔比並不高。據相關統計,《新唐書》與《舊唐書》中的進士,只有15.9%是寒門出身,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背後都有門閥和貴族支持。

那麼,門閥貴族到底是如何「操縱」考試結果的?

這不得不提到唐代的「行卷」風氣。在當時,為了避免「以一場考試而定輸贏」的情況出現,主考官會接受一些「好苗子」自薦。一般情況下,對自己有信心的考生,會提前準備好自己滿意的作品,然後拜訪一些貴族和名士,請他們品評自己的詩作或文章。

接受行卷的名士若認可該考生的才華,便會結個善緣,動用自己的人脈,將其代表作投遞到負責本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那裏。又因為當時的考卷不糊名,所以主考官能看到每位考生的試卷。這麼一來,通過行卷並得到主考官賞識的才子,哪怕在考試中沒有發揮好,也會被主考官給「撈」出來,打個高分。

這種做法的初衷是好的。許多著名的詩人,如李白、王維、賀知章等人,都曾向當時的「大人」行卷。只可惜,科舉考試的名次取決於考官的主觀意願。於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行卷制度逐漸成為公族子弟的拿手「絕活」。他們依仗人脈和關係,總能提前聯繫到主考官,從而提前鎖定大量名額。

此外,按照唐代慣例,舉子在高中進士後,還要再等待一段時間才能被授予官職。在此過程中,舉子若沒有關係,也可能等個幾年甚至是十餘年。正如晚唐詩人杜荀鶴,雖然在45歲時中了進士,卻始終未能入仕。感到心灰意冷的杜荀鶴,遂寫詩感慨道:「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

沒有親朋好友在朝中為自己說話,成了許多寒門才子無法入仕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形之下,門閥貴族如願壟斷了朝中大權,後來的寒門才子想要入仕,也必須得依靠在他們門下。久而久之,唐代階級固化的現象愈發嚴重,這一度成為百姓紛紛加入起義軍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混混滅掉大唐

在黃巢的起義軍中,有一個沒節操的小混混,叫做朱溫。前面提到,黃巢起義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朱溫改換門庭,接受了李唐皇室的招安。但朱溫投靠朝廷,只是不甘心屈居人下,而非真的忠誠於李唐。

話說朱溫在擊敗黃巢後,實力大增,於是他也像董卓那樣,挾持了天子唐昭宗。被當成傀儡的皇帝為了保全性命,只好卑微地向朱溫說道:「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只可惜,他仍未逃脫朱溫的毒手。

在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後,朱溫暴露出了本來面目。天佑元年(904年)八月,朱溫指使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及蔣玄暉等人闖入內宮,對皇室進行殺戮。

是夜,昭宗在睡夢中被驚醒,為了躲避追殺,他身穿一件單衣,繞著柱子逃命,但沒過多久便被兇手追上,最終死於非命,時年38歲。

殺死唐昭宗後,朱溫擔心此時稱帝會引來天下人的反對,於是便緩了兩年。值此期間,他又另立昭宗的嫡次子李祝當了新帝,這就是唐代最後一位皇帝——唐哀宗。第二年,朱溫又藉口誅殺了昭宗的九個兒子。

據《新唐書》記載,朱溫認為昭宗後人有可能為父報仇,而為了避免他們與其他節度使串通,朱溫乾脆大擺鴻門宴,將唐昭宗的九個兒子全部都請到了九曲池赴宴。待九位皇子吃飽喝足以後,朱溫便命令手下將他們活活勒死,然後拋屍於九曲池中。

這還不算完。當時有個叫李振的謀士,又為朱溫出了一條毒計。原來,李振曾連續二十年參加科舉考試,均未高中,所以他心中對這些朝臣十分痛恨。見九位皇子遇害,他便添油加醋地極力抹黑唐朝遺留下的老臣,並建議朱溫將他們一起給殺掉。

天佑二年(905年)六月,朱溫以天子名義召集群臣到滑州白馬驛議事,而後將他們悉數殺死。在這場震驚全國的「白馬驛之禍」中,有三十多位「衣冠清流」遇害,後被拋屍於河。此事過後,忠於李唐的官宦世家被清掃一空,朱溫也沒了稱帝的阻力。

兩年以後,唐哀帝被迫禪位,朱溫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自此以後,中國社會便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只是在後人眼中,這是風評最差的亂世,這又是為什麼呢?

五代風評為何不高
談起古代亂世,人們首推漢末三國,其次是春秋戰國時期。對於五代十國,雖也有人談及,但大家的態度始終都不怎麼積極。

比如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曾寫過一本《殘唐五代演義》,但幾乎無人知曉。由此可見,五代十國給世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因為各路軍閥身上,除了勇武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閃光點。

那麼,這怪朱溫濫殺皇室嗎?

倒也不能全怪。實際上,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以來,皇室中便存在著太多的血腥與殺戮。對此,一向寬仁的李世民也注意到了,他不止一次強調「君臣之義」,甚至不惜委屈在奪門之變中立下大功的尉遲恭、秦叔寶等秦王府舊將。隨著這些老臣在貞觀年間的愈發低調,朝堂似乎又回歸到了一派和諧。

但好景不長,唐朝中期以來又發生了幾次政變。自武則天到唐玄宗,再到唐憲宗與唐武宗,皇室總是伴隨著殺戮,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案例也屢見不鮮。上行下效,君可以不君,臣便可以不臣。

到了唐末亂世,這種風氣也愈演愈烈。似乎在這個時代,傳統的道德倫理體系已經崩潰,軍閥們骨子裏的凶性,也全部被激發。他們沒有道義可言,更不講人情與關係,做事只看利益。比如後晉開國皇帝石敬塘,不僅向契丹政權搖尾乞憐,還割讓了燕雲十六州,故而被後人痛斥為「兒皇帝」。

在王朝興替之際,傳統的禪讓制也失去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殘酷而又冷血的殺戮。但只是這一項,便為後世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禪讓制度的崩塌
禪讓制,是古人對王權更迭的一種理想化演繹。堯舜禪讓已不可考,在他們之後率先實行禪讓制的,是王莽;但王莽做事殘暴,害死不少朝臣與王族,故而後人並不承認他的禪讓是合法的。

及至漢末三國,哪怕曹操殺了再多的人,在面對稱帝這件事,他也是小心再小心。最後實現他心願的,是魏文帝曹丕。因為實行了所謂的「禪讓制」,劉姓皇室這一脈被保留了下來。而且他們雖然喪失了王權,但也有自己的封地,日子十分富足。

正因如此,曹魏收天下萬民之心,得到了後人的肯定。在三國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認曹魏為正統。於是在曹魏禪讓製取得成功後,西晉司馬氏也照搬了這一套禪讓流程,並同樣善待了前朝王室。

儘管大家都知道,曹氏與司馬氏都是有野心的,但後世儒家學者還是承認了這種做法。因為在封建社會,君王統治天下的重要保證之一,就是儒家倡導的綱常倫理體系,這正是他們要大力弘揚孝道的原因。

一個人在家孝順,出來做官也必然會忠君愛國;反之,一個連自己家人都不愛的人,君王和同僚也不會對他生出信任感。

雖說朱溫也是逼迫唐哀宗禪讓才當上皇帝的,但他對李唐皇室的殺戮,卻間接引導了一股歪風邪氣。而這,便是五代十國期間大多數軍閥沒有道德心與社會責任感的根源所在。

值得深思的是,五代軍閥的種種惡行,還拉低了武將群體的道德下線。

在此之前,人們對於武將的印象,多是粗猛、直率,有好也有壞;可看到朱溫等軍閥的做所作為,武將的印象從此便一落千丈,成了粗鄙、好殺的兵痞。正因如此,宋朝才會把「右文抑武」作為基本國策之一。

後來人的反思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恢復了漢晉南朝時期的禪讓制,而且也未對後周柴氏一族斬盡殺絕。為了教化萬民,宋太祖、太宗皆大力推崇「文教興國」方略,同時又大興科舉,讓范仲淹、歐陽修、呂蒙正等一大批寒門才子有機會官至宰相,從此光耀門楣。

在此時期,儒釋道三教並立,且有了合流趨勢。受此影響,人們更加注重倫理道德的建設,大批文人找回了自己的風骨。於是,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得以再度騰飛。

可惜的是,因為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閥給宋代統治者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導致宋代雖然出現了如狄青、岳飛這樣的名將,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皆以悲劇而收場。

一飲一啄,自有天定。武將在宋代遭到貶低,又何嘗不是一種矯枉過正呢?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22-3-14 23:15:30 | 顯示全部樓層
國破家亡, 下場悲慘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2-3-15 22:47:42 | 顯示全部樓層
正宗🈴️家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5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