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11|回覆: 1

靖難之後姚廣孝為何沒有還俗當官?原因之一竟是為方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1-31 12:16: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姚廣孝何許人也?他是朱棣靖難功臣之首,是永樂朝著名的黑衣宰相,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為表彰其功,不但給予豐厚的賞賜,還要求他還俗做官,但統統都被姚廣孝拒絕了,難道他真如雍正身邊的謀士鄔思道一樣要功成身退?他真是一個視功名如糞土,清心寡欲之人嗎?

螢幕擷取畫面 2022-01-31 121529.jpg
姚廣孝

從後來姚廣孝的表現來看,他顯然不是一個不慕權貴、無視功名之人。他拒絕朱棣做官的邀請之後,並沒有古佛青燈一生,而是與朝廷若即若離,他一面擔任僧錄司左善世,整理了佛教經典《道余錄》,成為全國僧人的領袖,又任太子少師,在一些重要的人事上頻頻發言,被稱為"黑衣宰相,"姚廣孝的下半生就這樣一直過著「亦僧亦俗」、「非僧非俗」的生活,一面緇衣素餐;一面又冠帶而朝,無論是表象還是內心都非常矛盾。

究竟是何種原因使他作出了此種人生選擇呢?

姚廣孝出生在長洲的一個世代行醫家庭,自幼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才智。不過他的面貌長得卻實在難看,史書上記載他長著一雙三角眼,臉色蠟黃,形如病虎,看起來十分兇惡。那時有個很有名的相面術士,叫袁瑛,一次無意間見到了姚廣孝,從他的相貌推斷出他日後必有異遇,而且嗜殺如命。

在他大概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做了個奇怪的夢,醒來以後就堅持出家當和尚,取佛號為「道衍」。後來他又跟著一個叫席應真的道士學會了陰陽之術,也精通兵書。

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因為聽說道衍博學多才,精通儒家經典曾經召見過他想封他官職,但道衍並沒有接受朱元璋的封賜,而是繼續當他的和尚。

姚廣孝雖然當的是和尚,但學得卻是殺人之技,他不但精通儒學,更擅長兵法,其帝王之術更是爐火純青。

姚廣孝曾對他的父親說:「某不樂於醫,但欲讀書,為學有成,則仕於王朝,顯榮父母,不就則從佛,為方外之樂。」 (出自《逃虛子集補遺》),可見姚廣孝的志向首先是做官,其次是奉佛。

這可能也是他拒絕朱元璋封賜的原因,朱元璋需要的是他的儒學之道,而非帝王之學,甚至他的才學能夠招致朱元璋之殺心。所以他如姜太公釣魚一樣耐心地等待他的周文王上鉤。

終遇明主,功成名就

所以當他得知朱無璋要為每一位成年皇子選擇一位高僧陪伴他們回到封地,以便各位皇子能夠隨時為過世的馬皇后誦經祈福後,毅然參加了這次高僧的選拔,也如願地分給了他一直看好的燕王朱棣。

兩人通過一番深談,頓時覺得一見如故,姚廣孝也知道燕王心懷異謀,毫不避諱直接表示,要送一頂白帽給王爺戴,言下之意自然是說要輔助燕王奪得帝位。燕王一聽更是欣喜若狂,馬上把姚廣孝視為知已。在此之後,朱棣更是對姚廣孝言聽計從,亦師亦友待之。

後面的事大家都非常清楚了,朱棣通過發動「靖難之役」,把侄子朱允炆趕下皇位,自己繼位大統。

為方孝孺求情被駁

朱棣當上皇帝之後,除了論功行賞之外,自然是剷除奸佞,這也是發動靖難的名目之一,所以對於朱棣心中的大奸臣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這些建文帝身邊的近臣,當然是殺之而後快,但這時姚廣孝站出來為方孝孺求情,他說,「方孝孺學問品德很好,在士子文人中素有威望,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的種子就絕了!」朱棣礙於姚廣孝的面子,一開始並沒有想殺方孝,甚至還想讓他為自己起草即位詔書,但性情剛烈地方孝孺不但誓死不從,還破口大罵朱棣是篡權逆賊,最後終於激怒了朱棣,他不但極其殘忍的殺害了方孝孺,還誅連十族,一口氣殺了近千人。

以姚廣孝的智慧應該能夠料到方孝孺的結局,但他為何要為如此一個非親非故之人求情,要說為了天下的讀書人,恐怕沒人肯信,姚廣孝殺伐果斷、是一個黑暗中的陰謀大師,有怎會為了一個虛名而得罪朱棣,他定有其他目的。小編猜測,為方孝孺求情是假,試探朱棣是真,看朱棣登基之後,是否還如以往一樣重視自己的意見。結果雖然不是很好,但也不是最遭的情況。

姚廣孝想做官而沒有做官的原因有二:

一是功成身退、獨善其身。

姚廣孝是個典型的陰謀論者,對於朱棣,雖然知之甚深,知道朱棣是一個心胸寬闊的雄主,但出於「狡兔死、走狗烹」,還是歷代功高震主都沒有什麼好下場的考慮,功成身退是最好的選擇,但決心又不夠堅定,所以隨著朱棣登基後的表現看到他並沒有如一般帝王一樣大殺功臣所以既沒有做官,也沒有遠離朝堂。

二是雖然其傾向於世子朱高熾,但並不想牽涉到皇子之爭中去。

靖難之役中,他與世子朱高熾固守北京,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朱棣後來出征塞北,每一次都留姚廣孝在京城輔佐太子監國。這些無不表明姚廣孝是朱高熾一派。

而二皇子朱高煦深得朱棣喜愛,如果自己再在朝廷中擔任要職,不但無助於朱高熾穩住太子之位,甚至更可能引起朱棣的猜忌,所以姚廣孝與朝廷若即若離,關鍵時刻再開口說話,既能保持與朱棣的情誼,又能不引起猜忌,還能為自己看好的朱高熾盡一份心力。

匯總來說,姚廣孝不是不想當官,而是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的一種政治狀態。

若即若離是兩個人最好的一種狀態,過於親密則會失去神秘感,不會如以往一般被重視,過於疏遠則會失去朱棣的友誼以及在朝廷中的話語權,被徹底遺忘。事實也證明姚廣孝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朱棣遇到問題還是總想請教他,他登基後曾多次到他居住的慶壽寺中去看望他,每次都相談甚歡。

不直接做官還有個好處就是能夠與朱棣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而非呼來喝去的臣子。

姚廣孝死後朱棣像死掉了親人一樣萬分悲痛,輟朝兩日,命人為姚廣孝舉辦隆重的葬禮,還追贈他為「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等多種稱號,諡號恭靖,並親自書寫碑文表彰他的功績。等到朱棣死後,繼位的仁宗還把姚廣孝的靈位配享成祖廟庭。姚廣孝也成為明代第一個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的人,也是唯一一人。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22-2-1 15: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智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5 02: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